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天下苦秦久矣

买设备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性能、价格、质量,这自不必说,以往的使用习惯、与生产厂商的关系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卡佩拉当然更愿意继续采购普迈的产品,至少用得更踏实,不用担心会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但辰宇公司的产品实在是太便宜了,正如杨海帆所说,买一台普迈泵车的钱,可以买4台辰宇泵车,哪怕辰宇的泵车排量只有每小时80立方米,4台也能达到320立方米,远远超过了普迈的120立方米。泰利公司又不是只有一个建筑工地,各个工地需要的泵车多达上百台,这样计算下来,所节省的费用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卡佩拉请海因茨尔冒充自己公司的员工到中国展台来,就是想让普迈和辰宇公司当面对质,看看辰宇公司的产品到底有什么缺陷。海因茨尔事先也没做什么功课,只带着几分德国人的傲慢,觉得随便三言两语就能够把中国人说得掩面而走,谁曾想,中国人这边并不示弱,一通道理说下来,反而把卡佩拉给说服了。

“你们的泵车使用寿命有多长?”海因茨尔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不少于100万立方米。”杨海帆毫不迟疑地答道。

“你们能保证吗?”

“30万立方米之内,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我们承诺免费维修;30万到100万立方米范围内,我们只收配件的费用,不收修理的人工费用。”

“我们怎么知道你们会不会把人工费用算到配件费用里去呢?”

“我们这里有详尽的配件价目表,海因茨尔先生可以过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的配件价格只相当于普迈同类配件价格的五分之一。”

“……”

海因茨尔又无语了,自己这是上赶着来中枪啊。工程机械的利润有一半以上来自于维修,卖配件的利润远远高于卖整机的利润。海因茨尔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想从配件价格上去找中国人的破绽,不料中国人报出来的配件价格竟然这么低,利润率甚至低于整车的利润率,反而让普迈变得尴尬了。

西方企业卖设备是讲究套路的,先按一个很低的价格把整机卖给你,然后在维修配件上加价。你因为贪便宜而买了它的整机,现在只坏了一个配件,怎么可能因为嫌配件太贵而拒绝维修呢?一台整机能够用上十年八年,中间更换配件的花费可以达到好几台整机的价钱,从而为厂商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

中国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模式中成长起来的,报价习惯于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在中国人看来,整机是用配件组合起来的,组合的过程中要付出工时,所以一台整机要比尚未组装起来的配件更贵,如果客户单独买一个配件,价格当然是更便宜的。一个螺栓的采购价是20元,装到整机上去要付出人工,所以要算作25元,但如果你直接买螺栓,当然就只能算20元了,怎么还会算成30元呢?

中国人买西方企业的设备,一直都困惑于配件比设备更贵这个问题,但因为技不如人,人家说多少钱,我们也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账。现在中国企业自己也能造设备了,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当然不会在配件上去坑害客户,于是便成为国际装备市场上的一股清流了。

“海因茨尔先生,你都看到了吧?中国人的产品的确不如你们的产品,但是,他们的价格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是他们的售后服务政策,完全是站在我们客户立场上的,与贵公司的做法完全不同。当然,就我本人而言,我是非常信赖贵公司产品的,也是非常倾向于向贵公司采购的,但如果贵公司在价格方面不能表现出一些诚意,我恐怕很难说服公司的高层。”

回到普迈的展台里,卡佩拉向海因茨尔说道,他的语气显得很委婉,但其中的意思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普迈必须降价,否则泰利公司就得考虑一下其他的选择了。

“这个问题,我需要向公司请示。”海因茨尔的脸色很难看。他完全理解卡佩拉的想法,说心里话,如果他不是普迈的雇员,而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采购员,他也会考虑从辰宇公司采购的,因为辰宇公司的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要完成同样的工作,采购辰宇公司的设备只需要花费1/3的费用,搁在谁身上能不动心?设备投入在建筑公司的成本中占的比重可不小,如果设备采购成本能够下降到1/3,没有哪个老板会不在乎的。

在海菲、普迈等一干国际工程机械巨头陷入苦恼的同时,有关中国工程机械物美价廉的消息,正在慕尼黑工程机械展的会场内外疯狂地传播着。

“嗨,你们知道吗,这一届慕尼黑展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是西门子推出的大口径凿岩机吗?”

“这可不算,每一届不都有一些新产品出来吗?”

“那么,是查奇公司因为债务缠身而缺席本届展会?”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消息,不过也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吧?”

“盖勒,你就别卖关子了,说说你觉得什么是亮点。”

“中国人来了,这不是一个最大的亮点吗?”

“中国人来了?嗯,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我上午还路过他们的展台呢,不过,中国人能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产品吗?他们的工程机械产业比西方起码落后了20年。”

“哈哈,你这可是中世纪的消息了。中国人这次带来的175吨电动轮自卸车、42立方米矿用挖掘机、32米混凝土泵车,还有其他一些设备,技术最起码已经达到我们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了。但这还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他们的产品价格和卡特彼勒、沃尔沃这些厂家相比,只有不到1/4。想想看,用区区48万美元就能够买到一台175吨自卸车,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卖糕的,你确信只需要48万美元吗?”

“千真万确,而且他们承诺配件的价格不会比装在整机上的时候更贵,我看过他们的价目表了,那简直就是仓储超市里的价格。”

“太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展会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在发生。那些不遗余力替中国企业做广告的西方人,可并不是什么现代版的白求恩,而是一群如假包换的零点五人民币党。这些人原本就是活跃在各类国际展会上的掮客,干的就是倒卖信息的活。给他们付费的,正是这次中国展团的出资方包成明。

包成明的业务早就已经跨出了国境,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商情增加有份量的内容,他经常要出钱向国际掮客们购买有关国际市场上各类产品的信息,慕尼黑展会上这些掮客,都曾经是他的合作伙伴。这一回,包成明改变了合作方式,直接出钱雇这些人担当水军,专门在展会上向各国客商介绍中国展团以及中国产品。可别小看这些掮客的能量,他们和客商的关系很密切,了解各家客商的采购倾向,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销,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会场上的巨幅广告。

包成明这次组织中国企业参展,是拿出了真金白银的。他与各企业签了协议,各家企业在展会上成交额的百分之一要作为平台使用费支付给包成明。各企业销售业绩越好,包成明的收益就越高。对于各家企业来说,前来参展就是一次免费旅游,能卖出产品当然更好,卖不出产品也无所谓,所以在宣传推广方面就没有太多的积极性了。包成明是要从销售额中抽成的,当然不能像各企业那样懈怠。

“我们需要30台推土机,请问报价是多少?”

“如果我们的采购量能够达到100台,你们的小型挖掘机价格还能够再降低一些吗?”

“2台自卸车,不过我们希望签一个质量保证协议。”

“你们中国能生产汽车起重机吗?能否帮我询问一下1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报价……”

一拨又一拨的客商挤到了中国展台跟前,一开始只是询价,了解产品性能和质量,再往后,便陆续有客商提出采购意向了。他们的情况都和卡佩拉差不多,拿着中国人的报价去找熟悉的西方企业侃价,希望西方企业能够照着中国企业的标准把价格降下来。但西方企业又岂能被中国企业所左右,因为中国人带来的产品价格低,就让他们放弃利润去血拼,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在受到所熟悉的企业拒绝之后,一部分客商无奈地接受了高价,另外一部分客商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回到了中国展台,决定先采购一批中国产品回去试试,万一中国产品真的如他们标榜的那样能够保证质量,而价格又是如此便宜,那么自己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再受那些西方装备巨头的勒索了?

天下苦秦久矣!

第八百五十一章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签字画押第七百五十七章 不愧对这个时代第五百九十四章 事先列出清单为好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贸尾单第一百五十三章 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第十九章 这个人借给我好不好第一百零七章 佩曼是个好员工第四百四十六章 师傅家的窘况第六百零五章 国企改革第八百一十章 箭在弦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多好的同志啊第五百八十五章 我自己赞助第二章 KBS-3720第六百八十章 当年的一颗闲子第二百九十章 建立联盟第八百六十一章 厉害了我的国第二百零三章 你还回得去吗第一百九十四章 赚钱能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要注意小节第八百二十六章 回避原则第九百一十章 前店后厂第四百零七章 给我一个面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胥文良的怨念第四百五十五章 幕后黑手第十九章 这个人借给我好不好第五百六十二章 我们俩是猪吗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四副组长第五百三十六章 我喜欢吃第三百九十四章 原来是临时工惹的祸第八百一十三章 雷霆万钧第六百五十章 直接上铐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态度第九十六章 冷水矿的不安定因素第四章 必须推倒重来第五百五十三章 后发优势第三百九十七章 可怕的小道消息第八百九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资深掮客在行动第八十六章 杨秘书之野望第二百四十三章 化肥设备大会战第四百一十章 浦江分店第八百一十六章 我们的设备便宜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算哪根葱第八百八十八章 总工程师第三百二十六章 莫非要玩真的第七百四十二章 狮子大张口第七百八十四章 现代企业制度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鼠忌器第五百九十三章 双方有分歧第七百零五章 故人来访第六百七十八章 徒弟挑战师傅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础第八百八十四章 其言也善第六百九十章 自己摆的乌龙第四十四章 省厅要来检查第二百零九章 与虎谋皮第三百章 哪来的钱第七百八十二章 他们的想法不错第五百四十八章 轴向推力第八百四十三章 次贷危机来临第九百一十五章 你们需要一个重装办(大结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一般不焊二类容器第二百五十三章 愿立军令状第九十一章 新的任务第七百七十七章 阮福根的烦恼第四十章 不是省油的灯第八百五十一章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第四百九十六章 人形自走炮兵雷达第三百三十五章 给你50万第一百三十七章 每天都要有肉有蛋第二百五十一章 鲇鱼第五百四十章 面试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十六计拖为上通报一下进展:本书要走上荧屏了第六百零一章 给我一个理由第七百四十章 能力对等才能当朋友第六百零五章 国企改革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十六计拖为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坚决进行追查第五百零七章 是冯助理派来的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愿意接班的富二代第二百三十二章 我想吃面条第四百二十章 影响问题第八百八十章 我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第六百九十一章 亚欧大陆桥第四百八十五章 独立自主永不过时第五十三章 物归原主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让他下不来台第八百二十三章 用户的担忧第五百三十八章 极限制造第四十四章 省厅要来检查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大的区别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们应当算是朋友吧第二百六十章 需要一个有诚意的方案第四百二十三章 蓝调咖啡学术沙龙第三百一十五章 劳动力安置问题第七百五十一章 毫无破绽第三百章 哪来的钱第二百零三章 你还回得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