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

另一边。

四国高调宣布与秦国讲和,并且正式宣言干涉齐国伐燕之事。

消息传到齐燕两国,顿时有人欢喜有人愁。

齐国临淄。

齐王面无表情的看着齐相储子,眼神中带着一缕散不去的阴沉。

储子虽然面色如常,但是紧闭的眼睛,同样也显示出内心的波澜。

大殿中弥漫一股压抑的气氛。

良久,储子睁开眼睛,拱手道:“大王,事已至此,不若收手吧。”

“收手?”齐王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甘。

“相国,我们精心布局这么长时间,到了现在这一举解决燕国问题的时候,竟然出现未竟全功的情况,寡人实在是心忧不甘。”

说着,齐王叹气道:“可惜了,如果秦国在肤施城失守后,能够在坚守上郡一月,那么事情就圆满了。”

“人生之事,哪能事事十全十美!”储子摇头道:“大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今我们已经与赵魏两国结盟,这就是最重要的收获,至于燕国,实力弱小,对于我们齐国来说根本无足轻重。若是因为燕国,重新导致齐国与三晋反目,这就是因小失大了。”

齐王闻言长叹一声:“也罢,那么这次就放燕国一马。但是,燕国入侵齐国盟友中山国的事情,同样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尤其是被困中山的燕军,寡人绝不会让他们完好无损的返回燕国。”

说着,齐王下令道:“传令,派出使者前往中山国,告诉中山王,放心去打,一旦有事齐国为他撑腰。”

“还有,派出使者前去魏赵两国,邀请赵王魏王会盟。”

“诺。”

洛邑。

四国会盟结束以后,四国之君就此分道扬镳。

熊槐先从蒲阳接回了元气大伤的公孙衍,然后返回洛邑静观北方的局势变化。

抵达洛邑的数日之后,陈轸得到了从齐国传回的消息。

“齐王愿意接受各国好意,并正式下令从燕国撤军!”

“齐王离开临淄,邀请赵魏两国之君在邯郸一会?”

熊槐得到消息顿时一皱眉,向陈轸问道:“齐王又邀请赵王魏王会盟,贤卿可查明这次是为了何事?”

陈轸摇了摇头:“具体事情未知,但是应该还是与燕国之事有关。”

“据探子来报,齐国虽然撤军,但是中山国并没有让出道路,燕军依旧被困中山,此时已经断粮在即。”

熊槐沉默了一下,问道:“现在燕王还在阳城?”

陈轸点头道:“正是如此。”

熊槐闻言轻松的笑道:“只要齐国不出兵攻打燕国,那么凭燕国的实力,救出被困燕军并不是一件难事。更何况,燕王现在就在阳城,救援燕军易如反掌。”

顿了顿,熊槐吩咐道:“如今天下的大事已经落幕,寡人再呆在洛邑已经没有必要了!传寡人之令,班师回国。”

“传令给柱国司马司败,让他们也都率军归国吧。”

“唯!”

在熊槐返回郢都的期间,远在北方的中山国与燕国,迎来了一场大战。

燕王职在齐军撤走后,亲自率领七万燕军前去救援被困的燕军。

结果,中山军故意放开一个缺口,引诱燕军突围。

而后,燕军突围后,逃出生天的燕军阵型大乱,遭到中山军衔尾追杀,燕军溃败。

是役,十万燕军进入中山国,不到一月,只剩下五万出头的燕军逃回燕国。

蓟都。

燕王职回到燕宫,见到郭隗后,灰心丧气道:“先生,寡人悔不当初,辜负了百姓群臣的信任,以致如今丧师辱国,其寡人之罪也!”

郭隗安慰道:“大王,大可不必如此,燕国小而齐国大,况且这次是齐国与中山国刻意布局,大败而归,非战之罪也。”

燕王职沮丧的摇了摇头,顿了顿,从王位上下来,郑重的走到郭隗身前,弯腰行礼道:“先生,寡人不自量力,意图挑战强大的齐国,以致燕国再次遭到齐国的羞辱。可是,齐国毁寡人宗庙的仇恨,刻骨铭心,寡人一日不敢忘,只是度才量力,不是齐国的对手,如今寡人智穷,请先生不以寡人愚钝,务必要教寡人。”

郭隗叹气道:“大王,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如今大王处处表现出对齐国的仇恨,这怎能不引起齐国的忌惮呢!齐国从燕国撤军后,不过才短短三年,就再次冒着风险攻入燕国,这正是燕国已经引起了齐国的担忧啊!”

“况且以弱伐强,难度远在以强攻弱之上,而昔日强大的齐国在攻打我们燕国之时,尚且布局数年之久,而且还是趁着天下诸国无暇东顾之时。”

“所以,臣以为大王要想报仇雪恨,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战而成。”

“昔日越国攻打已经筋疲力尽的吴国,尚且经过了十年生聚,然后历经九年,发动了三次大战,这才灭亡了吴国。”

“所以,臣请大王暂且放下对齐国的仇恨,对内修养生息,编练军队,整顿政务,变法图强以静待时机。对外与各国交好,尤其是与齐国接壤的赵魏楚三国,一旦时机成熟,那么这三国就是燕国攻齐的助力。”

燕王职闻言沉默良久,而后再拜道:“先生,寡人愿意举国累先生。”

郭隗摇头道:“大王,若是修养生息,老臣还能帮得上忙,可若是编练军队,并且变法图强,这老臣就无能为力了,请大王另择贤能。”

燕王职一时陷入为难之中,因为他手中没有这样的大能,不然也不会让郭隗帮忙。

想着,燕王职叹气道:“先生,如今寡人招贤数年,为何不见有大贤来投。”

郭隗答道:“大王,臣尝闻:凤兮凤兮,非梧桐不居,贤兮贤兮,非明主不依,故孔子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孔子周游列国,难道就没有哪个国君希望孔子能留下来助其一臂之力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是孔子认为他们并非自己的明主罢了。”

“所以,大王招贤不仅需要召来人才,更需要运用人才,若是所有来燕国的人才都能人尽其能,那么天下抑郁不得志的贤能见此,难道还不主动前来燕国请求大王让他施展才华吗?难道大王还担心大贤不会到来吗?”

燕王职讪讪道:“先生,可是现在前来燕国的人,大都是一些在各国犯罪,然后前来燕国避难的囚犯,或是一些志大才疏之辈,寡人任用这些人为官,难道不会影响寡人的名气吗?”

“当然不会。”郭隗肯定道:“大王,臣听说,高山不让杯土故能成其高,大海不避细流故能成其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是用法不同罢了。”

“好勇斗狠之辈,让他进入军中,巧言善辩之人,让其应对宾客出访他国,有一技之长的,就让他进入百工行业,碌碌无为之人,还可以让其种田,天下间又有什么人会真的没有用呢?”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坛第五十二章 鸟毛插冠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达宛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诺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阴君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六百八十八章 鹖冠子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一千零二章 大势第九百九十六章 驱逐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么看第四十三章 昭阳和泥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八百一十五章 吕氏兄弟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秦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群臣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择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战七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一千零五章 中计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国使者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二百三十三章 苏代使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第八百零九章 转封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反声如潮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九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风起兮 下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举再行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来了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愿相滕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杀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五百零二章 议楚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齐 上第九百章 人心难得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四百六十四章 剑指濮阳第三百九十七章 换将?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一千零七十章 风起邓县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见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帮一把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