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节 楚军撤退

参谋总部马上给潮州军和五坑军去作战计划,要他们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必须立刻翻阅闽粤边境山地,攻入福健境内,攻打福健的城池。

一旦这两万人开始猛攻福健的城市,参谋部认为无论如何左宗棠也必须防守,然后海军从漳州登陆,遇到的必然是一个防御虚弱的漳州城,哪怕左宗棠看明白了这一切,他也没法改变,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是以势压人。

左宗棠如果不守,边境地带的云霄等地被攻陷,明军依然要向漳州逼近,这一路怎么看都是主攻,如果他不守直接退守漳州,明军还是要主力推进到漳州,左宗棠怎么选都没办法面对两面夹攻的窘境。

明军年轻的参谋们还是低估了左宗棠这种人物的决断魄力,当他们攻入云霄等地之后,三座县城、厅所空无一人,所有房屋、粮草都被焚毁,楚军撤退了。

这种情况让参谋总部决定再次更改计划,之前他们刚刚完成了对常捷军的审讯,法国軍官如实交代了左宗棠之前的战略构想。

原来他们打算攻占潮州,然后以潮州作为出点,向珠三角前进。之所以选择潮州,因为潮州拥有优良的港口设施,是一个通商口岸。为此左宗棠在宁波租借了不少洋人的轮船,也包括宁波北商集体购买的那艘著名的轮船宝顺号。

不得不说左宗棠这个战略构想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占领潮州地区,然后从海路进行大规模运输,接着6路攻占新安一带,控制珠江口,这样能够对珠江水路造成巨大的威胁,关键是朱敬伦不可能放任新安被占领,肯定会跟左宗棠在这里反复较量,等于牵制住了朱敬伦向外的扩张,接下来无论从广西进攻广東,还是从江西等地进攻,左宗棠将握有绝对的主动。

当然,这只是一个战略,左宗棠没有完全将胜利堵在这个战略之上,他是一个智将,他给自己留下了绝对的退路,只可惜他太不了解西方军队了,根本就没有死战的习惯和文化,在绝对不利的情况下,他们不把投降当作耻辱,缺乏湘军那种死战不退的风格。

另一个问题是,左宗棠跟曾国藩毕竟不一样,如果是曾国藩制订了这个战略,那真的会埋着头一直执行下去,在执行力上,曾国藩比谁都强,包括明军的参谋部。

见到自己的参谋总部再次修改作战计划,他们要海军即刻出击,尽快攻打漳州,在左宗棠部主力回援之前,拿下漳州城。左宗棠焚烧云霄厅的举动,让他们看到了左宗棠后撤的决心,显然左宗棠不愿意按照参谋部的计划走,不愿意将自己的主力拖在边境,那么他们后撤肯定是要撤回漳州的。

见到参谋部朝令夕改,已经不止一次,虽然朱敬伦不认为临机应变有什么错,但是太过频繁的更改计划,意味着他们还不够成熟,意味着他们依然对局势掌控十分粗劣,对变化的可能性不够敏锐。

“为什么不直接进攻福州?”

朱敬伦反问道。

参谋们一直把眼光盯住漳州,因为他们憋着劲想在漳州打一次大会战。

可是他们忘了:“左宗棠敢烧云霄、平和和诏安,你们怎么知道他不敢烧漳州呢?”

烧漳州看似很疯狂,这可是一座富庶的城市,作为福健珍贵的平原地带,加上又有九龙江流域的茶叶贸易,烧毁这样一座城市,损失惨重,一般人是不会选择的,但是左宗棠岂是一般人,他跟随曾国藩多年,曾国藩那样的文人,都能眼睁睁默认士兵烧杀抢掠,无数次屠城,他们的心比这些参谋要狠的多。

朱敬伦继续道:“攻打福州,要是左宗棠连福州都敢不要,那我倒要佩服他了。攻下福州之后,沿闽江展开行动,控制闽江两岸,切断楚军北撤的路线,把他们留在闽南,然后关门打狗。”

谢琦吸了一口冷气,但非常的顾虑:“可是兵力问题?”

朱敬伦道:“兵力上,在从广東抽调,我看南韶连道的团勇可以抽出两万人,从其他各军抽调成熟军官,直接以我们的军制编组,即便不会打枪,防守总是够了。”

谢琦点点头匆忙回去重新拟定计划去了。

总参谋制度之所以只有德国第一个人玩起来,其他各国的总参谋部大多都是样子货,完全干不过6军部长和军队司令,原因就是德国出了一个毛琦,是这个人压制住了所有军官,让参谋部成为绝对的核心,而其他各国依然是军队军官说了算,有时候制度就是那些出色的俊杰运用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制定好的。

现在朱敬伦就是让谢琦直接指挥军队,估计他也玩不转,侯进和黑狗这些老资格军官,也绝对不会服从。

新计划连夜制定出来,这一次牵扯到的兵力更多,租下了潘仕成的3oo艘盐船,配合5o艘军舰,一次性运送两万士兵,直接从福州登陆,占领福州之后,继续扩大占领兵力,向闽江上游进攻,一直打到南平。

以闽江为线,封锁这条线的兵力将达到四万人,而南方的五坑军和潮州军将继续追击,始终牢牢咬住楚军,最后跟北方四万大军形成合围,全歼楚军主力。

这个计划不但大胆,而且非常细致,其中包括了如何追击楚军,不让他们从福健蹿往江西,保证将他们往福健北方驱赶的方案,还考虑了福健的风土民情,太平军之所以进入福健后根本站不住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福健本地的团练都支持清廷,因此争取福健本地团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战计划。

有利的是,一口通商时代,广州大量的富商其实都是从福健来的,十三行中最著名的商人几乎都出自福健,比如潘承训家族,潘仕成家族,伍崇曜家族,这都来自于福健,他们在福健现在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几十年间多次送钱回去重修祖宗祠堂,潘仕成的家乡嫁女儿陪嫁的紫砂茶壶甚至都以潘壶来命名,就是因为潘仕成喜欢紫砂壶,伍家在武夷山拥有大片的茶园。

大商人如此,小商人更多,甚至目前因为九龙港优秀高效的管理,大量福健商人不在福健贸易,转口到这里进行贸易,将福健的物产送到九龙港来销售,是茶叶贸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

如果说商人阶层的影响力对乡村来说比较肤浅,还有真正的本土势力,潮州人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从福健迁居来的,所以大量跟福健同宗保持联系,他们在广東甚至被人成为福佬,就好像客家人到了潮州一带,能够找到支持一样,潮州人去了福健,依然能找到支持,因此潮州军到福健的最大任务,就是联络当地的团练,争取他们中立。

计划拟定之后,立刻执行下去,这一次朱敬伦留足了足够的空间,即便左宗棠撤军再快也不可能马上撤到福州去,海路被朱敬伦掌控,从福健众多的山地中行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两万大军1o月底终于出,目标直驱福州。

11月中旬,最快的5o艘轮船就开到了福州外海。

шωш●тт kan●¢Ο

左宗棠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他诧异了片刻,叹息了一声,说在国姓爷之后三百年了,还没有见到以海为路如此大规模调兵的先例,他左宗棠第一个遇到,也是一件幸事!

左宗棠完全忽略了洋人从海路攻打天珒的战例。

幕僚们看到左宗棠风轻云淡的样子,也安定了下来,纷纷开始出谋划策。

但大多都是那一套连结团练,死守城池,断敌后路,之类对付太平军的策略。

“撤兵!”

左宗棠只说了两个字。

撤兵往哪里撤?

对方步步紧逼,就是不给你从容撤军的机会,对方跨海而来,不就是为了堵住你的退路吗。

“在漳州府的军队立刻往龙岩撤退,然后撤往汀州,最后撤到江西去。一路拆毁桥梁,烧掉栈道。福州一北军队,立刻撤到浙江。”

谁也没想到左宗棠敢下这种直接将福健整个省放弃的决定,这种魄力不是一般人有的。

左宗棠依然一副自信:“闽省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囚笼,此次撤军,不过是以闽省为笼,困住伪明大军罢了。随后我们从江西进攻广東,从广西进攻广東,粤地空虚,让对方得了闽省丢了粤省,这买卖不亏!”

幕僚们对这个一直都有湘江才子称号的大帅佩服不已,一个个出去执行计划去了,这时候左宗棠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胸中憋了一股浓浓的浊气,浑身止不住的颤抖着。

只有他自己明白,这场仗败了,什么以闽省为笼,什么以闽省换粤省,不过是为了鼓舞军心罢了。

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就是囚笼了?那对方是怎么到福州来的。福健背山面海,海路就是一条最畅通的道路,这个囚笼困的住八旗兵,困不住明军哪。

第七百七十二节 休斯敦大会战 2第一百零七节 经济大收获第六百五十七节 政治和文化遗产第七百六十八节 海军上刺刀第三百零三节 一封信第一百八十七节 火星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第三百三十七节 肇庆会战 1第九节 翻译官第五十节 被挖出来了第七十一节 敌国外患者第46节 营救第五百六十四节 教育改革 1第六百九十一节 抗法保皇运动第八节 面试第七百三十九节 此时打成本最低第七十一节 敌国外患者第六百一十三节 反铁路运动第五百七十三节 打断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三百二十九节 两场官司第三节 千总之家第三百二十九节 两场官司第三百八十二节 既得利益者第一百七十八节 投机第六百七十一节 环太平洋华人圈第三百八十二节 既得利益者第一百八十五节 机会来了第五百六十节 富则变第一百五十八节 神经病一样第三百六十一节 军事竞赛第六百八十三节 阜康财团第一百零一节 金融操作第六百五十四节 动真格的第三百五十四节 忠王九千岁第六百二十一节 两路出兵第三百七十四节 归国第三百三十八节 肇庆会战 2第一百一十五节 纷至踏来第三百三十二节 科举是一把钥匙第七百六十节 饮马墨西哥湾第六百九十节 曾左之死第一百二十三节 瑞典顾问团第三百一十七节 司法改革第七百四十四节 得意时要知进退第六百五十四节 动真格的第一百二十节 瑞典人的意外收获第五十八节 内斗之势第七百节 海防战役 3第九十七节 围魏救赵第六百三十九节 希望还是噩梦第五百八十节 议割台湾第八百零八节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一节 广州陷落第七百一十九节 十年保护期第七百九十一节 明俄满蒙协定第三百四十四节 定国号和出兵第八百零六节 德国人的讹诈第一百八十三节 拿破仑的想法第一百六十四节 我叫何士文第四百零九节 变化第八十四节 撤退第二十二节 月香楼第五百六十二节 军事改革 2第七百六十二节 朝鲜东学道起义第八百二十九节 笼罩欧洲的恐怖第七百二十节 头痛的铁路问题第四百一十一节 大明的铁甲舰第一百九十一节 大兵围城第六百七十六节 新明英商约第六百四十七节 开始撤侨第六百零一节 搅屎棍子第三十三节 擒王(2)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第六十八节 援兵来了第八百三十节 参观日本缫丝厂第五百九十节 大明棉纺业困境第五百五十三节 军火买卖第三百七十三节 湘军撤围第五百七十节 大危机和北伐第一战第一百四十六节 谁不服我打谁第六百一十五节 大移民潮第一百二十节 瑞典人的意外收获第五十八节 内斗之势第六百三十一节 深化改革 2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第十七节 取信(1)第六百八十五节 大明政变第六百四十八节 整装待发第七百三十七节 战前的外交准备 1第七百二十九节 新一波工业扩张第九十二节 全军出击第六百三十九节 希望还是噩梦第七百零二节 顺化战役 1第三百七十一节 劳务输出及移民公司第二百九十五节 控制财政第七百三十一节 大明的财团时代第六百六十节 大明财阀第七百七十七节 伦敦和谈 2第六百四十八节 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