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胥民

但屎盆子已经被扣到自己头上了,何秋也躲不过去了,只能怀着报复的心理,把这群人的来龙去脉跟朱高炽说了个干净。

朱高炽装作很吃惊的样子看着朱元璋,摇了摇朱元璋的胳膊说道。

“这群人太可怜了,皇爷爷还是放他们一马吧,都已经这么久了,恐怕当初对抗皇爷爷的人都已经去世了吧?

他们说到底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了,何况就是陈友谅的儿子,也在咱大明得了个爵位,他们又有什么过错呢?”

朱元璋脸色有些复杂,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罢了,这事就依你,朕这就给京城发信,让你父王下令,解除对胥民的压制吧。”

朱高炽发出一阵欢呼,连忙说道。

“皇爷爷英明!”

一干人回到大部队之后,朱元璋左思右想觉得不大对味,最后总算是想明白了,好啊,朱高炽这臭小子恐怕是知道这群人是怎么回事的。

这是在跟何秋唱双簧啊!

朱元璋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朱高炽就这么不相信他吗?还要跟他耍这些小心机。

不过朱元璋也没多说什么,随他们去吧,他已经老了,对朱高炽的做法倒没什么不满,反而有些开怀。

至少这说明自己的这个孙儿不是个蠢货,对于一向坚持嫡长子继承的朱元璋来说是个好消息。

大明的江山至少能够稳固的传承三代,保证三代贤良,再往后的事,朱元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但从历史上看,一旦开国君主三代英明,这个王朝也就能有最少两百多年的国运了。

何况现在朱元璋还在推行变法,力求减轻土地兼并,为大明再延续国运。

等到朱棣回复朱元璋关于胥民的奏折到的时候,朱元璋已经顺着长江,来到了镇江。

镇江这个城市,可能在后世不甚出名,可如今它却是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民间利用运河运输货物的人有很多,现在的京城又不是北平,漕运压力没有那么大。

何况随着开海的进行,很多船只都会顺着长江一路东行至此,卸下船上的货物,要么就地发卖,要么再转成能在海上航行的船只,运到朝鲜、日本、南洋等地发卖,这样的利润会更高些。

如此一来,整个镇江就更为繁华了。

朱元璋看到这么繁华的镇江,心中竟有些不太适应,这和当年他见过的镇江相差甚远。

这才一代人的时间,镇江就变得比往昔更为繁华。

不过朱元璋不单单只看到了镇江的繁华,他也敏锐的发现,镇江的人口要比其他一路上看到的地方的人口多出不少。

这大概也是变法之后新出现的情况了,摊丁入亩、一条鞭法的实施,让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大为减轻,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商业中去。

或者是跑到比较繁华的城镇中做工,这样一年算下来能挣到的钱,可比在地里种田挣得要多得多。

可是大明朝廷对这件事反应有些迟钝,很多地方跑的都快没人了,可还是一个县的编制。

而在长江和运河沿岸,不少地方的小镇人口比起县也不少多少,却没有县的编制,只能靠着三五名循吏在这管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心中有些疑惑,这些地方究竟该不该设县,或者合并县制?

身边的何秋,就是提出变法新政的人,朱元璋想来,这事问他恐怕会有些收获。

何秋被喊来之后,听到朱元璋说这事,心中也是颇为快意,这大概就是封建社会的‘城镇化’了吧?

大明工业革命的种子、资本主义的种子,都藏在这不为人知的潜流之下。

何秋抛开心中的其他思绪,认真的对朱元璋说道。

“臣建议再次实行清田,并且根据此次清田的情况,重新统计各地的人口,人多的地方设县,人少的地方撤县。”

朱元璋对他的想法不置可否,慢慢的说道。

“若是按你的想法,边陲地区的州县岂不是大为减少,这对大明在当地的统治可是极为不利的。”

何秋一顿,朱元璋的话也不无道理,若是真的边陲各省治下只有几个州县,恐怕愿意去边陲地区当官的人就更少了。

只凭借着一点点人手,想要维持在边疆的统治,那是远远不够的。

“那就在内地实施这样的策略吧?边疆的州县暂时不去理会。”

朱元璋转而问道。

“那你提出合并州县的理由是什么?”

何秋就详细的说了说他的考虑。

在何秋看来,不管是当初朱元璋一统天下后,清田统计出来的鱼鳞册,还是前几年变法之前做的一次清丈,对大明土地统计的并不完善。

当然这何秋也能理解,到底不是现代社会,统计土地、人口的手段那么多。

但现在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实施,让大明再次进行清丈的难度变低了很多。

徭役可以用银两抵充,各地zheng fu不用再试图隐瞒人口,逃避下发的劳役了。

之前的时候,自家治下只要多一个人口,就会多出来一份徭役,各地官员为了省事,自然会选择隐瞒当地的确切的人口数字。

可现在,就不用这样做了。

何况,因为何秋带来的一些改变,至少北平以及河北的很多地方,现在征发劳役来修路、修堤都是会给钱的。

百姓巴不得朝廷征发徭役,这种做法也慢慢地在大明各地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毕竟是在朱棣的地盘上先实施的,朱棣现在又是太子,就是为了讨好朱棣,官员们也愿意推行这样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事很符合部分儒者的想法,是大大的仁政,所以在士林里拼命鼓吹的人也不少。

一来二去的,这样的做法就慢慢通行开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各地zheng fu因为变法,手头都有了一些钱,要是没有钱,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同意这样做。

朱元璋也能听明白何秋的思路,他这种思路也算是中华上千年一直贯穿的一种做法了。

从汉代起,就是地方人口过万,就需要设县管理。

即便到了现代中国,也大抵遵循的是这样的思路,不过多出了工业、经济等因素。

虽然大明不再是万人设县,但大体的做法还是一致的。

朱元璋让何秋先退下去,又把这事写了封信,让人快马送去京城,要求朱棣给出他的意见。

没让朱元璋等太久,朱棣的回信就到了。

朱棣很赞成何秋的做法,而且他还提了一件事,如今各地的吏员有些多了。

之前的吏员改革虽然有不少的好处,但也让朝中负担了几十万吏员的薪水开支,面对这样庞大的一笔支出,就是朱棣也觉得头疼不已。

更何况,现在恐怕有不少地方都虚报了吏员数目,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清丈,把这批空额找出来清理掉。

第270章 又是吕平第93章 不服来辩第80章 明教中人第28章 一株千金第270章 又是吕平第134章 离京第232章 孔家的问题第142章 婚事第176章 后勤事(下)第325章 一肚子邪火的朱棣第47章 成了第7章:寻找麦芽酿造啤酒第163章 良乡候府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95章《新贵妃醉酒》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135章 平乱第182章 处理方案第183章 有心机的蓝玉第292章 一年第53章 真香第162章 军队训练第6章:征虏左副将军蓝玉第46章 炼制不锈钢第177章 倒霉的蓝玉第329章 百官热议第72章 整容药水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332章 书市火爆第23章 天子守国门第346章 案情第98章 背水一战第203章 相顾无言第298章 凤阳府第363章 交换第118章 烹制美味第289章 郁新入滇第156章 盐场已成第172章 有喜第152章 安全演练第208章 教导皇孙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75章 举鼎第310章 民间疾苦第282章 称兄道弟第311章 蒙汉矛盾第345章 打脸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348章 怒斥众将第104章 加工厂被围困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131章 筹备书院(上)第349章 阴私手段第267章 蓝玉进京第189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55章 情报网第64章 图穷匕见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295章 朝中议论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180章 捷报(上)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295章 朝中议论第30章 钢铁侠战甲第11章:连夜赶往顺天府第99章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第319章 陕西第106章 让我送你们上路吧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揽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226章 背后的大鱼第22章 影响历史进程第319章 陕西第235章 嚣张的孔家第89章 秋名山小店第166章 治家第89章 秋名山小店第147章 知行学派(上)第136章 到北平第222章 朱元璋的担忧(上)第313章 钝刀子割肉第190章 震惊蒙古人的高炉(上)第122章 酷刑第188章 让方孝孺长长见识第86章 推广花露水第13章:八岁孩童朱高炽第139章 红楼问世第288章 争抢美差第201章 皇太孙第210章 斥责第175章 后勤事(上)第360章 贪赃枉法的御史第207章 蓝玉到访第286章 土司到来第290章 大功一件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358章 下手整顿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