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纵救韩

楚国寿春。

当熊槐得知秦韩之战,秦军斩首十万余,并淹死数万韩军后,还是为白起的能力大大的震惊了一把。

虽然他在白起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的时候,就有不好的预感,但他也没想到白起会这么厉害,一战就打掉了韩国的主力。

现在,韩国除了驻扎在上党的那数万韩军还一战之力,其他地方,整个河水以南,已经没有可以一战的军队了。

可以说,韩国已经步入魏国后尘,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自保之力了。

此时,熊槐看着邓陵光道:“贤卿,这韩王服软也太快了吧,秦军才包围新郑,还没有攻城,韩王就服了。

难道跟我们交好的大臣,跟齐赵魏等国交好的大臣,就没有人阻止韩王,然后向寡人还有其他国家求援吗?”

邓陵光脸色微微便的沉重:“大王,白起两日之内,以弱势之兵力,不仅将韩国名将暴鸢逼得自杀身亡,还差点将韩军杀得全军覆没,而且还在一日之内攻克坚固程度不下新郑的宜阳。

韩国君臣得知,无不噤若寒蝉,等白起包围新郑,无论是我们的人,还是齐赵魏三国的人,全都不敢开口,唯恐白起一怒之下攻打新郑,并血洗新郑。

所以,秦使一进新郑,韩王立即上表臣服了。”

“唉~~”熊槐不禁长长一叹,原本,他以为韩国就算败于秦国,也还会有自保之力的,这样,有韩国顶在前面,有赵魏两国在后支援,也能拖住秦国东进的步伐。

但经此一役,魏韩两国已经论为案板上的鱼肉。

这一下,熊槐突然感觉到,似乎天下大局要隐隐脱离他的掌控了。

想了想,熊槐吩咐道:“传令,与秦国的商路继续保持通畅,但是卖给秦国的金石、粮食、竹木、皮革等战略物资,开始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准再流入秦国。”

“唯。”

“传诏,立即以三闾大夫屈署为使,前往韩国慰问韩王几瑟。”

“唯。”

“传诏,公子平与魏公主的聘问已经完成,寡人决定以令尹昭雎为使,亲往魏国大梁迎接魏公主。

告诉令尹,准备扶持魏国,进一步扩宽与魏国的商道,将战略物资加入交易的范围。

此外,寡人将撤回驻扎在陈地的大军,从此以后,陈城只留本地将士三千,其他大军全部退到上蔡。”

“唯。”

“传令给广信君田文,让他发动人脉,在各国全力鼓吹秦国威胁论。”

“唯。”

“让知北涯的探子也在各国鼓吹秦国威胁论。”

“唯。”

城中。

随着秦国大败韩国的消息传来,随着楚王任命令尹昭雎以及三闾大夫屈署前往魏韩两国的消息传出,寿春城中的风向顿时一变,由原来的都在议论齐国的威胁,变成了全都议论秦国威胁。

甚至,许多知道楚王与韩王几瑟情同父子的大臣贵族,还纷纷上书,要求楚国出兵教训秦国,给韩国报仇。

而熊槐收到上书后,则直接无视了这些或有眼无珠,或投机取巧,或居心不良的人。

半月后,各国的反应传到寿春。

“大王,魏国传来的消息,魏王得知令尹前往大梁迎亲,亲自在城门处迎接令尹进城。从内应处得知,魏王本想在城外鸿沟渡口相迎的,但因为白起还驻扎在新郑城外,而新郑距离大梁仅百里之遥。

所以,魏国上下担心遭到秦国骑兵突袭,不敢出城。”

熊槐摇了摇头。

身为一国之君,甚至连都城都不敢出,可见魏国的局势糟糕到了什么地步。

此时,邓陵光继续禀报道:“还有,魏王已经与赵王达成协议,魏国割上党郡一半土地给赵国,而赵国则将不久前赵魏联军攻下的宋国七城全部让给魏国,并且,赵国还让大将军赵袑率领伐宋大军前往大梁守城。”

“哦。”熊槐一怔,想了想道:“魏国面对秦国兵锋,宁死不屈,看来魏国是铁了心巴结齐国了。”

“不。”说着,熊槐又摇头道:“不,看来是魏国想要尾从齐国,想要从宋国哪里得到补充。”

说着,熊槐沉吟了一下:“魏国的事情,不必理会,寡人应该继续支持魏国,因为魏国面对秦国,根本没得选。”

此时,熊槐看着邓陵光问道:“那齐国是何反应?”

“回大王。”邓陵光应道:“之前齐国率领联军,围攻陶城半年,以燕鲁卫等国联军伤亡过半为代价,强取陶城。

韩国臣服秦国的消息传到,接着赵魏联军退兵的消息传出,然后齐军也停止了攻略宋国城池的脚步,此时多国联军正在陶城休整。

而临淄那边,据内应传回的消息,齐王恼怒秦国打乱齐国攻打宋国的步伐,同时也大为震惊秦军的战绩。

于是,齐王已经派出使者前去联络各国,准备合纵伐秦。”

“合纵伐秦?”熊槐陷入了沉思。

若是以往,合纵伐秦缺了楚国也就缺了,并不会又太大的影响。

但是这一次,魏韩两国已经被打残,燕国那边,乐毅还在进行政治军事变革,赵国内部还在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若是楚国不参与,那么就是齐国带着病残疲惫之师去跟白起率领的虎狼秦军作战。

虽然齐将触子用兵也很老到,但是跟白起相比,熊槐实在是对触子没信心。

一旦齐军战败,那天下的大势就彻底变了。

从齐军四处出击,触怒天下,变成了天下恐秦。

毕竟,现在齐国目标还是宋国,而秦国一动手,三晋就将直面秦国的兵锋。

这种情况下,赵魏韩根本不会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还去招惹齐国。

而没有赵魏韩燕四国的帮助,楚国想要击败齐国不难,那以齐国近三千里的地盘,想要一战灭亡齐国,以楚国目前的实力,还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说,现阶段,还不是秦国该冒头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应该给秦国当头一棒了。

不然,眼下这天下混战的局面,很快就变成了秦齐楚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此,那三国想要一统天下,那就难了。

所以,这次一定要将秦国赶出韩国。

不过,为了避免秦国将仇恨的目标对准楚国,这个出兵的数量就有些考究了。

想着,熊槐心意一定,然后吩咐道:“继续关注各国动静。”

“唯。”

数日后,齐使苏代来,说以合纵伐秦。

熊槐当即许之。

一月后,各国之君在陶城会盟,熊槐以年老不便出行为由,让令尹昭雎代为参加。

会盟中,燕赵两国之君以楚王没有前来会盟为由,共推齐王为盟主。

三日后,齐楚赵魏燕鲁卫七国宣布誓师伐秦。

其中,按照盟约规定,身为盟主,齐国出兵二十五万。

而其他国家,楚国出兵十万,赵国出兵十万,魏燕两国各出兵五万,鲁卫邾邹任等齐国属国共同出兵五万。

各国共出兵六十万,以伐秦。

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约决战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粮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七百零五章 黄泉路上等着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师徒来楚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伪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反声如潮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紧逼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忧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国叛齐第二百六十五章 军成第九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东风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七十八章 丹阳大营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攻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势第六百九十三章 浑水摸鱼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之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二百九十三章 实施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产神器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三百章 会盟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四百零九章 邀战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八百二十九章 吴侯之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一千零九章 卒飘如风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联姻燕国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七百零九章 揭开序幕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