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让我失望!(卷末)

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一个永远神光辉映的人。

洛苏身上似乎永远笼罩着一层湛湛青光。

望着李世民走进,洛苏微微笑着,垂落的柳枝搭在他的肩头,他依旧是李世民记忆中的温和模样,“秦王,好久不见。”

在李世民二十三岁的人生中,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但在他心中能作为他老师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洛苏。

他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一个人竟然能博学多识到那种程度。

即便这些年他麾下聚集群豪,其中不乏房玄龄和杜如晦这等人,但他曾见过最高的山,最长的河,于是便觉日后的所有都不够高阔。

“文公。”

李世民抱拳作揖。

“坐。”

洛苏身前摆着一个棋盘,黑白分明的棋盒放在两侧。

李世民规矩的坐在洛苏身前,洛苏将黑棋给李世民推过去,在棋盘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笑道:“好多年没有和你下棋了,看看你棋艺长进如何。

老规矩,你先来。”

老规矩,即洛苏让李世民三先。

李世民没有推辞,文公洛苏是无死角的强,棋艺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即便是让三先,他也没有赢过。

心中藏着事的人,是难以静下心来执棋的。

望着自己先走三步所出现的优势,已经消失的李世民,终于忍不住问道:“文公,您来到这里,是有什么话想要和我说吗?”

洛苏手中捻着白棋,笑道:“来祝贺你,天下即将一统,政归李氏大唐,新的天子冠冕将会在诸夏大地上升起。”

李世民眼神一缩,不曾有很兴奋的神色,“哦,这样啊。”

洛苏似乎是在闲聊着,“李氏能够一统,这是你的功劳,你的父亲可曾答应过你什么事吗?”

洛苏一问,李世民就想起李渊曾经经常和他说,“你对大唐有功,我在思虑要不要将伱立为太子。”

但李渊虽然这么说过,却从来没有正式说过这些话,只是私下闲聊。

但文公问起这些话,那就绝不可能是随意说说,他强忍着心中激动,“文公,您是为什么而来的?”

洛苏轻敲棋盘笑道:“你今天来见我的路上在想什么,现在心里想着什么,我就是为什么而来,你知道的,我很喜欢你。”

李世民只觉浑身被巨大的手所扼住,转瞬又被巨大的惊喜所充斥,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嘶哑着,“文公,我……”

洛苏按下一枚棋子,取走李世民的棋子,“不要急,慢慢想,问些你想问的。”

李世民收摄心神,俊朗的面容缓缓恢复了平静,沉吟问道:“为什么是我?

以您的能力,辅佐我的大哥,足以开创比拟汉朝的盛世,他是嫡长,又符合洛氏的传统。”

说出来了!

终于说出来了!

李世民从来没有过如同现在这种心绪,他堂而皇之的将这番话说了出来。

他的心在颤抖,他的手却愈发的稳定。

就如同在无数次生死之间,他握着弓箭的手,青筋暴起,凌厉锋寒!

洛苏捏着一枚白子在石桌上敲着,平静却温和道:“为什么不是你?

我或许有一万条理由选择李建成,选择李渊。

当朝的皇帝,合法的太子,嫡长的身份,不错的能力,还算温和的性格。

但我没有任何一条理由不选择你,大唐秦王李世民,我要开创盛世,需要一个超迈前古的帝王,而你,就是那个人。

你会是个圣王,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这是至高的评价。

李世民一颤,这是来自文公的评价。

素王的重孙,最接近素王的圣人,或许就连当年那位开创了康召之世的周召王,都不曾得到文公这样的评价吧。

这种评价让李世民感受到自己体内所奔腾的血液都在沸腾,他从小就认为自己的身上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他一次次的完成大业,一直走到如今的地步。

在无数次的险死还生,在无数次辉煌的胜利后,他相信自己得到了某种启示,他是拥有眷顾的人,所以才能无往而不利。

现在文公认可了这种力量,是不是,素王认可了这种力量?

李世民回过神来,他望着洛苏依旧沉静的面孔,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洛苏转而问了一个问题,“秦王,你觉得康召的盛世如何?”

李世民应道:“史书所记,其灿若星,辉煌如火。”

洛苏点头,又问道:“那汉朝的孝文、孝武之世呢?”

李世民又道:“超迈前古,后世未有比拟者,心向往之。”

洛苏闻言笑起来,“我说这些都不行,我要一个比这些更辉煌的大世,而这个大世的开创者,会是你,秦王李世民。”

“我?”

李世民被这番话砸的晕晕的,现在的天下还处于疲敝中,连年的战乱让天下百姓都厌倦了战争,大片的土地荒芜,在这种情况下,恢复生产就是第一要素。

汉朝的孝文盛世是有前面打下的底子,他真的能在这种境遇中,开创一个盛世吗?

最重要的是。

“我还不是未来的皇帝、天子。”

李世民盯着洛苏,“文公,您难道是要以素王的名义,将天子的冠冕,加在我的头上吗?”

洛苏闻言瞬间笑出声来,“如果是李渊、李建成,那我就给他们一顶天子的冠冕,但你不一样。

这世上哪里有别人赐下的天子位!

通往天子的路途上,满是荆棘和磨难,你要自己去拿,现在的你,已经几乎有了一切优秀君王所拥有的品质,但还差一些。”

还差一些。

对于李世民而言,如今这是最严重的问题,他要知道自己哪里还有欠缺,于是连忙问道:“还差什么?”

洛苏眼神中带着怜悯,轻轻将手中的白棋放下,杀意凛冽,棋盘已死!

他淡淡说道:“我要你经历一番磨难,我要你感受世上最大的孤独,感受失去一切的痛苦,你现在身上还充斥着一层束缚。

你现在还期盼着用来自素王的神圣力量去解决一些事,这不行,我要你自己解决,当你可以自己解决一切的时候,素王的光才会落在你的身上。

为你洗去一切的疲惫。”

洛苏的声音很轻,但是落在李世民的耳中,却轰鸣作响,他不敢细想这些话背后的深意,低头一看,便见到自己已经输了。

他将手中刚刚捻起的棋子扔回盒中,不再想那些繁杂的事,面上带上一丝苦笑,“文公您的棋艺还是如此出神入化。”

洛苏状若闲聊的问道:“我听说你答应了窦建德保住他的命?”

啊?

李世民有些没想到洛苏竟然会问出这个问题,难道保住窦建德的命,不对吗?

“文公您有什么建议吗?”

洛苏问道:“保住窦建德的命,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政治人物的每一个举动,都要有内核在其中支撑,你的这个举动是为什么呢?”

李世民这才知道原来是在考校自己,他正襟危坐道:“窦建德在河北有民心,如果擅自杀害窦建德,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安抚河北会成为空谈。

而且我和窦建德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他这样仁德的人,留下他的一条命,正好彰显我大唐包容万物之心。”

洛苏闻言轻声笑道:“秦王,你真是个天生的皇,天生的君王,你的本能和你的性格,总是会让你在不知觉中,就做出一些正确的事情,这真是一种卓绝的天赋。

不杀窦建德是对的。

不要看现在你俘虏了窦建德,就以为平定了河北,这世上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你知道现在河北的问题以及症结所在吗?”

李世民严肃起来,抱拳道:“还请文公赐教!”

洛苏用水蘸了茶水在石桌上划出两个圈,“这是关中,这是河北,这两个地区一直都在互相敌对中。

你出身关陇贵族,应该知道,因为出身的原因,隋朝在河北以及江南都采取了高压的态势,无论是赋税还是徭役,河北和江南都胜过关中。

我将之称为关中本位。

所以河北一直都不服,民间有极其深厚的反抗情绪,窦建德能够得到民心,是因为他在河北施行仁政。

什么叫做仁政,就是比在隋朝治下的时候,更好!

河北人在窦建德的治下,感受到了原来这才是人该过的生活。

而不是被关中吸血,被关中奴役,这就是窦建德民心这么足的原因。

现在他在虎牢关被击败,被俘虏,但是河北本土,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大唐想要拿下河北,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河北依旧不服!

你还没有击败我们河北人,凭什么投降,再被你奴役,这就是主流河北人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想要让河北臣服,应该怎么做?”

洛苏的话,如同拨云见日,将河北现在的情况赤裸裸的暴露出来,让李世民非常惊艳,这是之前从未有人说过的角度。

和窦建德这种仁德之主无关,和人无关,而是和更宏大的东西有关系。

但是这种角度非常符合李世民的审美,他强行从更深层次的思考中拔出来,沉吟道:“要么就彻底将河北打服,要么就对河北许诺,安抚,别无他法。”

将河北打服,那就是要针对河北再来几次打仗,让河北人一次次的失败,最终承认战争上的失败,进而臣服。

最后就是隋朝那种形势。

对河北许诺,那就是改变关中本位,至少不对河北剥削的那么狠。

“秦王,如果是你,你要选择哪条路?”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是安抚,兵者,死生之地,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河北强盛,大唐没有必要招惹这里,而且我看待关中和河北一样,并不偏袒哪一方。”

想到这里,李世民猛然反应过来,“文公您是说,窦建德就是一面旗帜,如果杀了窦建德,在河北人看来,就是大唐要继续对河北施行高压政策。

而饶恕窦建德,就是代表大唐要对河北施行仁政!

对,就是这样,一定是这样。 窦建德此人,名声很好,我答应了要保住他,他和我大唐高层也没有什么仇恨,留下他的性命还是很简单的。”

不对!

如果真的如此,文公不会特意说,既然如此,那就是说明文公认为可能会出意外。

李世民迅速检索一番,最后将人选定在了自己的父皇身上,父皇会想要杀窦建德吗?

如果说这世上李渊只有一个粉丝,那一定是李世民,李世民本就是一个感情很充沛的人,他对他的父亲充满了感情。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有些坐立不安,如果自己的父皇真的要杀窦建德,那自己该怎么办?

他猛然想到,文公一进来之后和自己所说的,原来是因为这个吗?

原来在文公看来,自己和父皇之间的冲突会这么大吗?

李世民的表情全部都被洛苏收入眼底,他知道李世民心中在想什么,“秦王,想要成就古之未有的大业,就不能在天下之间造成这么大的矛盾。

你记住,河北之强,不是凭借压制就能够压制下去的,更不是关中所能压得住的。

大唐能奄有天下,一是因为你的确是天下最杰出的那个人,是天生的皇,但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天下只有不足六百万户,所以大唐才有一统天下的国力。

一旦人口膨胀到九百万户,甚至一千万户,狭小的关中就失去了压制天下的实力。

隋朝那种以关中临四方的政策就是在找死。

时移势迁,伴随着河北、河南、江南、江淮的持续开发,人口增多,关中所拥有的力量会越来越小。

如果继续使用那种对河北高压的政策,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河北最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会在大唐人口最巅峰的时候,毁掉整个大唐。

你要谨记!”

嘶!

洛苏的这一番话,听的李世民只觉浑身发冷,他相信文公绝对不会危言耸听,那这就是事实,而且的确是很有道理,此番中原大战,江南和江淮供给的粮草很关键。

在过去的岁月中,江南和江淮从来没有这么重要过。

李世民沉重中认真点头郑重道:“文公,我明白了,一定会保住窦建德的命,如果有朝一日我真的能成为诸夏的天子,我会按照您今日所讲的去做。

暴隋贵关中而轻河北,我会一视同仁。”

洛苏一指棋盘,“再来一局,让你四先,以你的棋力,应当能和我拼个旗鼓相当了。”

李世民下棋不错,但仅仅是不错而已,还达不到棋圣的地步,况且洛苏本身并不在乎输赢。

今日来到洛苏这里,李世民感觉自己完全失却了之前的沉稳,变得有些一惊一乍,但他认为这正是人之常情。

毕竟他面前坐着的,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他甚至感觉自己可以从文公身后看到素王若隐若现的影子,这让他怎么能够坐的安稳。

两人随意的闲聊着,似乎刚才那些颇有些尖锐的问题,都已经消散于无形之中,只剩下祥和静谧,但从李世民紧紧捏着棋子的手来看,却并不是如此。

他这么久没有见过文公,不多问问,聊聊,又如何能甘心呢?

沉默了许久后,李世民终于问出了那个问题,“文公,你说让我经历那些独孤和痛苦,我有些不明白,您能为我解惑吗?”

在李世民看来,如果有素王降下神迹,为他冠上神圣性,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但似乎文公并不愿意这么做,而是让自己去争取。

洛苏沉吟一番,在思考该要说些什么,他就像是在敲着灯花一样,随意落子,而后说道:“因为心,一个人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是由他的心决定的,这是支撑人身体的根本。

你还记得杨广吗?

即便是在末期,他依旧有无数翻盘的机会,他依旧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和效忠他的臣民。

但他最后选择了逃避,就算是鸵鸟一样的将自己藏在沙漠中,于是他耻辱的被杀死。

我要锻炼你的心。

我要你有一颗问心无愧的心。

我要以后在任何时候,你都能坚强,你都能告诉所有人,我李世民站在这里,顶天立地。

我今日以及以后,所做的一切都不后悔,我做的没有错误,世人的赞誉和诽谤,都不能动摇我内心的最真实。

你一直以来所遭受的挫折,都来自于外来的物质,一次次的出生入死,这些都能够用智慧和力量去破解。

我现在要让你战胜自己内心深处最深的一点懦弱,你将在一次次的内心煎熬中,成为一个打不烂,砸不碎的英雄。”

李世民闻言只觉瞠目结舌,原来成为圣王的道路上,要经历这么多吗?

不!

李世民又想起了洛苏先前说的,一个远超前古的盛世,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盛世,竟然要这样去做呢?

李世民只觉一瞬暖流在自己身体中所流淌,他仿佛见到了未来的一片暖阳光明,只是在通往暖阳光明的路上,有无数的荆棘而已,他没有什么畏惧的。

他持着三尺剑能够清平半个天下,或者说,南方并不算是什么阻碍,只有区区萧铣,他李世民已经给大唐打下了整个天下。

难道还有什么困难,能够比开国立基更艰难吗?

这下李世民是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再问洛苏了,洛苏的意思很明显,自己只剩下最后一道关卡,就算是彻底通关。

两人这下是真的开始闲聊,当年颇有些不通文辞之道的李世民,这些年学习了不少东西,两人又聊起了洛玄夜这些洛氏子。

李世民笑着说道:“洛氏南归中原,真是一件幸事,不知文公希望洛氏日后和我大唐如何相处,是如同汉朝那样吗?”

李世民和洛苏说话不客套,因为洛苏已经认可了他,那他就以未来大唐帝国主宰的身份说话。

洛苏望了洛玄夜和洛玄星一眼,沉吟道:“玄夜就不必多说,他跟着你,生死相随,玄镜和玄凌也不必多说。

如果窦建德不死的话,玄照和玄云应该会跟着窦建德归唐,前提是,你要成为天子,而不是你的父亲。

玄云的婚事,你挑一些合适的,送到我这里过目。

洛氏南归,要创造盛世,需要许多洛氏才行,现在大唐的疆域太小,日后疆域扩展后,还有许多洛氏子和洛氏女都要出仕。”

李世民听着面上便满是惊喜,洛苏这短短几句话,信息量很大,这洛氏是要使大力啊!

而不是如同汉朝那样作为吉祥物一样,只有支脉出仕!

这让他如何不激动,一个君王最大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任用人才,而洛氏嫡系,都是人才,现在他对未来可能会有的盛世更有信心了。

只要战胜最后的困难,美好光明的未来就等着自己!

李世民几乎是立刻说道:“大唐永远会对洛氏敞开大门,让洛氏伴随着大唐,重新恢复到极致的昌盛吧。

文公,有没有可能,我的意思是,李氏可以和洛氏联姻呢?

就如同邦周时姬姜那样的联姻!

我知道这很冒昧,但如果可以……”

虽然洛玄夜和李秀宁成婚,但这并不算是真正的李氏和洛氏联姻,当初姬姜的娶亲,是有来有回的。

而不是现在洛氏这种只娶亲不嫁女。

洛苏没有直接拒绝,而是笑着说道:“洛氏从来都没有说过不允许洛氏女不嫁人,但洛氏女不允许纳妾,这就难以做皇后,毕竟让一个君王不纳妃,这是不正确的举动。

如果以后有洛氏女愿意嫁,又有李氏愿意不纳妾,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就是不可能,君王不纳妃那不是开玩笑,洛氏的大臣也不同意。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知道这的确是有些难,“希望以后有些缘分,若是日后我有女儿,希望能让她嫁入洛氏。”

对此洛苏没拒绝,融入一个王朝最快的办法就是联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血脉的交融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李世民大踏步的离开,洛玄夜向洛苏行礼,跟着李世民离开,洛苏最后的声音在李世民的耳边回荡:“秦王,去面对疾风骤雨的未来吧,直到雨过天晴的那一日。”

……

这是洛玄星第一次见到李世民,但仅仅第一次,他就明白了为什么洛玄夜对李世民死心塌地,为什么老祖宗会选择李世民。

李世民身上那种让人沉醉的活力和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的魅力,的确是绝无仅有。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概莫如是!

洛玄星只有一点不明白,李世民被忽悠瘸了,但他自然没有,于是他问道:“老祖宗,成为圣王的道路,真的那么艰难吗?

要如此残酷的炼心?”

是的,残酷,尤其是对于重视亲情的洛氏来说,这很残酷。

洛苏坐在柳树下,垂下的柳枝伴着威风轻轻抚动,“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李世民会成为一个无懈可击的君王,而我们洛氏也能从中得到无尽的益处,而代价,有代价吗?”

洛玄星疑惑问道:“对我们洛氏的益处?”

“创造一个盛世,需要一个君王,如果这个君王很差,我们很难成功。

最关键的是,我们成功后,所得到的气运底蕴,一定会差。

我们现在还是辅佐,而不是真的君王。

如果我们不在其位,却做了其位的事情,气运底蕴是不会多的,这是素王告诉我的。

如果我们以辅佐之位昌盛,那结果将会最大化,所以我们需要强悍的君王。

越是强悍的君王,所能给我们的底蕴就越多,这就是其中一个益处。

而另外一个益处……”

洛苏肃容道:“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赐予君王大光明。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庇佑周族万万年。

素王会为李世民降下赐福,这将让他心头永耀神圣。”

洛玄星懂了第一个益处,后面的这一句却不是特别懂,但他隐隐约约的知道了洛苏的意思。

如果一个君王被有心人所攻讦,但至高神圣的素王却认可他,那君王会如何做呢?

他会将素王高高的举起!

这正是洛苏想要看到的,素王上皇,他将屹立于一切的巅峰,而君王,天子,将会是素王的子嗣。

崇拜素王吧,就像是周族那样的崇拜。

敬仰素王吧,就像是周族那样的敬仰。

洛氏和新王朝相合的过程,不仅仅是洛氏融入的过程,同样也是新王朝向着素王俯首的过程。

洛氏将一步步在李唐中,去拿到无数的气运底蕴,洛氏将会在李唐中,辉煌到极点,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洛苏望向了长安,那座已经布满了杀机的城池。

这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嫉妒和愤恨。

李世民啊李世民,不要让我失望,一个前所未有强大的君王,才能匹配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

洛苏,一个活跃在隋末唐初的传奇人物,在他的身上笼罩着无数传说,他不曾入传,事迹只在其余王侯将相的纪传中记录。

洛氏说他是上古邦周时期的洛文公降世,以至高的礼节对待他,就如同信徒对待神明,他一生不曾嫁娶,孑然一身,他是大唐帝师,有通天的才能,却不入仕,时人称“不事二主,此生为周臣,不复入大唐。”

于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称谓,第一次出现在诸夏这片土地上——国师,这位国师究竟有何作为,笔者梳理了浩瀚的史册,怀着诚谨之心写下。——《大唐国师》

第610章 州牧第625章 洛董相见!第298章 五年第653章 洛阳有狂风暴雨,愤怒狰狞!第678章 向死者才得生路!第683章 我糜贞既美丽又聪慧!第865章 洛玄凌的大运!第425章 惊变第109章 和议就是废纸第477章 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问天命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733章 第一只能是我们的,孝子急了第498章 殷商第247章 韩信表示听洛采的第369章 天崩矣!第525章 子嗣大计,长安盛典第509章 此子类我,当为尧舜第779章 人事起须天命终!第47章 回齐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请假第393章 洛陵陨,万物生(二合一)第499章 制典第408章 刘彻的宏伟计划和觉悟第629章 太平军中第230章 给蒙恬一点韩信震撼第660章 四境之内,六合之中!第354章 这个祭酒不好当啊第880章 朕是素王之子!(又是10000字,求月第286章 汉承周室,其命维新(一)第683章 我糜贞既美丽又聪慧!第79章 吾与良人孰美?第217章 从则王,不从则死第62章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第691章 公子楚!第462章 罪在公卿!第618章 天下势在人心向背之间5.1和5.2请假条第901章 平阳薨!第637章 又行了第76章 尊王就能得到所有第705章 与神庙军和敢战士的差距!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诸夏的天子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573章 太平道!第664章 一道旨意破云来!第373章 卫青第512章 一副燃爆长安的图!第468章 国朝同休,罔替世袭第444章 触动灵魂的问题第590章 忠义两肩担,无双剑向东第352章 汉廷求书第14章 汉水之战第59章 重耳即位,铁幕落下(上)第237章 洛陵践法(上)第795章 昭昭洛水!第23章 改变的洛苏第254章 攻楚第420章 番外:姬昭见刘彻第408章 刘彻的宏伟计划和觉悟第627章 进宫第498章 殷商第650章 洛楚第754章 法正为刘备画策!翻版隆中对!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黄河之盟第608章 论天下诸洛异同第102章 大战第一剑,先斩狗队友第560章 如何扰乱一场变法?!第134章 为盟主大佬帝木乡之人加更第727章 猛虎柔情!第404章 给你背心来一刀第19章 洛邑与镐京第245章 洛亦献计第291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没问题吧?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694章 人书!鉴照英豪!第26章 有些话想要说一下第747章 刘备的机会第512章 一副燃爆长安的图!第143章 制度和明君贤臣孰重?第746章 死去的人,活着的人!第248章 箪食壶浆,喜迎汉军,优势在我5.1和5.2请假条第159章 楚国项氏第347章 回京第26章 有些话想要说一下第197章 文化正统之争第170章 王侯将相,黎民百姓,终有一死第833章 挥剑刺心,为我所控!第243章 吕雉要和洛新做挚友第373章 卫青第163章 姬灵均苏醒,邦周的凤凰坠落了第369章 天崩矣!第389章 卫青开始崛起第395章 十年,霍去病第586章 李儒大话论天下,董卓欲结凉州士第394章 为盟主月孤城加更第194章 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