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章 唐猊玉带

夜色深沉,郑仁基端坐郑府中堂,面沉似水。

原来,郑仁基手中有一条祖传的腰带,名为唐猊玉带,以天蚕丝编织而成,内衬金丝,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命治下能工巧匠所造,共十二条,分赐给他帐下大臣。郑仁基的祖上郑浑,是曹操麾下的重臣,又是郑氏所出,故而得到一条。

郑浑死后,唐猊玉带就变成了郑家的传家宝。

北祖七房分治时,唐猊玉带由郑仁基的祖上郑连山得到,并成为安远堂的象征。

这条唐猊玉带,名气极大。

郑仁基在长安的时候,杨素就曾露出口风,想要以万金购买,但是被郑仁基拒绝。

今天,郑仁基参加一个诗会,结交了一些名流。

诗会上,就有洛阳本地的一位名士提出,想要见识一下这条唐猊玉带。郑仁基当然不会拒绝,于是派人回家来拿。不成想,翻箱倒柜之下,却找不到唐猊玉带。郑仁基听说之后,连诗会都顾不得参加了,和颜师古急急忙忙的赶回来查看。

据一位下人说:前两天郑言庆曾来过一次老宅,而且还进了内宅。

郑仁基连忙确认,得知两天前,郑言庆的确来过一次郑府。

只是当时崔夫人带着崔道林,前往洛阳豪族,同时也是北周柱国之后于仲文家中,恭贺于仲文荣升太子率卫之职,所以不在家中。据家人禀报,当时郑言庆带了田庄供品,下人们就让他把供品送到后宅。而后,郑言庆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崔夫人说:“定然是这小贼偷走了夫君的宝贝。”

颜师古却摇头说:“郑言庆年纪尚小,未必会知道玉带的珍贵。再说了,那孩子既然能说出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也是个品德高尚之人,怎可能行此宵小之事?”

他不好说他见过郑言庆,也不好说他和郑言庆打过赌。

但直觉告诉他,郑言庆并不是那种见利忘义之徒,下意识的站出来为言庆开脱。

哪知崔夫人却说:“颜叔叔出身高门,所见之人,皆高尚之辈,焉知这等卑贱奴才的恶根?郑言庆的祖父郑世安,是个阉奴,靠阿谀奉承而得老太爷的信任。郑言庆从小被那阉奴所收养,耳濡目染之下,难免学会刻薄奸猾,只是善于掩饰罢了。

也不知从何处听了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就不知尊卑,妄言教导宏毅。

夫君,以妾身之见,偷走玉带的人,定是那阉奴之后。不若去他住处搜查,说不定能发现端倪。当然了,如若是他住处没有,也正好还他个清白,岂不是一举两得。”

郑仁基原本也不认为言庆会偷走玉带,但崔夫人这么一说,他倒是不由得动心了。

于是,派崔道林和郑为善两人连夜赶赴田庄,搜查郑言庆的住处。

而后他又派人在家中寻找,结果还是没有找到那唐猊玉带……

崔道林押着郑世安尊孙回来了,他手捧玉带,匆匆走进了中堂,“老爷,在田庄上找到了老爷的宝贝。小贼想必还没有找到出手的买家,被老奴正好人赃俱获。”

说着,他把玉带放在了书案上。

崔夫人冷冷道:“你看,我没有说错吧,我早就看出,那一老一少,都不是好人。”

郑仁基勃然大怒,“把这两个贱奴给我拉出去,乱棍打死!”

郑世安大声叫嚷道:“大公子,冤枉,冤枉啊……”

“大兄,这是你的家事,小弟本不该插嘴。只是……何不把那祖孙带上来,当面对证?如今这人赃俱获,想来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这样一来,更显大兄的公正严明。”

即便玉带放在面前,颜师古还是无法相信,是言庆偷得。

他见过郑言庆,也能感觉到,郑言庆骨子里透着的一股执拗和高傲。他不相信,郑言庆会做出这样的丑事,可赃物就在面前,他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正好郑世安喊冤,颜师古觉得自己应该说两句,即便真的是郑言庆偷走,也必须要他亲口承认才行。

郑仁基点点头:“贤弟说的也有道理,如此,就把那贼奴带进来,让他们当面承认。”

崔夫人眉头一蹙,心中难免有些不快。

但这话是出自颜师古之口,她还真没办法出面拒绝。

郑为善把五花大绑的郑世安祖孙带到了中堂上。郑世安一身中衣,披头散发,但脸上却露出愤怒之色。而郑言庆这时候却冷静下来,他心知,这是有人在陷害他。

故而,进了中堂,他昂首不拜。

冰冷的目光扫过堂上众人,最后在崔夫人身上停留一下,然后挺着胸巍然不惧。

一开始,他以为是颜师古在里面捣鬼。

但很快就把这个想法否定了!

颜师古出身世家,的确是很高傲,但并非坏人。除了和自己有赌约之外,似乎没什么冲突。而且,赌约尚在,颜师古也不可能这时候翻脸,否则就显得心虚,好像怕失败一样。越是高傲的人,就越是自负。似颜师古,绝不可能耍出花招。

郑仁基?

那只是个公子哥,也不至于用这样的手段,来对付自己祖孙。

不是郑仁基,也不是颜师古,那就只剩下崔夫人了。而且崔夫人对付他祖孙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有很多。一来是当初在荥阳,郑世安打理安远堂,崔夫人心里未必就能平顺;这二来嘛,郑仁基来洛阳之后,中止了天津桥街市,而这个整顿计划,正出自崔夫人之手,她如何能答应?还有,他祖孙在,对崔道林始终是一个威胁。而崔道林又是崔夫人的手下,崔夫人岂能看着她的人,在洛阳受委屈?

如此一想,言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俗语说的好: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两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

果然一点都不夸张!女人要毒起来,比男人狠多了。只是一点点小事,她竟想要自己祖孙的性命?

郑仁基厉声道:“郑世安,我看你祖上几代为我家中效力,故而始终对你怀着几分尊敬。不成想,你这阉奴,竟恩将仇报,偷走了我祖传唐猊玉带。如今人赃并获,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郑世安脸色苍白,怒声道:“大公子,老奴冤枉。

老奴祖上几代为郑家效力,你可以去问问,可拿过安远堂一针一线?如今,分明是有人故意栽赃给老奴,老奴可以保证,绝没有偷这唐猊玉带,请大公子明察。”

崔夫人温雅道:“你在安远堂没动手脚,是老太爷盯的紧,你没机会。

如今到了洛阳,老太爷不在这里,你欺大公子宽宏,所以就生了贼心,也很正常。”

“我没有!”

郑世安须发贲张,脸涨得通红。

郑仁基要开口,颜师古却抢先说话:“郑言庆,你有什么话要说?”

言庆睁开眼,梗着脖子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郑仁基这火气,腾地一下窜了起来,“郑言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欲加之罪,难不成是说我故意陷害你们吗?”

“大公子或许没有害我祖孙之心,可保不住别人没有。”

崔夫人心里一动,厉声喝道:“好大胆的贱奴才,果然是那阉奴之后……夫君,我早就说过,这小贼是养不熟的狼崽子,你还送他去学舍?看见了没,学得牙尖嘴利,连你也敢嘲讽。”

郑仁基气得身子直颤,啪啪啪把书案拍的震天介响。

“大胆小贼,大胆小贼,死到临头还要反咬一口。

我让你嘴硬……来人,给我把这小贼拉下去张嘴,我倒要看看,你这嘴能有多硬。”

崔生狞笑着冲上前来,抡起巴掌,朝着郑言庆啪啪啪就是十几记耳光。

郑言庆被打得满口鲜血,脸颊肿的如同包子一样。

“小子,我让你嘴硬,你不是很厉害吗?”

崔生对郑言庆的怨念,早在他父子刚来洛阳的时候就有了。那一次,他被郑言庆撞翻在地,却无处发火。如今找到了机会,这出手更是多了几分力道。

“你这个畜生!”

郑世安怒声吼道,挣扎着想要阻止。

却见崔道林上前,一脚踹在郑世安的肚子上,把郑世安踹翻在地。郑言庆却怒了!郑世安是他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人。崔生打他,他不怕,可是见崔道林踹倒了郑世安,他可就忍耐不住了。全身的气血贲张,苦练多年的降龙功,在这一刹那间,精气神相合,全身劲力猛然汇聚一起,只听他啊的一声怒吼,绑在他身上的绳子,一下子被他崩断。

郑言庆好像一头小老虎,双肩一抖,震开了下人的手掌,呼的扑向崔道林。

他从三岁练武,至今已有三年之久。

这筑基功夫,始终未见突破。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他天癸为生,气血尚未长成。再加上他习武只是为了兴趣,朵朵走了之后,用功不如以前。不过孙思邈传授给他养生引导书和五禽拳法,却极大程度弥补了他不用攻的缺憾。如今怒气攻心,三年未见突破的降龙功,猛然出现了突破。气血在瞬间生成,力量陡然倍增。

崔道林没想到,郑言庆能挣脱开来,被郑言庆低头狠狠的顶在了胸口。

胸口受到了撞击,崔道林只觉一阵气闷。噔噔噔往后退,噗通坐在了地上,喉咙一甜,哇的喷出一口鲜血来。

与此同时,郑为善迈步上前,一把扣住了郑言庆的肩膀。

言庆虽然突破了筑基阶段,但是和郑为善相比,显然差了不止一筹。

“言庆,你疯了!”

“放开我,我要杀了他……”

“言庆,老管家没事,你别冲动啊!”

这时候,郑世安也大声叫道:“言庆,不要无理。”

颜师古的脸色有些难看,从郑言庆的表现来看,他不是偷走玉带的人。如果不是言庆祖孙,那玉带怎么会出现在他的住处?这样的,岂不是有人想要栽赃陷害?

他不自觉的向崔夫人看去,隐隐猜出了端倪。

郑仁基只气得三尸暴跳,厉声喝道:“好大胆的小贼,好大胆的小贼,死到临头还想伤人吗?”

言庆被郑为善抓住,这时候也豁出去了。

“大公子,你嫌我祖孙碍眼,明说了就是。

大不了我祖孙回荥阳,也算不得什么。耍这种诡计,栽赃陷害,这就是你的本事吗?”

“你这小贼,简直是,简直是……”

郑仁基气得火冒三丈,“今天不打死你,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尊卑。”

崔夫人,在一旁暗自冷笑。

“郑为善,杀了这小贼。”郑仁基怒道:“把这阉奴四肢打断,明天一早送回荥阳。”

“郑仁基,你是个笨蛋。”

郑言庆也豁出去了,骂道:“大老爷让你出来,你却任由一个蛇蝎妇人当家作主,整天吟诗作赋,故作风雅之状,却不知,你这郑府上下,都成了那妇人囊中之物。

你还自以为是……”

郑为善脸色变了,急忙捂住了郑言庆的嘴巴。

崔夫人更是面孔通红,也不知道是被气的,亦或者是被说中了心事。

“夫君,你就任由这贱种信口雌黄?”

郑仁基也怒了,“郑为善,还不动手!”

颜师古有点忍不住了,站起来刚要阻止。就在这时候,只听中堂外一阵喧哗吵闹。

紧跟着有人在外面沉声道:“郑大人,手下留情。”

————————————————————————

第二更,近四千字,给点推荐吧!

第廿三章 懦懦窦奉节上第卅二章 风暴之端倪下第6章 魏征的决断(二)第51章 喜盈门(二)第15章 翠云回家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卌章 隋末大拆迁下第廿七章 过河过河过河第卌八章 李道玄第13章 授艺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九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七第83章 真凶第4章 海门镇(二)第卌四章 王白牛上第7章 举贤不避亲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51章 喜盈门(八)第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第廿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三第77章 何人死期?第91章 蝴蝶第2章 长安风云(二)第50章 前夜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九第15章 一亩甘蔗林第9章 种子(下)第卌五章 若有缘时自相逢第廿六章 昔日袍泽周末第4章 所谓天朝上国(下)第55章 约定第1章 雨霖铃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五)第60章 大业十四年第63章 裴世矩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卌章 隋末大拆迁上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一第3章 海门镇(一)第60章 大业十四年第10章 釜底抽薪第59章 噩耗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续二)第廿二章 杨庆鼠辈第卅一章 窦文蔚第卌四章 绝境第8章 僚乱(一)第81章 邺城之战(五)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第7章 无垢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续一)第67章 诚意第2章 礼物第12章 班底第87章 归去兮第廿二章 都棱镇六第廿五章 拜师中第74章 化工产业雏形第80章 投名状第卅八章 新罗三第廿二章 都棱镇一第5章 父子情(下)第卅章 回荥阳二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70章 林中 刺杀第卅五章 风暴之安抚上第91章 父子相见第51章 尸山血海(七)第廿七章 缘来如此第81章 邺城之战(五)第卅章 平壤一夜三第93章 夜谈第68章 愿来世不生帝王家(上)第80章 两驸马第卌章 火马奔腾第2章 长安风云(二)第8章 僚乱(一)第5章 安远堂二爷(上)第卅六章 风暴之回归第88章 皇泰主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7章 魏征的决断(三)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第6章 朵朵失踪第卌八章 修缘七品下第卌九章 二李王争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十一第卅二章 回荥阳四第54章 小风口第4章 隋杨安在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九第53章 暗涌(一)第3章 所谓划江而治第64章 李神通(三)第58章 君何人(下)第84章 洛阳城下第卅八章 新罗三第12章 没有想象的好第74章 化工产业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