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大军出征 万石军粮

陆四听过的版本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陈不平唱的版本和陆四听过的版本区别之大,如同黑白,无法调和。

同样一首《凤阳歌》,两个版本的巨大差别,让陆四终是理解了何为杀人诛心,何为断人传承。

小小的一首《凤阳歌》,折射出的却是三百年的黑暗,也是指鹿为马的最高境界。

流毒之广,以致陆四前世那满清都亡了一百多年,国人都深信不疑凤阳人民在明朝那是真正的一个苦啊,恐怕凤阳人自己都这样想,殊不知在明朝,他们凤阳人那就是生活在蜜罐中。

其实,稍微理一下明朝的政治体系就能明白,凤阳是明朝的中都,其政治地位虽不及北京和南京,但却是超脱两京的存在,好比陆四前世的魔都。

朱元璋对家乡的感情恐怕也是中国历代帝王谁也不能比的,为了让家乡人民不再受穷,这位朱皇帝不但将凤阳升为中都,更迁了十几万富户填实凤阳,给家乡人民世代免税,并给予各种特权,由此使凤阳成为仅次于京畿、江南、淮扬的富庶之地,要不然八大王张献忠就不会一门心思要往凤阳打了。

真要如陆四版本所唱,八大王那真是瞎了眼要来凤阳这个卖儿卖女的地方来发财,此后也一直想要占据包括凤阳在内的淮西之地,只因实在是打不过淮西明军这才被迫转移江西,继而奔湖广入川。

从张献忠的活动轨迹,以及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首的淮西明军集团的强大来看,也能得出凤阳哪怕被张献忠“祸害”一次仍很富庶的结果。要不然,养不了淮西那几万明军,更无法让张献忠那十几万大军在淮西流窜达两年。

抢掠,要有东西可抢可掠,穷得卖儿卖女的地方有个屁给张献忠抢。

难怪历来都说“枪杆子”和“笔杆子”缺一不可。

陆四感慨,不知前世有多少被篡改了的历史继续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历史,不仅仅是史书,更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个习俗,一首歌谣,一句俗语,都是历史。

“这首歌有些不妥,在下可以改改。”

陈不平很快就意识到不妥,他这首《凤阳歌》可是凤阳百姓称诵明太祖的,哪能在“反贼”头子面前唱呢,所以必须改。

陆四却笑了起来,道:“没什么不妥,明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有大功于中国,我等今日反的是他无能子孙,反的是明朝贪官污吏,与明太祖有何干系。将来我大顺也是要修《明史》的嘛。”

言罢,将外甥李延宗拉到对方面前,提出让陈不平当延宗的老师,教他读书识字。

“舅舅,叫我读书写字,你还不如让我回家呢。”李延宗一脸苦相。

“你当舅舅这是什么地方,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吗!我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敢说一个不字,把你屁股打烂!”陆四必须拿出“四舅”的架子来,要不然震不住这小子。

“我...”

李延宗吓得不敢吱声,脸上那表情却比杀他一刀都难受。

陆四也是没办法,趁这孩子还小好歹逼他识点字,总不能将来连自个大名都写不出来吧。

这方面侄子广远做的很好,都能给他这个老叔写信了。

广远的信中还有他近来读兵书的“读后感”,不是如陆四前世在学校写的检讨书那般空洞无物,而是结合了宝应之战写出的一篇总结。如教训在哪,错误在哪,以后再遇敌时如何应对。

陆四看后很是欣慰,坚信广远一定会成长为淮军的优秀统帅,如果自己不幸死于抗清斗争,广远一定能追随他的脚步与满清战斗到底。

谁让他姓陆。

陈不平对于当都督外甥的老师,自是不会推辞,并且很高兴,因为这也是进入淮军高层的捷径。

“读书识字,不仅是明道理,更是要讲道理。真正的万人敌不是自己有多强,而是要让跟随你的部下都变得跟你一样强。”

陆四对延宗寄予厚望,他有想过在全军推行识字运动,并将自己的简化字技能发挥一下,但这个运动苗头在他的旗牌队却遭到了失败。

那些士兵你叫他们杀人放火,他们个个来劲,二话不说,个顶顶的争先恐后,但叫他们坐下来学认字,那真是比要他们命还难受。怎么说呢,反正被陆四挑中识字的那哨兵坐在屋里就跟便秘一样。

这个问题肯定要解决,士兵识字也必须推广,但显然不是现在。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很多,除了强制外就是激励,可以通过士兵晋升必须识字这一点来刺激士兵,或者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专门搞一次大的运动,不求一次成功,只要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的士兵能够成为“先识字”的那帮人,并且实打实的感受到识字的好处,全军推广识字不是什么难事。

郑标过来了,这位新任大顺淮安府尹这几天可是忙的团团转,除了淮安府县治理体系的重新构架外,为淮军北征兵马筹措粮草也落在了这位郑府尹的肩上。

如果淮军是在淮扬内线作战,粮食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毕竟淮军或实际,或名义已经建立了地方政权,跟从前明朝官府一样继续征粮便能解决粮食问题。

但如果战线拉到徐州,乃至山东、河南,那粮食问题就是大问题了。首先粮道运输会拉的很长,单从后方运粮消耗极大。

北上兵马将近三万人,算上大牲畜,一天需要粮食至少要达到八万斤,一个月就是240万斤,再算上途中消耗,也就是说保守估计,维持淮军北上一月粮食至少要有500万斤。

500万斤折合成当下的石,就是四万多石。

淮安这边因为府县衙门体系刚刚搭建,尚未能搞清楚有多少人口。扬州那边粗步弄出高邮州和泰州的人口,前者丁口是50余万,后者70余万。

也就是说淮军一月所需要的粮食大概就是高邮一州能提供的正税额目。

第一百八十四章 陆四的试验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宝座 价高者得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军,中国之兵也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陆四岂能造反!第八百一十三章 监国归京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扬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断贼之势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胜却人间无数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级第五百八十五章 何以解忧?唯金银耳!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陆四也可以拥立个天子第九十八章 陆爷有令,都砍了第六百二十章 富察氏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摇撞骗罪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床,死同穴第四百零七章 刺杀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胜却人间无数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二百一十六章 亲朋好友齐造反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干,吃香喝辣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爷 没兵屁不是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鱼肚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鞑子?假鞑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杀过去!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选第七百三十二章 长安当为大西新京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轰沧州城第七百零一章 捐输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五百五十八章 闯王与你们同在!第七百一十六章 许留守燕京大王为妾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无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乡的人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满蒙集团第六百六十六章 开明郑亲王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赐婚第三十四章 咱们要比官兵更狠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钱,不要命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会议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赎汉将第七百一十章 辽阳光复,兵进沈阳第七百五十七章 监国三大事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五百六十一章 陆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经考验的逃跑将军第一百一十七章 农民式的战争手段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鹞第二百四十五章 陆四指定专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乡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斩草除根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顺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复套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后,皆来过我大刀!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动不动是王八第二百四十章 大军出征 万石军粮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陆四岂能造反!第五百九十四章 除掉多尔衮第四百二十九章 人,不能太狂第八百零二章 孙二爷平贼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才是我们的长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帮烂鱼虾第四百二十七章 联明平淮(四更)第二百八十五章 没事,我再问问潞王第二百八十章 茉莉花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国有强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六百九十四章 论功行赏 大块吃肉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亲王被围第二百五十四章 杀我者无罪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卖第四百零五章 读书人皆可为衍圣公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听谁的!第三百五十五章 请嫁真满洲公主第三百八十二章 二王出征第四百零七章 刺杀第六百六十章 我们怎么办?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陆某干,给你封亲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员的骚操作第四十二章 老爷做皇帝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爷我还是要回来的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爷的蛋,众望所归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朝要用新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不是跟曹操一样?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骜不驯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无一人是男儿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顺,明日降谁第六百章 天王不认账第三百五十六章 豪格大军南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东出了个陆文宗第三百八十五章 雨袭孔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