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诸王撤军

“不要留在京师了,去长安。”皇陵祭拜之后,回到秦王府的司马柬神色很是疲惫,看着司马颖道,“兄还是希望你不要被长沙王的话影响到,毕竟我们兄弟活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年龄合适又有才能的只有你们两个。有你们在,齐王应该还不至于过分,你毕竟是名义上掌控天下军权的藩王,同样加九锡、假黄钺、名义上是共同辅政。”

“但你要是留在京师,以为兄看来,河间王一直在关注你的动静,如果你留在京师和齐王一同辅政,他也会想办法留下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更何况开府的有四个藩王?司马虓没有动静看起来得过且过,你们三个都在京师,短时间可以相安无事,你们的部下迟早会让你们起冲突,长久看来必然出事,不如后退一步。”司马柬断断续续的开口道,“可惜啊,我并非什么大才,看不到更深的人心。”

“兄长谦逊自省,颖在干不听教诲。”司马颖握住司马柬的手道,“颖一定会听兄长的话,找个机会离开京师,坐镇长安看着司马冏,不会让他对天子不敬。”

“这就好,为兄有点累,想休息一下,你先回去吧。”司马柬强笑了一下,胸口火辣辣的感觉竟然没有出现,这是这段日子以来最舒心的一天。

半梦半醒之间,司马柬微眯着眼睛似乎回到了小时候,从出生到在禁军面前一鸣惊人,身负重任出镇长安,目睹母后的家族被铲除,两个弟弟先后身死,贾氏被诛,赵王乱政,出兵东进洛阳,这一切都像是幻灯片一样的回想不断战线。

到了今日,武帝还剩下的儿子只有,司马柬、司马乂、司马颖和司马炽活到成年,吴王司马晏出生之时便遭逢大病,是一个先天不足的人。

“儿臣辜负了父皇母后期望,儿臣还是太懦弱了。”黑夜中,司马柬发出这么一声感叹,便再无声息,卧室的油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熄灭了,这里寂静无声。

司马颖的府邸当中,谋臣卢志也听到自己的主公提及了白天的事情,以及秦王的劝告。

司马颖长久住在东宫,被贾后撵出京师到今天为止,其实也没过去多长时间,出兵的藩王当中他的年龄最小,加上长时间住在京师,就造成了司马颖本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作为一个掌权者,司马颖极其容易被谋臣的言论影响到,就算司马颖本人当时可能会谋臣的看法不同意,只要谋臣锲而不舍,司马颖最终会改变主意。

八王之乱当中,司马颖在做出关键判断的时候,屡屡因为谋臣的建议采取应对之策。三国当中有个人物也是这种特点,这个人就是虎踞河北的袁绍。

死去的司马伦也是容易被干扰的人,只不过司马伦明显是山寨版的袁绍,他自己照袁绍差了很远不说,手下还无人可用,只有一个从底层冲出来的孙秀。

司马颖就幸运很多,卢志出身范阳卢氏,是东汉末年刘备的老师卢植直系后人。听了司马颖的话,开口道,“秦王说的很有道理,当初齐王的军队号称百万,却在虎牢关僵持不能下,是殿下你出兵东出潼关响应,这等大功勋无人能及。如今齐王邀殿下共辅朝政,这是理所应当的,只是我听闻一山不容二虎,时间长了必然会出事。确实应该找一个机会离开京师为好。”

“嗯,局势有利于齐王不利于本王,后退一步未尝不可。”司马颖本来就容易被谋臣的言论影响,多了这段时间也对辅政的心思淡了。要么刀兵相见要么退避三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要开打的话,齐王的军队比自己多,胜算不大,而且自已确实也没有很大的权力欲望,打定主意后退一步的司马颖开口道,“本王决意,揍请出镇,让齐王独自辅政。”

“殿下能看出来其中利弊,是最好不过了。”卢志这时候才露出笑容对司马颖见礼道。

还没等付之于行动,第二天刚天色蒙蒙亮的时候,秦王府便传来消息,司马柬病死,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司马柬的身体不佳,在到了京师之后更是每况愈下,可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仍然犹如起到了晴天霹雳的效果。

司马颖一刻不敢耽误直接乘车来到了秦王府,其他藩王也在随后的时间纷纷赶来,当然也包括再次延后北返的司马季,所有人见到这一幕,都是一阵唏嘘。

司马颖表现的最为伤感,他虽然和这位兄长同样不熟,可司马柬在感到自己的身体撑不住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抬高他的威信,他毫无疑问是最近最大的受益者,一时间兄弟之情爆发,忍住眼泪道,“颖要护送秦王的灵柩回长安。”

这句话刚好被赶来的司马冏听到,一下子停在原地,这几乎就是明说要离开京师,把辅政大权拱手交给自己?不过司马冏倒是没有相信,当做没有听到一样进来表现宗室的团结。

“最近好像一直说要撤军的藩王是我吧?”司马季同样听到了司马颖的话,这每天吵吵要回家的人是燕王,结果却被另一个人抢了先。

不同于司马冏,司马季觉得司马颖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因为历史上留在京师的就是齐王司马冏,那后退一步的肯定不是齐王,而是其他人。

但最着急的肯定不是司马季,用余光看了一眼变得脸色的司马颙,要是手握二十万大军的司马颖离开京师,司马颙要是还敢争锋,还不被司马冏也生吞活剥了?

司马颙的邺城大军虽然是军镇的兵力,按理说比司马冏的大军能打,可双方大军的数量相差太多,没了司马颖在京师,司马颙应该是不敢妄动。

不过在秦王府,虽然听到了司马颖说了这么一句话,诸王倒也没有介意,没准就是随便说说呢,毕竟辅政大权不是这么好让的,他就忽然高风亮节起来了?大多数藩王还是觉得,司马颖这句话不能当真。

很快司马颖的动作就证实了他们的猜想,直接入宫面见天子,司马颖同样被司马冏推出来共同辅政,自然随时可以入宫面见天子,“首先举义兵者,秦王,传檄天下者齐王、颖没有在半分功劳,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现在天下已定,都是秦王和齐王的功劳,颖岂敢贪功?齐王礼贤下士,朝野皆知,现在秦王病故,颖只想要护送兄长的棺椁去长安,并且秦王临逝之前想让颖出镇长安,颖不敢不从命。”

司马颖也知道自己的皇帝兄长是什么状态,同意和不同意都是一样的,觐见完毕径直出宫,到太庙向列祖列宗道声别,时间刚过中午,就带领最为亲近的部曲,护送司马柬的棺椁上路,向西进军。

这么果断的样子,直接打了断定司马颖随便说说的诸王之脸,正在齐王府要离别的司马季和司马繇,都被抢戏了,看着司马冏起身直奔城外追赶,互相叹了一口气,起身追去,不出所料肯定是兄友弟恭的戏码。

司马冏甚至都没带亲兵就直接奔出城,要知道城外都是分属于不同藩王的大军,这样其实很有风险,但司马冏不管不顾,在尔虞我诈的环境当中待时间长了,骤然见到这种高风亮节的作态,一下子被这种真诚感动的够呛。

就像是司马季在皇宫当中,因为羊献容一句很简单的话,差点被弄的掉眼泪一样。

追了十几里,三人赶上了司马颖的队伍,司马冏少见的真诚道,“你这是干什么,本王从来没有赶你走的意思,你我共同辅政,还天下一个安宁。”

“有齐王在,天下会有一个安宁的,颖现在只想完成兄长的嘱托,将他送回长安。”司马颖畅谈的叹了一口气道,“颖并非一个喜好权势的人,更愿意守着自己的封国过日子。”

司马季一听点头道,“这也正是本王追求的生活!”他绝对相信司马颖的话,毕竟这是一个做出身在邺城,遥控洛阳操作的人。要不是亲身实践了连曹操都不敢实践的操作,司马颖最后怎么会败给出道就吃败仗,带着天子和司马颖对垒都打不赢的司马越?

果然还是上演了兄友弟恭的戏码,就连在场的部曲私兵都眼眶发红,尤其是跟随司马柬的建武将军杜剑,更是擦拭掉泪水,看向司马柬的棺椁默然不语。

“你还有什么要求大可直言。”司马冏眼见也劝说不动,便提出司马颖有要求可以说。

“秦王的一些部将和颖的部下,可否封赏一下。”司马颖顿了一下让人拿纸笔来,写下了封赏的名单,卢志、和演、董洪、赵骧、杜剑、刘瑶都在其中。人数并不多,只有几十人,都是在此战当中真正立功的人。

站在司马冏身后的司马季暗自点头,八王之乱后期出现的角色,明显水准都更上一层楼。至少都是不次于贾后的人物,看看从司马炎死后的几个掌朝者,杨骏封侯上千,司马亮封侯上千、司马伦封官过万。

而现在兵力最为雄厚的司马冏和司马颖,同为辅政,到了现在却一直没有大肆封赏。司马冏只是封了五个公,司马颖的名单也不多,都是战场上的立功者。

要知道讨伐司马伦的大军足有百万,要是和司马伦一样大肆封赏,那要封多少官。

这也是司马季为何不敢带着大军来的原因之一,带过来的女真骑兵给点钱就大发了,他们本就是胡人,对晋朝还不熟悉,自然所求不多。要是带着十万大军南下,司马季如何满足这些军中将校?

目送司马颖离开,司马冏坐在站马上良久,似乎还不相信自己眼中最大的对手就这么走了?就在昨天,新野王还劝说他先下手为强,今天就变成了这样一副样子。

“齐王,季有一件事相求。”司马季想了半天,张达李山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人,不封赏肯定不会有不满,幽州军的步卒没有打过仗,只是洗劫了赵国,自然没什么理由封赏也可以压下去,只剩下一个封赏的人,便开口相求道,“整个石氏一门,只剩下石超一人,请齐王看在石崇被司马伦孙秀杀的生此一人的份上,给一个将军名号。”

“倒也有理,不如就封为鹰扬将军如何,这也是石崇曾经做过的将军。”司马冏对石崇没什么好感,但也没有恶感,司马季只求这么一个将军位,算得上是很合适的请求。

“确实很合适,谢齐王。”司马季感谢道,“既然诸王都已经离开,明日本王也要北返了,到时候和东安王一起上路,还能护送他一段。”说罢对司马繇笑笑。

“徐州事物也很重要,有劳东安王了。”司马冏点点头开口道,“本王既然拨乱反正,忙完这段时间,自然要梳理事物,给蒙冤的朝臣藩王平反,还他们一个清白。”

“这样是最好不过。”司马季点头认可道,其实从把楚王司马炜的儿子封王开始,他就已经感觉到了,司马冏会给不少这几次政变当中死亡的藩王朝臣平反,除了司马伦一党。

不过这和司马季没什么关系了,第二天,司马季便出洛阳,带着麾下大军启程,和东安王司马繇一起离开,并且谢绝了司马冏的挽留。

这样洛阳的诸王大军当中、司马颖和司马季的部下开始陆续撤除,百万大军云集京师的情况开始改观,要知道百万大军人吃马嚼是一笔天文数字,洛阳本身还需要外地调粮。就算因为是京师有兴建的粮仓,也绝对顶不住多长时间。

司马颖和司马季的麾下开始陆续撤除,在刚过两天,新野王司马歆也表示想要回到荆州,司马冏同样表示同意,司马颖离开之后,他的压力也大为减轻,自然不需要强留。

诸王都开始撤军,河间王司马颙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因为他听说司马虓也要回许昌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 内忧外患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国第五百零七章 青玄佩服第五十一章 一口大黑锅第一百一十五章 慕容氏骑兵第六百三十章 各部之父第五十四章 从长计议第六百一十三章 燕王身边有奸佞第六百二十九章 慕容吐谷浑第四百八十二章 陆云上门第六百三十七章 修改历史第一百九十一章 城内动静第六百四十五章 会盟第七百一十五章 本王又赢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特第五十章 悬赏第六百八十章 波斯至宝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君爱国司马季第二百五十五章 嘴强王者第六百九十九章 释放马库斯第四百六十二章 收买军心第二百零一章 祸水东引第二百七十九章 关中乱起第九十五章 闻鸡起舞第六百零四章 宗室领袖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路军第七十二章 欢呼雀跃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五百二十六章 邺城大败第四百八十四章 谁是储君第六百四十五章 会盟第四十四章 笼络第五百二十三章 开战、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合作者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军出战第六百五十六章 河中地区第八十四章 你也有今天?第五百五十三章 谢燕王不杀之恩第五百一十八章 本王都多穷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东厂第四百八十一章 本王优势很大第一百七十四章 拓跋氏出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正面迎击第二百一十七章 扶余王朝贡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斩草除根第四十一章 朝堂争论第六百九十六章 亚历山大港第七章 竹书纪年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牢人满为患第四十四章 笼络第二百二十一章 东北攻略第四百零七章 谋划抢亲第五百三十三章 此言当真?第三百三十五章 为期一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全军压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赵王喜上眉俏第二百三十七章 传旨第三百三十四章 调离第五百四十八章 邺城鼎沸第六百四十八章 凉州张轨第一百七十四章 拓跋氏出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冰火两重天第一百一十章 象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城第二章 奴隶买卖第一百零九章 号称五十万大军第五十六章 楚王入洛阳第二百五十三章 全军压上第四百零四章 皆有反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宁州军第六百三十章 各部之父第四百九十四章 新执政者第六百零一章 心腹进京师第一百九十七章 得加钱第四百五十章 诸王聚许昌第六百六十九章 波斯长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八王并立第五百三十七章 司马乂求援第五百四十一章 关中局势第三十八章 一吐为快怎么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百姓的胜利第四章 王府日常第二百一十九章 武乡羯室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入城内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们本就是晋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废太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马季第三百九十二章 冰火两重天第三百一十九章 洋井第四百一十二章 与民同乐第七百零八章 日耳曼第四百一十六章 禁军追击第二百八十章 一个警告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韩来背锅第三百九十五章 勾心斗角第一百七十二章 连战连捷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军南下第四十一章 朝堂争论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捷?打劫。第六百二十一章 开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