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问题

“冯总说的待遇,怎么讲?”殷祥林诧异地问。

冯啸辰说:“这些年,各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已经有上千万了,留学回来的人也有几十万,所以人才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大家觉得自己手上的人才不足,其实主要是没有落实好待遇问题。我想问问殷厂长,你们厂新进厂的大学生,现在是什么待遇?”

殷祥林说:“按照国家规定,进厂就是400块钱基本工资,还有各种补贴,一个月差不多有600多块钱吧。我们那里是西北地区,工资水平低,和内地没法比。”

冯啸辰又问:“那么住房呢?”

殷祥林说:“住房条件的确不是太好,两人一间的筒子楼。如果结婚了,可以单独分一个房间。”

“这不就得了?”冯啸辰笑道,“海东有一家民营企业,叫全福机械公司,想必有些领导也听说过。他们招聘大学生的条件是,进公司的工资就3000块钱,一人一个单间。如果结婚,可以申请公司盖的单元房,小两居。”

“这么好的条件?”殷祥林咂舌道。

周荣权是海化设的厂长,对于全福机械公司倒是比较了解,他点点头证实道:“这事是真的,全福机械公司的老板叫阮福根,是个狠角色。白手起家,现在公司资产已经做到上亿了。他对人才的确是非常重视,只要是他觉得有用的人,工资都是翻着倍地给。我们海化设就有好几个工程师被他挖走了,还有一些熟练工人,也到他那里去了。一个高级焊工,他就敢给5000块钱的月工资,你让我们怎么跟他竞争?”

“这不是赤裸裸的挖墙角吗?”顾伟城评论道。

“我们那里也是这样。”甄林说,“我们当地也有几家私营企业,直接就是拿钱砸,只要是他们看中的人才,条件随便提,工资上不封顶,我们国有企业真的没法和他们竞争。”

冯啸辰说:“民营企业缺乏保障,没有高工资,的确是很难招到人才的。国企和民营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稳定,现在虽然说是不给铁饭碗了,但一般来说,只要不犯什么错,国企的饭碗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这也是一些人拿着低薪仍然愿意留在国企的原因。不过,时代在发展,现在大家对民企也逐渐接受了,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要结婚,要买房子,如果工资太低,他们是肯定要跳槽的。”

“那么依冯总的意思,我们得给这些人加工资?”顾伟城问。

冯啸辰点点头:“这是必须的。工资,还有住房,都是必须保障的,否则你们就招不到人才,就算能够招到,也不一定能够留住。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要给年轻人提供上升通道。大学生刚进厂的时候,可以照着国家的规定,就像殷厂长说的那样,400块钱的工资。但一旦他们做出了成绩,证明是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不惜高薪,提供和他们的能力相匹配的待遇。民营企业给大学生3000块钱的工资,咱们不一定要给到这个水平,但至少应当有2000吧?这样再加上国企的潜在福利,也就能够和民营企业相匹敌了。否则,人家一身的本事,凭什么要在你这里浪费青春呢?”

“唉,现在的年轻人,眼睛里只看到钱,我们当年的时候……”顾伟城说了一半,后面的话就说不出来了。他今年50出头,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很辉煌的事情,所以有资格对现在的年轻人指手画脚。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明白,时代不同了,大家的心态也不一样了。即便是他自己,又何尝不在乎工资、待遇这些事情呢?

冯啸辰说:“过去国家穷,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奋斗,待遇上差一点,大家都能接受。现在国家已经有一定积累了,如果还是一味地给年轻人讲奉献精神,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恐怕是不会有人接受的。”

“冯总说得对。”周荣权附和道,“其实我们厂里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打算把全厂的工人和技术员进行重新评级,拉开收入档次。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幅度地提高工资标准,分房优先,晋升优先。”

“你们沿海地区思想开放,能够这样做。我们这边思想观念落后,要想给有本事的人涨工资,难度太大了。”顾伟城叹息道。

殷祥林也说:“我们的情况和北化机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北化机。我们也考虑过给一些人才加工资的事情,方案刚提出来,光是厂务会就没有通过。我们有一些厂领导对此坚决反对,说大家都是做同样的工作,能力高低有差异,但工作贵贱没有差异,凭什么给他们加薪?”

“这不是胡扯吗?”王根基不屑地说,“你们那几个提意见的厂领导,拿多少钱工资?他们的工资不也比普通工人高吗?”

“说到底,就是红眼病呗。”殷祥林说了实话,“那几位厂领导的子女也在厂里工作,都是普通工人。如果单给技术员加工资,这几位厂领导自己心里就不舒服了。”

“如果由经贸委给你们下个文件呢,会不会你们就好操作一点?”吴仕灿出着主意,他是个老人,对于体制的了解又比别人更多一些。

殷祥林摇摇头,说:“恐怕不行。如果由经贸委下文件,结果又是一刀切,比如说大学本科给多少钱,专科给多少钱。到时候那些人随便到哪弄个文凭,就要求厂里给待遇,我们更受不了。有些人手里虽然有文凭,但本事却是一点都没有,给这些人待遇,纯粹就是浪费钱,而且还会打击其他人的积极性。”

“如此说来,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冯啸辰笑呵呵地说。

“什么办法?”殷祥林和吴仕灿同时问。

冯啸辰说:“由我们装备公司搞一个人才支持计划,嗯,我想想,可以叫做跨世纪人才计划。由各家重点装备企业报送名单,每家企业有一定的名额。我们装备公司负责审核。对于进入人才计划的人员,由装备公司发放一笔特殊的人才津贴,至于这笔钱的资金来源嘛……”

说到这里,他看着众人,嘿嘿地笑了起来。

“从大家的项目分包费用里扣吧。”周荣权最先明白过来。装备公司可不是什么慈善机构,虽然冯啸辰敛财的能力不小,但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替大家出这样一笔钱。补助人才是对各企业都有好处的事情,大家也是乐于去做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谁都懂的。

把补助人才的事情交给装备公司去做,相当于让出了各企业的一部分权力,让装备公司多了一些话语权,看起来大家有点吃亏。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除非自己并不想真正地补助那些人才,而是想拿这个政策来谋私利,否则把事情交给装备公司去做,效果反而更好。如果由各企业自己来决定补助对象,到时候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的事情就会把大家烦死,秉公去做,难免要得罪人,如果屈从于说情,那么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大家能够信任装备公司,说到底还是因为冯啸辰领导下的装备公司一向做事公道,冯啸辰也是一个能够顶得住压力的人。如果换成一个没什么担当的上级部门,大家才不会答应这种方式呢。

其实,冯啸辰说的这种方式,就是后世在网上成为笑话的什么什么学者。最早设计这类学者头衔的时候,目的在于挖掘突出人才,在体制规定的待遇框架之外给予额外的支持,以便鼓励先进。但由于学术圈广泛存在的人情关系网,各单位为了平衡学派利益以及照顾关系户,生生把人才评选变成了关系寻租。

为了避免过于讲究人情,各单位不得不加大所谓客观条件的权重,规定一篇学术论文算多少分,还有什么sci,什么影响因子之类,于是又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sci论文产业链。某海外期刊通过运作,把自己弄进了sci引用目录,然后一年发了几千篇论文,其中七成以上来自于中国的某个论文发表代理机构。

说到底,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的,如果没有一批秉承公心的执行者,任何制度最后都被侵蚀得百孔千疮。

冯啸辰也是体制中人,对于这种情况又岂能不懂。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利用自己的位置,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应当说,他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关于人才以及待遇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小插曲。各企业领导也只是发发牢骚,以便与装备公司讨价还价,这些人都是人精,真想完成一个任务,还能没有办法吗?

这次会议终于还是开成了一个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大家分配了任务,也接受了关于后续技术研发的要求。而在这个时候,王振斌也给冯啸辰发来了消息,说发计委领导已经原则同意了冯啸辰提出的建设煤制油项目的提案,只是需要他到发计委来谈谈。

第一百二十三章 能者多劳第六十二章 提前进入四化第七百零九章 太便宜了第七百七十一章 人尽其才第四百四十六章 师傅家的窘况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们应当算是朋友吧第六百六十八章 四套大化肥设备第二百九十六章 惊艳的仰焊第八百二十五章 否认三连第五百六十四章 榆北是只老母鸡第四百七十二章 得罪谁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风险投资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七百七十二章 做自己擅长的方面第二百二十五章 该放手就得放手第七百四十七章 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第三百一十七章 谈判高手第五百八十八章 这不是明抢吗第二百七十二章 晏乐琴回国第二百五十章 他不是业务科长第三百六十三章 遇上一个胖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附加一个条件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班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又出变故第八百六十五章 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愿意接班的富二代第六百一十八章 组团出海第一百零七章 佩曼是个好员工第五百二十三章 怨声载道第六百九十八章 功臣赵辛未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二百四十六章 先听听兄弟单位的意思第四十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第四十五章 互相甩锅第四百一十章 浦江分店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起来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为什么没有中文第一百四十九章 百年修来同船渡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是来投标的第十七章 利用他们的竞争关系第四百三十五章 亏你说得出口哟第一百二十九章 无计可施第五百章 给自己一个机会第四百一十二章 国际大协作第四十一章 破局的关键人物第六百五十七章 你有什么要求就提吧第六十四章 隐形冠军第七百六十七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三十八章 不知道图个啥第七百一十章 欲擒故纵第七百六十三章 现在补救来得及吗第四百九十四章 炮弹来了第六百五十五章 光德才兼备还不够第三百四十章 冯啸辰的秘密安排第六百四十九章 紧急任务第一百八十四章 还不算太晚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言不合就砸锅第五百五十章 生猛的女记者第六百一十一章 我们做错了什么第五十五章 抵达法兰克福第六百零九章 不容你们撒野第六百七十四章 你觉得我会不会为难呢第二百二十章 这么一个二愣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让他们尝到甜头第八百七十一章 新的人口红利第六十二章 提前进入四化第七百六十一章 我们没有这样的习惯第八章 跟我走吧第五百八十六章 天上掉下大馅饼第八百三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内田悠的童年阴影第二百零三章 你还回得去吗第五百三十六章 我喜欢吃第八百七十章 陷入僵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一百一十四章 时间是个大问题第七百七十七章 阮福根的烦恼第五百零八章 去现场看看说几句,关于更新,关于写作计划第八百八十一章 特大新闻第四章 必须推倒重来第五百七十七章 同学来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公事还是私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切向一线倾斜第七百六十二章 他们会慢慢适应的第一百三十七章 每天都要有肉有蛋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给装备公司送锦旗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第三百三十三章 所谓的论资排辈第三百三十六章 推荐一个亲戚第一百二十一章 为什么不能要钱第二百六十三章 两节车皮的难题第五百七十章 一个锅俩人背第五百二十四章 太嚣张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回避原则第二百八十九章 依靠资本的力量第三百五十一章 闹了半天是个误会第八百六十三章 辩论第四百章 焊大梁的牛人又出现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池谷的封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