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

明面的账,打一个月就得一州一年的正税,打几个月就得搭尽整个扬州府,所以仗打得越久对淮军就越不利,因为,淮军的地盘就这么点。

而这只是账面上的数据,实际上高邮州去年征上来的秋粮已经交过,陆四在淮安城搞到的那批漕粮就有一部分是高邮征上来的。

现在才是三月,离今年夏粮收割还有两个多月,扬州各府县包括淮安控制的地盘都没法征粮。

那淮军之前的粮食从哪里来的?

除了抢得的漕粮外,就是带血的粮。

清乡的成果。

初步统计,清乡大约造成了七万人死亡,其中以原明朝官吏士绅、地主富户为主的反淮势力占了六成。

仅夏大军在兴化清乡就致死多达三万人,兴化数家世代传承的望族被连根拔起,其中不乏在嘉靖年间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一称的大学士李春芳家(李春芳的孙子李思诚在天启年间为礼部尚书);崇祯十五年任东阁大学士,为内阁次辅的吴甡家。

这些兴化望族被查抄出的金银、铜钱堆积如山,田产粮食更是不计其数。也正是靠着清乡的成果,淮军才得以稳定发展,并为四镇组建及县乡基层政权构建打下夯实基础。

如今清乡已经收尾,淮军即将北上,不可能再兴师动众搞什么清乡,府县地方政权的构架也不是为了横征暴敛,那么怎么在夏粮收割前筹措几万甚至十几万石乃至更多的军粮?

郑标使了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由淮安府衙出面向占据广大农村的“土贼”征粮。这个征粮是合法的,毕竟这帮“土贼”得到了大顺的承认,并且很多人还被授予了大顺官职。

在得到大顺官职并得以继续保持其对乡村“统治”地位利益时,这些“土贼”就得向淮军表示他们的诚意。

所谓权利和义务对等。

各县土贼累计交纳的粮食约有四万余石。

第二个办法就是拿钱买,从任何途径购买,前后大约购得一万余石。

第三个办法则是“借”。

郑标让大量刚刚进入大顺官府办职的吏员书办、县乡人员到百姓家打条子“借粮”,说所借之粮可以抵扣今年的夏粮,如果多出的话届时官府可以退回并给予一定补偿。

这个“借粮”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带有半强制,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甚至手段还过激了些,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但“借粮”总比直接抢粮要更让百姓接受,毕竟前阵明军在淮安境内的所做所为百姓们不是瞎子。

所以,有条子拿总比直接被抢的好,而且再坏这条子也能顶税不是。

通过“借”这个办法,郑标大概筹措了三万多石粮食。

陆四在知道郑标叫人向百姓“借粮”后,一开始很不高兴,随后却让郑标组织人手印刷专门的借条,将借粮人由淮安府衙变成大顺淮扬节度使,使之更加具有官方权威性。

同时,借鉴明朝的“捐栗纳监”的办法,允许百姓通过捐粮获得府县乡地方政权的职位;如果不想当“官”,则根据出借粮食多少额定多少利息。

同时命直接张榜告示,明确“借粮条”可以全额抵扣赋税,并在官府指定地方与白银、铜钱进行兑换,但是兑换比例要低于市场价。

比如一百斤粮食市场价是400文的话,那一百斤的借粮条只能兑换350文。兑的越多,比例越低。

这个指定地方目前就定在淮安城原漕院衙门,如今这个衙门也是淮军的金库,里面大小房屋堆积的都是从淮安城中士绅富户查抄的家产。

郑标担心即便兑换比例较市面为低,但如果那些拥有借粮条的百姓还是蜂涌前来兑换真金白银,那样还是会让淮军的“硬通货”大量外流,造成无法发放军饷、给为淮军地方政权效力人员发俸禄的局面。

陆四一想也是,他暂时还没有精力理顺经济包括金融方面的事,所以让郑标每天只许兑五千两左右。

其实也是做个小试点的意思,看看借粮条会对民间经济结构产生什么影响,之后再在政权稳固后加以调整改进。

郑标前后筹措了有八万多石军粮,可以保证两个月作战需求,也能顶到夏粮收割。

三个办法也是对淮安府境淮军实际控制区域的变相“暴征”,但只要淮军能够立足不败,最终对百姓的伤害不会太大。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 号【书友大本营】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说白了,也是没办法。

为了尽可能减少粮道拉长对运输的压力,以及尽可能减少运输途中粮食的消耗,陆四以沐阳城做为存粮基地,这样可以缩短一百里的运输距离。

除沐阳外,又圈定三处地方为粮站,两处设在运河边桃源县境内,一处设在海州赣榆县境。三个粮站各囤粮五千到一万石不等,并派兵驻守,确保淮军主力进入徐州境内后粮草供应能跟上。

粮草运输这一块,陆四已决定让第二镇的第六旅,也就是他表大爷陈大佐那一旅专门负责。

同时,以郑标为首的淮安府衙也要大力发动境内百姓,比如在交通要道沿线的“土贼”和百姓都要参与运粮,甚至还要组建担架队支援前线。

在大部分百姓目前还没有和淮军融入一体,达不到军民鱼水那种程度的前提下,如何让百姓积极支援淮军。

陆四给出的是利诱。

就是百姓只要积极参加官府组织的运粮队,支前队,担架队,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工钱,还可以通过累积次数换取赋税的减免。有立功的,甚至还可以得到官府给予的奖赏。

淮安境内不同扬州,存在一定的无主土地。土地的原主人多半因战乱原因死亡,因此这些无主土地也可以拿出来做为奖赏。

“同时,你这个淮安府尹也要让百姓们知道,我们淮军北上打刘泽清不是平贼那么简单,更是为了保护淮扬人民的家园。”

“保家卫国”这个概念是一定要提出来的,相较“卫国”这一概念,“保家”显然更贴近,并且更容易让百姓懂。

第二百九十五章 疯狂愚勇,必能改变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圣第二百九十章 妻儿咱来养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军助战变主战第七百五十二章 待赎汉将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下船,就打谁!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万万岁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国大兵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闯王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鸟的监国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顺军的反攻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陆四第七百五十章 两手都要硬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栋、李定国山西会战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国有人,不可轻侮第一百八十八章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爷 没兵屁不是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义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将相,陆某来封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惊诧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农当宰相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诏第三百六十六章 豪格收女婿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顺还是要大明第六百五十五章 国库 皇室 女人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气第二百八十一章 谁的兵更强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陆四也可以拥立个天子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驾永寿宫第七百零四章 双雄会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儿要做中国皇帝第四百七十八章 侯爷真天子第二百零六章 淮阴侯陆文宗(为盟主加更)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门有一腿?第六百一十九章 穷途末日第二百章 为国家死,虽死无憾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军,中国之兵也第二百八十五章 没事,我再问问潞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军,中国之兵也第六百八十六章 监国,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惊诧第九十一章 干了?干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顺可查你十八代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归都督也!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军第一镇第三百五十八章 济南会战第三百六十四章 陆四的大寿第二百六十章 吓唬吓唬第五十章 淮字能灭清!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没钱没粮,走吧!第八章 挑动运河天下反?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鞑子 孙秦桧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称皇帝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陆文宗第四百三十五章 书写得好就把作者绑来第一百零三章 扬州三将第六百五十四章 顺妃第六百四十八章 红颜,多薄命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南谁人不通顺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级第三百六十一章 爱塔能听我的么?第七百五十七章 监国三大事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汉阿济格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鞑子?假鞑子?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谢盟主碧血剑1)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爷 没兵屁不是第二百二十四章 让你看看什么是反贼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谁,霸王又是谁!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军抗清第五百六十一章 陆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对老夫做什么?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胜却人间无数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六百五十七章 务实为民陆闯王第二十四章 宁杀一万,不乱数万第十九章 刀,是什么样的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制造两个明朝第七章 奇货可居第二百八十五章 没事,我再问问潞王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贵妃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贺礼第九百五十五章 唇亡齿寒第三十二章 桃花坞 刘家庄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乱事,非王者不能平!第四百九十三章 杀咧,杀咧,杀咧!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赐婚第七百五十八章 统统灭杀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错杀 不放过第一百五十八章 请诸位共杀鞑第六十九章 陆文宗,我要娘们!第二百零二章 陆爷真反贼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军万马抓白袍第三百八十四章 风雨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