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219章 219:汉王露出了自己的獠牙,文

原来朱元璋还有些担心,方孝孺可能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所以方孝孺来到汉王府给汉王世子当老师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瞒着朝堂上的人,也就只有吏部尚书李信等少数几个人知道!

方孝孺的事情还是李信亲自督办的,他毕竟是朱栎的老丈人,也能够守得住秘密!

虽然方孝孺在朱元璋和朱栎看来,都是属于那种思想顽固的老旧派,但谁都不能否认这老家伙在读书人当中的影响力!

能够拿捏住方孝孺,对于朱栎而言自然是好处更多!

如果拿捏不住,那方孝孺就只能另外处理了,所以朱元璋才会尽量的隐瞒这个消息!

要是让朝廷的文官们,尤其是那些儒生知道了方孝孺居然在汉王府给世子当老师,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震动!

既然方孝孺都能对汉王府归心了,那朱元璋觉得这个老家伙的名声,也是时候可以利用起来了!

这也会让阻力重重的改革,变得更加顺畅一些!

别看目前改革一直都在推行当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许在朝堂上没有人敢反对朱元璋了,但是执行下去又有多少效率,又有多少人是在拖延或者应付了事?

尤其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所谓读书人,大部分在当了官之后,就忘了自己读书的本质了!

别看这些儒生口口声声嚷嚷着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自己而已!

名和利,即便是当世大儒也绕不过去!

你就算再清廉,但你总会图名声!

像是方孝孺这一类人,他们不图财,但就稀罕能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

可如果连方孝孺这样的老顽固都开始支持改革的话,那天下其他的读书人又会怎么看?

当然,方孝孺甚至不需要站到台前来,只要他能够一直留在汉王府,一直是朱栎的人,这就已经足够了!

说白了,站队同样也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啊!

我不支持汉王改革,又怎么可能给汉王办事呢?

哪怕方孝孺自己不这么想,其他人也都会这么想!

“有时间去一趟西安,正好皇卫学院也需要一批儒生当老师,有了方孝孺这个招牌,拉拢一批人应该不是问题!”

“顺带着朝堂上的那帮文官,必然也会有人倒向你这里,该拿捏的,先给拿捏起来!”

朱元璋就直接对着朱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充分利用每一个工具人的价值,也是必须的事情!

不管方孝孺自己是否愿意,但从一开始,他就被老爷子给算计进去了!

“也好,有段时间没去西安了,正好去看看那边的几个厂子建设的如何了!”

朱栎闻言,也没有拒绝。

于是第二天,朱栎和朱元璋就直接启程,一同前往西安府。

就在朱栎抵达西安府的第二天,方孝孺在汉王府给汉王世子当老师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朝堂!

就如朱元璋所预料的那般,那帮心里排斥改革的文官和翰林院的那帮学士直接就炸锅了!

方孝孺是谁?

曾经儒家第一人宋濂的得意门生!

他的身份在儒家之中绝对是最顶尖的那一批!

虽说一个方孝孺不能代表所有读书人,但同样也会让平日里对方孝孺推崇备至的那批人疯狂!

一旦疯狂起来,那就是两个极端!

要么就是痛骂方孝孺背弃了所有读书人,一辈子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要么就是一味的死忠,就如同后世那些脑残粉一般,觉得方孝孺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肯定就是对的!

而这一批人,在对待改革的问题上,心态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生一个转变!

读书人如此,当了官的读书人亦是如此!

大部分还在私底下坚持不能改革的那批文官,真正坚定不移的又能有多少?

大部分其实也就是缺少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罢了!

当一个大儒也开始站到汉王,也就是改革派那一边之后,就相当于是起到了一个带头的作用,让原本那些想要支持改革,又怕自己会被读书人给鼓励的文人和文官,仿佛是找到了方向了一般!

伱们看,连方孝孺都支持汉王朱栎,我们支持一下又怎么了?

就这样,一个方孝孺,也成功地让朱元璋和朱栎在读书人内部撕开了一条口子,也让支持或者不反对改革的读书人,变得越来越多了起来!

这种效应实际上很可怕,也让那些始终反对改革的读书人,感觉到了恐惧!

朱栎也趁着这股东风,直接在朝堂上拉拢了一批文官,和民间一些读书人的支持!

再加上原本就支持朱栎的那批官员,以及勋贵,也让朱栎在朝堂上形成了真正以自己为核心的派系!

迁都刚开始的时候,朱栎一直表现得十分克制,真实一直以来,主张改革并且大刀阔斧要改革的,反而是朱元璋这位皇帝和朱标这位储君!

这也让大部分人都以为,汉王朱栎似乎也没有那么强势,也让不少人放松了警惕!

但这一次,时机显然成熟了,朱栎的行动也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也让之前还对汉王朱栎不以为然地那帮官员们,终于见识到了汉王的手段,就像是一头饿狼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一般,居然让他们有种心惊担颤的感觉!

所有人这才意识到,即便是朝廷把国都都迁到了西安府,整个西北,都是汉王说了算!

现在乃至朝堂之上,汉王朱栎的影响力也开始与日俱增了起来!

一个藩王,居然在朝廷当中拥有了自己的派系,而且还是摆在名面上的!

这放在以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首先朱元璋这一关你就过不去!

朱元璋制定的封藩制度,在皇子成年之后就封出去,同样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已经成年的皇子留在京师这种权力中心,总能拉起属于自己的派系!

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情况!

就说盛唐的时候,即便是李世民立了太子李承干,其他的那几个皇子,在朝堂上也都有一批属于他们自己的追随者!

以朱栎的能力和实力,想要拉起一群支持他的官员形成一个庞大的派系,还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把大家的利益关系拉扯到一起来就行了,不愁没有人愿意给朱栎卖命!

偏偏整个大明,目前来说,除了皇帝之外,汉王朱栎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他想要分配一点利益出去给这些支持自己的人,实在是太简单了,即便是牙缝里随便挤一点,都足够这些人吃饱乃至吃撑了!

朝代的更替,从一开始的打江山,到后来的中兴,以至于后期的摔落,说白了就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只不过封建王朝,主要分配的还是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利益!

但朱栎要做的,就是发展市场经济,然后通过市场经济这块大蛋糕,持续分配利益!如此能够减轻土地兼并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大明朝能够区别于其他的朝代,从而国祚更加的持久!

传统的封建王朝,最大的利益就是土地,毕竟是小农经济,土地才是最大的财富!

王朝的兴衰更替,也就是土地重新再分配的必然过程而已!

朱栎要扭转这个过程,就只能改变经济模式,而这种改变,虽然会面对巨大的阻力,但是这种阻力,在一个王朝的初期,远比中后期来的更少!

说白了,朱栎只要给后人打好基础,就能让后世子孙的这条路走得更加顺畅!

也让经济利益分配,成为王朝利益分配的新方式,从而减缓土地兼并的速度,甚至让土地变得不再吃香!

当然,但凡是皇权存在一天,土地兼并就不可能彻底消除,毕竟皇帝就代表着最大的地主头子!

不过目前而言,朱栎完全有那个能力,先让追随自己的这些人都得到一定的既得利益!

而且也能让所有人知道,支持他朱栎,肯跟着他的人,才有这样的利益!

这自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个滚雪球的效应!

更重要的是,汉王朱栎如今说话管用啊,没看到朱元璋和朱标几乎都在支持汉王!

这种支持,在群臣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成为汉王的派系,对自己而言就相当于是多了一份保障!

真要啥时候被皇帝揪住了小辫子,或者惹了什么事情,只要汉王朱栎能够站出来保他,即便是皇帝也得听一听汉王的意见!

就像是曾经的朱标一样,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为什么都对朱标如此的推崇和支持?

除了他是嫡系正统,更重要的是能在关键时刻,在朱元璋面前保住他们的小命啊!

也正因为如此,朝中的风向开始变了!

大臣们的眼睛可不瞎,他们甚至还能看出,太子爷甚至都在处处维护汉王,更是对汉王的政策推崇备至,压根就不担心汉王有朝一日在朝堂上的威信会超过他这个太子!

再加上朱元璋跟汉王世子朱匣秋,还有长子朱匣烽走得那么亲近,就仿佛像是看到了当初朱允炆和朱允熥的影子一样!

不……准确的说,朱元璋对待朱匣秋和朱匣烽的态度,比较起当年的朱允炆和朱允熥还要更好!

要说这其中没有一点啥心思,谁会相信啊?

甚至有人已经在私下里揣测,朱元璋和朱标似乎都在给汉王朱栎铺路,一副要扶汉王上位的架势!

这种猜测可并非是空穴来风,或者说如果不是因为这种话题乃是禁忌,怕是这种言论早就已经传得满天飞了!

“老九啊!”

“内阁的成员名单已经拟定好了,一共五个人!”

“咱准备在过完年之后,就开始让内阁主持改革事宜!”

御花园当中,朱元璋一边漫步而行,一边对着朱栎说出了年后就要启用内阁的事情。

六部尚书当中,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都为内阁成员,暂时不设立首辅和次辅,但是直接对太子朱标负责,实际上相当于是朱标一个人带着五个人玩,也能够极大的减轻朱标的工作量!

另外还有专门负责对外事宜的鸿胪寺卿。

朱元璋想过了,鸿胪寺年后就会单独摘出来,成立一个并驾于六部的部门!

这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外交,专门负责管理大明对外的各种事物!

最主要的还是对外的情报工作!

以前朱元璋不太重视这方面,但是随着他有了扩大大明版图的野心,了解周边国家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将鸿胪寺的等级提升到六部的级别,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同时也要提升鸿胪寺的职能,多一个对外情报收集的功能!

另外武将勋贵当中,同样也有一名内阁成员,专门负责军队和战事的,这个人选,朱元璋选择了徐辉祖!

蓝玉那帮骄兵悍将,可不敢让他们入内阁,否则尾巴能翘上天了,没准就给你搞出什么事情来!

让他们打仗可以,但是真让他们处理国事,那就是一团糟了!

“挺好!内阁的事情儿子没什么意见,您看着办就行了!”

“快要过年了,儿子准备这几日返回汉中!”

朱栎对于内阁的事情自然没有任何意见,老爷子选定的人选,也都比较合适!

其中户部沈耽和吏部李信这两位,还是绝对支持他的,这就足够了!

至于徐辉祖,更多的像是一个打酱油的!

兵部还有鸿胪寺,也的确都有必要入内阁,这是最基本的配置!

“回汉中做什么?”

“让人回去,把人都接到西安府来,就在皇宫过年!”

“等过完年了,你们再回去吧!”

朱元璋却是直接开口吩咐道。

其实朱元璋和朱标也可以去汉中过年,但朱元璋总不至于把整个后宫和皇子们全都带去汉中对吧?

那就只有让朱栎这一家子来西安府了!

反正距离近,水泥路更方便,早上出发,晚上也就到了。

“也行,不过我还是回去一趟,把他们都接过来好了!”

朱栎也知道,老爷子肯定是想着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能够在一起,多热闹热闹,对此他也没有什么意见。

第94章 94:绝代帅才朱匣焌,反攻打到西域!第23章 23:本王还算是立下了大功啊!第1章 01:能够预知未来的祥瑞第314章 314:朱元璋也要提前适应帝魂塔的生205.第205章 205:朱棣:回去了要打东瀛,算第50章 50:老朱家出了个草原天骄?第62章 62:护身法器的价值!195.第195章 195:什么!又有老祖宗从帝魂塔197.第197章 197:朱之钦,是活了三百多岁的第78章 78:七大顶级人才,于谦是秘书长!第276章 276:朱匣烽和朱匣秋争执不下,不欢第74章 74:草原耶戈律特统一草原了?第305章 305:漠北余孽归降朱匣烽,朱高煦郁117.第117章 117:汉王朱栎一脉,大明国祚6第64章 64:受宠若惊的李尚书!177.第177章 177:朱栎都开始同情起老四来了第107章 107:朱栎:老爷子居然要来汉中?第51章 51:草原天骄居然朱元璋的孙子?128.第128章 128:朱栎:杀人不一定要亲自动第312章 312:朱匣烨最终还是要就藩了!第58章 58:建文退位,老九登基称帝!第72章 72:查看朱匣秋的人生模拟器!第224章 224:学会行炁的朱匣烽,继承炁体源第3章 03:汉王朱栎的八奇技传承第233章 233:现在的朱匣烽,已经115.第115章 115:后世之人,都以为咱是鞋拔第263章 263:体验蒸汽火车,群臣再次震惊!211.第211章 211:尽人事,听天命,别讨后人153.第153章 153:路程过半,汉中府准备迎接第109章 109:老四果然有造反的心思!【略水200.第200章 200:回去之后先把大明的版图给192.第192章 192:进紫禁城,咱们应该不用买122.第122章 122:朱匣烽这小子居然去逛青楼155.第155章 155:满城迎接圣驾,朱元璋抵达193.第193章 193:听说,明国现在还有一个外第104章 104:将来朱匣烽要去漠北就藩的!第36章 36:该怎么弥补老九呢?第93章 93: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男人,耶戈律特第45章 45:大明朝最忙碌的两头驴!144.第144章 144:明皇榜第二名纪武皇帝,打150.第150章 150:帝魂的恐怖之处,翻手之间第309章 309:朱栎的言传身教,官吏之间该如第88章 88:耶戈律特难道是老九的儿子?第47章 47:道士和和尚最大的不同!第7章 07:魏家被灭又有谁敢告汉王?第331章 331: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匣焌要掌权114.第114章 114:朱元璋:这鞋拔子脸的画像第70章 70:汉王朱栎的新政改革!第225章 225:朱匣烽的封地,要他亲自去打下第30章 30:曹家也想做精盐生意!第90章 90:没人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定!第228章 228:打了数月,草原终于停战了?第4章 04:朱栎培育的现代农作物202.第202章 202:东瀛的特殊产业,全被当今第88章 88:耶戈律特难道是老九的儿子?第282章 282:朱匣烽多久能把东瀛打下来?第311章 311:朱元璋:老四他守不住的,放弃135.第135章 135:不听话?那就让他们全去上183.第183章 183:想偷汉王的家?等同于掀桌140.第140章 140:朱匣烨,大明杀人最多的大第86章 86:老九他是不是也造反了?124.第124章 124:草原再次分裂,准格尔部崛122.第122章 122:朱匣烽这小子居然去逛青楼第32章 32:这精盐只能是老朱家的!第70章 70:汉王朱栎的新政改革!第249章 249:以大明的国际地位,哪个敢不给第14章 14:国运商城有灵药!134.第134章 134:李氏做生意的天赋也很强啊第44章 44:不省心的吕氏会来事啊!第244章 244:因为皇权的存在,网络发展不起153.第153章 153:路程过半,汉中府准备迎接123.第123章 123:汉中的帝魂塔建成了,流放124.第124章 124:草原再次分裂,准格尔部崛213.第213章 213:烽儿和秋儿两孩子,整天就第261章 261:出关,一次性炼制一百颗延寿丹第105章 105:一帮小鞑子被朱匣烽带回王府!第106章 106:周贵妃:你怎么天天往苏图珊那第237章 237:朱元璋能预知未来?群臣惊呆了第69章 69:老爷子究竟是几个意思?第319章 319:朱匣烽的顾虑,不是不想而是不215.第215章 215:烽秋焌烨,聚是一坨屎,散第283章 283:还没打下来呢,就想着要迁徙百172.第172章 172:去汉中说不定还是朱棣的一第273章 273:教育改革,对于大明而言任重而第286章 286:东瀛沦陷过半,朱元璋又在琢磨161.第161章 161:朱元璋:如此江山,岂不让第58章 58:建文退位,老九登基称帝!第4章 04:朱栎培育的现代农作物第284章 284:暗夜登陆东瀛,第一战打下佐贺196.第196章 196:纪武,昊武,道真,三老祖第300章 300:大明挥师西征,要彻底铲除西方120.第120章 120:朱元璋震惊:咱大明,竟九第40章 40: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进展?147.第147章 147:让你接待外使,你耍着刀跟116.第116章 116:朱匣烽比较心仪壮实的女孩185.第185章 185:拉拢勋贵,蓝玉等人入股橡第243章 243:文武震惊:大明人口规模已达到第315章 315:朱栎:爹,要不要看看您自己的第40章 40: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