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 最大的区别

冯啸辰这段时间的确一直留在英国,目的也正是给这一次的核电谈判保驾护航。核电公司的上层早就和冯啸辰联系过,希望冯啸辰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施以援手。关于冯啸辰辞职的真实原因,体制内的中下层干部知之不详,但领导干部们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在请冯啸辰帮忙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什么顾虑。

接到冯林涛的电话,冯啸辰马上就来到了核电谈判团队下榻的宾馆,与邓景明、冯林涛会面,了解他们前一阶段与辛克角核电站项目委员会谈判的情况。

“三立制钢所也是志在必得,他们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他们通过收购威豪电气,获得了美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一些方面的确比我们要强,我们除了有实际建设第三代核电站的经验之外,其他方面与三立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在冯林涛介绍完技术方面的情况之后,邓景明这样对冯啸辰总结说。

“建设经验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冯啸辰说。

邓景明说:“三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这次的谈判团队里专门带上了几名过去从事过核电站建设的老工程师。这些人过去做的是第二代核电,但毕竟也算是拥有建设经验的。要论第二代核电的建设经验,我们还真比不过三立。”

“这个内田悠,也的确是老奸巨滑啊。”冯啸辰笑呵呵地评论道。

“哥,你看,这是我们上次和三立的谈判团队见面时候,我拍的照片。你不是说内田悠是你的老对头吗,你看看,他的样子有没有变化。”冯林涛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调出一张照片,让冯啸辰看。几天前,鲁伊斯把两个团队叫到一起去进行过一次当面的PK,PK的时候,双方剑拔弩张,吵得很厉害,但事后内田悠主动过来邀请中国团队与他们合影,大致是有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思吧。冯林涛此时拿出来的照片,就是那时候拍的。

冯啸辰也的确有好几年没有见过内田悠了,他在照片上仔细地辨认着内田悠的相貌,感慨道:“唉,内田悠也老了。想当年,他可是年富力强的,谈判的时候中气很足,反应也非常快。”

“他现在反应也非常快。”邓景明说,“我们和他当面辩论的时候,屡屡差点被他设套绕进去。不过,他的体力的确不比年轻人了,有时候说话太急了还会喘不过气来。”

“是啊,岁月催人老啊。咦,这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冯啸辰盯着那张照片看了一会,忽然有了一些感悟。他微微一笑,对冯林涛说:“林涛,和拉尔曼见面的时候,你记得把这张照片带上,找个合适的机会投到大屏幕上去。我想,我可能找到说服拉尔曼的办法了。”

次日,拉尔曼便在项目委员会的会议室里会见了中国谈判代表团一行,冯啸辰以辰宇国际投资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参与了这次会见。拉尔曼和鲁伊斯都没有对冯啸辰的身份提出什么质疑,反正都是中国人,既然中国代表团声称这个人也是他们的成员,拉尔曼他们又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呢。

会谈开始,照旧是先由中方向英方介绍自己的方案。负责讲解的是代表团的几位年轻工程师,他们都是名校博士毕业,到核电公司工作了几年,逐渐成为业务骨干。冯林涛在此行中担任的是一个技术负责人的角色,只有当对方提出一些比较大的技术问题时,才会由他来回答,其余的时候,有这些年轻人应付也就够了。

鲁伊斯是听过这些介绍的,他一边听,一边向拉尔曼做着讲解,主要是把中方所说的一些关键技术概念用相对通俗的形式转述给拉尔曼听,同时还要加上自己的一些点评。拉尔曼在技术上完全是个菜鸟,但智商还是过得去的,鲁伊斯的介绍,他只能听懂三四成,从这三四成中间,他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内容,知道中方的技术还是过得去的,也难怪鲁伊斯等一干项目委员对中方评价颇高。

在年轻工程师们介绍完方案要点之后,冯林涛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邓景明又从投资和售后服务等角度做了一些补充,然后众人便把目光投向了拉尔曼,等着他说话。

“非常精彩的介绍,非常感谢!”拉尔曼彬彬有礼地夸奖了一句,“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对来自于中国的各位怀有深深的敬意。”

“谢谢拉尔曼先生,我们也对英国怀有深深的敬意。”邓景明代表中方回应道。

“各位刚才就你们提出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从你们的介绍来看,贵公司对于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掌握是令人钦佩的,就我个人而言,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与中国朋友合作。”

拉尔曼云山雾罩地说了一通好话,然后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这一次到伦敦来投标辛克角核电站项目的,除了中国朋友之外,还有来自于日本的朋友。在与各位的会谈结束之后,我将与日本三立制钢所的人员进行会谈,我相信他们也将向我呈现一套完美的技术方案。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你们两家公司的方案都非常完美的情况下,我应当如何做出选择呢?”

说到这里,他向着坐在对面的邓景明、冯林涛一行摊了摊手,做出一个为难的样子。

邓景明问道:“拉尔曼先生,请问,你认为你难以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希望能够看到你们两个方案或者两家公司之间最大的区别,我希望这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以及整个内阁下决心的区别。”拉尔曼说。

“我们刚才介绍过,我们的方案使用了25项独家的技术专利,这些专利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核燃料的使用效率。”冯林涛说。他说这话的时候,旁边的年轻工程师迅速把正在播放的PPT切换到对应的页面,所有的人都能够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看到冯啸辰所指的这25项独有专利。

拉尔曼摇摇头,说:“这些你们刚才已经说过了。我承认这些专利都是非常杰出的,但据我所知,三立制钢所的方案中也有大量独家专利,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认为贵公司的技术比三立制钢所更为先进或者成熟。”

“我们的方案是有实践基础的,中国目前正在建设4座第三代反应堆,这是由我们公司负责设计和建造的。而据我们了解,三立制钢所此前没有建设第三代反应堆的经验。”邓景明说。这一条也是中方的重要依仗,在出发之前,核电公司的高层曾经讨论过,认为这一条可能是中方相对于日方的最主要优势。

拉尔曼还是摇了摇头,说:“我已经从鲁伊斯先生那里了解过了,你们目前正在建设4座反应堆,但这4座反应堆还没有建成,更谈不上满负荷运行,未来是否会出现什么问题,没有人能够做保证。所以,用这个理由来证明你们比三立制钢所更有优势,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造价比三立制钢所更低,虽然我尚不知道三立制钢所的报价,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日本设备的价格是明显高于中国的。”邓景明又找出一条理由。

拉尔曼还是摇头,说:“一座核电站是需要稳定运行50年至70年的,质量方面的要求要远高于价格方面的要求,我们不会因为贪图成本上的节约,而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承受风险。”

“啪啪!”

拉尔曼话音未落,冯啸辰便拍起了巴掌。拉尔曼诧异地看着冯啸辰,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冯啸辰向拉尔曼笑了一下,然后向冯林涛做了个手势。冯林涛会意在向旁边的助手招呼了一声,助手便把翻过了一页幻灯片,把此前冯啸辰看过的那张中国团队与日本团队的合影投到了投影幕布上。

“拉尔曼先生,你刚才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冯啸辰说,“你说核电站是需要稳定运行50年至70年的,那么,现在请你看看这张照片,你觉得中国核电公司和日本三立制钢所,哪家企业更有可能让辛克角核电站稳定地运行50年呢?”

此言一出,一屋子人都把头转向了投影幕布,看着那上面中日双方谈判代表的合影。拉尔曼看了一会,满头雾水地转回头来,对冯啸辰问道:“冯先生,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这只是一张合影而已,我看不出什么地方与核电站的稳定运行有关。”

冯啸辰按亮一支激光笔,在屏幕上指了几下,说道:“我的意思很简单,拉尔曼先生,鲁伊斯先生,你们可以看看,在这张照片里,日本工程师的平均年龄是多大,而中国工程师的平均年龄又是多大。恕我直言,20年后,这张照片上的日本工程师即便还在人世,恐怕也很难再到辛克角来帮助检查维护他们的设备了吧?但我们的工程师,完全可以再工作50年。拉尔曼先生问中日两方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年龄,就是我们两方最大的区别。”

第一百八十六章 欢迎回娘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功劳是你的第八十五章 净水泼街迎外商第六百六十四章 开创时代的项目第七百二十四章 我有一个消息第二百四十章 还没有尘埃落定第八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毛遂自荐第八百五十九章 打不死的小强第四百四十八章 借胖纸的肩膀用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为什么不能要钱第四百七十七章 要注意小节第九百零一章 他现在不太方便第三百五十八章 调配资源第三百四十六章 遇到了一些障碍第九百零八章 请不要低估我们的智慧第四百八十六章 被人讹上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事先列出清单为好第六百零七章 预研第七百五十六章 牛不牛第五百五十二章 事情反转了第五百七十章 一个锅俩人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为国家赚取外汇第四百三十一章 很好的合作机会第三百六十四章 宁默下海第八百零八章 零排放第五百九十六章 一点不值钱的礼物第五百四十九章 国产化战略大讨论第一百四十四章 给我12小时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阮急眼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无计可施第一百章 他说的话你们别信第八百三十九章 茶余饭后的一个小游戏罢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技术换技术第六百九十六章 这是我们高校的职责第二百二十七章 闲着就会生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辰宇公司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们应当算是朋友吧第八百七十九章 资深掮客在行动第五百三十章 招聘一名电工很容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两地分居的三角债第六百三十一章 包成明的代理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有风骨的学者第二百七十一章 研究中心第八百七十章 陷入僵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给你好好安排一下第九百一十五章 你们需要一个重装办(大结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吃货的春天第五百四十二章 四台36万千瓦机组第四百七十一章 离了国家你啥都不是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正的目的在哪第二十八章 副总工的呆气第五百零三章 毕业第一百九十六章 开辟新业务第九十八章 找毛病第五百一十三章 这是一个无忧劫第六十二章 提前进入四化第三十九章 欢迎小冯第二百七十一章 研究中心第八百五十九章 打不死的小强第九百零三章 需要一个理由第五百二十一章 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刘处长有共同语言第二章 KBS-3720第五百三十三章 原来是你第八百八十章 我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第五百零五章 这只是一次意外第七百四十一章 又让他说中了第八百一十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万朵桃花开第三百零七章 利益交换的合法手段第七百六十五章 库克船长项目第八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毛遂自荐第一百六十五章 需要有个名目第二百五十五章 罗翔飞做的文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其实是售后服务第二百四十六章 先听听兄弟单位的意思第八百八十章 我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第七百六十五章 库克船长项目第七百六十一章 我们没有这样的习惯第四十二章 这是您的份内工作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焊过省体育馆的大梁第八百九十八章 我是他的老相识第八百四十八章 做一个交易第七百三十九章 除非有一笔低息贷款第九十七章 万一是真的呢第六百六十一章 组织上的补偿第四百九十七章 打一炮换一个地方第六百五十章 直接上铐子第四百九十章 物美价廉第二百四十一章 量力而行第三百一十七章 谈判高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两节车皮的难题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化肥债券第二百零六章 要一个正式的证明第三百九十二章 很低级的错误第二百六十六章 捋一捋老虎胡须第八十七章 拍个工作证来吓死你第七百六十二章 他们会慢慢适应的第四十八章 关键时候能打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