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

秦惠文王闻言,脸色的喜色顿时凝固,反应过来了。

甘茂郑重的点了点头,见魏章等人还没有想明白,开口解释道:“相国所言有理,楚国移师东向的事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向我们秦国示好,表面楚国和齐国绝交的诚意。但是楚国此举同时也在逼迫我们秦国尽快出兵齐国。”

“如若不然,连楚国都出兵伐齐了,而身为联盟盟主的秦国,却依旧按兵不动,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我们秦国的声誉大跌。到时恐怕不仅赵魏两国生出异心,而且连韩燕两国都会对秦国不满。”

“所以说楚国景翠的行动,在楚国即使者之后的第二步行动,目的还是为了联合三晋,离间我们秦国和其他各国的关系,同时,景翠的行动让楚国的外交行动更加有利了。”

樗里疾想明白后,大怒道:“楚国用将军队调往东方的事情来逼迫我们秦国,难道就不怕我们秦国一怒之下兴师伐楚吗?”

张仪苦笑一声道:“怕,楚国当然怕,所以屈匄在修筑防御工事,打算严防死守,防止我们秦国攻打楚国了。”

樗里疾哑然。

随后大殿之中一片沉静,一时间无人开口,纷纷思索如何破解楚国的第二招。

秦惠文王沉默良久,突然开口对魏冉道:“将军可再去查探景翠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即回报寡人。”

魏冉行了一礼道:“唯。”

魏冉离去后,秦惠文王向殿中的群臣道:“楚国如此逼迫秦国,寡人忧之。如果秦国被楚国逼着伐齐,即使我们秦国胜利,这也是楚国的胜利,寡人深以为耻,不知众卿何以教寡人。”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后,甘茂劝道:“大王,君主受到耻辱,身为臣子理应用鲜血去洗刷国君之耻,但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此时天下的目标依然是齐国,对付楚国的行动需要暂时押后。”

张仪忧心忡忡道:“大王,秦国欲霸天下,齐国给了我们一个好机会。本来,五国伐齐后,再兴兵攻楚,必然能弱齐削楚,而让大王成就霸业。”

“可是如今楚国已经在积极联络三晋,试图加入联盟之中,如此一来,三晋在攻打齐国之后,能否出兵伐楚就是一个未知数。”

“只要三晋尤其是魏国不出兵伐楚,那么我们秦国即使战胜了齐国,那么也难以打败楚国,楚国不备削弱,大王的霸业自然也就难以实现。”

秦惠文王点点头,他刚刚也是想到了这一层,才会发挥发出感慨。

张仪接着道:“大王,我们秦国我们秦国要想成就霸业,所面临的障碍无非是齐国和楚国罢了。”

秦惠文王赞同道:“相国所言不错,正是如此。”

张仪继续道:“大王,齐国因为冒天下之大不韪,已经惹得天下震怒,故而合天下之力削弱齐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大王,对于楚国,微臣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

秦惠文王眼前一亮,笑着对张仪道:“愿闻其详。”

张仪道:“大王,上策是让出巴国,然后在楚国拉拢魏国之前,立即出兵齐国,合秦赵魏韩燕五国之兵伐齐救燕。”

“对于这种情况,楚国有两种选择,其一是趁机偷袭,其二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面对第一种情况,我们秦国只需要以重臣防守蜀国汉中武关,小心戒备,那么凭借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那么楚国难以从我们秦国这里占到便宜,就选择其他国家。”

“除了我们秦国,无论楚国选择出兵韩国还是魏国,都对秦国有利无害。一旦楚国出兵,那么我们联盟就有了伐楚的借口。”

“到时凭借秦国燕国以及被楚国偷袭国家的支持,完全可以逼迫赵国和另一个国家同样出兵伐楚。如此一来,楚国无论吃下去多少,那么都需要双倍吐出来。”

秦惠文王问道:“要是楚国按兵不动呢?”

张仪回答:“大王,如果楚国按兵不动,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必然要联络其他国家,赵魏两国就是楚国的主要目标。”

“一旦伐齐一事结束,那么我们秦国可能会失去赵魏两国中的一国,也有可能全部失去。”

“如此一来,那么我们秦国联合韩国燕国,对抗以楚国为首的联盟,必然陷入长期相争之中。如果发生这种事,那么齐国和越国,也要牵扯进来。”

秦惠文王愁眉不展道:“楚国这几十年来,主动大规模进攻其他国家的事情,只发生过三次,其中一次是魏国和齐国相互尊王,前楚王一怒之下出兵伐齐,兵围徐州,齐国霸业就此中断。”

“而第二次是因为魏国纠结其他五国相互尊王,现在的楚王一怒之下出兵伐魏,一举夺取魏国襄陵等八邑。”

“几年前五国攻打我们秦国,楚国虽然是盟主,但是我们秦国却只和三晋发生交手,三晋战败后,楚燕两国望风而逃,根本没有和我们秦国交战。”

“而楚国第三次出兵,就是去年齐楚联军攻打我们,结果我们战败了,丢掉了从魏国夺取过来的曲地。”

“所以寡人担心,以楚国的一贯做法,可能不会出兵偷袭,而会选择拉拢赵魏两国,如此一来,争霸一事必然旷日持久。”

秦惠文王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对张仪道:“请问中策。”

张仪答道:“大王,这中策就是我们秦国做出攻打齐国的表象,然后暗中出兵偷袭楚国。”

“偷袭楚国!”其他人闻言大吃一惊。

和上策不一样,刚刚张仪攻打齐国的计划,秦国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讲究以力压人,实施起来自然毫无压力。

而这中策一旦实施,秦国在天下必然声名狼藉,尤其是现在正在和齐国相持,等待秦国援军的赵魏燕三国,必然大失所望。

张仪点头道:“不错,如今天下所有的人全都希望我们秦国先攻打齐国,而楚国也在频频活动,逼迫我们攻打齐国,这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偷袭楚国的机会。”

樗里疾疑惑道:“敢问相国,如今楚国的屈匄已经在修建防御工事防备我们了,我们如何才能偷袭楚国?”

张仪笑道:“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要想偷袭楚国,就先要让楚国放松警惕。而要让楚国放松警惕,我们秦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兵攻齐。”

“出兵攻齐!”秦惠文王若有所思。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师第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齐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见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进大梁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九百八十五章 赐死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许行之死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忧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七百零一章 毫无退让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悬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军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谣言离间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访第一千章 出兵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国请罪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诛杀昭常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变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权宜之计第六百八十章 为人软弱公子稷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田文献薛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绝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质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满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实验基地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六百七十八章 战争结束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七百零四章 动作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连雨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个朋友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权宜之计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一百零四章 恐吓韩国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四百零九章 邀战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阴陵族灭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四百八十六章 异心同声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一千零八章 卒飘如风 中第六百一十章 来袭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战七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