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佛道儒在唐朝的发展

“苏师言过了,若是您,又怎么会有现在的朱标呢?”

朱标相当诚恳的说道。

苏璟的师恩,也就仅次于父母养育之恩了。

“太子,谦逊是好事,不过身为太子,还是不能过于谦逊的。”

苏璟笑着说道:“不过,既然你这般说了,那我身为老师,总得给你查漏补缺。有一样的东西,太子你倒是漏掉了。”

“学生愿听苏师教诲。”

朱标当即洗耳恭听,态度杠杠的。

苏璟淡淡道:“唐朝的文化,一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文化?

朱标微微一愣,随即想到了唐诗,大唐的诗词的确是世之巅峰。

但……

“苏师,文化不是因为政治平和,经济发展迅速稳定才能兴盛的吗?”

朱标朝着苏璟说道:“我记得苏师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学生以为,文化只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该算不得一个因素吧。”

苏璟看向朱标,露出了十分赞许的目光。

朱标能说出这话,说明他不是没想过文化的事情,只不过是因为觉得不算,这才没提。

“很好,太子,这这句话说的是对的。”

苏璟首先赞同了朱标的话,然后道:“但过于片面了。文化代表着的,可不仅仅是文学的创作,还有关于思想上的开放程度,唐朝的文化发展程度高,绝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思想的开放,统治者的支持,亦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除了诗词领域,在佛教、道教还有儒学都在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创新。比如说佛教,唐朝时佛家分了南北两宗,南宗以禅宗为主,强调顿悟和心性,北宗以法相宗和华严宗为主,强调经典和理论。这些都是发展。”

“同时唐朝也是佛教传入东瀛的重要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东瀛僧人东渡,空海、最澄、慈觉、道昭等等,他们东渡来到大唐学习佛法,然后回去传播。”

“另外,佛教艺术创造在唐朝也是异常的鼎盛,比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都有大量的唐代壁画和雕塑。”

大唐的强盛,那是刻在每一个华夏子民心中的骄傲。

苏璟上辈子自然也不例外。

朱标认真的听着,他没有想到,这佛教的发展,在唐朝竟然能这般的繁盛。

之前他可是一点都不知道。

不过这也不能怪朱标,毕竟他父亲朱元璋派遣了诸多名师教导,那是为了将朱标培养成皇帝。

像是佛教的这些东西,没人教他。

“苏师学识渊博,学生真是无比佩服。”

朱标说道:“不过苏师所言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这些地方苏师都去过吗?学生怎么从未听过。”

额……

苏璟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自己自己说的时候有些随便了。

不过按理说,这些地名,从明朝到现代,几百年的时间,应该不会变化的太大吧?

“算是吧,有些去过有些听过。”

苏璟随口回答道。

反正他知道朱标这小子,大概率是没去过的,毕竟大明初创,国家还尚未彻底的稳定下来。

太子责任重大,没时间去这些地方也是正常的。

“再说道教。”

苏璟见话题拉了回来:“道教在唐朝,同样有着相当巨大的发展,比如由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以修炼内丹为主要方法,强调清心寡欲,戒杀生等。还有一些佛道融合的教派,比如祆教、摩尼教、景教等,这些都是来自比如西域或者波斯地区的教派。这些我就不展开了,东西很多,你若是有兴趣,自己去翻翻书,还是能找到不少东西的。”

其实不是苏璟不想展开了,而是他知道的就这么多。

毕竟他上辈子不是什么学者,许多知识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看,并未往深了去研究。

只不过,这话落在朱标的耳朵里,却不是这么理解的。

他坚信,苏璟肯定是都知道,只不过知道自己听不明白,所以没多说。

“学生知道了。”

朱标认真回答道,之后有空的话,他真的准备去翻翻看。

苏璟继续道:“这佛道两家都说完了,还有儒家,儒家的变化,那就更大了,唐朝时期,儒家完成了从经学到理学的转变。”

“所谓儒家经学,那指的是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和诠释,你可以理解为对先贤著作的再理解,是将先贤放在了最前面。而理学的话,则是注重对于儒家思想本质的理解,是一种进步的思想,可以理解为向后的发展。两者虽然都是儒家,但思想内核,已经发生了改变。”

“从这佛教道教还有儒家的发展之中,便能看出唐朝思想的百花齐放,这说明当时的唐朝,乃是一种百舸争流的状态,不仅仅存在于这三个方面,还有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文化的强盛,带来了社会各阶层的改变,从而使唐朝变得更加的强大,这一点也很重要。”

总算是说完了,苏璟也是松了一口气。

对于大唐的这点理解,他算是分毫不差的全都交待给朱标了。

朱标听的认真,努力记忆着苏璟所说的全部内容。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渴死了。”

苏璟又打开水壶,咕嘟咕嘟的喝了好几口。

朱标朝着苏璟认真行礼道:“学生多谢苏师教诲!”

苏璟摇头道:“我这算什么教诲,不会是将前人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再说给你听罢了。”

“说白了,也不过就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罢了,毫无意义。”

朱标闻言立刻道:“苏师此言差矣,今日之言,于学生如醍醐灌顶,怎么能说毫无意义呢?”

朱标是真心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而且是很有用的。

苏璟淡淡道:“那我就再告诉你一个事,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学不到任何教训。”

朱标懵了,一开始还没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但重复了几遍之后,他便明白了。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只是乍一听有些拗口罢了。

“苏师,学生不解,若真是如此,那为何您还要学生去看史书呢?”

朱标看向苏璟,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苏璟笑道:“看看总归是好的,至少能在以后,明白这件事为什么发生,不至于茫然。”

“就好似我之前与你说过的王朝覆灭论,知道这件事,也能更好的坦然面对糟糕的结果。人生在世,总有些不可违之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要求追去更好的东西。”

华夏的历史,分分合合,就像是一场不断重复的电影。

苏璟对于人类在历史里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学不到任何教训这句话,那真是相当的赞同。“苏师,学生以为您未免太过悲观了,学生相信,人事并非天定,事在人为,只要我们不放弃,一直想办法,总会找到那些无法解决问题的答案的。”

朱标眼神坚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十几岁的少年,可没有苏璟两世为人的阅历。

同时大明现在所能搜集接触到的信息,也远没有苏璟上辈子的多。

许多事,许多人,朱标根本不知道。

“好,为师记住你这句话,为师很想看看,太子你到底能不能践行下去。”

苏璟也没有扫兴,一脸赞赏的看着朱标。

改变这个世界,苏璟不觉得这是自己或者朱标可以做到的事情。

但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还是可以的。

“学生一定会的!”

朱标承诺道。

远行的路上,时间总是过的飞快。

不知不觉间,苏璟和朱标出来,已经有七日了。

从金陵出发,到温州足足有接近一千两百多里路。

而明朝马车的标准行进速度,大约是每小时二十公里,这还是路况较好的情况。

若是遇上不好的路况,每小时十公里也是可能的。

而正常马匹,一天拉车的时间,也只有六个小时左右,时间太长,马遭不住。

加上每过一段时间,还得去补给。

所以此次去温州府,正常的预估的时间在二十多天。

现在约莫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应天府内,仁远伯府依旧是热火朝天的修缮着。

因为古代没有那么多现代的机械,所以工程速度并不快。

当然了,苏璟本身要求的改造,也是在不破坏大体结构的基础上,所以工人也就是三十多个。

李管家和刘半仙两个人一同盯着,李管家确定工程质量没问题,而刘半仙确定这工程不会破坏风水。

两人都是识趣的人,并没有什么互相插手的事情发生。

尽职尽职,十分配合对方的工作。

刘半仙是为了尾款,而李管家则是清楚苏璟这个主子,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得。

“李管家,这里一定不能越过门框,否则的清气就被挡住了,你可得和工人嘱咐好。”

刘半仙指着一处正在修缮的屋檐说道。

李管家立刻点头,然后查看了一眼图纸:“好,我知道了,这里按照老爷的设计,是不会挡住的,我会和工人好好说的。”

刘半仙点点头,抚须道:“那这里老夫就放心了,今日应该是没我什么事了。我先走了,李管家。”

话音一落,这刘半仙就要离开。

“等一下,刘半仙!”

李管家突然出声,喊住了刘半仙。

刘半仙转身问道:“怎么,今日的工程还有什么问题吗?”

李管家摇头道:“不,刘半仙,不是工程上的事情。”

刘半仙疑惑道:“那李管家这是?”

李管家朝前一步,说道:“可否借一步说话。”

刘半仙随即便跟着李管家到了一处廊下,李管家开口道:“刘半仙,其实我是想找您帮我算一下。”

算命?

刘半仙先是一愣,然后反应了过来,笑道:“这几天天天在这忙,我都差点忘了自己是算命的了,李管家若是想算,那自然是可以的。”

李管家顿了顿,说道:“我知道刘半仙您老人家算命很厉害,不知道这资费如何?”

刘半仙笑道:“既然是李管家你,免费算一卦也可以的,毕竟以后咱们还要在这府里多相处。”

虽然刘半仙是个财迷,但他并很清楚,在这仁远伯府内,交好管家肯定是没错的。

免费算一次命,可以换取到的便利太多了。

“那怎么好意思。”

李管家立刻说道。

刘半仙脸色一板道:“李管家你这话说的,我算命本身就讲究缘分,收其他人钱无非是缘分不够,你与我缘分可太足了!若是收你的钱,那我刘半仙成什么人了!”

这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看的李管家一愣一愣的。

他和刘半仙也算是接触了一些日子了,刘半仙还是这样的?

“好了,李管家,想算什么就直说吧,若是再提钱,那我就直接走人了。”

刘半仙再加了一把火。

李管家当即道:“那我就先谢过了,我想算的,其实很普通,就是我在这仁远伯府内,到底能混成啥样?”

嗯?

刘半仙一愣,第一时间有些不太明白:“李管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混成啥样?现在你不就是仁远伯府的大管家了吗?还要混成什么样子?”

一个府邸内,下人之中,大管家已经是最大的了。

刘半仙一时之间还真没理解。

李管家面色微变道:“刘半仙,我的意思吧,是老爷以后能不能再往上,这样我这个管家是不是也能……”

李管家可是见识到了苏璟和皇上太子之间的关系,难免心中会有遐想。

苏璟得道,他勉强应该也能算是鸡犬了,能不能升天。

刘半仙这下算是明白了,原来是为了算苏璟。

略作思考之后,刘半仙说道:“李管家,这事呢,要算倒是不难,只不过在算之前,我还是有句话要和你说。”

“请说!”

李管家立刻道。

刘半仙看着李管家道:“你家老爷呢,不是凡人,喜欢随性而为,他的前途不等于你的前途,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 

第336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329章 出狱!第308章 天相易算,人心难测第4章 那必须是丰功伟绩,天降伟人!第317章 牢房拉扯,让步是不可能的第96章 忙碌的苏璟第153章 税务审计第38章 百姓多愚昧第482章 想那么多干什么,享受当下!第459章 先生真乃非常人也第196章 宋濂解词,苏璟造枪!第5章 看来你们还是不懂第451章 苏璟的歉意第60章 产业链!第309章 杨宪出手,死亡倒计时第329章 出狱!第66章 不会又是苏璟吧第6章 “劫富济贫”!第493章 也就略通一二第310章 物尽其用的老朱第513章 愚蠢的孟松第69章 都是生意人第228章 当官如坐牢,杀人如杀鸡第112章 数学是最好的工具第304章 左还是右第389章 神机妙算刘半仙第69章 都是生意人第442章 算还是不算!第379章 明朝大挑战!第182章 朱标妙计挪丹炉,舆论传播吓死人第217章 传染病防治,古法肥皂!第481章 刘半仙的伙食费第441章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第134章 何为科举第33章 好你个苏璟!第494章 南倭北虏!第31章 土豆?不,是金豆!第243章 还是伯爵!仁远伯苏璟!第392章 仓库失守,该来的终究会来第529章 三位学生第489章 徐达教诲,苏璟保证第443章 再临抉择朱亮祖第126章 自信的对手第206章 UC震惊体!矛盾的老朱!第307章 权力使人癫狂第207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第156章 代课老师朱标第167章 老朱问科举,苏璟的课后作业第523章 是不是草率了第102章 也就多看了几本书第142章 月饼还得是鲜肉的第305章 混乱的朝局,苏璟的点拨第98章 为什么不能是真的第500章 朱标的计划第470章 三两银子差不多了第355章 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第251章 约谈朱标,徐达的困惑第472章 老刘,我真不能做!第348章 忘恩负义王家富第527章 回家第425章 这是火药?第223章 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79章 那么你以为呢?第291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第469章 不怕麻烦刘半仙第221章 唯物辩证法!第409章 再遇刘半仙,给木头算命?第500章 朱标的计划第31章 土豆?不,是金豆!第244章 朱标的回答,苏璟日游秦淮第182章 朱标妙计挪丹炉,舆论传播吓死人第127章 梭哈!第122章 上点强度第274章 膨胀的朱亮祖,急躁的胡惟庸第277章 古今之变,堪比孔圣第433章 没错,我怕死!很怕死!第202章 新式火铳!兴奋老朱,在线熬夜!第372章 刘伯温的真心话第440章 手雷的几个问题第468章 离开前的准备第106章 朱标的疑惑第275章 苏璟还教了你什么!第524章 公审孟松第205章 软广教学!春秋笔法!第487章 谁道女子不如男?第443章 再临抉择朱亮祖第524章 公审孟松第372章 刘伯温的真心话第473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210章 遇险怎么办?在下苏跑跑!第458章 徐达生病了?第378章 夜禁的真正原因第412章 无形脑补,最为致命第413章 反正我不懂,我就胡咧咧第183章 高祖斩蛇,平帝还命第107章 朱橚拜师第326章 皇位还是皇帝第450章 刘半仙没钱的原因第239章 你就真的不怕吗?第250章 老朱置气,朱橚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