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节 徐荣村的大买卖

徐荣村已经到了伦敦,随他同行的有十几个年轻的外交部官员,职位上是最低等的使馆翻译,如果能在欧洲建立领事馆的话,他们就将长期留下来。?

之后他们将在领事馆工作,但又不限于工作,他们将想办法进入欧洲的大学读书,至于想读什么,随他们高兴,至于能不能被录取,则要看他们的基础了,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被选中,已经是目前广東各县学的佼佼者了,对于数学、几何有很强的领悟能力,这两门课程是西方教育的基础,有这个基础,基本上就可以自学其他自然科学了。

徐荣村的外交照会已经提交英国外交部,向英国人提出了几条要求,主要是建交、互派领事,签订条约。

由于广東早就以大明国的名义向香港各国的领事提交过相关的文件,因此对于这个新生的大明国,英国各部门已经经过了谨慎的讨论,结合在中国的领事馆关于大明的报告,英国政府认为应该承认大明国,但是他们向大明国提出了许多条件,目前还很难让徐荣村接受。

比如他们要求大明国继承他们从清朝手里取得的一系列权利,其中大部分朱敬伦都打算接受下来,包括接受香港现状,包括英国在九龙的特权,但唯独一点朱敬伦坚决不能接受,那就是英国要求接管大明的海关,他们要求大明的海关像清政府一样,以后一直由英国人管理。

其实大明的海关目前也是英国人赫德在管理,可问题是英国人需要用条约保证,这意味着朱敬伦将失去对赫德以及赫德将来的继任者的控制权。

请英国人和必须请英国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大明觉得英国人的服务好,所以请英国人做客卿,一个是大明觉得英国人的服务不好,但依然必须请英国人管理海关,这是权力问题,不是现状问题。

就这个问题双方进行了三轮谈判,依然没有达成意见。

徐荣村打算不跟英国人谈了,通知英国人他打算离开英国,他是真的想走了,他急着去俄国呢,去跟沙皇谈判购买土地的事情。

英国人这才急了,徐荣村选择第一个跟英国人谈判,是因为英国是西方第一强国,只要英国承认大明的国际地位,其他国家自然会承认,这对英国来说同样重要,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一个跟这个东方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这对它们的地位是一种肯定。

英国内阁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放弃用条约控制大明海关的企图,因为这个条件放在欧洲是没有国家会接受的,但是他们希望徐荣村能保证继续让赫德担任大明的海关,他们其实也是希望大明的海关保持持续的高效,方便英国商人的贸易。

徐荣村告诉他们,赫德跟本国皇帝的关系密切,赫德权力比一个海关税务司要大的多,但是他不能保证皇帝永远信赖赫德,他认为一切都应该决定于赫德本人的服务。

徐荣村的表现中规中矩,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难能可贵,他高薪聘请的法国和瑞典外交顾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他明白或者不明白许多西方外交程序,但依然能够刻板的保证大明最起码的利益不丢失。

很快各种外交条约签订,英国承认大明国为中国地区一合法政府,但并不是唯一合法的政府。在条约中规定了双方都有到对方进行合法贸易的权力。但这个条约依然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在继承自清政府的条款中,税率是固定了,大明依然无法自主决定本国的税率。而英国却能决定他们对大明国商品的税率。

徐荣村签订完条约之后,即刻启程奔赴俄国,俄国人倒是欢迎了他的到来,但也仅限于普通的程度,并没有将他作为一个特别的客人对待,因为对俄国人来说,他们跟大明距离太远,俄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清政府统治的区域,甚至俄国进口中国的最大宗商品,也不是从广東,而是从武汉进口,当然福健也向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茶叶,只是他们并不知道福健已经被明军攻陷的消息。

但俄国人也很痛快的跟徐荣村签订了贸易条约,参照英国人的蓝本,他们觉得没有受到歧视就行了,无所谓其实才能做到最痛快。

条约签订之后,徐荣村并没有离开俄国,而是向俄国提出了购买阿拉斯加的建议,徐荣村告诉俄国人,大明国也有兴趣购买阿拉斯加的土地,听说那块土地很大,大明准备在哪里展农业,因为大明的土地已经养不起大明的国民了。

俄国人听完这个要求之后感觉到很诧异,在阿拉斯加搞农业,这脑子没坏吧,但徐荣村回答的十分诚恳,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还不知道阿拉斯加是一个靠近北极的地方,即便知道了,他也不知道北极是什么东西。

反正他只需要做成这笔大买卖,他回国就能领取爵位了,想一想得是一个什么爵位,公侯伯子男,有个小三等男爵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俄国人很聪明,他们再三跟徐荣村沟通过之后,觉得徐荣村根本就不知道阿拉斯加是什么概念,同时他们已经将徐荣村的要求提交给了他们的政府,接着汇报给了他们的沙皇。

可惜的是,他们的沙皇不同意,沙皇需要美国人帮俄国挡住加拿大的英国人,至于卖阿拉斯加的那点钱,虽然也很重要,但堂堂俄罗斯帝国,还不至于没那点钱就过不下去。

一直从十月拖到了十一月,俄国人始终没有决定下来,徐荣村开始觉得不妙了,他知道这件事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作为商人,这时候他开始使用他的商人手段,他意外的现在俄国都竟然有一些山西商人在活动,尽管在山西商人眼中,徐荣村可能是反贼,但是他们保持了友好,毕竟在异国他乡能见到本国人,还是很让人高兴的,多次努力之后,通过这些商人,徐荣村搭上了俄国高官的线。

他当然不止依靠晋商,他还通过瑞典人,尤其是瓦伦堡家族帮了很大的忙,作为目前大明国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瓦伦堡家族之前已经得到了朱敬伦送去的信件,请他们务必协助大明外交使团在欧洲的行动。

通过瓦伦堡家族搭上的俄国高官要比通过晋商搭上的多的多,最重要的是瑞典人帮徐荣村认识了不少俄国贵族,此时的俄国还是一个权贵控制的国家,大贵族对国家的影响力巨大,但是沙皇在进行农奴制改革,沙皇家族是俄国最大的农奴主,改革势必牵扯到贵族的利益,很多家族已经感受到了危机,但是俄国人的奢侈生活是不能受到影响的,因此普遍的缺钱,徐荣村打听到这个情况之后,开始了大撒银子的行动。

一个月时间砸下去十万两银子,让他成为很多权贵的好朋友,但这些钱只是买路钱,接下来的生意才是正经,他大口许诺,他已经知道是沙皇不同意这笔交易,所以他专攻那些能在沙皇面前说上话的人,他许下了2oo万两银子的好处费,拉拢到了三十多个大贵族,一旦这些贵族促成阿拉斯加卖给大明,这2oo万两银子,将马上汇入这些贵族在伦敦私人银行中开设的账户中,准确来说是巴林银行的账户中。

在一个**的国家中,2oo万两银子,足够收买到出入彼得堡皇宫的大公到宫廷侍卫各个层级的沙皇身边人了,在这个**的国家中,没有人不可以收买,只有沙皇不能够收买,可对这些权贵来说,是沙皇自己十分想卖那些土地,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没有什么卖国不卖国的顾虑了,只不过是换一个买主而已,就能让自己白得2oo万两银子。

于是凡是沙皇找人商量阿拉斯加的问题,那些人就开始说到大明的情况,同时拼命的否定美国购买阿拉斯加的可能性,又夸大英国对阿拉斯加的威胁。

对于沙皇提到的中意买主美国,他们告诉沙皇说,美国人已经打了四年仗,欠下了二十多亿美元的债务,他们不可能有钱买那么大一块土地,而且美国的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尽管北方已经通过葛底斯堡战役取得了决定性优势,可即便占领了整个南方,谁敢保证南方人就投降呢,英国人当年不也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土地,美国人打了八年游击,他们认为美国人的战斗意志很南被摧毁,因此这场仗遥遥无期。

他们还提到美国目前的处境,英国始终在坚持支持南方,开战第一年的时候,英国就向南方派遣了外交使团,南方外交使团称作英国船前往英国被美国联邦政府扣押,英国为此提出抗议,林肯甚至还向英国道歉,还赔偿了损失。尽管后来美国人通过解放奴隶宣言得到了英国民众的支持,可是民众未必能左右英国政府,英法两国随时都有可能干涉这场战争,一旦美国北方失败,他们更加不可能购买阿拉斯加。

总之权贵们忽悠的沙皇已经确信美国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购买阿拉斯加,无法给他的农奴制改革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但沙皇依然觉得把阿拉斯加卖给大明不是什么好主意,他们认为大明根本就无法在英国的攻击下牢牢控制这块土地,直到一个消息传来,让沙皇改变了主意。

这个消息是,大明攻占福健全省。8

第三百四十一节 威震天下上架第七百九十节 给满遗找个去处第一百零二节 方山借款第三百六十四节 楚军撤退第三百一十六节 九龙开港第三百零三节 一封信第三百九十六节 舆论战起效第三百一十六节 九龙开港第二百零四节 招募八旗军第三百六十二节 广西还是福健第七百三十节 商业内战第一百二十节 瑞典人的意外收获第四百一十六节 克虏伯大炮第三百三十九节 肇庆会战 3第五百九十三节 专利法的颁布第三百六十四节 楚军撤退第五百五十四节 闯入农田的野猪第一百九十九节 成亲第六百一十节 曾国藩出击第一百六十四节 我叫何士文第七百二十四节 这有德国什么事第二十五节 大红包第四百三十四节 兵工厂大掌柜第七百八十三节 日本狮子大开口第一百一十节 谈判中止第六百一十八节 太平洋铁路第一百九十节 朱敬伦出山第六百零四节 唯一责任政府第七百六十六节 煎熬第一百六十四节 我叫何士文第五百八十八节 天国从此不太平第一百四十七节 美国顾问团第一百零五节 种子已经种下第七百七十六节 伦敦和谈 1第七十三节 找几个教官第六百九十五节 王师南征第七百二十五节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四百零一节 遗留问题第六百六十节 大明财阀第三百一十三节 改革进行时第四百五十三节 问问缴获卖不卖第七十二节 广东是个好地方第三百四十八节 挖天国的墙角第一百四十五节 名扬三县第二次新加坡和谈第一百八十六节 闹饷第七十七节 初训第七百四十一节 美国华人大起义第三百六十九节 全球解读第一百九十五节 横扫千军第一百一十九节 十三行巨鳄第三百八十二节 既得利益者第四百五十一节 克虏伯大炮与铁甲舰第38节 救人第六百一十三节 反铁路运动第六百五十四节 动真格的第五百九十一节 东清铁路第一百九十七节 他们还在观望第一百八十六节 闹饷第一百五十八节 神经病一样第六百六十二节 兵工厂私有化第三百五十三节 信仰崩塌第六百六十四节 特许股份公司第五百七十四节 美国人在背后第七十八节 登陆第七百九十五节 璀璨的手工艺品第三百二十七节 抓住这个人才第一百七十六节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六百一十一节 扬州大会战第二百零三节 整编第六百五十八节 东亚霸权第三百二十六节 美军顾问第二次新加坡和谈第七百七十五节 休斯敦大会战 5第五百五十六节 不要让人绝望第八百二十三节 拜上帝教的传播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第三百九十七节 场外游说 1第一百二十八节 互相指责第四百二十七节 捣毁机器运动第三百一十六节 九龙开港第七百二十九节 新一波工业扩张第五百九十七节 我是有原则的第三百五十九节 危机第七百二十五节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七百二十八节 赫德的财政政策第一百三十二节 最大的目的第六百七十六节 新明英商约第一百二十三节 瑞典顾问团第七百三十八节 不是已经开战了第八百一十六节 向贫富分化说不 2第三百一十三节 改革进行时第四百零六节 进错洞房 2第一百五十六节 英法援军第四百零一节 遗留问题第六百二十五节 穷途末路第八百零九节 中国的世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