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

张仪答道:“需要,这么做的目的乃是为了将秦国楚国的眼中摘除。如今眼看齐楚相争,我们秦国正是静观其变之时。”

“而且义渠实力不足,魏国独自面对秦国并不是我们的对手。一旦时机成熟,那么我们秦国就可以先出兵伐魏,夺回西河之地,并逼迫魏国向我们臣服。接着,大军北上与赵国决战,只要再次将赵国赶回河水以东,那么区区义渠,不过是囊中之物罢了。”

“只要解决了义渠这个后患,那么我秦国即便再次面对天下围攻,那又如何!”

秦王荡渐渐的被张仪所描绘的蓝图吸引。

张仪说完,秦王荡立即答应道:“好,寡人就依相父所言!”

······

魏国。

魏王看着冯喜,露出难以置信之色,再度确认道:“使者所言当真,秦王真的打算将少梁交还寡人?”

冯喜拱手道:“大王,臣怎么敢在这种事情上欺瞒大王,此事自然是真的,寡君希望经过此事后,秦魏两国能同归于好,互不侵犯。”

“敝国为了表明诚意,已经下令客卿甘茂撤出少梁,三日之后,大王可以派出一位使者前去少梁接收城池。”

魏王得到肯定答复顿时一乐,大笑道:“能与秦国同归于好,这正是寡人的荣幸!”

冯喜闻言行礼道:“能得到大王的首肯,这也是敝国的荣幸。臣再拜谢大王!”

冯喜离去后,魏王看着冯喜离去的方向,脸上的笑意渐渐隐去,而后露出迟疑之色道:“秦国一向都是崇尚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国家,这次遭到各国围攻以后,竟然决定向各国服软,这不符合秦国的一贯特性。”

说着,魏王向群臣问道:“寡人担心秦国又在暗中算计魏国,不知众卿何以教我?”

翟强率先开口道:“大王,臣听说这次秦国不仅将少梁归还我们,而且还归还了义渠国十座城池,并且分别送了楚王赵王十匹好马,送给了韩王五匹好马,希望秦国能与各国讲和。”

“所以,臣以为大王无需担心,秦王年少,可能真的被各国伐秦的压力吓住了,这才迫切希望能与各国讲和。”

翟强开口之后,诸多亲秦派大臣纷纷出言附和。

魏王闻言不置可否,然后向公孙喜问道:“不知犀武以为如何?”

公孙喜答道:“大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秦国要送少梁,那么我们收下即可。”

魏王瞬间心动,若是自己能收复在先王手上丢失的少梁城,那么不就表示自己就能成为魏国的中兴之君么!

想着,魏王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

就在魏王打算出言赞同的时候,人群的后面传来一个声音:“大王,兵法有云: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臣有一言,愿大王听之!”

魏王转头一看,正是军方新秀倪良,见此,便开口问道:“不知将军有何高见?”

倪良答道:“大王,臣听说过一件事,那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一个人一旦拥有超过其实力以外的财富,那么就会成为他的祸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实也正是如此。”

魏王闻言一怒,立即开口问道:“难道将军认为区区一座少梁城,是寡人所不能拥有的吗?”

倪良见状解释道:“大王,自然不是如此,以我魏国的实力,别说一座少梁城,就是十座少梁城,我魏国也是可以夺取的。”

魏王闻言微微颔首。

“大王,臣的意思是,少梁城的位置与其他的城池不同,先君文侯当年修建少梁之时,就是把少梁城当作魏国攻打秦国的基地。如今我魏国的实力,与秦国相比还要有所不如。我们魏国拥有少梁,但是自己本身却没有进攻秦国的实力。”

“这就是臣刚刚所言的怀璧其罪,因为少梁城落在魏国手中,对于秦国来说就是如鲠在喉,欲除之而后快。所以,臣可以肯定,秦国为了夺回少梁,必将出兵伐魏。”

魏王一愣,迟疑道:“将军的意思是,秦国把少梁还给寡人,其实是一个陷阱。”

倪良应道:“秦国之事臣不敢臆测,但是仅从防守的角度来说,我魏国防守河水东部的汾阴远远要比渡过河水防守少梁容易。”

魏王听了倪良的话心中顿时有些担心,但是面对少梁这个地方,若是放弃,又着实有些不甘。

倪良见状再次开口道:“大王,臣有一个疑问,如果少梁在我魏国手中,那么秦国修养数年后,再次准备向外攻打其他国家,那么大王以为秦国最先攻打那个国家?”

“这···”魏王顿时一滞。

楚魏两国现在还是盟友,魏国占据少梁这就是秦国的心腹之患,秦国不可能放着少梁城不顾,顶着被魏国从后面偷袭的风险,而去与强大的楚国大战。

至于赵国,如今赵国与秦国共分上郡隔水相望,除非全力出手,但是这样一来还是面对少梁的后患问题。

若是攻打少梁,情况就完全不同,楚国不可能攻破武关,赵国短时间内也难以攻破高奴,若是等各国的援兵千里迢迢的赶到少梁,一个不好,援军还没有到,少梁就丢了。

想着,魏王苦涩道:“那么秦国肯定会先攻打少梁。”

倪良拱手道:“大王英明,魏国占据少梁,一旦秦国打算出兵,那么魏国就会首当其冲,是在替赵国挨刀,臣以为其不可取。”

魏王沉默了一会儿,中兴之君的贤名依旧难以割舍,于是开口道:“若是寡人既想要少梁,又不想替赵国挨刀,那么将军可有教我?”

倪良沉吟了一下道:“大王,若是如此,那么只要做到有名无实即可,可以让甘茂举荐一人为少梁守,然后我们魏国军队不进入少梁,依旧防守汾阴。若是秦国没有攻打其他国家的意向,那么我们就只取少梁的赋税即可,若是秦国有出兵的打算,那么我们就献少梁以和。”

“若是秦国渡河攻击汾阴,以我魏国之力,就算秦国举国来攻,我们也能守住汾阴。”

魏王沉吟片刻后道:“好,就依将军所言。”

至于现在直接献少梁以和的办法,魏王没问倪良也没有提,一则魏国丢不起这脸,二则可能引起各国的误会,免得各国以为魏国要与秦国媾和,导致其他国家以此为借口伐魏。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声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财尽人散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国的破绽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国内乱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转封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赵谋第三百章 会盟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八百二十九章 吴侯之死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七十二章 惊闻庄子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紧逼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七十章 愿行中策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不居其华第八百九十七章 对症下药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齐国之乱第三百零五章 议联姻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一千零四章 定计淮北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华易逝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财尽人散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赏赐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第七百零九章 揭开序幕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韩决战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拒绝参与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难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战贵速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势如破竹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八十五章 会师丹汉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五百四十一章 恶战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六百二十一章 诏令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胜天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后忧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六百零七章 战和之辩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见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剑的问题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赵国惨败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属意江淮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君臣试探 上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第三百五十九章 阴雨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核第九百二十七章 计定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