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节 天王必须死

朱敬伦和李秀成的密议少有人知道,也没有留下任何证据,但不意味着这项协定没有人知晓。

事实上,李秀成自己都没有保住秘密,他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洪秀全。

其实此时,李秀成自己也动摇了,几十万太平军和家属如果能到一个谁也找不到他们的地方去,虽然可能要冒很大的风险,但也有可能让他们重新立足,至于大明会不会守信,这本身也只是风险的一部分。

如果不这么做,那么迎接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这一点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

他们早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为关押在监牢中的大明商人求情,不是他们讲旧情,是他们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那么多人舍不得天京的财富,但不是舍不得天京这座城,他们想带着他们的财富离开这里,大明商人就是路。

满清容不得他们,大明却不一定容不下他们,至少那些商人告诉过他们,大明哪里只要有钱,就什么都有。

地方上的权贵,更是早就有人卷铺盖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将一切交给明军,带着细软,去大明享清福了,这些天京的权贵们也都清楚,甚至还有联系。

李秀成将这些告诉洪秀全,因为李秀成自己矛盾,他不想自己做决定,洪秀全如何定夺,他任命。

可是洪秀全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牢笼,他不想走,他说他有天兵天将护佑,天国会转危为安。

洪秀全的精神世界里有一座天堂,也是一座囚笼,但那些王公贵族们却不想跟着陪葬,他们很快就知道大明来这里,不是来救天国的,而是来给天国送葬的,所以很快他们就开始找各种路。

他们跟各种大明的商人联系起来,有门路的已经开始悄悄将自己的财产转移,悄悄坐上大明的各种船舶离开天京,但也只有那些权贵现在才有这种路子,普通人只能等死。

朱敬伦没有等李秀成的回复,他很快就悄悄的走了,就好像从来没来过,他见李秀成,只是希望能够让对方相信他,至于对方会不会信他,或者相信他却又不愿意走,那就不是朱敬伦关心的问题了,他给了对方一条路,对方走不走,这不是他说了算的。

天京权贵的路走的并不洒脱,因为这条路是那么的昂贵,是真正用黄金铺就的,为他们铺路的人,刚刚从监牢中释放出来,甚至都舍不得走,冒着危险继续在这里带着,想各种方法为权贵们联系门路,大大小小的船在天京汇聚,有的是往上海去的,有的是往香港去的,更多的还是往广西去的,因为大多数来自广西的王公们,他们想的还是落叶归根衣锦还乡。

这些权贵们在天京的资产是那么的庞大,导致很多人都需要雇佣整艘船才能运走,当然还有更多运不走的,比如宅子,这些宅子,连大明商人都不敢接手,因为满清收复这里后,显然是不会认可的。

他们能带走的,无非是一些金银珠玉,最大不过是翠玉屏风之类的大件,那些精雕细琢的各式家具,少有人会带走,八十人抬的超级大轿子,更是想都不用想,这些东西,大明商人们倒是能够接手。

数以百计的天京权贵的逃亡,这是瞒不过曾国藩的,他知道了,他没有表示。他能怎么办,跟大明打一仗吗,此时去攻打下关,连英国海军都不支持,打不下水路,就断绝不了天京权贵的出逃。

不过是钱罢了,满清的财政破败,连旗人的口粮都发不下去了,但在曾国藩眼里,钱依然是比不上土地的。

他是一个坚决的人,坚决的人之所以坚决,是因为他们总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或者叫做信念,曾国藩的目标是灭绝太平天国,信念是重建孔孟之道,有这个大信念支撑,他对其他毫不在意。

但想把三四十万太平军士兵,加上上百万或者的士兵,和更多死了的士兵的家属,都装上船送走,如果得不到曾国藩的同意,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曾国藩在天京外围那二十万大军不是摆设,那是二十万经历过二十年惨烈厮杀的軍队。

现在大明需要得到曾国藩的统一了,因为在无数人的劝说之下,洪秀全改了主意,他认为走也是一条路,一条通往天国的路,他说无论他们在哪里,哪里就是天国。

李秀成将情况转告给了大明,希望大明履行承诺,将合城军兵统统带走,不管去哪里,只要能让他们活着就好。

李秀成的态度正是朱敬伦期盼的,他立刻让人跟曾国藩联系,他甚至亲自给曾国藩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曾国藩能放这些人离开,当然他态度也很坚决,坚定的告诉曾国藩说,大明是不可能看到有几十万人被屠杀的。

但是此时曾国藩提出了一个要求。

洪秀全在所有人的劝说下,决定带大家重新去开辟一个天国。

可是洪秀全本人必须死。

这是曾国藩的要求。

朱敬伦马上明白,这几乎是一个死结,洪秀全不可能引颈就戮,李秀成不可能让洪秀全横死,所以只有打下去,打下去所有人都会死。

权贵们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只得继续跟大明奸商们联系,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代价,转移走他们的财产,连洪姓王爷都顾不得脸面了,过去还只是偷偷将家里的子嗣送走,现在几乎是合家都走,装上最后一批财物,毫不顾忌的向南,去大明,回故乡。

李秀成没有阻止这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更何况这些人还靠着大明,他们自己不出面,有大明的商人出面在各方周旋,从太平军的士兵,到明军海军,都是这些人在跑关系,李秀成知道里面的水很深,他已经不想趟浑水了。

在绝望面前还能保持柔软的人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李秀成自己也想保住儿子的命,他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去大明安享太平,而他自己,将跟洪秀全一起,在天京走向终结。

曾国藩继续有条不紊的收缩包围圈,继雨花台之后,他们打下了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以及秣陵关、中和桥等要地,最后打下神策门和太平门,将天京城彻底封锁。

期间太平军作战越来越顽强,或者说是疯狂,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要死了,而且是死无葬身之地后所爆发出的那种疯狂,但无济于事,越是疯狂,就越是没有秩序,就越是打不穿湘军的封锁。

太平军水师甚至哗变了,他们甚至想偷袭明军驻守的下关,此时的明军也在战时状态,根本不可能给他们机会,不但将偷袭的太平军水师击败,更是直接将他们仅存的三艘战舰,也都夺了过来,太平军水师覆灭。

此时天京城中,没跑的权贵已经寥寥无几,杨辅清、汪海洋都没走,但谁都没想到,连洪仁玕这样的洪姓王爷中最得人心的家伙,竟然也悄悄安排了退路,不告而走了,听说他去了香港。

洪秀全依靠亲族并没有错,错在他的亲族中,真的就没有一个像样的,历史上洪仁玕被清军抓捕后,口供中将洪秀全连称伪天王,反倒是被认为没有气节的李秀成,在自供中,自始至终将洪秀全称为天王。历史上,汪海洋最后战死,杨辅清潜逃。

这些人现在都没走,也算是洪秀全的幸运,却也是他的不幸,因为他自始至终就没有相信过这些真正值得信任的人,而他信任的人,却又都不值得他信任。

不过洪秀全到头来,倒是给这些人做了一件好事,他没有拉着这些人一起陪葬,而是自尽了。

洪秀全用一剂毒药终结了自己早就没有意义的人生,自从“复活”之后,他发现他的身体就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功能,面对无数美女他完全没有反应,吃任何食物都没有味道,他认为这是天父对他的惩罚,除了让他对天父更加虔诚之外,也让他更加的迷信,但表面上,他依然过着锦衣玉食,娇妻美眷的生活,他依然接受那些地方上的王爷献上的美女,可是他享受不了这些美女了,但可以折磨这些美女,在他或者的最后三年中,每年都至少有上百名少女莫名其妙的死掉,平均每三天弄死一个人。

洪秀全服毒自尽之后,按说李秀成他们应该得到了一条生路,可是他们不愿意将洪秀全的遗体交出去,他们还是决定坚守,很难理解他们是抱着什么样的决心的。

朱敬伦决定强势干涉,不是他对李秀成有什么特别的好感,而是他不想看着近百万人跟着李秀成他们陪葬。

明军开始行动,从已经占领的常州府向天京转进,给清军极大的压力。

目的只是希望震慑住清军,赢得说服李秀成他们的决心,也是让曾国藩让步。

曾国藩让步了,不再索要洪秀全的遗体,但他坚持要验明正身,李秀成他们也让步了,但他们不会将天王的遗体交给曾国藩,决定转交给大明,因为大明答应给洪秀全立一座庙,将天王的遗体供奉在里面。

至此三十万太平军齐卸甲,接受明军的安置。

第三百零七节 西方使团第六百二十四节 云南他们守不住第一百九十七节 他们还在观望第六百二十三节 太平天国有奸商第一百九十八节 又送女人第三百八十六节 搬迁工作第四百五十三节 问问缴获卖不卖第三百五十三节 信仰崩塌第一百一十七节 茶叶危机第七十八节 登陆第三百四十五节 楔形冲击第五百四十八节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八十二节 双枪队第五节 离开第八节 面试第一百二十八节 互相指责第三百五十四节 忠王九千岁第八百零五节 不可避免的战争第七百三十一节 大明的财团时代第十七节 取信(1)第五百五十六节 两个新国家第五百八十二节 启蒙第六百九十四节 百团大战第一百三十九节 谣言升级了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第一百三十九节 谣言升级了第六百五十五节 占领长崎第七百六十六节 煎熬第六百二十节 湘军下江南第五百八十节 议割台湾第一百五十九节 城下之盟第六百二十八节 终于可以大张旗鼓了第六百七十一节 环太平洋华人圈第六百零九节 制衡第三百六十五节 长江战役第三百五十节 一群传教士第七十节 帮办团练第四百二十二节 访英第六百五十六节 战争财第七百八十九节 一统天下的准备第一百五十六节 英法援军第三百一十三节 改革进行时第十二节 机会第一百八十八节 兵变第一百八十九节 闹饷还是造反第四十九节 胜利第四百一十三节 出访第四百四十七节 战争冲击第七百七十九节 昏君混臣第六百二十八节 终于可以大张旗鼓了第八十四节 撤退第三百七十四节 归国第三百八十六节 搬迁工作第三百一十五节 站在哪一边第七百二十七节 复杂的南洋问题 2第六十二节 炮声就是信号第七百九十六节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路径第一百五十四节 夜读管子第三百零四节 闹市挂印第七百八十九节 一统天下的准备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第五百八十三节 改革的实质第二十四节 跟班第六百一十八节 太平洋铁路第七百四十二节 洪天王借尸还魂第一百零四节 朱敬伦的千金马骨第四百一十二节 曾国藩南下事件第七百四十五节 已无退路之人与已无退路之局第一百一十九节 十三行巨鳄第六百四十九节 日本的态度第40节 真假巴夏礼第六百一十一节 扬州大会战第一百七十七节 使团第七百九十八节 东亚大陆协定第四百零八节 宰相找事第六百五十三节 等于愚蠢第六百零二节 蜜月期结束了第三百六十一节 军事竞赛第四百一十七节 引入种子第八百一十六节 向贫富分化说不 2第三节 千总之家第三百零五节 海关的情弊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第七百一十二节 不急着当打手第九十三节 伪军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一百四十五节 名扬三县第六百八十四节 赫德的活动第一百一十节 谈判中止第一百一十一节 更大的利益第五百九十二节 重工业的春天第六百八十节 能战方能谈第一百六十八节 昭常一样的忠臣第六十四节 发动总攻第八百零五节 不可避免的战争第五百六十三节 军事改革 3第九十三节 伪军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六百八十节 能战方能谈第三百三十五节 开科举第六百二十六节 上海悬案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