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

就在公孙衍前去魏国大梁的时候。

秦赵上郡之战的战况还在陆续传到滕城。

秦军败退之后,赵王并没有继续找秦国军队决战,而是一边率主力与秦军对持,一边让带佗带着万余胡骑,利用马速,趁秦军大营丢失,粮草不足,深入秦军后方,搅乱秦军的粮道,并四处劫掠。

数日后。

魏国宫中。

公孙衍再次见到了魏王,对着眉心紧锁的魏王道:“大王,如今赵国大胜秦国,赵国上郡已然无忧,赵国是不会从卫国退兵的。而魏国遭到各国围攻,潜在的盟友秦国也被赵国击败,现在魏国已然没有任何援军。故,为大王计,不如就此罢手,先于齐国断交,在向楚王认错,楚王仁义,肯定会答应的。”

公孙衍知道,现在楚国可没有闲心理会魏国,若是魏国此时收手,楚王最多也就嘴上骂几句,而不会有实际行动。

等来年,楚国更加顾不上魏国了。

但,魏王听着公孙衍的劝解之词,脸色只有冷漠。

此刻,魏王默然无语的看着公孙衍。

赵国打败秦国的事情,的确对魏国很不利。

现在魏军都知道赵魏两国正在交战,而秦国同样也在与赵国交战,对魏国来说,秦国就是不是盟友的盟友。结果,秦国大败,这是对魏国士气的沉重打击。

魏王不仅担心赵国会趁大胜之际,调兵南下趁机拔掉卫国,而且还担心秦国会因此战失利,不再继续与齐魏结盟,反而倒向楚国。

按照魏王原本的设想,应该是秦国大败赵国才是。

若是秦国打败赵国,赵国因此臣服秦国,然后秦齐赵魏四国结盟,接着赵魏两国拉拢韩国,如此,天下局势大变,魏国之危自然退去,接下来只等各国联合伐楚便是。

如此,完美!

想着,魏王长长一叹。

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秦国竟然败了,作为战胜国的赵国,与楚国隔得太远,对攻打楚国的事情并不热衷,现在想要让各国一同攻打楚国就难了。

魏王心中隐隐有些后悔,背叛楚国是不是太早了。

只是魏国现在回不了头了。

在楚国已经号召各国围攻魏国的情况,楚魏两国的关系彻底破裂,若是齐魏再断交,万一楚国休息一年之后,接着再次攻打魏国,那时,魏国还能再找谁求援。

秦齐赵韩?

这四国哪个国家会出兵救援?

想到这,魏王咬着牙,摇头道:“犀首若是来与寡人叙旧,寡人欢迎,若是犀首只是来劝寡人投降,那么请犀首自便吧。”

公孙衍一惊,诧异的看了魏王一眼,不想魏王回绝的如此坚定,连楚国的条件都没有询问,就直接回绝了。

心中迟疑,莫非魏王见魏军还未战败,心中还抱有侥幸之心!

想着,公孙衍只能长叹一声,然后退下。

公孙衍退下之后,魏王下令道:“传寡人之令,派出使者前往秦齐赵韩四国。传令给将军犀武,让他小心戒备。”

滕城。

公孙衍回到楚营后,向熊槐禀报了出使魏国的情况。

熊槐愣了愣,奇怪道:“犀首,事到如今,魏王依旧不愿意服软?是对我们条件不满,还是因为其他。”

现在,公孙衍已经将魏王的顾虑猜出一二,摇头道:“大王,魏王不是对条件不满,而是没有询问让各国退兵的条件,打算与各国对持到底。”

“这···”熊槐问道:“魏王这是何意?”

公孙衍没有提魏王或许有侥幸的心思,而是用猜测语气道:“或许,魏王只是担心齐国被削弱后,我们楚国接下来会把目标定在魏国身上吧。”

熊槐一滞,长叹道:“不想,魏王对寡人误会竟然这么深!”

“···”公孙衍没有回答。

翌日。

“大王,上郡传来的消息。十几天前,秦军以一批粮食为饵,引诱赵国的胡骑,结果,胡骑中计,遭到三万秦军围攻,万余胡骑损失大半,小部逃走。”

熊槐轻“嗯”了一声,对此事并未多加关注。

赵军中的胡骑有三万多,这次损失一点并未伤筋动骨,而且损失的还是胡人的军队,又不是赵国的军队,对赵国而言并无任何损失。

不仅熊槐没有在意,一旁的景翠等人也毫不在意。

见此,陈轸立即爆出一个猛料:“大王,这次被秦军围杀的胡骑大部都是楼烦王的人,小部是林胡王的人。楼烦王见损失太大,质疑赵军情报有误,是在故意送胡骑去死。在赵王劝解无用的情况下,楼烦王怒而率军北返,见此,林胡王也率军离去。结果,导致赵军中的骑卒只剩下赵国本部的五千余人。”

“···”熊槐一怔,无语。

顿了顿,才开口道:“这重金邀请的客军,就是这么不靠谱,稍有损失就怒而出走,还好胡骑人数也并不多。”

唐昧笑道:“大王,这对赵国来说是坏事,但对我们楚国来说是有利的。通过胡人出走一事,接下来赵王肯定会更加重视我们在上郡的联军才是。”

熊槐闻言大笑。

三日后。

“大王,秦赵两国的消息,秦赵两国议和了。”

“······”熊槐一怔,急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秦赵两国为何突然议和了?”

景翠等人全都看向陈轸,这上郡的事情,变化太快,快到他们都反应不过来。

陈轸答道:“回大王,自从楼烦王与林胡王撤走后,赵王便命赵军后撤,打算依据城池固守。接着,不知因为何事,赵王突然派出使者前去与秦国议和,而后,秦赵两国约定,赵国割两城给秦国,秦赵两国讲和退兵。”

熊槐再问道:“可知,赵王为何向秦国求和,而且还是在大胜秦国的情况下,向秦国割地求和?”

陈轸迟疑道:“据景阳从上郡传回的消息,似乎是赵王接到燕王的国书。不久前,东胡人见燕军调兵前往南方防备中山国,于是召集大军偷袭燕国北部据点,并且夺回了燕国去年从东胡人手中抢走的牧场,洗劫了燕国的牛羊马群,并且趁胜攻入燕国北部的本土村落。于是,燕王大怒,准备再次征召军队与东胡人开战。”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战自崩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将领调动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布局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钱大钱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诏令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东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义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五百三十八章 决战 三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鱼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江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连雨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准备好了吗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气郁于内第五百二十章 轻取渡口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达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八百二十五章 当堂晕倒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见文雀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二百四十二章 谋秦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一百三十二章 农家许行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变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纵联盟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四百零三章 送马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七百一十五章 垦荒招安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当头一棒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达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二百五十六章 机会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诱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第一千两百七十二章 太子来楚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七百零九章 揭开序幕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后宫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六百一十三章 谣言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装晕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