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一章 内阁波动

“朕准备设立贵族院……”朱由校对晋王、鲁王等人说道。朱由校详细地将贵族院介绍了一番。

“陛下圣明!”鲁王朱寿鋐首先说道。其实在场的几位藩王对朱由校所说的贵族院也是似懂非懂,对于藩王们来说,现在的朱由校说什么都是对的。但朱由校的这个举措的确又让绝望中藩王和勋贵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贵族院有一百九十九席,这一百九十九席并不由朕来指定,而是由有爵位的人推选。所以朕准备召集各地藩王及其有爵位的在身的人来京师,共同推选贵族院这一百九十九席代表。”朱由校说道。朱由校知道这贵族院肯定有人能看得懂其中的含义,毕竟这在英国已经有了先例。

“不知陛下安排在何时?”朱由校问道。

“明年八月八日。”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

十月二十八日,朱由校颁行摊丁入亩的法令。

朱由校的摊丁入亩借鉴了历史上的摊丁入亩,他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但朱由校更为彻底,也更为激进的是:他废除了所有特权阶级免缴税赋的特权,无论是皇室,还是勋贵,都必须按照田地多少缴税。朱由校更是统一规定所有田地,国家征税标准都是三十税一,至于上田,中田,下田,水田,旱田等等具体的标准由户部来制定。

那怕现在的朱由校声势正旺,他的摊丁入亩依然招来了众多人的反对。帝国的保守派更是在《大明儒报》上长篇累牍地大肆攻击摊丁入亩。朱由校的摊丁入亩不但废除了帝国贵族的特权,更是废除了帝国读书人的一些特权。

对于《大明儒报》的攻击,《大明帝国报》立刻予以了反击,并且举了山西和河北的例子,用事实说话,一直是《大明帝国报》最有力的武器。自实行摊丁入亩之后,河北一地的税赋比之前已经增长了两倍,而山西一地税赋增长更是达到了三倍之多。

对于特权阶级,普通百姓虽然大多都能理解,甚至有些认为是理所当然,但是看到能废除特权阶级的特权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但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摊丁入亩居然获得了内阁认可。自从高攀龙和林尧俞请辞之后,朱由校忙于平乱,导致现在内阁依然还只有五人。得到了内阁的支持,又借助此次大胜的余威,朱由校的摊丁入亩虽然招到了反对,但是实行得还比较顺利。户部尚书郭允厚已经在准备绘制新的鱼鳞图册了。

内阁人选出现空缺,这是朱由校也必须解决的问题。商议完摊丁入亩之事,自然就落到内阁空缺的事情之上。

“臣举荐杨涟入阁。”韩爌首先说道。韩爌知道杨涟极受朱由校的重视,以为让杨涟入阁朱由校一定会同意。

“督察院左都御史之职至关重要,目前杨涟是最合适的人选。”朱由校拒绝道。

“臣举荐周应秋入阁。”魏广微说道。

“吏部尚书周应秋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朕准了。”朱由校点头说道。魏广微现在也是小病不断,看来很快也要告病请辞了,朱由校决定在内阁放入一个听话的人。而魏广微和周应秋的关系不错,两人理念相同,所以就主动举荐了周应秋。

“陛下,臣以为内阁需从尚书中挑选,以后当形成定制。”王绍徽建议道。

“王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以为当从各部尚书中挑选。”朱由校赞成道。

“除吏部尚书周应秋之外,还有户部尚书郭允厚,礼部尚书薛三省,兵部尚书高第,刑部尚书徐兆魁,工部尚书董可威五人,剩下一名内阁成员当从五人中挑选。”王绍徽说道。

王绍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打击东林党人,这五人中可没有一人是东林党人。而且王绍徽最近被“鬻官”案牵连,督察院正在追查此事,他已经有心请辞了。他在临走前还不往恶心一下东林党。

“臣以为薛三省最为合适。”韩爌再次建议道。

“既然是韩爱卿所举荐,朕准了。”朱由校点头说道。

“既然内阁已经补缺,那吏部尚书一职可由谁来担任?”朱由校问道。

“臣举荐右都御史房壮丽。”黄克缵说道。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问道。房壮丽,朱由校是知道的,据说在王恭厂大爆炸中,房壮丽的轿子被摧毁,但是人没事儿,一时传为奇闻。

“臣附议。”众人齐声说道。

“那朕准了,那礼部尚书一职由谁来担任?”朱由校接着问道。

“臣以为李思诚最为合适。”黄克缵第一次举荐成功,似乎尝到了甜头,他再次说道。

黄克缵的举荐再次获得了通过,黄克缵是中间派,是东林党和阉党都想争取的人,所以他的举荐获得了两方的支持。

只是黄克缵的举荐是成功了,但是房壮丽和李思诚两人却都请辞了,两人的请辞与举荐发生在同一天,这让黄克缵始料未及。不知道是反感朱由校的新政,还是其他的原因,这段时间请辞的官员特别多,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由校也完全也没放到心上,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官。

最后吏部尚书一职给了王永光,王永光也是个中间派,历史上说他廉洁勤政,忠厚正直,敢于直谏。而礼部尚书一职却是给来宗道。

朱由校没想到的是内阁刚刚补缺完成,黄克缵就请辞了,主要是他的举荐接连不成功,有欺君的嫌疑,现在成了御史弹劾的一个重要对象,魏广微也因身体的原因请辞了,而王绍徽受到“鬻官”的牵连也请辞了。刚刚补缺的七名内阁,一下又走了三个,朱由校不得不又要补充。

这次董可威、郭允厚、来宗道三人被召入了内阁。来宗道在历史上因七次进阶,显赫一时,在这个时空,他又做到了。

第两百九十六章 生产过剩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香君第两百四十八章 女子学校第九十二章 抢第四百一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谈第八十二章 国子监第两百九十四章 皇家海运公司第两百六十六章 彩票开奖第七十六章 李成妃怀孕第三百章 西方局势第两百零五章 宁锦大捷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十娘第三百四十六章 东吁亡第四百六十九章 兴子天皇的安排第三百三十六章 选举阁臣第四百二十六章 统一西藏第两百八十七章 辽宁承宣布政使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拍卖进入白热化第四百六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帝国一号第八十六章 人人得而诛之第三百零六章 演戏第一百五十一章 蚕吃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上海盗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伐喀尔喀第三百零一章 威廉?哈维第八十一章 孙元化第四百一十二章 夺取多邦第一百五十八章 修建驰道的计划第六十七章 银子的分配第五十一章 劝说(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夺取长州藩第四百七十章 储君候选人第两百一十三章 安置土司第三百九十八章 希望第两百九十八章 进入鄂尔多斯第五十六章 火上浇油第两百七十八章 强渡辽河第两百八十九章 松江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日不封刀第三百九十六章 布库克台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慈和杀戮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市第三十一章 训话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次生擒皇太极第一百六十二章 影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来秀才第三百七十一章 《决绝词》第三百五十八章 绝境第两百五十九章 马尼拉海战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第两百三十一章 劫营第三百九十九章 帝国一号第三百九十六章 布库克台第四百五十三章 十六天魔舞第四百九十七章 死亡之路第九十五章 斩!第四百六十四章 请求去冷洲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兵缴械第三百七十八章 萨摩藩造反第两百七十章 朱由检的改变第两百八十六章 释放皇太极第四百八十五章 票选太子第两百五十八章 一触即发第六十六章 宫中藏银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俄和谈第一百五十一章 蚕吃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阴谋第一百四十四章 削藩的意图第四百二十四章 遇刺第一百三十九章 步兵方阵第两百七十章 朱由检的改变第四百一十三章 坑杀第四百九十二章 哥萨克骑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俄国人的侵略第四百二十四章 遇刺第四百二十二章 东渡美洲第两百三十一章 劫营第三百六十八章 卞玉京第三百九十章 生产天启枪的机器第三百八十章 肆虐九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国纪的考虑第七十九章 腹黑(求收藏)第一百章 颜思齐第一百六十二章 影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一百二十二章 招工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国纪的考虑第两百五十五章 慈善晚会第三百六十一章 合围盛京第三百零二章 复社大会第一百一十二章 水泥广告第九十九章 卖报第三百三十六章 选举阁臣第两百六十六章 彩票开奖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拉茨克第四百二十五章 处置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