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节 铁路狂热

1878年秋天,一股波及整个世界的铁路狂热,悄然兴起。?

从铁路时代开始,每一次经济危机往往都是因为铁路投机而爆,而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终结,或者说下一轮经济繁荣期,也都是以再次掀起铁路修建热潮而开始。

而这次也不例外,同样这次铁路热潮,还是先从美国掀起来的。历史上1879年,美国才开始走出经济危机,同时开始铁路建设的热潮,但是由于之前劳务公司推动下,太平铁路在六月就开始通车,最重要的是,恰逢中国北方饥荒之时,之前大量从东岸出口的美国中部地区的粮食,很多就转到了西部,结果太平洋铁路一开通,立刻就运营良好。

在这种利好的刺激之下,美国民间再次开始对铁路产生了信心,投资者认为修建铁路还是有利可图的,至少是在西部修铁路有利可图。

随着太平铁路股价接连上涨,趁此良机,在摩根公司的组织下,北方太平洋铁路当年拖死杰伊库克这个银行巨头的那笔一亿美元债券,终于在时隔六年之后,成功行,北方太平洋铁路开始动工。

以两大太平洋铁路公司为引导,已经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支撑了六年时间,已经将泡沫完全挤压干净的美国经济,终于开始复苏了。

美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随之带动了钢铁业,机械制造业的展。加上继续扩张的农业,美国经济再次迎来繁荣。

在缺乏监管的美国市场,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非理性经营方式,过度投机就是其中之一,每每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可是每当高涨的时候,美国人也会毫无理性的疯狂投资,会将繁荣刺激的十分激烈,这次繁荣期一开始,很快就在达的金融业的推动下,迅步入高涨,整个国家的信心都很强烈,美国经济起飞的势头八头牛都拉不住。

这对相关国家倒是一个利好,历史上,从年,美国共建成铁路近5.3万公里,约占同期世界铁路建筑量的5o%,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了一倍,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开始与英国并驾齐驱。但是,美国钢铁工业仍不能满足铁路建设的需求,仍然需要大量进口英国钢铁,甚至开始进口一部分德国钢铁。于是,美国再次成为世界经济走向繁荣的龙头。

现在美国工业繁荣期提前了半年时间,世界经济危机也就提前半年终结了。

后来的经济学家,都将这次经济危机的结束,归因于太平洋铁路的完工沟通了美国东西部,痛死带动了美国东西部经济之间的增长。但也有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将经济危机终结的因素铁路修建高峰,向前推到了1866年,也就是山东饥荒爆的那一年。因为那一年正是大明在北方修建秦皇岛和胶州湾两条铁路的开始时间,也就是说有些专家认为大明为这次经济危机的终结,注入了最初的一股动力。

这种结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胶州湾和秦皇岛两条铁路,几乎同时修建,而且都是长铁路。现在从胶州湾的青岛出的铁路,已经穿过了河南,进入了陕西境内,接近西安,这条线路长达12oo公里。而从秦皇岛的铁路,先抵达大同,接着南下纵观整个山西,相当于后世的大秦铁路和同蒲铁路总厂之和,更是15oo公里的长度。另外还修建了从大连往北通往满洲里的铁路,长度同样是15oo公里。

短短几年间,大明同时动工开建的铁路线总长接近5ooo公里,虽然没有美国修建铁路的度疯狂,但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光是铁轨就消耗了近百万吨钢铁,加上其他的铁路机车、车厢等附件,大明自己的钢铁生产完全供应不上,所以向外界大量采购,也拉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因此也可以说这次世界经济复苏,虽然主要拉动力不是来自大明,但大明却是最早开始为复苏注入动力的。

另外在中国其他地方开建的铁路,也带给了世界经济很大的利好。英国要经过大明国土修建的大不列颠之桥,规模丝毫不比大明修建的铁路来的小。俄罗斯从北方南下的铁路线,也是修建在中国的土地上。如果说这次世界经济恢复,是一次主要由美国领导的铁路热潮带动的,那么启动这一波铁路热潮的,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更何况,美国经济复苏的第一批启动资金,不就是来自大明的高额粮食订单吗。

历史的改变总是不经意的,朱敬伦并没有记住准确的时间,并不知道本该明年全世界才能走出年的世界第十二次经济危机,当他看到从九月开始,大明进出口双双增长,国外对生丝、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时候,他也判断出经济危机大概结束了,想一想已经都六年了,已经是一个难得的漫长萧条期了,所以朱敬伦判断下一轮经济增长即将到来。

这几年朱敬伦的执政方略始终是坚持稳健的改革,而且顺着经济规律,寻求在经济最好的时候进行改革,从而让改革带来的冲击更加的平稳,因此大明这些年虽然也屡屡生社会问题,可规模都不算大,大多数是个案,没有出现日本那种全国性战争,这也算是朱敬伦的经验带来的一个红利了。

这一波经济增长期,朱敬伦依然要坚定不移的突进改革,根本性的改革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比如普及教育制度建立了,现代司法程序建立了,现代军事制度建立了,现代行政制度建立了,但是这些制度多少都还有一些陈腐的地方还没有去除。

以前的教育,是以科举制,利用国人强烈的官本位思想推动建立起来的,因为在科举中加入了数学,所以小学生们才可以学习数学。效果可以说还算良好,大大提高了大明学生的数学水平。

可因为将主要精力放在推广普及教育上,所以大明政府的科举内容,始终都是以儒家经典和数学为主,其他的历史等学科所占比例不高,因此选拔出来的官员,知识水平其实并不算高,只不过能够应付现代政府行政办公的数字能力罢了。

以前一直运行的司法体系,是以明清法律条文为主,加入了英国的普通法审判程序。可以说最大的改变,是在引入新东西,而不是法律内容上的改变。但明清法律,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巅峰之作,跟现代社会还是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在普法法系下,已经积累了许多旧有法律条文涉及不到的判例,是时候以此为契机,将判例收集成册,制定新的法律内容了。

军事制度问题,是在旅欧少壮派的推动下,基本上建立了欧式的军事体制。建立了更专业的6军、海军军事学校。建立了后备兵员体系,建立了战争动员制度。但到目前为止,这套体系还只是初步建立,大明只有二十万常备兵和二十万预备役而已,相比大明庞大的人口,远远不相称。建立全面的义务兵役制还不现实,可是再增加一倍以上的兵力,让常备兵力和预备兵力加起来能够达到百万人的规模,到还是能够支持的。

政府行政制度,主要是从当年的赫德建立的现代海关推广普及而来,但这套制度在海关和户部这种跟财政相关的部门运行的还比较好,能够极大的打击贪腐,让整个行政体系保持较为清廉的程度。

可是推广到整个行政体系中,慢慢就开始出现问题,在那些没有直接利益来往的部门,不管是监管体系,还是管理效率,都远远不如可以用会计进行审计的部门来的透明和高效,最大的问题是官员办事拖沓,官场中拉帮结派,人情关系复杂,流行各种小圈子,没有背景的人物,不管如何优秀,都很难出人头地。

这套体系基本上不可能诞生出朱敬伦破格提拔陈启沅这种实干型人才的结果。

以赫德领导的门下省之前一直都在收集相关情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之前出于稳定考虑,一直都不敢动,现在时机来了,要趁着经济大势好转,进行一次深层调整。

就好像上次利用经济普法战争后的经济告诉增长期,对军事和教育进行了深入改革一样。上一个增长期,大明建立了新式军事体制,彻底推广了普及教育体系,造就了大明军事力量冠绝亚洲的地位,也让大明的学堂入学率达到了八成,可以说是效果卓著。

这一次改革,则要全面的进行深化,军事上的目标至少是要能够跟欧6一流强国一较高下;教育上将入学率提高到九成以上,彻底完成教育普及;法律上,以现代社会运行方式为准,调整和新立更全面的法律内容,完成大明司法体系的现代化;行政上,进一步提高整个行政体系的效率,将怠政、渎职等继贪腐之后影响大明行政效率最大的积弊,彻底革除。

大目标上,进行这次革新之后,就算在政治稳定度上不能跟英国媲美,在政府效率上,不能跟德国比肩,但综合效率上,一定要能够赶上欧洲第三,也是世界第三的法国。

第八百二十九节 笼罩欧洲的恐怖第一百一十六节 求才若渴第一百二十节 瑞典人的意外收获第七百一十一节 北极熊的冲击第六百零九节 制衡第一百二十八节 互相指责第一百二十五节 造谣第四十八节 舍身第一百八十五节 机会来了第九十九节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弃第三百七十二节 美国要调停第五百四十五节 交货的麻烦第五十三节 必有重赏第五百八十八节 天国从此不太平第九十二节 全军出击第七十三节 找几个教官第一百一十六节 求才若渴第八百一十四节 夹缝中的国家第七百零二节 顺化战役 1第一百八十三节 拿破仑的想法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第六百一十九节 新的土地第41节 大计划(一)第六百四十四节 把麻烦交给大明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第五百六十节 富则变第五百八十一节 台湾问题后续第三百八十九节 登基第三百九十三节 最后的罪恶之城第三百一十三节 改革进行时第六百零二节 蜜月期结束了第六百零七节 代价并不高第一百二十四节 招募炮兵第三百九十四节 压力重重的宰相第三百六十九节 全球解读第三百零二节 奕欣的应对第二节 意识上传第三百六十五节 长江战役第七百零二节 顺化战役 1第一百零五节 种子已经种下第七百三十一节 大明的财团时代第一百四十节 反割地运动第七百六十二节 朝鲜东学道起义第五十一节 封港第三百六十三节 常捷军的末日第一百一十四节 与清廷划清界限第三十一节 攻城第七百六十二节 朝鲜东学道起义第七百七十九节 昏君混臣第七百四十七节 愤怒的美国第七百九十五节 璀璨的手工艺品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第五十一节 封港第六百六十九节 度过蚕瘟危机第六百六十一节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三百九十七节 场外游说 1第三百四十三节 檄文第一百二十五节 造谣第五百四十四节 小看了英国人第一百六十三 为了中国茶的未来第六百零八节 大明军国主义第八节 面试第五百四十五节 交货的麻烦第45节 逃亡(二)第一百四十二节 把人民组织起来第三百一十九节 新顾问第五百八十节 议割台湾第一百一十四节 与清廷划清界限第五百四十四节 小看了英国人第一百零九节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四百二十二节 访英第三百三十二节 科举是一把钥匙第七百一十二节 不急着当打手第七百四十九节 新生派力量第六百六十三节 唐大买办第五百七十节 大危机和北伐第七百七十三节 休斯敦大会战 3第一百七十五节 升官发财的黑狗第一百三十五节 交代后事第43节 实话第三百五十四节 忠王九千岁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第四百零五节 进错洞房 1第四百零四节 迎娶第六百七十节 私有垦殖地第六百九十一节 抗法保皇运动第一百零八节 军事大欺诈第七百四十八节 大明的盟友第二十七节 侯进第四百零四节 迎娶第六百三十一节 深化改革 2第一百六十七节 收获民心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第六百九十二节 赫德需要这场战争第四百零六节 进错洞房 2第七百零二节 顺化战役 1第五百八十五节 金融市场的想象力第三百八十四节 工业革命种子 2第三百五十八节 大任务第二节 意识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