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

屈原听到楚王询问,心中也有一些为难,他知道楚王对太学的学子并不放心。在他们没有得到变法的红利之前,他们首先是贵族子弟,然后才是楚王的臣子。唯有他们在楚王这里得到巨大的利益,自立门户,成为新的贵族之后,他们才是楚王的臣子,才会坚定不移的支持新法。

在成为新贵族以前,在自立门户以前,他们与家族联系太深,极有可能受到来自家族的压力。若是变法主力全是贵族子弟,一旦他们从中作梗,胡乱解释新法,那么变法的事情,十有八九要崩。

所以,推行新法,必须要有一大批与贵族牵扯不深的人。

此时,屈原想起了西北方向的那个秦国,当初商鞅变法,同样也是举步维艰。在秦国变法进行了十年,接下来继续深入变法,已经难以为继的时候,正是商鞅亲自率军攻打魏国,并不惜名声,不惜背上骂名,以叙旧为名绑架了魏军主将,才大败魏军,造就了一大批军功新贵族,这才让新法得以存续。

就在商鞅大败魏军的第二年,在这一批新贵族站稳脚跟后,在他们的支持下,变法才正式在秦国全面展开。

屈原之前每每从史籍上读到此处,不由深深的意识到,秦国变法的成功,不仅是商鞅本人为成就千古大功而不拘小节,更重要的是,变法还得有一大批支持者,以及受益者,否则,变法岂能长久。

人亡政息,不外如是。

一想到这,屈原看了看楚王,这已经是楚王第二次将变法的事情托付于他了。

而现在,第二次变法才刚刚进行一步,就遭遇到这样的挫折,屈原心中不禁沉甸甸的。

不过,在已经变法失败一次的情况下,又被楚王放在襄阳十年,此时屈原虽然感到压力极大,但同样也毫无惧意。

接着,屈原沉吟许久,心中已经有所决断,拱手道:“大王,这次各地举荐贤才的事情,已经就此夭折,若想获得足够的人才,臣以为还需另想办法。”

熊槐点头道:“贤卿所言甚是,只是不知人才从何而来?”

屈原一脸肃然道:“大王,楚国的人才众多,公门不少,私门更多。我楚国学派众多,学问岂独在贵族高第与大学太学。且不提老子学说,在楚国源远流长,儒墨农三大学派,亦在楚国声名赫赫。

太傅乃是道家大贤,老子嫡传,门人弟子无数。楚墨首领已齿乃是我楚国工尹,这些年我楚国一直在扶持楚墨,现在,是楚墨回报楚国的时候了。农家之持牛耳者,许子正在主持修建江汉的水渠,其诸多门人弟子,正在为其效力,这其中,也不乏可造之材。

大王只需向三人开口,哪里还怕人才不够?”

此言一出,一直在屈原对面旁听的陈轸顿时脸色一变,急忙行礼道:“大王,此举还需慎重,宜缓不宜急。”

熊槐闻言,看了看陈轸,然后又看了看屈原,露出迟疑之色。

令熊槐迟疑的不是屈原的建议不对,而是此刻这么做,是否会得不偿失。

虽然屈原的建议的确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此时去这几大学派要人,却有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动摇朝中政局。

如今楚国朝中的政局,一向是以公族为主,其他贵族为辅,再加上高高在上的楚王,三者共享权力。楚国虽然人才辈出,各大学派也都在楚国扎下了根。但是,这些人却无法大规模的参与到朝中来。

原因就是因为遭到公族与贵族的抵制。

熊槐也不愿意在这个收回地方权力的时候,打破郢都势力的平衡,导致地方与朝中同时出现动乱。

所以,之前之所以明知道各大学派有人,但熊槐却没有去要,就是对朝中的贵戚的妥协。免得既让地方离心,又跟朝中群臣闹翻,如此,那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更何况,这些来,楚国地方的势力虽然削弱了不少,但是,随着朝中权势的增强,无论是熊槐这个楚王,还是朝中大臣,权势都越发重了。

景翠昭雎等人,全都有了一块自己的封地,财力私兵都有所加强。

这种情况下,熊槐觉得自己去个各大学派要人,无疑是表明他这个楚王要借各大学派的实力,与群臣争权。

这个误会一旦形成,朝中群臣必然会出现恐慌,如此,郢都难以平静下来。

失去了实力强大的公族的支持,自己这个楚王与屈原等人,能否压服地方,让变法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熊槐心中没底···

此时,屈原见楚王犹豫不决,自然清楚楚王的顾虑在什么地方,想了想,开口道:“大王可是担心引入各大学派的人之后,会造成朝中大臣的恐慌?”

熊槐点了点头。

屈原见此,笑着拱手道:“大王,请给臣三天时间,臣必说服令尹,让令尹亲自向大王请求,引进各大学派的人才,以充斥地方。”

“哦!”熊槐一听不用自己主动开口,而是让景翠出面,顿时精神一振。接着,点了笑道:“好,三天时间,寡人还是等的起的。”

······

翌日。

为迎接接子,熊槐一大早便带着群臣在宫外相候,并命人清扫从东门到楚宫的街道,以等候接子。

等候了大半个时辰后,熊槐远远的就望见一辆马车疾驰而来,马车到了近前,熊槐见是在城外相迎的屈原亲自驾车,顿知接子已到。

待马车停在不远处后,熊槐不等接子下车,便主动迈步向前。

此时,接子等马车停下,正欲下车,却听见屈原道:“先生,大王走过来了。”

接子闻言微微一愣,顿时想起昔日齐王的两件事迹来。

昔日王斗见齐王,齐王派人请王斗入宫一会,结果,王斗却说:

我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前来见我则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背上趋炎附势的恶名,败坏齐王不爱大贤的名声,还不如让大王主动来见我,如此,还可成就齐王的美名,并成全了我。

齐王听到这话,立即主动前去迎接王斗。

另一件事,则是齐王见颜斶,齐王被颜斶狠狠的说了一顿,这才主动上前拜会。

此刻,接子一听自己还没有下车,楚王便主动前来相见,心中顿时一热。

这次楚王可是与之前齐王不同,齐王是被说服的,也是被逼的。但是,自己可是什么也没有说,甚至还没有下马车。

而且,现在的楚王,可是名震天下的霸主,地位远不是刚刚即位的齐王所比。而楚王给他的礼遇,已经超过齐王给他的礼遇。

如此,足见楚王的诚意。

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七十章 愿行中策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四百八十章 战前准备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赵国争韩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万归一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风云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诏令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请杀郑袖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杀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三百一十八章 迟疑第七百八十六章 举国动员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离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义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来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七百三十五章 应变之策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八百二十章 时空错乱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之宝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战自崩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强攻坚城(二合一)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两百里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势如破竹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诺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三百六十二章 齐燕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六百零七章 战和之辩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后的疯狂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七百五十六章 闭营不出第二百二十六章 连楚伐齐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之宝也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一千零九章 卒飘如风 下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动第五百七十八章 断交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第一千零九章 卒飘如风 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