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秦燕之好

让军士把秦王司马柬的使者送走,司马季让人把孟观叫来吩咐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关中安定,明天一早就可以分兵清缴关中小股乱军,不过在我军北上之前,所有派出的队伍都要收回来,本王在大战的时候是从来不分兵的。”

八百里秦川地势险要,潼关,大散关,武关,萧关,四个重要的关隘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保护关中,四关不失关中无虞,现在关中出现的乱兵,并没有影响到大局。只要关中不乱,蜀中也不会受到冲击,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北上萧关之前,关中必须要安稳,不然后方不稳,中央禁军打起来也束手束脚。

“殿下,不知道秦王是如何看我们禁军的,殿下入城会不会有什么不测?”孟观怎么说都是为贾南风政变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自然明白秦王司马柬之所以一直待在长安的原因,长安和洛阳关系比较微妙,此时便出声提醒司马季要小心。

“想多了,心有芥蒂是存在的,但秦王不会放着好好的王侯不做,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司马季轻轻一笑拍了拍孟观的肩膀,郑重的道,“我很看好你,此战说不定就是将军飞黄腾达的机会,不要让本王和皇嫂失望,最重要的是,别让陛下失望。”

不管皇帝司马衷本身有什么问题,这个天下仍然是天子临朝,正牌皇帝在那坐着,谁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造反,司马氏的诸王尤其如此。司马柬可不是齐万年那种脑子一热的人,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这么想的人肯定是没少喝。

司马柬心中的提防在于,他怕洛阳禁军进入关中之后就赖着不走,设身处地的想想,司马季也不是不能理解这种难处,如果蓟城之外有一支洛阳禁军天天立在那,自己的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本将挑选一些亲卫护送殿下入城,不知道殿下需要多少。”孟观可做不到司马季这么豁达,他豁出来是要立功的,要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主帅出点什么事情,他哭都来不及。

“你的部曲私军吧?随便找个百人就行了。”司马季暗暗一叹,他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这些做属下的都有自己的难处,南征林邑的时候,南征军也怕自己出事,亲临战阵这种事情,仅限于部下把贼首五花大绑之后,交给燕王剁掉脑袋。

对关中的镇守藩王示好,其目的在于化解掉司马柬的芥蒂,司马季不谈民族大义,不谈天下太平,这种话对位高权重的秦王、定军大将军司马柬是没用的。只有谈权势、地位比较有用,那样司马柬才会上上心。

巍峨长安城,司马季边走边遥遥望着这座古代中国的心脏,如果说后一千年的中国心脏是北京,那前一千年的中国心脏就在长安和洛阳当中徘徊。司马季对长安这座城池心中也是有一股执念的,但直到现在才第一次亲眼见到。

晋代的长安大概有二十余万人居住,虽说不足以和人口接近五十万的洛阳相提并论,却仍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城,就算是整个欧亚大陆,也只有几个帝国的首都可以媲美。

长安城外各级官吏都在等候,给予燕王充足的礼遇,簇拥着司马季入城,从表面上来看对燕王前来还是非常重视的,当然没准重视的是他身后的四万洛阳禁军。

入城之后一席酒宴自是不必多提,舞姬扭动,众人谈笑,推杯换盏,一派纸醉金迷之态,宫中一点也没有被齐万年在关中之外虎视眈眈影响到,经过一番观察,司马季认为,他们可能真的没把齐万年的叛军当回事,可能更担心自己带来的洛阳禁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那才是真正谈事情的时候,司马季也保持着耐心,等着关中地头蛇专门和自己谈谈,所以自然没有身处鸿门宴的觉悟,反而胃口大开,这一幕落在司马柬的眼中,不由得暗自点头。

酒宴过后,一名内宦引领司马季进入内宫,司马柬已经在里面等候,这才是面对面的时候,“本王封号为秦,这八百里秦川见证了多少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先帝将此处交给我镇守,此时乱兵四起,本王对不起先帝啊。”停顿一下又道,“燕王觉得关中之地如何?”

“立基之地,天下无双。秦王镇守在此,足以体现先帝对秦王的重视,然而此时关中起乱兵,秦王应该尽快剿灭叛军,还天下一个太平。”司马季说到这的时候沉默了一下,边想边说道,“秦王可知,荆轲刺秦之前,燕国和秦国的关系?”

“共同应对三晋,乃是盟友关系。燕王想要说什么?”司马柬瞟了司马季一眼,不慌不忙的询问道,“是在用荆轲刺秦的典故,来告诉本王什么么?”

“秦王,洛阳还在呢,本王封国地处边陲,难道还专门过来抢夺你的关中基业么?不论秦王是如何想的,本王要表明一个态度,平定齐万年之后,本王就要回封国。如果有一个时间的话,那当然是越快越好,如若有关中大军的配合,本王更早达成目的,便会更早离开,这样秦王眼不见心不烦,岂不是更好。”司马季借着酒意说话很直白,表示自己能看出来司马柬心中的芥蒂。

“关中大军十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又来了四万洛阳禁军,十四万大军出征,关中粮草是供应不起的,万一齐万年躲入山川之中,耗费日久,关中百姓不一定能负担的起。”司马柬直勾勾的看着司马季询问道,“何解?”

“关中大军只需要稳定关中,在派出一万人配合我作战,太多的军队齐万年没准真的会跑。”司马季想了一下洒然一笑,“这就要看,秦王和燕王到底能不能亲密无间了?”

“传令,明日整军,半月之内,剿灭关中乱兵。”司马柬沉吟片刻对外面的内宦喊道。

第九十章 我反对第三百零一章 生俘贼首第六百九十四章 本王不够宽容么?第六百一十一章 招贤令第六百九十七章 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一百一十七章 鲜卑语十级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个承诺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山城破第五十五章 燕山大营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战将临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赏诸王第七十一章 君子动口不动手第五百六十八章 扶马渡河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牢人满为患第六百八十六章 祸水西引第七百零二章 让罗马重新伟大第二百零七章 土木工程爱好者第六十二章 我亏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征助力第五百五十三章 谢燕王不杀之恩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军出战第三百三十四章 调离第一百零一章 见见世面第二百三十二章 移民实边第四百六十一章 杀鸡儆猴第七十三章 燕王给我冲!第五百四十六章 全城抓捕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出霸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右侯张宾第七百二十三章 没人造反么?第二百一十七章 扶余王朝贡第七百一十二章 亚历山大攻防第五百三十七章 司马乂求援第一百零四章 抵达广州第六百一十九章 流放沈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韩来背锅第二百一十章 劝酒第九章 司马炎驾崩第三百五十一章 保证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纸合约第四百八十章 利益集团第一百四十八章 女王柳叶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晋太宰第四百九十章 上疏弹劾第一百四十章 合兵攻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骑冲阵第二十章 感谢三哥不杀之恩第二百零七章 土木工程爱好者第六百九十七章 亚历山大图书馆第四十四章 笼络第三百一十九章 洋井第六百三十二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六十一章 杀鸡儆猴第四百六十二章 收买军心第二百零三章 浩大工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打我自己第三百七十九章 孙秀的谋划第四百九十七章 河北渐乱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庙第十章 九州之首第五百五十五章 刘渊的末日第四百七十六章 并州王浚第三百一十三章 摆事大哥第四百八十七章 两个大舅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山城破第四百五十二章 强攻虎牢关第一百九十八章 俘虏的用处第三百七十一章 出头鸟是谁?第七百一十四章 突袭罗马军团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了,我也是第七百零九章 匍匐后退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腹之人第四十八章 毫无英雄气概第一百二十五章 封赏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灭真腊第一百八十四章 礼仪之邦第六百三十四章 南征第四百五十一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四百一十二章 与民同乐第一百二十章 外松内紧第八十五章 刺史低头第六百五十七章 撒马尔罕第二百五十八章 虚假的和平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山城破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城中内乱第五百七十九章 许昌之危第五百二十六章 邺城大败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车人第三百二十章 以待时变第三百四十一章 话不投机第四百一十九章 安乐公刘恂第四百二十章 密信入邺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龙虎山外援第六百二十八章 周公再世第五百零六章 外援是娘家人第十六章 崇文观激辩第三百七十二章 看热闹第三百三十四章 调离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路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