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

此时,熊槐所想的却是楚国的将来。

赵王变法尚且没有剥夺贵族的既得利益,就遭到群臣如此激烈的对抗,若是楚国呢?

以后,若是楚国进行变法,打算收回封君贵族对治下百姓的治权军权呢?

楚国的封君们会像赵国的大臣一样,来一场无声的对抗吗?

熊槐顿时迷茫了。

这一个结果他不敢去赌。

即便灭亡越国,然后打退各国的入侵,自己的声望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怕那些封君该出手时,还是会出手的。

所以说,有了赵王的榜样在前,硬来是不行的···

熊槐面上阴晴不定,见群臣全都没有说话,便开口问道:“陈卿,现在赵国是什么情况?”

陈轸脸色有些泛白的应道:“回大王,现在赵国内部,赵王正与反对变法的大臣相持不下,邯郸内的大部分重臣全都告病不出,赵王已经无人可用,赵国的政务虽然有肥义等人勉力维持,但是依旧逐渐陷入瘫痪之中。”

“而赵王见此,担心各国趁机伐赵,已经下令赵国将军乐池屯兵十万于上郡,严防秦国的入侵。另令赵国将军牛翦屯兵十万于武城,防备齐国中山的进攻。并下令骑将带佗带领三千单骑进驻代地,震慑楼烦王与林胡王。”

“如今赵国的最新情况还没有传出,赵王依旧与群臣相持,双方谁都没有低头的意思。”

“但是现在赵王要百姓换装的消息已经传到百姓耳中,如今整个邯郸全都流言四起。百姓们全都在说赵王昏聩,意图羞辱赵国的百姓,要将所有的赵国百姓都变成胡人。”

“若是赵王与群臣继续对持,恐怕赵国大乱就在眼前。”

陈轸说完后,熊槐轻咳数声,将群臣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

“众卿,如今的时代,牵一发而动全身,赵国虽远,但是赵国的变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疑都会对楚国有影响。”

“况且,赵国的变法,不仅仅只是赵国一国之事,若是将周围几国全都牵连进去,无疑会令天下的局势大变,所以,寡人心中有疑虑,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熊槐说完后,令尹景鲤皱着眉,率先开口道:“大王,赵王变华夏为蛮夷的行为,无疑是一件倒行逆施的昏聩之举,所以才遭到赵国群臣的抵制。”

“臣担心的是,如果赵王迟迟不放弃变法,继续与赵国群臣对持下去,强行推动变法,很有可能就会引发赵国内乱,到时,赵国因此实力大减,恐怕无力应对秦齐两国。”

“这对我们用赵国牵制秦国的事情,是极为不利的。”

听到景鲤的话,昭雎点头道:“大王,令尹所言极是,一旦赵国内乱,恐怕秦国会立即出兵夺回上郡。”

“臣不仅担心赵国无法抵抗秦国,更担心的是赵国会在内忧外困之下会向秦国屈服,到时合纵联盟必然会因此而瓦解。”

“届时,秦国猛虎出笼,我楚国不仅要与齐国争取三晋,而且还要与秦国争夺三晋,这对我楚国来说,无疑是后患无穷!”

听昭雎一提,景翠瞬间就想清楚了这一件是的后果。

对于楚国来说,只要合纵联盟的存在,就是对楚国的最大利好,无论是楚国自己做盟主,还是赵国做盟主,只要合纵联盟存在一天,那么秦齐两国总有一国会举步维艰的。

若是合纵联盟此时瓦解,不仅会对楚国的伐越一事产生即位不利的影响,更重要的,等楚国打下越国,各国重新改变外交策略时,不需要从合纵转为连横,无疑会极大的缩短各国勾连的时间,那么,留给楚国巩固后方的时间,就变得短暂了。

想着,景翠出言道:“大王,司马所言不错,臣以为我们需要牵制秦齐两国,就算各国伐赵,那也得拖上一段时间,最起码也得等到楚国做好准备。”

公孙衍见昭雎景翠全都开口了,立即跟着道:“大王,臣以为司马柱国所言有理,为楚国计,我们应该立即联络韩魏两国,再次出兵伐秦,以牵制秦国,震慑齐国。”

斗由闻言脸色一变。

楚王不久前才决定休养生息,这才多久,又要出兵伐秦,这···

心中暗骂了一声,斗由立即拱手道:“大王,请三思!我楚国现在的当务之急乃是修养,为接下来的伐越行动做准备。”

“若是此时出兵伐秦,这就是损耗自己的实力去帮助千里之外的赵国,不仅会延迟伐越的时间,而且于我楚国何益?”

熊槐点头道:“太府尹所言甚是。”

虽然不知道赵王是怎么解决赵国群臣的,但是毫无疑问,最后,赵国的变法成功了。

既然变法成功,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赵国没有遭到各国干涉。

或者,现在这个时间点,赵国的变法问题已经解决也说不定。

想着,熊槐开口道:“赵国里楚国太远,而我楚国现在急需休整,所以,寡人决定不会为赵国牵制其他的国家。”

顿了顿,熊槐笑着向群臣问道:“只是寡人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众卿为何一致认为赵国的变法行动会举步维艰,导致赵国内乱实力大减,无力与秦齐两国对抗呢?”

景鲤闻言理所当然道:“大王,赵王弃华夏而近诸夷,如此人神共愤倒行逆施的行为,怎么可能会成功!”

说着,景鲤迟疑的看了一下楚王。

难道?

楚王见赵王变法,然后静极思动,又想在楚国掀起一场变法?

想着,不由一脸沉重的看向楚王,问道:“不知大王以为赵国的变法能否成功?”

熊槐听见景鲤询问,没有回答,而是向群臣问道:“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昭鱼闻言立即答道:“大王,臣愚钝,看不出赵国是否能成功,但是臣以为,如今邯郸的局势,若是赵王不妥协,那么赵国必然会内外交困,实力大减。”

唐昧接着道:“大王,赵王若是仅仅在军中换胡服,这或许可行,但是赵王强制要求群臣穿上胡服,这就强人所难了。”

唐昧说完,群臣全都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

第八百五十八章 齐王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齐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变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八百八十二章 赵国出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百四十章 两个秘方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国内乱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后追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师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联合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第四百六十一章 韩国响应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宫惊变第六十章 目标霸业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财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联合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起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九百五十章 定计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许行之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围而出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举大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六百一十七章 声音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两百里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议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一百七十七章 遗赠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七百五十三章 战事起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围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联盟瓦解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阴相见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