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朱元璋动了杀心

此时的李善长,还真有股子百官之首的风范。

站在殿中侃侃而谈的他,那叫一个气度啊!

“陛下,这禁海一事,不仅事关我朝海防边境安宁,还涉及到衙门的设立、人员的调动、钱粮的支出。”

“更何况,我朝之所以禁海,主要还是为了防范海上的贼寇对沿海的侵袭。”

“如今,我朝既无强大的水军,沿海也无太多驻军,陛下一朝开海,岂不是小儿持金过闹市?”

“届时若是引得一众海上贼寇大举来袭,岂不是害了我大明沿海一众百姓?!”

“因此,还望陛下三思!”

李善长这话还真不是故意杠,反倒是显得格外有道理。

而李善长这话一出,一应李善长一系的铁杆官员也是纷纷站了出来,好不犹豫的支持、附和李善长。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显得有些群情汹涌了。

可朱元璋却如同没看到一般,就那么一言不发,看着一样人等前赴后继的站出来。

甚至等人说得差不多了,他还“好心”的问上一句,

“可还有谁于此事有什么要说的?”

看着朱元璋似乎没有发火的意思,还真有不少人站了出来,大声的诉说着对于李善长的支持。

毕竟,李相发话了,陛下也没发对,这时候不站出来,难不成还想跟李相对着干?

一时间,几乎朝堂之上站着的官员当中,有一半都站出来附和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脸上不显,似乎若有所思的跟平常一样的就那么静静看着。

可实际上,他此时的内心,却早已爆发熊熊怒火。

不可原谅啊!

只是他老朱家的一介“长工”而已,哪怕是丞相,那也顶多就是长工头子而已。

可如今长工头子站出来反对自己,先不管这长工头子说得对不对。

光是这想都不想站出来附和的长工居然就占了自己朝堂的一半?

也就是说,这一半人实际上就是跟着李善长这个长工头子走的?

那……这天下、这朝堂,到底是他朱元璋说了算,还是他李善长说了算?

这家当、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李呢?

朱元璋很早以前就想废除丞相这个职位了。

可他从未像现在这样的急切!

实在是,这威势太过吓人了!

上一个这么干的,叫胡惟庸。

可胡惟庸也做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而且,胡惟庸这人吧,聪明得要死。

他一般拉帮结派的时候,都是跟其他臣子在某些朝政上有分歧的时候。

所以,以前的胡惟庸在朱元璋心中其实并不是那么惹眼的。

顶多也就是想把他弄下去的那种。

可如今的李善长就不一样了啊。

无论是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所处的职位,都让朱元璋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这人在不断的威胁着自己的皇权!

朱元璋这人素来是多疑的,不仅多疑,还擅长联想。

尤其是身为一个老父亲,他总觉着自己作为老朱家开创这番基业的老祖宗,要为后辈子孙多做点什么。这不,他思来想去,结合自身多年的执政经验,敏锐的意识到。

丞相,固然是君王治国的帮手!

但与此同时,就好比现在一般,他同样也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君不见,霍光是如何的把持朝政?

君不见,曹丞相是如何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丞相由于其职位的特殊性和职权的重要性,天然就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

丞相但凡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或者反过来是个有私心的。

只要他有欲望,有想要达成的目标,那么皇帝就是他的对手。

因为二者的位置实在是太过微妙了。

抛开其他的事情不谈,那么实际上的情况就是在整个朝堂或者说政治体系上来说,皇帝和丞相都有驱使所有官员的资格。

那么,一旦丞相想要做点什么,可偏生皇帝不乐意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刚刚朱元璋所见到的这种情况。

纵使再狠的君王,面对这群潮汹涌的朝臣,难不成把他们都杀了?

哪怕杀性如朱元璋这么重的人,他都做不到把朝堂之上一半的朝臣一次性屠戮一空!

因为那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的运转都陷入停滞。

可偏偏把整个国家当做自家产业的皇帝,怎么舍得自家的买卖就此落魄?

但丞相就不一样了啊。

有这么多支持者,还有自己家族作为后盾,那若是换个皇帝的话,说不定不仅没坏处还能捞到不少好处呢。

说白了,皇帝在刨除了军权意外的执政权,实际上跟相权重迭了。

甚至狠一点的丞相,连军权都会想办法染指。

那么,若是到了那种程度,这名义上的皇帝是谁,还重要吗?

朱元璋正事看明白了这点,这才打算彻底消灭丞相一职。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固然能扛住、压制一个又一个的丞相。

可标儿呢,标儿的后代呢?

他们怎么又怎么跟那一个个从万千书生当中杀出来,而后在官场倾轧当中锤炼出来的老狐狸相比?

就算到时候能赢,怕是也少不了各种争斗,那岂不是还耽误了大明的发展?

与其到时候各种麻烦,还不如把丞相之职给取消了。

朱元璋的理论简单而又粗暴。

既然相权会跟皇权相冲突,那把相权全收到皇帝手里,就没事儿了啊。

也正因为有这个想法,朱元璋才会格外的看李善长不顺眼。

好死不死的,今天李善长还作死了一把。

这算是彻底让朱元璋下定决心了!

虽然李善长是开国功臣,也是跟随他多年的老臣,但是为了皇权,朱元璋仍旧决定痛下杀手!

当然,朱元璋清楚,李善长暂时来说没有什么罪名,自己也不好处死他。

不过,不要紧!

有的事情,稍稍等一等就会不一样的!

当即,朱元璋看似接受了李善长的劝诫,收回了废除禁海的政令,甚至还在夸奖李善长老成持重。

可朝堂之上,刘伯温在听到朱元璋收回政令后却觉着头皮发麻。

他扭头看向李善长,默默的为这个老对手哀悼了一声!

260.第260章 对解缙的顺手安排316.第316章 官员们私底下闹出事儿了200.第200章 神奇的话本勾人心122.第122章 院试张榜众生相!方孝孺落榜了193.第193章 胡大老爷也干活了?421.第421章 老朱家彻底看上小胡了214.第214章 方孝儒的报社初见闻225.第225章 令人惊讶的胡府第49章 和方孝孺 解缙相约科举后再聚!167.第167章 整个应天府乱成了一锅粥188.第188章 有请下一位受害者130.第130章 洗浴城怎能不去二楼?271.第271章 朱标和胡馨月都迷上了202.第202章 即将跑路的胡大老爷334.第334章 学子们的小聪明199.第199章 送上门的两本名著335.第335章 凑热闹的朱元璋282.第282章 令人发愁的奖赏第56章 胡惟庸的名声臭大街了147.第147章 诸国使臣吓疯了!宴会上的表态422.第422章 迅速敲定的婚事353.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344.第344章 胡惟庸的新招213.第213章 宋濂的良苦用心361.第361章 青楼三剑客再聚首110.第110章 胡惟庸和如诗的新方式,荡秋千356.第356章 狠辣到底的下马威63.第63章 自作自受的杨宪121.第121章 院试结果出炉290.第290章 李善长意识到不对了183.第183章 杨宪李善长争锋317.第317章 胡大老爷痛心疾首78.第78章 胡惟庸:行走江湖名号很重要354.第354章 大本堂的初见329.第329章 胡大老爷罪大恶极?330.第330章 朱元璋的惊喜和认可402.第402章 奇妙的缘分264.第264章 朱元璋动了杀心281.第281章 惟庸是老朱家福将第31章 坑爹的儿子!胡惟庸人傻了!67.第67章 胡大老爷上眼药284.第284章 老胡翘班!小胡回京89.第89章 道衍都懵逼了!有你这么玩的吗?207.第207章 一对双胞胎到手170.第170章 乡试来临的前的各种乱象75.第75章 花魁如诗姑娘的规矩249.第249章 给老朱上上课第7章 胡惟庸:接着奏乐,接着舞!335.第335章 凑热闹的朱元璋384.第384章 对于老朱家的些许安排236.第236章 胡大老爷的浪荡生活开始了第25章 朱元璋:你胡惟庸浓眉大眼的,也好这378.第378章 沈万三撞枪口上了301.第301章 新奇的日子开始了第3章 摆烂从钓鱼佬开始第36章 胡惟庸的日常,钓鱼,赏舞,陪美人,199.第199章 送上门的两本名著314.第314章 大明再无丞相一职190.第190章 胡大老爷又来奖励了371.第371章 博学的胡大老爷第35章 胡惟庸:教训混账儿子也有奖励?369.第369章 对于瓦剌 鞑靼的提防252.第252章 解缙遭遇回旋镖了91.第91章 系统奖励还怪好的嘞第53章 胡大老爷,您是真该死啊!390.第390章 胡大老爷又想躺平了374.第374章 锦衣卫的出路和希望383.第383章 给朱标补补身体390.第390章 胡大老爷又想躺平了236.第236章 胡大老爷的浪荡生活开始了205.第205章 再来几个美女就好了380.第380章 用错了规则的沈万三99.第99章 马皇后的关注255.第255章 考题一出,众人发麻第22章 朱元璋都懵逼了!这是啥题目?408.第408章 阶级的划分326.第326章 万事俱备的大明公考第39章 胡惟庸:谁还不是个影帝了?114.第114章 死性不改的方孝儒278.第278章 胡大老爷闪耀工部247.第247章 解缙的逃难之旅第23章 老朱继续懵逼!这题还能这么解?369.第369章 对于瓦剌 鞑靼的提防第18章 县试开始了,考生们懵逼了!271.第271章 朱标和胡馨月都迷上了227.第227章 朱元璋:这儿子怕是不能要了367.第367章 胡大老爷再开课堂328.第328章 胡大老爷的新套路226.第226章 朱标馋哭了305.第305章 李善长要栽了?207.第207章 一对双胞胎到手第28章 胡惟庸,你坏事做尽!第47章 胡惟庸:看我来装个大的!123.第123章 系统的新奖励!红薯!133.第133章 醉风楼老鸨哭了!252.第252章 解缙遭遇回旋镖了329.第329章 胡大老爷罪大恶极?181.第181章 老胡家两代人的传承333.第333章 即将到来的下一轮面试368.第368章 朱元璋的嘴角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