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秦国战略

如果不是司马错的计划,令秦国在地利上占据绝对优势,秦惠文王都有一些怀疑司马错的用心了。

秦国和楚国构难,只会让齐国获利。

要知道楚国除了和秦国接壤外,也是和齐国接壤,为什么之前楚国刚刚打完齐国,突然就和齐国结盟,把目光瞄准了秦国,都是因为秦国吞并巴蜀的缘故。

如果不是齐国吞并了燕国,恐怕秦楚于中之战会一直从去年打到今年,都不一定会有结果。

张仪见秦惠文王有所意动,继续道:“大王,秦楚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继续和楚国相互对峙,只会让秦楚两国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况且微臣以为,争霸天下之道,应该先易后难,结众弱以敌一强。如今因为齐国的关系,三晋和燕国已经和我们秦国结盟,只需我们秦国合三晋之力出兵攻打齐国,就可以将燕国从齐国的手中解救出来。”

“到时,秦国凭借战胜齐国威势,效仿昔日齐桓公的旧事,找一个借口,联合三晋燕国,兴兵伐楚,必能一战而胜。如此,齐弱楚削,秦国一国独大,则霸业可成。”

秦惠文王被张仪说的精神一震,待听到霸业可成,眼睛不由一亮,情不自禁的点点头。帝业的道路太过遥远,秦王自己就连帝业的大门都没有摸到,而霸业则不然,秦国此时已经进入霸业的大门,即将择取这颗即将成熟的果实。

司马错摇了摇头,出言道:“大王,相国所言虽然有理,但是却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楚国同样也需要出兵伐齐,否则即便是让出巴国,也未必能保证楚国不生出异心。”

“齐国是当今天下的大国,我们秦国劳师远征齐国,即便是有三晋相助,面对以逸待劳的齐国,也必须全力以赴才行。否则,出征的军队太少,难以对齐国形成压力。”

“一旦我们五国出兵伐齐,而楚国按兵不动,要是楚国有什么异样的想法,那就是危险了。”

“之前我们秦国没有夺取巴蜀之前,楚国就对南郑虎视眈眈,现在我们秦国夺取巴蜀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要是楚国见我们秦国国内空虚,出兵偷袭南郑或者从巴国出兵偷袭蜀国,这不可不防。”

秦惠文王赞同道:“相国言之有理,伐齐势在必行,但是客卿所言也不无道理,楚国和我们秦国讲和后,却按兵不动在一旁观望,寡人深为忧之。”

对于秦王的忧虑,或者说是目前秦国上下都有这样的忧虑,害怕楚国在秦国和齐国大战期间,出兵偷袭。

张仪眼珠子一转,笑道:“大王,此事易尔。”

秦惠文王看着张仪道:“相国有何对策?”

张仪答道:“大王,如今我们秦国还没有让出巴国,但是楚国已经和齐国绝交了。虽然伐齐一事,我们秦国比楚国心急,但是楚国得到巴国的心思却更加心切。”

“所以只要我们派人给楚国传递一个信息,说我们秦国有意让出巴国,但是心中还有一个疑虑,那就是楚国是否真的要和齐国绝交,楚国如今和齐国绝交的诚意还不够。”

“若是楚国能将军队调往东方和齐国对峙,那么秦国欣喜之下,必然会将巴国让给楚国。”

秦惠文王同意道:“相国此言可以一试,就说若是楚国同样出兵伐齐,寡人何吝巴国。”

张仪从秦宫归来后不久,门客冯喜快步走过来道:“君上,刚刚从楚国得到的消息,楚国令尹昭阳已死,楚王欲废肉刑。”

张仪闻之愕然。

魏国大梁。

楚王因为魏美人的缘故而修改肉刑的消息,经过无数人口耳相传,越发夸张了,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以极快的速度传到魏襄王的耳中。

就在魏襄王惊讶楚王的痴情之际,这时楚国又传出一条劲爆消息。

魏国的公孙衍突然出现在楚国,被楚王重礼接待,接着,楚王以公孙衍为相,带着一个庞大的使节团前来魏国聘问。

得知这个消息,魏王立即招相国田需前来商议。

“相国,不知你以为此次楚王派公孙衍来是为了什么?”

田需到了魏宫后,魏襄王立即开口问道。

“大王无忧,公孙衍此次前来魏国,依微臣之见,可能有两件事。”田需拱手行礼后,立即回答魏王。

“其一,根据公孙衍一贯的行为,无非是来联络魏国,让楚魏结盟抗秦罢了。”

“其二就是最近在传得沸沸扬扬的楚王和魏美人之间的事。或者说,这两件事都是一件事。”

魏襄王差异问道:“一件事?”

“正是。”田需点点头道:“大王,楚王是否好色?”

魏襄王想了想,摇头道:“寡人不知,但是自从楚王继位后,并没有广选美人充实后宫,想来即使好色,也能自制吧。”

田需继续问道:“大王以为楚王重感情吗?”

魏襄王立即摇头反对:“楚王看到不是重感情的人,如果楚王真重感情,怎么会因为其他人的一句话,而削掉了我妹妹的鼻子。如果楚王重旧情,也不会轻易贬谪郑袖了。”

田需接着问道:“大王,楚王昏庸吗?”

魏襄王愣了愣道:“楚王伐齐攻秦,屡战屡胜,怎么能说昏庸呢。”

田需闻言向魏襄王行了一礼,道:“大王所言甚是,楚国既不昏庸好色如命,也并非是重旧情以如今魏美人的现状,楚王如何饥不择食,临幸一个鼻子被削掉的女子。”

“难道现在外面流传的消息都是假的不成?”魏襄王惊道。

“大王,这个消息的真假,现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楚国所要传出的态度,才是我们魏国所应该关注的。”

魏襄王微微颔首:“相国的意思是,公孙衍离开魏国后,给楚国带去了我们魏国希望和楚国交好的信息,这是楚国在向我们示好。”

田需道:“大王,依微臣之见,正是如此。”

“那么对于犀首此次代表楚国来访,我们应该如何是好?”魏襄王继续问道。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师徒来楚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势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阴相见第七百零四章 动作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赵谋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决心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礼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二百五十章 牵线搭桥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五百零九章 别无选择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抚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九百章 人心难得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动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变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发即墨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齐 下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六百七十一章 斩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献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东风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二百二十六章 连楚伐齐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杀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九百九十二章 还有一招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八百五十八章 齐王崩下第五百三十章 惊闻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国伐韩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礼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两百里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学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二百六十五章 军成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驰援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六百零五章 备战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并施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