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目标霸业

公孙衍答道:“魏国。”

这个答案并没有出熊槐意料之外。

公孙衍继续道:“大王,魏韩两国离秦国极近,极易受到秦国的胁迫,而变得很不可靠。”

“但也正因为如此,魏韩两国对于秦国也是极为戒备的。”

“微臣来楚之前,魏王曾对此甚为忧虑,顾派微臣前来与楚国结盟。”

熊槐惊喜道:“这么魏国有意要和我们楚国结盟。”

如果魏国同意和楚国结盟,那么楚国打不开局面的担心,就完全不在是问题。

公孙衍答道:“大王,正是如此。齐国虽然强大,但面对楚国,依旧数次战败。秦国则不然,一旦关东有事,即可出兵函谷关,攻打关东各国,而魏韩两国,每次都是首当其冲。一旦事有不顺,则收兵自守,各国难以惩罚秦国。”

“所以天下诸国,对秦国这种不断强大,而很难被削弱的情况,感到十分忧心。”

群臣对公孙衍所说的事,都有过了解,昔日六国合纵谋秦,不就是因为这种情况么。

公孙衍接着道:“大王,臣听说大王因为魏美人的事情,正在进行修改肉刑,有这一件事情吗?”

这一件事已经传遍楚国,说不定离楚国较近的地区,也已经听到了风声。

熊槐点头道:“不错,却有此事。”

公孙衍喜道:“大王,如此甚好,楚魏本来就有意结盟,现在借着魏美人的事情,那么楚魏结盟情况,勉强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能够打消除除秦国以外其他国家的惊疑。”

熊槐诧异道:“惊疑。”

貌似现在应该惊疑地市楚国吧,其他国家怎么会惊疑。

看到楚王的神色,公孙衍解释道:“大王,目前天下的大势,依旧是攻打齐国。”

熊槐恍然,刚刚被公孙衍带偏了。

各国合兵伐楚,那也是齐国被打败后的事情了。

现在最主要的事,还是让秦国去和齐国火拼,齐国败了之后,才是楚国。

公孙衍接着道:“只有魏国和楚国结盟,对秦国来说只是比较危急,但依然还没有火烧眉毛。接下来我们楚国还要拉拢赵国,获得赵国的支持。对于赵国来说,只要在赵国散布谣言,就说魏国对赵国拒绝合兵攻燕的事情不满。燕国公子职对自己的处境很不满,写血书给秦王,请求秦王出兵将自己从赵国解救出来即可。”

“赵国听到这两条谣言后,即使不以为然,也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顾虑,会对秦国产生戒备之心。”

“只要赵国对秦国有顾忌,那么对于和赵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楚国加入联盟,自然会予以支持的。”

熊槐微微颔首,有了魏国作为开头,那么赵国同意也不是难事。

“贤卿,那么燕韩两国呢?”

现在是五国联盟谋齐,只有赵魏两国同意,楚国能不能加入联盟,还很难预料。

尤其是韩国,被楚国坑的太惨,韩王对楚国可是极端敌视的。

公孙衍摸着自己雪白的胡须道:“大王,对于韩国,微臣知之极深。”

对于公孙衍的话,大家全都了然。

几年前,秦韩大战时,公孙衍一直都是韩国的相国,统帅韩国主力与秦军作战。

所以公孙衍肯定对韩国极为了解的。

熊槐问道:“既然如此,贤卿对韩国可以什么办法。”

公孙衍回答:“大王,如何说服韩国同意楚国加入联盟,还需要一个人的帮助。”

熊槐迅速从记忆中找到一个人名,若有所思问道:“不知贤卿说的是何人?”

公孙衍答道:“韩国的公叔可以帮助楚国。”

公孙衍推荐人选和熊槐心中的人不谋而合。

这其实也并不难猜,公孙是亲近楚国的,昔日韩国为什么会被楚国坑了,公孙衍和公叔就是罪魁祸首。

公孙和现在韩国的相国公仲侈,都是韩王的重臣。

昔日韩宣惠王继位之初,就曾想同时任用公孙和公仲侈主持朝政,结果被人以晋国六卿执政的是劝阻,然后公叔不敌公仲侈,一直屈居公仲侈之下。

对于这种情况,公叔一直是不满的。

因为公仲侈有韩王的支持,一直无法翻身。

但是公叔在韩国,还是有很高的话语权的。

公孙衍道:“大王,天下都知道公叔和公仲侈不合,公仲侈亲近秦国,而公叔亲近楚国。如果说现在那个国家能帮助公叔压倒公仲侈,那么肯定就是楚国。”

“只要大王派人去和公叔说,楚国将会帮助他获得韩国相国的位置,那么公叔肯定会劝说韩王的。”

熊槐摇了摇头道:“贤卿,就算公叔出手相助,恐怕难以说服韩王。”

公孙衍闻言笑道:“大王,公叔能不能说服韩王并不重要,而且我们楚国也并不是真的要和各国联盟攻打齐国,只是为了逼迫秦国出兵攻齐罢了。”

“所以只要赵魏两国同意,那么秦国就会坐不住,要是韩国重新在秦楚之间出现摇摆,那么恐怕秦国就会立即有所动作,会在楚国正式加入联盟之前出兵的。”

熊槐一怔,自嘲笑道:“是寡人糊涂了,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公孙衍道:“大王,与三晋结盟对楚国来说乃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但是如今的大局乃是逼迫齐国从燕国撤军。”

“而由此实力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但是赵国立公子职为燕王的行动,令楚国陷入不利地位。如果楚国和齐国大战,秦国难免会偷袭楚国后方。就算秦国不攻打楚国,燕国一旦复国,以公子职和秦王的关系,以燕国和秦楚之间的距离,楚国也很有可能为秦国做嫁衣。”

“与其劳而无功,不如让秦国出兵攻打齐国,到时秦国即便可以收获燕国,但也会和齐国结下深仇。而我们楚国,只要对齐国伸出援手,就可以收获齐国的友谊。”

“到时候齐楚再度联盟,而三晋也因为齐国从燕国撤军,而失去了继续攻打齐国的压力。三晋不攻齐,秦国独力难撑,自然也就会收兵。”

“如此一来,齐国因为削弱,必然会以楚国马首是瞻,再加上魏国的支持,楚国自然就可以高枕无忧。”

“如果我们楚国在取得韩赵任意一国的支持,就可以形成对秦国的优势,到时以武力逼迫其他国家合纵伐秦,必能一战胜,成就霸王伟业。”

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如疯似癫第三百五十九章 阴雨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三百零四章 “孙子”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三百八十章 对策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悬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计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杀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恶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达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吴城内外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苏代第六百一十五章 议宋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七十一章 秦国服软第八百五十八章 齐王崩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谋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阴相见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起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当头一棒第四百七十章 赵王调停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乱中有治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六百一十五章 议宋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纷飞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赵之战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八十五章 会师丹汉第一百八十七章 访吴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权宜之计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六十八章 景翠东移第九百八十五章 赐死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鸟之飞第四百三十四章 惊魂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二百四十四章 齐策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三百章 会盟第三百九十章 齐越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初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心窄误己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国请罪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达宛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