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

就在熊槐快速的思考如何辩驳孙皓的时候,另一边,早在宫外就知道孙皓打算弹劾昭雎的屈原,在宫外等候楚王召见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应对群臣对昭雎的攻击。虽然进宫以及用膳没有花多少时间,但他早已在心中做好了种种应对。

此时,孙皓话音一落,屈原立即出言反驳道:“廷理,为何说我楚国与五国的战争结束了。若是战争已经结束,我楚国已经与五国握手言和,那么我楚国不久前损失的一大片国土,难道就不要了吗?”

熊槐一听屈原开口,顿时松了一口气。如今有屈原上场驳斥廷理,他自然乐见其成,手下的大臣不就是用来分忧的吗?

毕竟,以楚王之尊亲自下场与大臣争论,总是多有不便。

想着,熊槐当即点了点头,先向屈原笑了笑,然后转头向孙皓看去。

另一边,孙皓闻言,知道屈原在坑他,于是脸色顿时一冷:“左徒此言差矣,战争虽然结束,但是我楚国失去的土地却不能不夺回。不过,夺回失地的战事,那是下一场战争的事情。

如今五国主力退走,前方战事结束,这就说明这一战已经结束。至于下一次战事应该怎么打,那就是下一次的事情。”

“战争结束?恐怕未必吧!”屈原摇了摇头,看着孙皓反问道:“廷理说战争已经结束,那么平倒要向廷理请教,现在城中的谣言是怎么回事?”

“谣言?”孙皓一怔。

“不错,就是今天一大早便瞬间传遍整个郢都的谣言。”屈原先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不知廷理以为,城中的谣言是何人所散布。”

孙皓一听,理所当然道:“当然是五国散布的。”

屈原闻言呵呵一笑,深为赞同的道:“廷理慧眼如炬,平也是这样认为的”

孙皓一听屈原同意自己的观点,心中顿时疙瘩一下,暗呼不妙。

但他还没有开口,那边,屈原已经向楚王拱手行礼道:“大王,离间大王与太子父子关系,城中那些离间我楚国君臣关系,离间楚国大臣关系,意图扰乱我楚国,如是种种,除了五国在背后使计,臣想不出还有什么会如此针对我楚国。”

熊槐一听,心中已经明白屈原想要说些什么,立即配合的点了点头,然后向殿中群臣问道:“不知诸卿以为如何,城中的谣言究竟是五国所为,还是另有其人?”

群臣一听,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不妙,但是,此刻他们万万是不会反驳谣言是五国所为的事,不是五国所为,难道还是他们自己干的不成?

想着,群臣一同附和道:“大王英明,郢都中的谣言,肯定是五国所为。”

群臣话音一落,屈原立即接着道:“大王,之前五国已经攻取我楚国大片领土,秦韩联军兵围叶城,齐魏宋三国大军一东一西遥望巨阳,五国之所以退去,并非不想乘胜追击尽取我淮北之地,而是大战两年,民生凋敝,将士疲惫,面对我坚城叶城巨阳,已然力有不逮,所以五国这才暂时退兵,借以休整。”

说到这,屈原加大了声音,掷地有声的道:“可是,五国虽然退兵了,但战争却并未因此而结束,现在我郢都城中的谣言,这就是明证。若是战争真相廷理所言,已经结束,那五国又何必在我郢都之中散布谣言呢?”

“这···”孙皓一听屈原那城中谣言说事,顿时无言以对。

其他大臣此时也皱了皱眉,本来城中的谣言是他们所借的助力,但屈原一说,谣言却成了昭雎的护身符,而他们也无法反驳。

谣言不能是他们自己散布的,同样也不能是各地封君散布的,前者是死罪,后者会引发国中动乱,楚国一乱再加上各国来袭,则楚国将有四分五裂的风险。所以,既然谣言不是楚国自己散布的,那就只能是正与楚国敌对的五国了。

如此,这就坐实了城中谣言就是五国对楚国的进攻的延续。

此时,屈原停顿了一下,见无人出来反驳,接着道:“大王,还有诸位,平以为五国之所以散布谣言,这就是因为五国暂时无法攻破巨阳叶城,所以打算才借谣言之利,离间我楚国君臣,让我楚国不战自乱,然后接我楚国之手除掉坚守在巨阳的令尹。

所以,五国退兵,这只不过是五国以退为进的计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战争形式。须知,战争从来都不只有战场厮杀这一种形式。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是故,臣以为如今五国退兵,并非战事结束,而是战事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在于伐谋,在于伐交。”

说到这,屈原顿了顿,拱手行礼道:“大王,在这战争方式转变的现在,因为区区谣言,而自乱阵脚,杀害前线主将,干这种五国一直想干,却一直干不成的事情,这正是谋战之败。

故,臣请大王三思。”

屈原话音一落,熊槐立即赞同道:“不错,左徒所言极是,我楚国与五国的战事远还没有结束,不仅寡人想要收回失地,而且五国也还想着再从寡人身上割下一块肉来。现在城中的谣言,就是明证,就是五国扰乱我楚国,就是五国想要伐我的前奏。”

说到这,熊槐脸色沉重的看了群臣一眼,直接一锤定音道:“诸卿,阵前杀将,兵之大忌,如今正处大战之中,寡人希望诸卿能与寡人同心协力,一起打赢这场战争。

至于之前陈城之败,不过是暂时的失利,算不了什么。至于追究战败的责任,也不能在战争还在进行之中,就向前线的将领问责,故而此事休提,最起码,在战争结束之前,寡人不希望在听到有这种言论。”

屈原立即附和道:“大王英明。”

群臣见楚王已经摆明了要支持昭雎,而上大夫景邵被大王挤兑的无法开口,廷理孙皓被屈原说的哑口无言,眼见大势已去,众人只得应道:“大王英明。”

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君择臣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疯狂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如疯似癫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三章 王佐陈轸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礼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杀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五百零九章 别无选择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发即墨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群臣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纵联盟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动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当头一棒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五百一十八章 杀戮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三百六十二章 齐燕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三百零四章 “孙子”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七百八十七章 卖国第二百一十六章 单骑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七十一章 秦国服软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择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诈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零五章 中计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 忧思至今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六百章 心伤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二百六十五章 军成第九百四十四章 韩魏之间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迟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纵联盟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八百一十七章 疯癫若狂第五百九十章 转封 中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扬镳第二百六十五章 军成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坛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