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郑和回来了

朱瞻壑嘿嘿一笑:“我今天看见爷爷的折子了,山东巡抚上奏,说倭寇扰边,您又有仗打了。”

“倭寇相比蒙古的实力要弱太多了,爷爷不可能御驾亲征,肯定会派您出马,到时候杀得倭国求饶赔礼,咱家从那礼里面随便拿点,不比金豆子强?”

朱瞻壑虽然被爷爷骂了,但朱瞻壑认为此事总要有个结果吧?

而唯一的结果,那就是打。

汉王爷明显是出征的不二人选啊,爷爷一定会选汉王的。

朱高煦一听,顿时心中狂喜:“儿子,你说的是真的?”

“那还能有假,真真的!儿子去探听的情报,您尽管放心。”朱瞻壑志得意满。

朱高煦哈哈大笑:“好,只要有仗打,老爷子就重视我,一箱金豆子而已,算得了什么?”

“那我可就等着了,等着老爷子让我出征。”

朱高煦兴奋坏了,他已经不想再和儿子多说了,匆匆的走去了自己的练功房,去挑铠甲去了。

他已经在想,出战时穿哪件铠甲了。

……

同一日。

就在汉王爷兴奋的时候,应天府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天下午,大街上突然热闹非凡,比过年还要热闹,站满了老百姓,从城头站到城尾都是人。

人满为患,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人众叠叠,(*^▽^*)

一般来说,只有出现重大节日的时候,街上才会人挤人,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寻常。

因为这一天,郑和以及他的船队回来了!

这便是那个七下西洋,完成了历史上伟大壮举的郑和。

这便是那个让大明风华传遍四海八荒的郑和,也是那个原名叫做马三宝的太监郑和。

应天府内,百姓们排成长队,都在等待着他。

“听说郑和又回来了,上次回来的时候,听说他给皇上献了个荷兰的宝贝,一拉那么老长,说是能望得很远。”

“献的新奇玩意多着呢,咱是看不到了,但也想凑凑这个热闹啊。”

“上次郑和回来,带了五国使臣回来朝拜皇上,这次又会带多少个国家?”

皇帝喜欢扬名海外,将大明的威严传遍四海八荒,百姓们也喜欢出这个风头。

生活在应天府,这大概是他们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

因为他们可以看着这些前来的使臣,对大明充满了敬畏,好奇,以及憧憬的表情。

这就能充分展示大明帝国的强大。

不过,郑和的宝船太大了,所以在行程上耽搁了不少,给永乐皇帝上的折子是说十三日来,可现在都十六了。

今天能不能来还不一定,但就是有老百姓愿意等。

“来了来了!”

“乡亲们,郑和回来了!”

“他在城门口呢,带了好几个大胡子,蓝眼睛,稀奇古怪的人。”

“有多少个大胡子?”

“很多,十几个吧。”

“哈哈哈,那这次岂不是一口气来了十几个国家?”

伴随着这一声的呐喊,百姓们都沸腾了起来,气氛也被推上了高潮。

他们一个个探出脑袋,早已迫不及待,等着看那些郑和带来的稀奇玩意,以及那些大胡子,蓝眼睛的西洋人。

终于,郑和越走越近了。

他虽是太监,但却没有太监的阴柔,反而带着几分阳刚,没有骑马,而是步行,走在了船队的最前面。

在他的身后,则跟着十六个长相各不相同的西洋人。

这十六个人,便代表了十六个国家,他们都是来给明朝进贡的。

而在这十六人身后,就是船队的队伍了。

约莫一千多人,他们还带着许多稀奇的货物。

有满身黄毛,像狗一样的动物,但体积却比狗大多了,如果朱辰在这里,便会认出,这就是狮子。

狮子,是永乐年间引进的。

还有榴莲,麒麟(长颈鹿),各种海货。

“吼吼吼!”狮子被关在笼中,凶猛的拍打囚笼,发出怒吼。

狮子的吼声,非但没有吓到百姓,反而让大明百姓更加激动了。

“这是什么畜生?吼声和老虎一样吓人。”

“这么大的畜生,我还是头一次见呢。”

“哈哈哈,这些都是西洋货物,还有那脖子伸那么老长的,那是鹿吗?”

是啊,这就是大明治下的永乐盛世!

由朱棣开创,延续子孙三代巅峰,最后衰败在朱祁镇手中的永乐盛世。

这些蓝眼睛,到处东张西望的大胡子,无不证明着大明此刻的强大!

只要是个汉人,此刻站在这,就会涌出无限的自豪感。

郑和走在最前面,一边和这些使臣介绍大明的风土人情,一边有说有笑的往前走。

这十六国的使臣,一个个看向大明的建筑,看向这么辉煌壮阔,人口繁巨的应天府,无不心生敬畏。

“这是怎么了?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就在这时,朱辰挤进人群,一脸疑惑。

他来买菜的,可买菜的贩子都不见了。

怀着好奇,他才来看看。

“小兄弟,还不知道呢?郑和回来了,带了十六国使臣,还有好多新奇玩意。”身旁,一个老兄好心给朱辰让路。

朱辰这才得以挤到最前面,看见了路中心的场景。

只见,那些人蓝眼睛,大胡子,各式各样的打扮,千奇百怪,又新奇得很。

居然还有狮子在怒吼。

郑和!这个名字在朱辰的心中反复响起,不仅是在当代,哪怕是后世五百年,郑和的名字依旧响亮。

他想见证一下七下西洋的郑和,到底是怎样一番风采。

朱辰目光灼灼,看向了那个穿着大明锦袍的中年,他走在了最前方,仿佛是要带这十六国使臣去觐见皇帝。

他的目光柔和,却又柔中带刚。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和吗?”朱辰也总算是在这古代见到过一个大名人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名人。

现实中的郑和,与他想象中的气质相符,包容万象,又不缺刚硬。

也不知怎么了,郑和感受到了有目光盯着他,无意间朝这边瞥了过来。

只这惊鸿一瞥,郑和如遭雷击!

他的眼里,没有了其他百姓,只剩下了站在那里的一位素衣少年。

那张脸蛋,像,太像了!

郑和也不知道自己是看花眼了,还是真的是皇太孙重生,但此刻郑和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一定是皇太孙!

世间没有再长得如此相像之人了。

郑和是云南人,早期便是朱棣身边的侍卫,而且也参与过靖难之役。

第588章 散开第193章 造反第218章 百姓的崇拜第98章 芳心被捅第524章 胡荣讲明来意第395章 朱棣回朝第260章 永乐大帝二征蒙古第40章 老朱家不兴这套第388章 大侄子,二叔来了第613章 又来了一波!第562章 太子仁慈第511章 新的冶铁之法第587章 部署第199章 击鼓鸣冤第465章 汉王的焦虑第598章 吓怕了第252章 英雄迟暮第60章 朱棣的担忧第70章 解缙的劝说第208章 赶尽杀绝吗?第246章 获得军心第387章 攻克兖州第442章 彻底失败第447章 放人第72章 就住诏狱不走了第424章 随心所欲第445章 行刑第62章 望子成龙第506章 浙东党搞事第三章 与太子碰面第643章 朱棣收到军报第22章 永乐大帝的心结。第40章 老朱家不兴这套第54章 参观大明第321章 瓦剌威胁第363章 劝降汉王第488章 太孙殿下千岁第92章 外祖父,叫我壑儿第96章 二次伤害武定侯第346章 贤妃娘娘第378章 挖开徐皇后第269章 朱棣上阵杀敌第336章 场面恢弘第492章 天才解缙第299章 竖子,尔敢第281章 代价第448章 进宫被拒第425章 身在庙堂第383章 儿子,你长大了第37章 朱辰的激动第180章 死谏大明第351章 太孙殿下,对不起第592章 收兵第82章 天降巨富了第456章 郭庆离开第121章 长公主护短侄儿第382章 征讨逆贼第428章 一切为了天下第351章 太孙殿下,对不起第145章 宰附属国,反向朝贡第366章 舍生取义第147章 老爷子的忧愁第196章 这地已经烂透了第549章 总攻第583章 朱瞻基出战第408章 小红裙心碎第99章 舍命救君子第63章 造反当太子第223章 大侄子我来了第167章 死丫头,浸猪笼第488章 太孙殿下千岁第157章 见识永乐大帝的风采第67章 气昏朱棣第350章 追回她第624章 杀呀第524章 胡荣讲明来意第536章 陷阱第524章 胡荣讲明来意第408章 小红裙心碎第334章 赵王瑟瑟发抖第205章 救徐锦衣第239章 睁开你的狗眼第555章 尘埃落定(修改版)第572章 富可敌国啊第234章 击鼓第434章 再见青衣女子第276章 步入黄泉第19章 大坝决口第162章 这少年,心机太深第245章 为孙子出气第220章 民族英雄第410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230章 朱辰死了第253章 朱棣老了第24章 徐皇后出殡!第238章 收拢军心第317章 大明再得胜利第533章 中箭第450章 洪武大令第325章 宫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