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被算计的李善长(第三更)

第122章 被算计的李善长(第三更)

要知道去年灾情来临,不仅是三晋之地的官员不知道如何做。

不然也不会出现数十万的流离失所的灾民了。

如何救灾更是难倒了百官。

最后要不是太子朱标和神侯杨宪站出来,怕是最后都有可能动摇国本了。

蒋勇面色显得有些难看,如今灾情已经过去,身为京官,他知道更多救灾的内幕,深刻知道这道题目有多难。他将自己代入那些考生视角,可以想象此刻他们内心有多绝望。

蒋勇做了一个深呼吸,毕竟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恩科考试,第一题难一些也正常。

做好调整和心理建设的蒋勇将视线下移,然后看到了第二题。

如何快速实现国库充盈?

蒋勇眉头忍不住跳了跳。

如今大明国库困难是所有官员都知道的一件事情,要不然不会之前明明已经制定好的新的吏治考核办法,却迟迟无法落实,说好要给他们官员提的薪俸也是微乎其微。

如今朱元璋发话,让宝钞提举司加印大明宝钞,这才总算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在一些明眼人眼中,都知道这个做法治标不治本。

如果他能够想出快速实现国库充盈的办法,怕是都能依此直接进入中书省了。

看到这,蒋勇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在场这么多考生,为什么都迟迟无法下笔的原因了。

一般人能答得出这两题才有鬼了。

他视线平移,看向另一份考卷上的题目。

然后整个人彻底呆住了。

五谷、律法、水利、修桥???

这,这些都是什么题目?

蒋勇下意识看了一眼四周,他在确认自己是否真的身处在大明首次恩科考试院的现场。

我是谁,我在哪?

别说是他一个小小的蒋勇了,就连身为大明文官之首的李善长在看到这些考题整个人也是懵的。

要知道李善长是经历过前朝科举的,而且不止一次。

他就没有见过这么新颖别致的考题。

要知道元朝科举选题也是在儒家典籍里选的。

而李善长眼前的这些考题内容,与儒家经典典籍,什么四书五经,没有丝毫关联。

完完全全超脱了之前历朝历代既定的科举框架。

从这些考题,李善长可以从中看出,出题人压根不在意圣人们说了什么,他更在乎的是考生们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不是泛泛空谈,出题者要的是具体解决民生问题、发展国力的方法。

李善长这个时候才终于想明白为什么朱元璋会任命他为这次恩科科举的主考官了。

在李善长看来,这次恩科是对旧有科举制度的变革!

而他身为前元,科举制度的落榜者,做着这个主考官再合适不过。

因为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革新!

只是这个变革,变革的不仅仅只是科举,更是直接对儒学地位发起了挑战。

让身为宰辅的他出任这个位置,更多的是为了表明朝廷这次改革的态度。

一念至此,李善长满嘴苦涩。

朱元璋这是直接把他给卖了。

把他给推出来,吸引天下儒生的火力。

李善长苦笑一声。

这是对之前蓝玉他们一众淮西勋贵进宫对他以势压人的报复。

朱元璋果然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朱元璋,是那个爱记仇的朱元璋。

想起打天下时发生的一些事情,后背就一阵发凉。

会试一共三天,虽然会在无形之中给考生增加了一些压力,但也给足了他们充裕的写作时间。

可那是以往。 这次科举怕是完全不适用了,压力成倍增加不说,答题时间怕是也不那么够用了。

很快第一天时间就要过去了。

整整一个白天时间,绝大多数人考生甚至都还没开始动笔。

超出预期,调整心态,接受现实。

这一整个流程下来,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了。

要知道就算是放在平时,普通人要完成这个心理转变也要很久,更不用说是在恩科会试当场,这个压力大到爆炸的时刻了。

这可是真正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刻啊。

这些考生们就算好不容易把心态调整好了,可依然还是要去面对那些考题。

面对恩科,他们自然有慎之又慎。

因此想了又想。

可总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时间马上要过去三分之一了,即便再没有把握,也只能硬着头皮写了。

交白卷肯定是没有希望,写了或许还有奇迹发生。

其实第一张策论卷子,考生们还是能答出个大概的,看问题程度的深浅而已。

即便他们很多回答,看起来会显得有幼稚可笑,可起码能把卷子填满不是。

他们唯一需要适应的只是改变原有的答题格式而已。

就像是后世申论考试,再不会写,也能把卷子填满。

不像行测,不会就是不会,只能瞎蒙。

至于第二张卷子,考生们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虽然出题“偏门”了一些,可还是有些人能够回答出一部分题目的,毕竟每个人的人生成长经历不同,这些考生们也不全都是出生书香门第、富家子弟。

有极个别是真的来自农村,对于农业类知识,他们虽然或许没有亲身参与具体劳作,可常年耳濡目染下,对于这些起码会有基础的认知。

如果家里有亲戚在水利衙门做事的,那么考卷上那些有关水利的问题,总是能答上一二的。

商贾子弟同理。

至于那些肚子里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让他答题,就显得有些强人所难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会,就是不会。

很多人只能是凭借着印象,硬着头皮瞎写。

在他们看来,无论怎么着,也要把卷子给填满,到时候或许阅卷的考官会看在他字数写的多的面子上,给他高分呢。

果然在这个时候,古今中外,所有考生想法都是共通的。

夜晚降临。

考生几乎同时点燃号舍里的蜡烛。

借着微弱的火光,继续在号舍里书写答题。

没办法,白天拉下的进度,必须在夜里赶回来。

寂静的深夜。

整个考试院,只剩下考生们落笔写字的沙沙声。

兼职写作不易,速度实在是上不来,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251.第249章 轻工业区的设想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213.第212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第312章 高丽新的王(4k)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第68章 你懂什么叫墨菲定律吗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第142章 大明的神剑157.第157章 寿宴197.第197章 救赎之道就在世界地图之中(4k第138章 残次品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156.第156章 手中当有刀第53章 第一场雪288.第285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4k)第104章 野望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4k)第132章 一路向南240.第238章 大明军神倒了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第12章 成天平地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84章 奶香炊饼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158.第158章 我说是就是第15章 背锅的老刘283.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303.第298章 三月灭国(4k)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过于大明!(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第7章 神秘小瓶第20章 第一次见面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270.第268章 不够卖,根本不够卖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第51章 你这新鲜韭菜味不对啊第14章 地底之下,还有地狱第88章 欺君罔上?第343章 一日为师(4k)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第130章 一条鞭法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第145章 通往扬州的天字号车厢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第22章 雪花酥192.第192章 斩草除根(4k)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第148章 大明第一任首富与最后一任首富的初第309章 狗链(4k)第333章 岛是宝岛,但需要清清藤壶(4k)第334章 裁撤老兵(4k)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师,儿子也不必不如老第37章 徐达买衣第10章 骄兵悍将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57章 洪武三年冬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第140章 穷病第130章 一条鞭法第24章 秋收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第132章 一路向南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从小吃名贵药材养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80章 可堪国师第26章 十三粒粮食157.第157章 寿宴第371章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一尊菩萨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儿子!(4k)第22章 雪花酥第70章 且听龙吟第28章 风靡京城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299.第294章 外表温文儒雅,内里其实是个疯第314章 像你这样的人才,扬州大学有多少?第56章 古董羹第84章 奶香炊饼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44章 腹黑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84章 奶香炊饼第357章 等会儿会有点疼,忍着点(4k)234.第232章 整个日本都为之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