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解脱生死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降

岁次辛酉年五月初二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六月三日

律诗∶

不古人心实可怜。皇皇天道降于天。

经传泗水诗书继。铎振尼山道统传。

化俗移风凭众力。挥鸾阐教系双肩。

开聋启瞶醒迷句。挽转狂澜赖此篇。

圣示∶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

律诗∶

娘临阐教策光前。天道文章岂俗篇。

欲在书中求正果。可于句里悟真诠。

修身养性纲常守。积德树功福寿延。

一塔明灯开觉路。沉迷唤醒出深渊。

懿示∶

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

娘不辞云路迢迢,披星载月,沐雨栉风,临堂挥鸾著作“天道奥义”,无非是唤醒迷儿,早觉早悟,齐修天道之秘奥,期能同登极乐之天,庶免为娘倚门闾之望,希众儿子,须知时机已迫切,应体念娘心之慈爱,迈步天堂康庄之大道,切勿沉迷不醒,甘坠地狱之门,是嘱。

天道奥义→第八章→解脱生死

无极老母曰∶

解脱生死,即性命双修也。道本是虚体,道为宇宙的根本,宇宙由虚无中生起,无能生有,有归于无,道是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原是空洞的,由虚无中而生宇宙。所以“道是万物之母”,然则,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从何而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娘今说的“气”,即今日世间所说的“电子”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之生起,俱为此而生,其本源,俱是由虚无中来的。宇宙之初为虚体,此虚体即宇宙之本体,虚非真虚,虚之中即含有不变之实体。现今世人,只是追求到电子,而电子又从何处来?推其根源,必有一本体,称之曰“道”。

宇宙是虚体,人生当然也是虚体,虚体即假体也。惜乎世人,都认假为真,以致发生许多烦恼。人死为鬼为神;鬼者精气耳,神者游魂耳,人死后,肉体败坏,而精气不散,结为鬼。生前有大德行,与天地同化,死后灵魂超脱,遨游宇宙,不受时空之限制。

人生是土水火风四大假合,人生是假合而不是真的,人生在变化中,又何得为真,既不是真,又何必多奔走而多造罪孽乎?

所以,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是幻也。造物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

宇宙是虚,人生是幻。既为虚幻,又何必固执于物欲?但,人何以不能解脱生死?盖因,人身为肉体,受感官的影响,情欲充塞,明德暗淡,坠落在魔掌中。人必须从魔掌中解脱出来,才能得救,如何才能解脱出来呢?应勤修天道,才能得救,才能解脱。

然则,能否得救,还在人自己,虽然祈求帮助,仍须自己努力,自助而后天助;苟不自动,而将倚靠天助,天也不愿意帮助一个怠惰的人。

世人既然觉悟人生是幻,而不能解脱者,其故在“人自己”。因人不从“无我”这个根本方法,去下功夫。须知宇宙以人为中心,要认识宇宙者人也,要解脱人生者亦人也。身为人的寄托所,有身才有人,无身则无人也。兹将修天道以期解脱生死之道,阐明如次∶

一、澄清思想

凡欲修天道期解脱,必须清理自己的思想,对于宇宙人生,当有一正确的认识。这是根本问题,如不认识宇宙人生,则不能谈解脱生死之道,欲认识宇宙人生,前已谈过,应再求其深入,才能谈道。

不澄清思想者,痴痴迷迷,不知生命的价值,随波逐流,终是致淹没为止。所以,修天道,期解脱生死者,必须先澄清思想,使复杂的思想,完全扫除。此时有一先决的问题,澄清有一范畴,往什么方向澄清?如先没有一个方向,则也无从澄清其思想。

所以,欲修解脱者,一定先有方向,即先有一个天道的信仰,本着这个信仰,而后整理自己的思想。

世有很多修道者,思想复杂,精神不集中,力量也不集中,不仅谈不上解脱,连安慰也难求。澄清思想本来容易,但在凡间的社会里,也很困难。盖因凡间的社会,极为纷扰,自然澄清思想也就做不到了。如不能澄清思想,解脱生死之道,便无法下手。

所以欲求解脱,必先澄清思想。澄清思想,就是∶不妄念,不歪念,不贪念,不欲念。

二、调整生理

为何要调整生理?因为生理会影响到心理,所以修道者应调整生理。一个人在生理方面有病态,可能使他心理不正常。

譬如,

有肝病者,多暴燥。

有肺病者,多忧郁。

有胃病者,精神不振。

每一部份生理有缺欠,都足以使心理发生问题。所以,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要健康的身体,必须有定时运动,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休息,充分的营养。果尔,则身体健康,可以从事修道的工夫。

三、专气致柔

人身体内,存在一种东西,名曰“气”,气存则生,气息即死。气者动能也,或称曰“电”。不仅人有赖于电,即星河等亦有赖于电。宇宙的活动在气,无气则宇宙灭亡。总之,人的身体内有一种流动东西,他是生活的“动能”,名之曰气。

修道者当注意“气”,气动则情动感动,所谓七情六欲,及其它一切思想,都是气的鼓荡。人的“本性”,原是澄湛的,因气动则淘涌不平。气犹风也,风吹则水动,故修道者当制气。专气不是闭气,闭气易使气塞,专气也不是导引,导引只是导引气的活动而已。

为什么要制气?气的本身,固然对于人的生活有关系,但修道者并不专注生活。修道者所以注意气者,是见于气的影响力。修在性功,性如海,气如风,要想使海面平静,必先无风,此制气之重要也。

无论行、走、坐、卧,总是要念念在气,所谓念念者,不是出之于口,是心理注意,只要注意,气便不敢妄动。谁在注意?神在注意,即良知,即性。气与神有时也在斗争,如气胜,则神败。于是欲念充斥,遂坠入魔道。

人在静坐时,气很平静,一旦离座则气浮,此等专气无效。所以,当时时刻刻注意气,永远控制着。气不可无,也不可纵;纵则狂妄,一切恶魔生矣。

无论行、走、坐、卧,要平息,使气平静,不可太快,也不可太高。太快则急,太高则燥。要使呼吸匀整,宁肯少慢一点,也不可太快。行路步调不可太急,急则气易上浮。在工作时,举动也须缓,缓则气平。

凡是专气者,无论言论行动,都比较迟慢,迟慢无害。试看,气粗的人,呼吸的声音很大,这个人一定气浮,气浮则燥暴。所以,平息之要诀,在慢、慢、慢。专气者,使气平定,以至柔细,如同婴儿之呼吸。气动则万念动,气专则念绝,念绝则万象岑寂。

修专气之法∶端坐于椅上,不必盘膝,背直、面正,鼻与脐成一直线,两臂下垂,两手相迭,置于股上。坐椅最好有靠背,背靠于椅上,以免摇动。

静坐之前,不可吃太饱,不可吃有剌激的食物,如蒜、椒之类。不可饮茶与咖啡,以免内脏蒸热。如系初习者,坐时殊感不安,亦感胸腔有闭塞之现象,愈止念则念愈多,此时当先使念头统一,念一句“天母至尊无极老母”及至念头统一,再慢慢停念。注意呼吸,任其自然,直至忘气,不再动念,此为专气致柔之法也。

每日早晨习之,时间之长短,自己斟酌定之,有助于修养至巨。久之气自然定,气定则念不起,念不起则欲断矣。私欲断,而良知现也。

四、载魂魄

载魂魄者守神也,守神之道在“抱一”,抱一者,念于一,思于一,一切归一,与专气之念不同,专气之念原为气,守神之念在神。最后当返照,目光往里看,则可使神光不外溢。

专气功夫在平静,守神功夫在收敛。神随时随地可外溢。神可驭气,气亦可伤神。气之动可以神驭之,驭之上则上,驭之下则下,随神的意思而流动。气浮则念动,动念则伤神,惟神为主宰。修道者,当善守神,守神不难,以断念为要。念断则神不动,神不动,则神守。气与神有密切关系,当多加注意,此乃性命双修之梗概也。

五、坐忘

坐忘者,物我两忘也,专气与守神的功夫有成就,才能坐忘。否则,达不到坐忘。坐忘者,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无有者,无为也,无有者,非真无也,如为真无,又何有之有。坐忘者,不注意气与神,亦不注意文字,将一切丢开。连自己也忘掉,这才是坐忘。

坐忘后,自能超脱于有形之外,不是后天的樊笼,有形的世界为幻,凡是在幻中追求者,终不免沉没,沉没就是自戕,坠入地狱而不省悟也。无欲者,坐忘也。有欲者,声色之逐角也。声色足以乱性,性乱则迷,迷则失真,无欲有欲之别,何啻天壤,修道者,应自知有所抉择也。

六、解脱

坐忘何以能解脱生死?因“本无生无死”,又何解脱之可言;人之所以有生死者,原困于“有”中,及达至“无”的境界,生死两灭,自不需解脱也。修道者所求之解脱,非长生不老之丹,乃澈底摧毁这个有形的世界。或曰打破这个有形的“身”。最希望“无身”,无身者非真无身也。特由假身再返真身,真身自无生死矣。

人原是幻,生死者亦幻也,又何得有身!人之所以有身者,原受感官的约束。感官之所以起者,气之动耳。苟气不动,则万象俱寂也。

娘今为众生设教,使其于生活中,觉悟大道,既已悟道,便无生死也。谁为之迷?自迷之耳。倘不自迷,则立刻解脱。万变不动于心,岂仅解脱生死而已乎。

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第66章至71章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八章:解脱生死第七章:万法归宗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1章至第10章第66章至71章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二章: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三章:道统第十九章:魔道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九章:何谓修道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二章:道第二十四章:总论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第01章至第10章序章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前言第01章至第10章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五章:道与人第十二章:心性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二章:道前言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第66章至71章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十章:生命第三章:道统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二十一章:生前与死后的关系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二十一章:生前与死后的关系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二十四章:总论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七章:万法归宗第55章至65章第三章:道统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008章:大道康庄之谓廉第66章至71章第三章:道统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九章:何谓修道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二十一章:生前与死后的关系第五章:道与人第55章至65章第01章至第10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三章:道统序章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三章:道统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001章:序章第七章:万法归宗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二十四章:总论第三章:道统第四章:良知良能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