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

对于改革传统服装这种事情,各国对此并不排斥。

因为这在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最起码齐桓公与管仲就干过。

当年管子治国有方,齐国的经济膨胀,纺织业出现产能过剩,织布多的都卖不出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仲建议齐桓公改革服饰,将原本就很宽大的衣服进行改良,改的更加宽大。

当然,管子当年并没有强制推行,而是让齐桓公亲自穿上让人精心设计的服装在群臣面前显摆。

有了齐桓公的现身说法,上行下效,群臣纷纷跟进,以这种衣服为美。接着,齐国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很快将这种衣服推广到各国,在天下风靡流行起来。

于是,管仲用这种办法,迅速消耗了齐国织布的产量。

可见,世人对服装改良并不是一味的排斥,只要看着顺眼,没有颠覆性突破,也就自然而然了。

但是,现在赵王强制推行胡服,而且还不是对服饰进行改良,而是直接接受胡人的衣服,这就不能忍了。

赵国的群臣本来就对胡人的衣服有歧视,现在赵王还强制执行,这就是抵触外加逆反,多重心思加在一起,变法的难度凭空高了数个台阶。

熊槐见此点头道:“众卿所言极是,寡人深以为然。”

景鲤见楚王也认同赵国的变法也会失败,顿时松了口气。

熊槐停顿了一下,再次开口道:“寡人在想,若是赵王向群臣妥协,或者说服赵国群臣接受变法,令赵国重新稳定下来,那么会怎么样?”

景鲤答道:“大王,若是赵国稳定下来,这不就是回到原来的轨道,更有利于我们的伐越计划吗?”

熊槐摇头道:“若是没有赵王变法这件事,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是出了这一件事,那么寡人自然就不会这么算了。”

“所以,寡人决定派人送信给赵王,向赵王叙述华夷之别,并请赵王三思。”

“当然!”熊槐顿了顿,继续道:“仅仅是去信还不够,寡人打算派出使者前往赵魏两国,邀请魏王韩王一同劝说赵王,劝赵王别做傻事。”

楚魏韩三国劝阻,无疑会让其他国家以为赵王遭到孤立,其他国家不说,与赵国相距甚远的楚国,肯定是对赵国不满的。

这就是熊槐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楚国对赵国不满这一态度

按熊槐的意思,赵王的变法肯定会成功,赵军的实力不仅不会因此而削弱,反而会因此而大增。

所以,楚国正可联合魏韩趁机孤立赵国,让秦国放心大胆的去攻打赵国。当然,以秦楚两国的地形,秦国根本不会把楚国的态度放在心上。

实力强大的秦国与实力大增的赵国相互征伐,孰胜孰负,熊槐自己心中更偏向于秦国。

毕竟赵国的变法才刚刚开始。

但,只要赵国能拖住一段时间,等到赵国的变法出现一定成效,出现大量骑兵的时候,那么秦国要想打赢赵国,那就不是短时间能成功的。

至于说骑兵训练困难,那要看是什么人,现在赵国的骑兵基本上全是胡人构成,想要骑兵,只需向胡人招募,那就有大把的擅长骑射的骑兵,所以在骑兵上,赵国没有问题。

只要秦赵两国的战事拖上一年半载,那么楚国伐越的时机差不多。

熊槐一边想着,一边不断的点头。

想到妙处,不由笑道:“只要赵王拒绝了寡人与魏王韩王的好意,那么寡人打算联合韩魏两国,孤立赵国。另一边,秦国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一定护出兵伐赵,到时秦赵相争,岂不是一件美事!”

群臣刚开始听到楚王打算出言劝阻赵国,不由的点点头,接着,听到楚王要孤立赵国的想法后,全都一愣。

这···

楚王这是打算要坑赵国啊?

景鲤迟疑问道:“大王,如此一来肯定会引起赵王大怒的。如今赵国已经出现内乱的苗头,如果我们楚国再这么做,这样岂不是给了秦国机会吗?仅凭赵国之力,肯定不是秦国的对手!”

“大王,臣以为,若是秦国伐赵,我理应鼓动魏韩两国救赵,让三晋与秦国火拼,这次啊是上策!”

景鲤说完,剩下的大臣们全都出言劝阻。

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坑赵国,一旦赵国顶不住而投靠秦国,那最终的结果,同样也会把自己坑了。

“众卿的意思,寡人自然明白,无非是担心赵国变法到时实力受损,无法抵抗秦国罢了。”熊槐摇头道:“但,如果赵国的变法,不仅没有导致实力下降,相反,反而使赵国的实力大增呢?”

“这···”景鲤突然脸色一变,问道:“大王以为赵王的变法能成功吗?”

熊槐闻言摇了摇头,索然寡人肯定赵国会成功,但是这种信口开河的大实话,不可对外人言。

“赵王的变法能不能成功,寡人不知道。但是赵王如今已经在军中换装,赵国换装后,实力大增却是可以预见的。”

说着,熊槐笑道:“胡人的服饰寡人也看过,虽然不甚美观,也不附和礼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单论方便这一点,的确比现在各国所穿的服饰方便不少。”

“如今这天下的战事,早已过了以前守礼的时代,兵战凶危,无所不用其极,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所以,寡人以为,赵军换上更加轻便的胡服后,肯定会实力大增。”

昭雎闻言摇头道:“大王,臣闻孙子云:兵之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法者,主用也。”

“故与各国争锋,首重道,天地将法其次,如今赵王舍弃的兵家大道,却在军用上改变,结果逆群臣百姓之心,强制推行胡服,以致上下离心,这样一来,又如何驱使群臣百姓去征战呢!”

“百姓不信,群臣不附,即便胡服真的方便作战,赵国又岂能打战呢?”

熊槐摇头道:“不然,寡人闻······”

话刚出口,熊槐瞬间打住,跑题了。

现在是赵王变法,又不是自己变法,他跟昭雎争论根本毫无异议,就算说服昭雎又有什么用!

再说,赵王变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才刚刚开始,自己用不着心急。

拉拢魏韩,孤立赵国,让秦赵相争,完全可以等赵国变法全面展开以后啊!

想着,不由微微颔首。

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进退之间第二百二十三章 麦君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五百三十六章 决战 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劝说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一百七十七章 遗赠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四十三章 昭阳和泥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声震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四百六十四章 剑指濮阳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七十一章 秦国服软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国祭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杀人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来袭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五百一十四章 宫变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战 终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七百一十四章 汉北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动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见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风云第六百三十七章 国家乱有忠臣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剑的问题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五百二十章 轻取渡口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择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择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奸情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齐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