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下)

崇祯六年七月十七日,锦州

在一场既短促也不甚激烈的战斗之后,这座大明辽西防线的核心要塞城市,便再一次更换了主人。

跟辽地的其余城市一样,在清兵大举入关之后,锦州城的防御力量也变得十分空虚。毕竟这座城市正卡在女真八旗的辽东故地和新征服的中原疆土之间,乃是从北京到盛京的必经之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皇太极也不会允许以祖家和吴家为首的辽西关宁军,在归顺大清之后继续控制这条咽喉要道。

否则的话,只要关宁军一旦竖起旗子作乱,那么关内战场上的八旗兵就会无路可归了。

如果女真八旗能够挤得出多余的兵力,相信一定会在锦州部署一个重兵集团,以防万一。

无奈皇太极手下最可靠的八旗精兵,总共也就是那么五六万人,全部投入中原战场都还嫌少,哪里还能浪费在没有战事的锦州一带?于是,捉襟见肘的清廷,只能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命令关宁军悉数入关,不得在锦州留驻兵力,以防其在某一天突然举兵盘踞辽西走廊作乱,截断女真八旗的后路。

而关宁军诸将对此也是欣然应允,在中原攻略取得巨大进展之后,就陆续把原本跟得紧的将官士卒都带去了南方。毕竟眼下北地苦寒,灾荒不断,百姓的生计异常艰难,对于他们而言,南方中原的花花世界显然更有吸引力。再接下来,随着关宁军在中原逐渐站稳脚跟,为了缓和清廷的猜忌,辽西将门也有意识地陆续把锦州、宁远一带的田庄脱手转售,然后将他们的族人迁入中原,协助他们巩固新的领地。

在这个讲究宗族的时代,绝大多数的上位者都在潜意识里认为,还是自家亲戚用起来比较放心。

今年二十一岁的前大明游击将军,大清周王世子吴三桂,就是来锦州组织远房族人内迁之时被俘的。

由于一些组织和协调上的问题,直到盛京的战斗已经爆发了接近半天之后,盟军才发动了对锦州的攻略,但由于路程的缘故,锦州的官府并没有收到任何预警信息武侠小说里的飞鸽传书,毕竟只是传说而已,现实中没有哪个王朝敢大规模使用这么“先进”的通讯手段。至于烽火台么……直到一年之前,盛京和锦州还分属两国,之后又一齐成了大清帝国远离战火的后方,怎么可能还会保持这样高的侦察力度?

当成百上千的福宁军士兵,通过【随意门】直接出现在锦州城内的时候,这座曾经的大明边防重镇几乎没有任何军队可以进行抵抗,比盛京和辽阳还要更加空虚得多为了表示对清廷的诚意,还有对锦州老窝真的是毫无留恋,关宁军从辽西撤退得异常彻底,所谓的“关宁铁骑”此时连一兵一卒都没留下。而清廷也只在城里驻扎了二十多个满人大爷,同样是以老弱病残为主,真正能打的壮丁都到中原发财去了。

结果,在轻易干掉了少数几个没长眼睛的衙门差役,还有若干名狗仗人势的包衣奴才之后,金求德参谋长亲自率领的五千福宁军,就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接管了全城,整个过程只杀了不到二十个人。唯有在锦州城的驿站,福宁军的小股突袭部队,才遭到了警觉性很高的吴三桂小将军及其贴身卫队的激烈抵抗。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处,当为首的吴三桂被人用渔网缠住按倒之后,剩下的吴家亲兵也只好丢下兵器投降了。

事实上,一直到被人打翻在地、沦为俘虏的时候,吴三桂都还没弄清楚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由于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福宁军官兵尚未换装,依旧穿着明朝官军的袍服,而倒戈的关宁军同样也还没换成八旗兵的号衣,于是就让吴三桂等人产生了极大的误解,以为这是一场明末常见的兵变或叛乱。

直到金求德、贺定远等几位曾经出身辽东的福宁军将领,洋洋得意地前来查看俘虏的时候,吴三桂才愕然得知了这场袭击的真相,顿时仿佛感觉头脑“嗡”地炸开,所有的常识和观念都在一瞬间崩坏了。

锦州总兵衙门的后院库房里,依然有些鼻青脸肿的吴三桂,正目光呆滞地阅读着一份油墨未干的檄文:

“……奉华盟总部及华盟东亚共和国令,我华盟东亚战区即日发兵进剿女真鞑匪。此番我军云集天下四海之劲旅,为解救苍生于苦海而来,黎民百姓俱应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勿要行螳臂当车之举。女真匪类死期将至,自虏首黄台吉以降,唯有束手归顺一途耳。否则大兵一至,万事难料。言之切切,还望珍视。

华盟东亚战区司令部总司令黄石”

看着这篇霸气飞扬,视女真铁骑如无物的檄文,青年吴三桂的脑海中一时间思绪万千。

假如是别的武将写出这等狂言,他早就一巴掌拍过去了:那八旗勇士岂是这般容易对付的?

但如果换成是黄石的话……吴三桂不得不承认,这家伙还真的有资格把辽东建奴当成牛羊来宰割!

记得在天启年间的辽东战事之中,从皇太极到莽古尔泰,全都是黄石的手下败将,从旅顺之战到觉华岛大捷,在关宁军面前凶若猛虎的八旗辫子兵,却被黄石一遍又一遍地以各种姿势暴揍和吊打。无论是野战、伏击,还是城池攻防,八旗兵在黄石的军旗面前除了失败还是失败。甚至就连皇太极与袁崇焕联手策划的离间计,都被黄石一手化解,为此,老野猪皮努尔哈赤还把性命都丢在了黄石的手上!

在吴三桂年纪还小的时候,同样也是听着黄石的传奇战史长大的。而在前年大凌河之战爆发的那会儿,他父亲吴襄也曾经在私下里叹息,认为如果黄石还在辽东的话,就绝不至于让建奴如此猖狂!

想不到尽管如今的黄石已经不再是大明栋梁,却依然率领大军回到辽东这块起家的地方……

在天启末年,黄石被调到福建的时候,辽西将门是既弹冠相庆赶跑了一个竞争对手黄石在东江镇赢得的每一次伟大胜利,都从侧面反衬出关宁军的腐朽和无能,让不敢打建奴的关宁军上下恨得咬牙切齿;但也同样担忧建奴会因此而势大难制:果然,才过了这么短短几年,八旗辫子兵都已经打进北京城了!

虽然是关宁军主动倒戈,让开道路,带领着八旗兵进的山海关,才使得北京城换了主人……

正当吴三桂满脑子浑浑噩噩的时候,他的随身小厮拿着几块东西,骂骂咧咧地走了过来,“……少爷!福宁军真是欺人太甚!明明都认出您是谁了,居然还给咱们吃这等狗都不愿意啃的粗粮!”

“……哎,有什么办法呢?如今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黄石叔叔跟家父又没什么交情,当初毛文龙还在的时候,辽西和东江还有着不少旧冤仇,他的手下没把小爷我给砍了,就已经算是运气不错了!”

吴三桂放下手里的檄文,不以为意地说道。如今沦为阶下囚的处境,非但没有让这位青年期的枭雄自暴自弃,反而使他变得格外务实和好脾气,“……难道还想让他们将小爷我待如上宾不成?”

“……那么,福宁军的人说黄石将军已经打进了盛京,您觉得是不是真的?”那小厮一边将领到的“囚粮”递给吴三桂,一边继续问道,“……那可是大清八旗的老家,居然会这般不经打么?”

“……这个……可难说得很!那毕竟是昔年横扫辽东无敌手的黄石黄宫保啊!”吴三桂叹息着摇了摇头,“……说起来,这锦州城究竟是怎么丢的,我也是一头雾水呢!眼下锦州城的东南西北都早已成了大清的地盘,这帮福宁军莫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就算是从海上来的,也不会一点动静都没有就进了城吧?莫非是城里有他们的内应……呃?这干粮居然是方方正正的,还这么硬?怎么跟砖头似的?”

“……禀告少爷,那些福宁军真的就管这玩意儿叫做粮砖……”

很遗憾,各路穿越者在本时空拉起来的军队,都没怎么学习解放军优待战俘的传统,不会有那种宁可自己吃不饱,也要把仅有的食品让给战俘的高尚博爱精神。其战俘政策基本上跟近现代的西方军队差不多。大概就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随便杀俘,在给养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让俘虏吃得上东西,仅此而已。

所以,福宁军提供给战俘的伙食,就是各个穿越集团普遍制作的军用压缩饼干。具体来说,就是将玉米、土豆、地瓜之类的高产作物,在蒸熟晾干后,打磨成粉末,再掺入少量的调味品和干菜叶子,最后用机械压成一块一块的砖状物。虽然这东西有着体积小,保质期长的优点,但那口味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甚至比现代世界超级市场里出售的那些真空包装压缩饼干,还要更加难吃得多。

一般来说,得到这种压缩饼干的人,都要拿锅子加水把饼干煮成糊糊状,才能勉强下咽,考究些的还会再掺上一些就地搜集到的蔬菜和野味。不过负责看管俘虏的福宁军士兵显然没心思给战俘生活做饭,而一无所有的俘虏们自己也不可能开得了小灶,于是,吴三桂和他的亲信长随们,便只能就着从后院井里打上来的凉水,尝试着压缩饼干的另一种食用方法:干吃。

不得不承认,对于从小养尊处优的吴三桂将军来说,这实在是一种异常痛苦的体验。

正当他露出一脸苦大仇深的表情,恨不得用筷子顺着喉咙把嘴里的“粮砖”直接捅进肚子里的时候。从天启年间就跟着黄石的情报主管,以性取向极度惊悚,曾经挺枪奸过母马而闻名的李云睿,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吓得吴三桂登时噎住,连声咳嗽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

一直等到吴三桂咳嗽完毕,李云睿才慢悠悠地说道,“……小吴将军,抓紧收拾一下,准备上路吧!”

“……什么?上路?!”这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顿时让吴三桂再次瞪圆了眼睛。

而李云睿又充满恶趣味地继续欣赏了一会儿他的扭曲表情,才不紧不慢地解释说,“……不用想得太多,是黄将军有事想要见你!快点梳洗一下就上船跟我们去盛京,呃,不对,是去沈阳吧!”

“……去盛京?!你们真的已经把女真人的老窝给打下来了?!”

“……那还有假?整个辽东如今都是咱们的啦!小吴将军,梳洗一下再换件衣服就跟我走吧。放心,让你去沈阳是好事,不骗你。黄将军是想要跟你家里谈一笔生意……”

于是,吴三桂就半信半疑地跟着李云睿出城来到海边,登上一艘蒸汽小火轮,然后先是沿着海岸线东行,随即溯着辽河而上,一路辗转来到沈阳。沿途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乡间树上挂着的那一堆堆拖了辫子的脑袋,让吴三桂终于不得不承认,就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偌大的辽东便已经换了主人!

接着,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内,吴三桂得到了黄石将军的接见,并且秘密会谈了足足两个时辰。

又过了大半个月之后,北京城的吴家府邸里,便悄然出现了吴三桂少爷风尘仆仆的身影……

另一方面,对于辽东故土的瞬间易手,山海关内的满洲旗人在闻讯之后,自然先是不可思议,随即便是震怒异常,当即就要纠集兵马,重新杀回关外的老家去。

然而,各路矢志复仇的满洲大兵,还没来得及从华北各处汇集起来,就被又一则噩耗打乱了阵脚。

虎踞胶东半岛的陈新大帅,在蛰伏了将近一年之后,也于此时发动了他麾下的登州镇兵马,对盘踞在青州和济南的清军,展开了排山倒海一般的猛烈攻击!

第121章 余杭镇扫荡战(下)第84章 核爆再起(上)第74章 伪造“澳宋帝国”遗...第28章 热闹喧嚣的红色阵营第110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六)第38章 磨磨蹭蹭打怪兽第111章 金陵歌舞何时休?(二)第124章 南印度洋追击战(上)第166章 风中的女王(上)第77章 这个国家由疯子保卫?!第36章 一个个都得解决过来(上)第57章 伊塔黎卡城的假期(中)第15章 猫玩人(中)第2章 被揭穿的真相(下)第20章 高城沙耶的猜疑第7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七)第32章 神兵天降相州城第41章 日奸们(上)第3章 尼罗河畔的天体营(下)第122章 坚韧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第16章 山寨也是一门技术活(上)第159章 最后的枪声(下)第1章 纽约欢迎你!第117章 凤凰山上的带路党(上)第29章 危机前奏第120章 王秋的选择(上)二十三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二十三第47章 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第5章 神经粗大的新人们场景3穿越日本平安时代第19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上)第46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续)第78章 征服澳洲的最后一战(中)第47章 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第16章 山寨也是一门技术活(上)第94章 战争的真谛就是互相伤害第117章 三战时期的血色情人节(中)第46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续)第24章 惊现T病毒!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34章 对未来的思考(上)第121章 王秋的选择(中)第97章 让核爆来得更加猛烈一点儿吧!(中)第114章 来自海上的入侵第20章 节操过多的烦恼(中)第95章 帝国女皇的憧憬(中)第31章 姑娘们的灾难日第17章 克里特岛的琐事(下)第18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八)第111章 金陵歌舞何时休?(二)第1章 欢迎来到绅士与淑女的时代(上)第46章 天真而又残忍的杀人小学生第16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六)第73章 九百六十一岁高龄的合法萝莉(上)第106章 王美玲市长的叹息(中)第125章 平髡之策(中)第163章 三战终结之时(中)第8章 只有五百円也要吃火锅!第31章 姑娘们的灾难日第36章 死亡如海啸而来第12章 幸运与厄运番外一离开王秋的日子上第41章 节操掉尽的怀孕逃生术第26章 魔幻时代的来临(续)第168章 风中的女王(下)第109章 阿尔努斯市的庆典(中)第17章 奇袭江田岛(上)第9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九)第120章 这个算是核冬天吗?(中)第1章 罗德岛的李维爵爷第81章 霸道女神的暴力追妻第1章 欢迎来到绅士与淑女的时代(上)第5章 神经粗大的新人们第193章 故乡的原风景第27章 进入《鲁滨逊漂流记》(下)第45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中)第99章 让核爆来得更加猛烈一点儿吧!第62章 中世纪全面崩坏(下)第49章 妹子们的大和号(续)第38章 压迫众生的来访者(中)第105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一)第37章 可悲的中世纪生产力水平第18章 真正的暴走(下)第117章 三战时期的血色情人节(中)第23章 噩梦中的帝国(上)第35章 破窗而入的哆啦a梦第3章 穿越北宋的政委第26章 小辣椒的大冒险(上)第29章 阿尔努斯山丘的奇迹之城(上)第58章 霍格沃兹神术学院(上)第5章 贫穷姐妹物语(上)第100章 穿越版崇祯帝的决断(下)第114章 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中)第43章 大家坐下来开个会吧!(下)番外的番外一明末大乱斗副本大魔国篇之大圣出嫁上第103章 新月旗坠落(上)番外的番外一明末大乱斗副本大魔国篇之大圣出嫁上第97章 新的穿越还在继续第69章 请问要来点氢弹吗?第47章 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