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赵之战

唐昧闻言脸色一僵。

当初君臣议事,景翠提出直接退回楚国,而他提出以进为退,结果楚王站在他这边,决定压服魏国才回国。

现在,赵国不按常理出牌,魏国死扛着不愿低头,楚王已经越来越不耐烦。

虽然楚王并没有责怪他,但是,他心中压力很大。

熊槐开口之后,见诸臣全都沉思不语,等待一下,见无人开口,便向唐昧问道:“司败,眼下的局面,不知卿可有良策?”

唐昧应道:“大王,臣怀疑赵王另有谋算,或许秦赵两国的战争很快就会有结果,那时,无论赵国是胜是败,魏国这边都会有结果了。”

熊槐继续问道:“若是秦国有所准备,赵国计划失败或者赵国压根就没有计划,秦赵两国陷入僵持,则如何?”

唐昧想了想道:“大王,若是一个月之后,秦赵两国还在僵持,那么臣以为可以派出使者前去燕国,请燕王出面对秦赵两国进行劝和。燕国与我们楚国交好,不仅是赵国的盟友,而且与秦国的关系也很好。

所以,只要我们楚国与燕国同时对秦赵两国进行劝和,那么僵持中的秦赵两国必然会听从我们的劝和的。”

熊槐点了点头,若在赵王亲自驰援上郡的情况下,秦国一旦难以快速攻下上郡,陷入僵持中,那么久难以攻克上郡。这个时候,楚燕两国劝和,秦王会听从的。

想着,另一种可能又从心中冒了出来,熊槐担心的道:“司败,秦军的战力在各国中首屈一指,而且秦国这次还同时派出了甘茂与魏章两员大将,若是赵国顶不住秦国的攻势,惨败于秦,如何是好?”

熊槐心中更担心的是,秦国此时伐赵,不仅有力的支援了被围攻的魏国,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赵国守不住,出现溃败的情况,在秦国的压力下向秦国服软,那么秦齐赵魏四国,很有可能就会组成一个与楚国对抗的联盟,这对楚国很不利。

“这···”唐昧突然一惊。

虽然楚王没有说赵国惨败于秦的后果,但是他也想到了,这结果肯定对楚国极为不利。

正在唐昧还在思索间,公孙衍开口道:“大王,上郡对赵国来说,并非要害之地,从赵国打算用上郡换卫国就可以看出,上郡之于赵国,不过是可有可无之地。所以,赵国就算惨败于秦国,那么只要能保住肤施城不失守,能让赵国重新在河水东面的蔺地与离石建立防线,那么赵国就不会倒向秦国。”

说着,公孙衍拱手道:“大王,臣建议,立即传令给上郡的将军景阳,让他一定要守住肤施城。接下来,我们只需继续对魏国施加压力即可。若是一个月之后,秦国未能打败赵国,那么我们就派出使者前去燕国。

同时,也可以派出使者前去魏国,用楚韩联军攻下的魏地为条件,将大部分魏地还给魏国,小部分魏地交给韩国,让魏王主动认错,如此,我们楚国就能体面的从魏国退走,并且离间魏韩两国。”

公孙衍话音落下,唐昧接着道:“大王,臣以为犀首之言可行。”

景翠跟着道:“臣附议。”

熊槐闻言长长一叹:“也罢,那寡人就再观望观望吧。”

二十多天后,就在楚韩联军还在围困鄢陵,赵军还在围住濮阳,宋军依旧被阻襄丘的时候,上郡那边再次传来消息。

“大王,上郡急报。不久前,赵王聚集赵国主力以及各国联军后,率军与魏章甘茂率领的三十万秦军决战。”

说着陈轸微微喘了一口气。

刚刚得到这个消息后,陈轸就急跑着前来禀报。

熊槐听见赵王主动找秦军决战,顿时大惊失色,急忙问道:“战果如何,赵王是否有事?”

“赵王无事。”陈轸摇了摇头,喘着气道:“不仅赵王无事,而且赵国还打赢秦军,这一战秦军大败,最后后撤三十余里。”

此时,闻讯赶来的景翠等人听到此言,立即开口问道:“怎么回事,赵国竟然打赢了秦国,是怎么打赢的?”

陈轸应道:“是胡人,赵王招募了三万胡人。”

“胡人?”熊槐一怔。

陈轸点头道:“正是如此。赵王在上郡聚集近三十万军队之后,与魏章甘茂约战,秦军欣然同意。大战中,赵王亲自指挥中军,以代地主将牛翦为左翼,以各国联军为右翼,同秦军决战。

赵军因为赵王亲临,士气高涨,面对人数战力全都占优的秦军依旧不落下风,结果,大战正激烈的时候,赵将带佗率领的三万胡骑突袭秦军后方,秦军败退,不仅战死数万人,而且连大营都被赵军趁势夺去了。”

景翠皱眉道:“不对啊,魏章甘茂也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三万胡骑不在少数,怎么可能未被发觉呢?”

陈轸答道:“柱国,秦军未能发觉胡骑的原因,在下也查到了。”

见众人全都看过来,陈轸赶紧道:“原因就在这次胡骑进军的路线,赵王率领的代地援军是直接穿过赵国,经蔺地,渡河,才赶到支援上郡的。而胡骑则不然,他们没有经过赵国,而是从北面的阴山南下,昼伏夜出,这才在大战中杀到秦军之后。

等秦军斥候发现之时,因为骑卒速度太快,秦军已经来不及重新部署阵型,顿时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景翠恍然大悟:“上郡的北面就是胡人的地盘,臣听一些商人说过,阴山难以行走,所以,秦军一定是重点监视蔺地肤施这一条路线,或者还会关注义渠国,然后见东西两面没有大军行军的迹象,便放松了警惕。”

公孙衍点头道:“想来也是如此了。”

唐昧还想说些什么,熊槐却摆了摆手,打断了诸将的议论:“诸卿,赵国大败秦军的事情,固然可喜。但,寡人想说的是,我们如何借用此事压服魏国,让魏国向我们臣服。”

公孙衍笑道:“大王,这好办,如今魏国暗中的盟友战败,魏国必然大为震恐。臣请去一趟魏国,对魏王说以厉害,然后交还给魏国一些土地,定然能说服再次向楚国臣服。”

熊槐笑道:“好,那就有劳犀首再走一趟!”

公孙衍拱手笑道:“愿为大王效命。”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二百四十五章 离间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议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标 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九百四十四章 韩魏之间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四国齐至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七十一章 秦国服软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九百二十七章 计定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围攻秦国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二章 满朝恭贺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八百零九章 转封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营丢失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标 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韩魏之间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千零四章 定计淮北第七百一十五章 垦荒招安第九百五十六章 调兵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六十五章 楚魏联姻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四百零九章 邀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来第九百八十九章 请罪第五百一十七章 布局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五百四十章 反击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来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议第五百八十九章 转封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纷飞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齐国之乱第八百零四章 议楚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一百八十七章 访吴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四百零三章 送马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