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节 浮出水面

“皇上,我们是不是把佛冈跟清远暂时让出来?”

潮州和梧州两地同时发生的紧急军情,让方山感觉到了危机,此时的广東如同被人两头撕扯,而张千山的刀子就架在中间,相比那两个方向,张千山这里是唯一可以谈的,加上毕竟是姻亲,未必会赶尽杀绝,如果能用两个县暂时换取张千山按兵不动,给大明调动大军反击赢得时间,怎么都是划算的。

朱敬伦却不同意。

“你还是不了解我的老丈人啊,如果我们保持强硬,他会猜疑,会顾虑,可一旦我们表示了软弱,他反而会更进一步咬上来。”

张千山就是一头狼,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一点朱敬伦十分清楚,这种任务历史上太多了。

“现在我们虽然情况紧急,但是有惊未必有险。嘉应州和潮州这地方,山连着山,就算被清军攻占了这里,他们又能如何?一步步走山路打到广州来,得猴年马月去了。更何况惠潮嘉道的民风彪悍,现在道台张敬修和张宝铭已经在召集各地团勇,不日就能去增援,我们不急。”

朱敬伦解释道。

说句不好听的,潮州他丢的起,清远和佛冈已属广州府,距离广州太近,他丢不起。

正说话间,旁边作战室中的谢琦匆匆跑了过来。

“蒋益澧部湘军炸塌了梧州城墙,已经攻入梧州城,我军正与其血战。肇庆的保客团已经前往支援,目前战况不明。”

消息是从肇庆发回来的,肇庆是梧州的后援。

之前朱敬伦让侯进在那里坐镇,负责协调新安第二军和保客团两只部队,给他的命令就是随时支援梧州,因此他看到梧州有危险,立刻就派出援军,此时应该已经到了梧州。

朱敬伦沉吟道:“蒋益澧这是下了血本了啊?这是为什么啊?他以为他三万人就能攻入广東?左宗棠给了他什么好处!”

通过上次的战斗,朱敬伦发觉蒋益澧根本就是一个军阀,做事只顾保全自己,难怪不容于曾氏兄弟,这次他强攻梧州,恐怕伤亡要比在哪里的新安军大的多,是什么利益,让他能够如此不顾一切的猛攻梧州呢。

“潮州再次发来求援,说大埔险些丢失,敌军多次突入城内,被我将士浴血奋战打退。但我军损失惨重,目前已经伤亡500余人。”

“镇平呢?”

“镇平目前比较平静,我们分析认为,清军是打算围点打援。”

在大埔只有一个旅,两千来人,兵力确实有些薄弱,但是对方既然都打进去了,还能被打出去,光凭客家兵勇的悍勇,能做到吗?

为什么是大埔而不是镇平,左宗棠是一心想要自己去救大埔,大埔归属潮州府,跟潮州水路相通,尽管距离嘉应州更近一些,但是从韩江逆流而上往往更通畅。

“看来左宗棠想要潮州啊!”

朱敬伦认定。

他之前一直都没怀疑过左宗棠想要图谋潮州,因为他很难理解就算他们占领了潮州,也不可能一直沿着山地往珠江三角洲一带进发,可以说潮州在军事上,战略意义不大。左宗棠如果有灭掉朱敬伦的兵力,到有可能从潮州南下,可是在没有足够兵力的情况下,就不太可能在山区跟朱敬伦纠缠。

但现在对方分明就是在想方设法带动潮州的军队。

“我们还有哪只部队可以用的?”

朱敬伦询问道。

“目前训练状况最好的,是潮州军和广州军。”

谢琦答道。

潮州军就是以卓兴和文星瑞所带团练为基础改编的军队。广州军则是以广州十四县乡勇改编的军队。

广州军根基好,掌握步枪大炮操作最为娴熟,潮州军则另一种基础好,他们之前就是属于比较精锐的部队。

仔细想了一下:“八旗兵还有多少人没走?”

八旗兵八千多人,不可能一下子就送到天京去,他们是分批走的。

“还有三千多人。”

谢琦答道。

朱敬伦道:“把潮州军夹带在运兵船中,从海路秘密运往潮州。派人传口信给黑狗,允许他带兵救援大埔,但是告诉他出兵十里之后立刻回师。计算一下时间,黑狗回师一定要跟海路援兵一致。”

这个部署让谢琦疑惑了一下,马上就想到原因了:“您的意思是说有人要偷袭潮州?”

有人想偷袭潮州,所以才使出调虎离山计,想方设法调走潮州驻军。

以这个猜想为基础,将计就计,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当对方看到黑狗的援兵出城后,马上就会抓住机会进攻,结果黑狗回军双方只能一战,接着突然有大批援军从海路而来,与黑狗合力围歼偷袭部队。

朱敬伦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不是他觉得自己足够聪明,而是因为这是第一印象,别人不关心左宗棠,朱敬伦可是很明白,这是一个狠角色,镇压西北回回的履历足够彰显此人的能力,另一个原因则是,这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清末汉人重臣中,曾国藩是有名的笨拙,李鸿章则展现出了奸猾,这个左宗棠吗,就是智计。

聪明人有万般好,但有一般不好,总以为可以玩弄别人的智商,从不肯好好打仗,朱敬伦希望左宗棠也是如此,想要戏弄自己的智商的话,那再好不过了。

时间计划定好之后,很快通知黑狗知道,这边则将潮州军一部分人马隐藏在运输八旗兵的船队中,驶离广州港。

左宗棠做事比朱敬伦想象的还要周详,当黑狗带主力离开潮州,只在四门各安排了一个哨的守军,结果他前脚离开,后脚城里就有一群人造反,攻击城门,而城外突然从山区杀出了一大群清军,装备精良,步枪大炮众多,一下山就开始猛攻潮州。

等黑狗回军的时候,对方内外夹攻已经快要攻破城门了,在晚上半个时辰,潮州肯定失陷。

城外的清军跟黑狗一番激战,他们并不打算放弃,尽管他们的兵力并不占优,直到卓兴率领潮州军一步做小轮船出现在潮州的时候,对方见势不妙才放弃了攻城,十分坚决的返回山区。

卓兴随即带人坠入山林,黑狗发回情报,请示下一步行动,同时告诉了朱敬伦一个意外的消息。

“竟然有洋人?这是常胜军?不,应该是法国人帮左宗棠编练的常捷军!”

朱敬伦马上就反应过来,李鸿章、左宗棠两个人,他们的眼界似乎都比曾国藩开放,李鸿章跟英国人合作,左宗棠就跟法国人合作,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几十年后,哪怕到了俩人十多年后搞洋务运动的时候,李鸿章也主要依靠英国人,而左宗棠则依靠法国人,左宗棠在福州办的船政局,就是法国人帮忙管理和操办的,而且总办船政局的,还就是帮左宗棠练兵的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

“给法国人发照会,抗议他们的军官介入中国内战!”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朱敬伦第一时间找来伍崇曜,让他给法国人施加压力,但目的则是堵住法国人之后闹事的路,因为朱敬伦不打算放这些法国人走,那就先给他们安一个罪名,如果法国公使不承认,那么好直接打死就行了,如果他们承认,好吧,他们不会承认的。

“通知黑狗,全力进山搜捕,让张宝铭负责救援大埔和镇平事宜,黑狗和卓兴俩人全力入山搜捕,一个清军都不要放过,不管是法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能俘虏就俘虏,不能俘虏直接击毙。”

朱敬伦知道自己这个命令一下,迎接法国人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跟潮州人和客家人玩山地战,这简直就是送人头,而且还是在潮州境内的山区玩山地战,这是友情送人头啊。

命令发出之后,潮州军大部分还没有增援到福州去呢,一大半还在广州的军营之中,也全部都送过去,如果是围山的话,最后会需要很多人。

常捷军啊,左宗棠的王牌部队,难怪他敢下这么大赌注,压上自己的精锐在大埔和镇平吸引火力,感情是相信常捷军会第一时间攻陷潮州城,当然他大概对他在潮州安插的内应也很感兴趣,可惜他低估了五坑军的顽强,这些客家山民守的城门,不打光最后一个人,是不会放弃的,他更没想到,黑狗会去而复返,因为他没想到朱敬伦竟然从一开始就关注到了他这个人,这不是朱敬伦够聪明,而是他知道左宗棠在历史上的分量,格外重视罢了,如果此时福健主政的换成一个无名小卒,没准朱敬伦还就上当了。

一举破掉左宗棠的图谋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大埔和镇平之围很快就解了,一来张宝铭联络到了足够多的当地客家乡勇赶来救援,二来清军自己放弃了进攻,估计是打算接应常捷军撤退。

但常捷军想走哪有那么容易,朱敬伦已经让张宝铭和张敬修在整个潮州做动员,告示送到每一个乡,告诉乡绅们洋人进山了,搜捕到一个赏银一百两,他们想活着走出那片山地,估计比登天还难。

战争就像橡皮筋,这边松了,那边就紧了,张千山察觉到朱敬伦持续调兵离开之后,终于向佛冈和清远发动了进攻,他成功的吞并了谭才留下的部队,现在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

第五十七节 该拼命时要拼命第六百零六节 付出的代价第一百八十九节 闹饷还是造反第三百四十四节 定国号和出兵第七十二节 广东是个好地方第八百一十二节 列强分赃会议第二十一节 取信(5)第六百五十三节 等于愚蠢第三百二十四节 控制军权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第七百二十节 头痛的铁路问题第三百九十节 新的时代第七百三十六节 浩瀚大洋是障碍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第六百零八节 大明军国主义第四百四十八节 趁乱发财第六百六十节 大明财阀第六百七十七节 经商别学胡雪岩第七百五十二节 在墨西哥外交战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事改革 3第三百八十九节 登基第一百四十六节 谁不服我打谁第七百八十二节 李鸿章的后路第八百一十五节 向贫富分化说不 1第四节 如何处置第五百五十节 痞子李鸿章第六百六十一节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九节 翻译官第六百八十三节 阜康财团第四百零二节 皇帝的鸭子第五百五十二节 太平军北伐第三百八十四节 工业革命种子 2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第二十七节 侯进第一百一十九节 十三行巨鳄第一百一十八节 巨额订单第十五节 行动(3)第一百九十一节 大兵围城第六百二十节 湘军下江南第一百三十四节 赫德要权第六百三十一节 深化改革 2第一百二十九节 瞒天过海第七百八十三节 日本狮子大开口第一百三十三节 借美国说事第三百七十六节 整肃军纪第八百二十五节 大战一触即发第七十五节 雇佣兵第六百四十节 天王必须死第一百八十三节 拿破仑的想法第九十八节 虚张声势第六百零五节 反弹第一百六十节 北京陷落的震动第五百五十三节 军火买卖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第三百三十六节 柏贵离粤第三百八十六节 搬迁工作第六百九十一节 抗法保皇运动第三百五十七节 人头滚滚第六百五十三节 等于愚蠢第五百九十三节 专利法的颁布第六百一十一节 扬州大会战第九十八节 虚张声势第四百一十节 继续扩大茶叶优势第一百三十八节 夺情第十一节 谋城第35节 见柏贵第三百零四节 闹市挂印第四百四十二节 另一条铁路的命运第六百一十四节 生产自救第四百三十节 认罪第一百三十四节 赫德要权第七百五十七节 挺进圣安东尼奥第一百二十三节 瑞典顾问团第八百二十节 提前的新农村建设第一百零九节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六百七十九节 越南乱局第七十三节 找几个教官第七百八十三节 日本狮子大开口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第43节 实话第八百二十三节 拜上帝教的传播第六百零四节 唯一责任政府第一百八十六节 闹饷第37节 不得不扯进来第四百四十九节 各方联动第四百二十八节 锦纶堂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第七百三十二节 巨人的落幕第五百九十七节 我是有原则的第一百七十七节 使团第七百七十六节 伦敦和谈 1第六百六十二节 兵工厂私有化第四百三十四节 兵工厂大掌柜第一百一十四节 与清廷划清界限第一百八十一节 伦敦宣言第四十七节 请缨第一百零四节 朱敬伦的千金马骨第三百五十五节 回广东第一百一十六节 求才若渴第六百一十四节 生产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