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安全演练

第二天,何秋在书院就又感到有些无聊,杨少峰等人最近都很少来问他问题了,一来是他们现在对数学物理这些已经有部分了解了,足够支撑他们进行现阶段的学习教学。

二来,现在他们各个都在私底下钻研何秋当日抛出的数学、物理等书,试图从中找到和理学相连的部分。

这都是想做一脉宗师的,何秋虽然给出了一些书和答案,但他所言的学问和理学乃至儒学之间的联系都不慎紧密,若是杨少峰等夫子谁先做好理论基础,那谁就是这门新理学中何秋之下第一人!

有这么一个胡萝卜吊在前面,这群夫子的积极性暴涨,这可是能名留青史的大好事啊。

何秋总不能还眼巴巴的跑上门,问这些夫子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说指点他们如何把经义篡改,变成符合新理学的东西?

说实在的,要做这点,何秋还真的不如这群夫子,他没有什么儒学底子,就是当日演讲所言也不过是泛泛而谈。

想来想去,何秋总算给自己找到一件事做,那就是搞安全演练,这也是前世的学校里常做的事。

而且这个时代,指望官府救灾,明显不是很靠谱,还不如百姓自救,何秋就打算把前世自己经历过的安全演练,搬到大明来。

说起来,当年汶川地震之后,他们学校也是下了一手狠功夫,狠狠地对何秋他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安全讲座和演练。

这些东西现在何秋都还有些印象,毕竟这也算是能救命的东西,能不记得深刻点吗。

所以现在何秋写起安全演练的方案,真真是驾轻就熟,没过几天就搞出了一套方案。

何秋甚至把边上一条河段拉了网,打算等明年开春之后,让书院的学子们统统去学游泳,增强他们的自救能力。

虽然说面对洪水时,一般没什么大用,但平时他们下河洗澡的时候,还是可以减少一定的风险。

就算不提这些,何秋也觉得,每个人都学一点自救知识是件好事,灾难来临时,多这么点知识,都会比不懂的人活下来的概率大。

“演练?”

朱玉颖有些好奇,她这次过来也是获得了朱棣的默许的,大概是场次从何秋这拿走了不少好东西,朱棣心里有些不好意思,就稍微放松了朱玉颖和何秋的来往,怕是心里还怀着点阴暗的心思。

所以朱玉颖才能趁着没事,又溜到书院来找何秋,这次荣幸的成为第一个见证何秋要做安全演练的人。

何秋把手稿递给朱玉颖,这上面写了不少抗灾自救知识,和一些灾难的预防措施。

朱玉颖在一边翻看这份方案,何秋在旁边给朱玉颖介绍:“对,演练。就是假设灾难发生了,组织大家进行逃生。就像练兵一样,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

“换到这安全演练上,就是平时多模拟模拟自我救灾,等到真的有灾难来临时,心中不慌,凭借这些知识更容易活下去。”

“其实有不少人都是因为灾难来临时太过紧张,脑子里面一片空拍,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才丢了性命的。这种情况战场上也有不少,有些新兵刀都拿不稳,上了战场最先死的就是他们这种。”

朱玉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他也不是不通军务的,他父亲朱棣喜好武事,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比旁人更了解些战场之事。

“那我们就和杨夫子等人商议一下吧,看放在什么时候合适。”朱玉颖赞同道。

何秋看到朱玉颖同意自己的想法,心中极为高兴,把这份方案用蜡印机印了几十份,拉着朱玉颖和杨少峰等人商议。

说实在的,何秋觉得书院的这些学子们一天到晚读书,实在太辛苦了,连何秋建好的体育场都没几个人去,自己的徒弟们平日里也不来找他了,一个个的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

这感觉比前世的何秋用功多了,是该搞几个活动,让他们都放松放松了,顺便对他们普及一下安全知识。

等学生周末回家休息的时候,跟家里人一宣传,家里人再跟身边相熟的人宣传一下,这一传十,十传百的,可是能影响到不少人呢。

若是这次的事通过了,何秋还想搞两场运动会玩玩,这叫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他何秋也是遵循伟人的指导啊。

何秋找上杨少峰,先给他讲了讲自己的想法,杨少峰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东西一没人见过,二没人组织过,他拿头知道这有没有用,该怎么做。

好在何秋很快就把自己写的方案发给他看,杨少峰拿到这份安全演练方案,就慢慢细读。

这下是越看越心惊。

这里面涉及的新知识太多了,像是地震的预防和成因,这里面就有简单的介绍。

杨少峰虽然不知道这对不对,但看着里面写的像模像样的,他也不好说这是假的。

何况从何秋编的数学、物理等教材来看,若是假的,何秋也不敢这么笃定的把这些写出来,不然就有违他的治学理念了。

只是时下人们都把地震称作地龙翻身,属于上天降下来的启示,认为是皇帝德行不够,或者是朝廷有了贪官啥的。

可何秋在这份安全演练方案里写的,地震就是各个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这些字杨少峰都认识,可是连在一起,他就一点都不认识了。

杨少峰厚着脸皮开口向何秋请教。

何秋也只能拿前世地理课上学过的一点东西,来给杨少峰讲解,比如本来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板块动荡,相互分离,然后各板块连接地带,或是形成高山,或是形成峡谷,且大多是地震火山多发地带。

何秋不解释还好,越解释,杨少峰越迷糊,实在是听不懂啊。

最后何秋无奈的说:“你现在也不用听懂了,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能提早看出地震的预兆就行了,反正这份方案的重点不在这些东西上面,是在救灾的安全知识上。”

杨少峰也点头称是,反正这东西又不是给朝廷的,只是在书院自己用,也没那么讲究,他也只能把这些疑惑埋在心底。

跳过一些类似地震成因等自己完全看不懂的知识,杨少峰再看何秋的这份方案,就觉得非常明了了。

这方案很有何秋的行文特点,平铺直叙,注重数据,框架十分清晰,步骤也很直白,通篇大白话,就是没读过书的人,你给他讲,他也能听懂该怎么做。

只要按照方案,安排好人,立刻就能把这份方案执行下去。

杨少峰现在很喜欢这种文风,或者按照何秋的说法,这叫公文体?

反正对杨少峰来讲,这种风格的文章很适合他做物理实验时写记录,包括何秋当初给的什么阿拉伯数字,和那些奇怪的符号,初用时有些别扭,用习惯了,就觉得十分方便。

这份演练方案亦是如此,若按其中所写,耗费的时间不多,但能起到给学子们增加安全知识的作用,别的不说,他杨少峰就从这里面学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救灾知识。

想到这,杨少峰立马拍拍胸脯,跟何秋保证,自己会和其他夫子们讲清楚,一同把这救灾安全演练的事办好,请何秋放心。

看到杨少峰如此保证,何秋也就叮嘱了几句,就带着朱玉颖在书院闲逛,慢慢培养感情去了。

第278章 郢国公第191章 震惊蒙古人的高炉(下)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192章 血脉延续第35章 五千斤生铁第177章 倒霉的蓝玉第356章 重回锦衣卫2第97章攻占丰台第36章 求雨第7章:寻找麦芽酿造啤酒第244章 激动的孔思朴第182章 处理方案第45章 生铁到位第59章 蓝玉来访第48章 雷gong(汞)第180章 捷报(上)第288章 争抢美差第313章 钝刀子割肉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27章 改革诸策第235章 嚣张的孔家第292章 一年第177章 倒霉的蓝玉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儿嫁给我呗第107章 杀人第35章 五千斤生铁第195章 迁都之心第215章 状告晋王(下)第278章 郢国公第24章 红薯面世第140章 影响第240章 老实的孟家第274章 易储(上)第191章 震惊蒙古人的高炉(下)第111章 萝莉养成第116章 一万只神鸡第290章 大功一件第198章 姚广孝的心思第287章 劲爆的消息第328章 国富论(下)第299章 祭拜第240章 老实的孟家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64章 图穷匕见第23章 天子守国门第361章 北孔闹事第28章 一株千金第58章 二十万斤生铁第38章 三五斩邪雌雄剑第46章 炼制不锈钢第227章 改革诸策第205章 教训朱高煦第339章 霸道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334章 微服私访第291章 教书育人第14章:收购小麦制造泡面第91章 永安公主第50章 朱棣的厨子第304章 一举多得第57章 最坚硬的钢第197章 风雨将至第29章 爽快人第93章 不服来辩第140章 影响第248章 夫妻情话第218章 绝望的吴华第357章 胆战心惊第28章 一株千金第59章 蓝玉来访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361章 北孔闹事第36章 求雨第111章 萝莉养成第115章 肉鸡长蛇阵第335章 书生第39章 确定人选第45章 生铁到位第363章 交换第147章 知行学派(上)第361章 北孔闹事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192章 血脉延续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330章 讲学第195章 迁都之心第357章 胆战心惊第336章 于少保之父?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322章 朱棣继位第16章:朱棣背后的谋士第229章 太孙舅舅第182章 处理方案第173章 宴请何秋第282章 称兄道弟第80章 明教中人第59章 蓝玉来访第76章 公子请进第69章 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