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人皆处大势下

夜幕降临,繁繁星空下,京城内外各坊犹如鬼蜮,连个人影都瞧不见。

冷风骤起,阴森寂寥的气氛笼罩。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有着该时代的特色旋律。

大明现行的宵禁制度,站在统治维稳的角度,无疑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治安措施,尽管不利于经济发展。

白天还是人潮攒动的京城,伴随夜幕降临开始停转。

时值国丧,京城一切娱乐服务业悉数关停,皇权专制统治下,大行皇帝驾崩治丧期间,谁胆敢违逆朝廷所颁礼制,一经查出,必受严厉惩处!

京城的夜很漫长。

英国公府。

“父亲,您是有何心事吗?”

穿着素服的张之极走进书房,看向倚坐在官帽椅上的张维贤,面露关切道:“自早朝结束您就待在书房,眼下夜深了,您明日还要进宫……”

“在想些事情。”

张维贤神情看不出喜悲,“人老了,觉就少了,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去睡?”

“孩儿睡不着。”

张之极走至张维贤身旁,如实道出心中所想。

看着眼前的嫡子,张维贤心里暗暗叹息。

自己这个嫡子哪儿都好,唯独就是城府太浅了,心里藏不住事,今后如何能撑起英国公府啊。

“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

张之极犹豫刹那,抬手向张维贤作揖道:“还望父亲能解惑指点。”

“坐吧。”

张维贤撩了撩袍袖,伸手道:“你想问的,可是今日的午门廷杖?”

张之极所想,张维贤一眼就瞧出了。

“正是此事。”

张之极点点头道:“时值国丧,京城人心浮动,陛下毫无征兆下,以哕鸾宫走水一事行廷杖,逮捕一批上疏规谏者,此事在朝野间反响很大,于午门被廷杖的那批人,被仗至重伤者13人,难道陛下就不怕再生事端?”

“再生何事端?”

张维贤深邃的眼眸,看向张之极,“你真以为今日午门廷杖,就是因为哕鸾宫走水,外朝有人上疏规谏,含沙射影的指摘陛下不孝,陛下震怒才下旨廷杖?”

难道不是?

张之极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还是太年轻了。

见张之极这般,张维贤轻叹一声。

别看张之极已过而立,然在张维贤眼里,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似这等城府,如何能应对复杂的时局。

“为父且问你。”

张维贤收敛心神,看向张之极询问道:“今日在午门廷杖是谁负责监刑?”

自己的嫡子,今后要承袭英国公爵,倘若没有培养出来,日后英国公府的底蕴必将衰败。

“司礼太监王安。”

张之极不假思索道。

“内廷太监那么多,为何陛下要让王安负责此事?”张维贤再问道:“区区一次廷杖,逮一批没背景的京官御史,何需王安亲自去监刑?”

张之极被问住了。

似张维贤所问,他此前真没有想到,或者更准确的说,他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些。

但转念一想,张之极觉察到不对。

王安如今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缉事厂,大行皇帝在东宫时的心腹伴当,深得大行皇帝信赖,在内廷的地位极高,而在新君克继大统前夕,内廷闹出风波,李选侍将新君扣在身边,是王安将消息传递出去,才得以让新君顺利即皇帝位……

“陛下对王安有不满?”

思绪杂乱的张之极,

不确定的说道。

“为何不满?”

张维贤言简意赅道。

张之极被彻底问住。

他哪里知道,新君是否会对王安不满。

“为父再问你。”

见张之极被问住了,张维贤生出失望,但却继续问道:“今日于干清门的早朝,乃陛下即皇帝位的首朝,为何陛下会姗姗来迟?”

“陛下不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追思大行皇帝……”张之极说着说着,却停了下来,自家父亲的眼神,让他看出事情恐非这样。

“继续想。”

张维贤言简意赅道。

张之极沉默,眉头紧皱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书房陷入死寂。

张之极想了许久,依旧没想出别的。

“回去慢慢想吧。”

张维贤撩袍起身,看了眼张之极,“何时你想通了,何时再来找为父,为父乏了,先回内院了。”

张之极:“……”

本想说些什么的张之极,看着张维贤的背影,话到了嘴边,却怎样都说不出口。

冷风袭来,走出书房的张维贤精神一震,心情却很复杂。

新君变了。

负手前行的张维贤,心底生出唏嘘,自早朝结束后,张维贤一直待在书房, 不为别的,就是想揣摩新君所想。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张维贤心底生出。

新君想要掌权!

作为大明天子,掌生杀大权于一身,这是谁都不敢否认的,即便是在当下,新君依旧如此。

但掌权与掌权的含义是不同的。

时下在朝最强势的,已非齐楚浙党等派,也非所谓郑党,而是过去屡遭打压的东林党。

大行皇帝御极登基月余,重用东林党是必然,万历朝的那场国本之争,过程何其激烈,斗争何其凶残,张维贤比谁都要清楚,倘若大行皇帝御极登基,不重用东林党人,那必遭天下耻,甚至不利于御极统治。

这就是政治。

但谁都没有料想到,大行皇帝御极仅月余就驾崩了,此事所生影响太大。

大明何曾出现一月先后驾崩两位天子啊!

‘陛下,您难道是想打压东林党吗?’

思绪杂乱的张维贤,下意识停下脚步,看向被乌云围堵的残月,‘可是颁布天下的即位诏已定,想打压东林党,让朝局稳定下来,是何其困难的事情啊。’

张维贤的脑海里,浮现出两张面庞。

一张是他随诸顾命进宫,看到的那张迷茫彷徨的面庞,一张是他在新君所召首朝,在干清门所设宝座,看到的那张坚毅自信的面庞。

这一刻张维贤恍惚了,尽管他揣摩到一些事情,可对新君想要做什么,他却不能精准把握,身处这等复杂时局下,人人都不能幸免,张维贤也吃不准今后会有何等变故,这是他最为担忧的事情……

第141章 白绫了恩仇第188章 农政第170章 打蛇七寸第209章 敲打与拉拢第57章 西缉事厂第162章 漕粮也敢动?第330章 惊满堂第206章 国事,家事第69章 帝国军人,心胸如此狭隘?第324章 衣冠禽兽第35章 只争朝夕第2章 朝会暗涌第58章 银号第358章 盐改受阻第179章 厚黑天子第196章 搅吧,搅吧!第176章 天下为棋局,世人皆棋子第3章 且听龙吟第106章 御前廷议第215章 赫图阿拉第225章 叶向高进京第47章 帝王心术第276章 不!是集权第288章 民心民意第185章 难打的仗第276章 不!是集权第286章 少府举债第91章 京城血第171章 锦衣之动第57章 西缉事厂第306章 这招够狠第150章 打得一拳开第166章 众生相(1)第242章 河患疏第367章 暗涌(1)第198章 这就是政治第289章 预热第6章 增扩锦衣卫旗校第106章 御前廷议第60章 洪承畴挥拳,袁可立舞剑第25章 母族外戚第160章 度量衡厘定第282章 自负盈亏第96章 立威第164章 给朕查!第282章 自负盈亏第169章 关门!放崔呈秀第58章 银号第330章 惊满堂第33章 诏修实录!翰林诸官第241章 各显神通第181章 对弈第90章 杀一儆第135章 午门叩阙第116章 巾帼英雄第359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46章 大明武夫第358章 盐改受阻第48章 新君VS顾命第201章 战鼓擂第331章 军务院第290章 争议第334章 技高一筹第50章 协理京营戎政第239章 后宫(2)第14章 朕的内廷,朕说的不算?!第152章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第271章 问责追责第334章 技高一筹第216章 杀!杀!杀!第269章 剑指内阁第205章 京城见闻第160章 度量衡厘定第122章 天启(2)第97章 君威第312章 津门变局(3)第167章 众生相(2)第231章 国子监之辩(2)第156章 传教士第177章 卒要有卒的觉悟第28章 大朝会(2)第120章 夺爵第186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267章 不安稳因素第300章 抢购潮第149章 一种可能第163章 哄抬粮价第320章 逼宫而已第306章 这招够狠第196章 搅吧,搅吧!第123章 天启(3)第229章 独夫!暴君!第128章 天启(8)第337章 在变革中求发展第243章 惊满朝第319章 粉墨登场第186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121章 天启(1)第134章 那就抓!第5章 骆思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