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

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更)

大殿上。

三十六名通过了会试的学子,看着眼前那三大筐稻谷,脑子开始飞速转动。

他们眉头紧锁,苦思冥想,先贤古籍之中一切与稻谷有关的内容。

从《诗经》中,《豳风·七月》所写“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一直到杜甫的《刈稻了咏怀》。

从丰收到悯农,最后更有甚者直接将思维发散到了战争。

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朱元璋要出什么题目,他们只能尽可能的想。

三十六人之中,只有李进什么都没有想,他只是在观察那三大筐稻谷本身,这也是他那几个月扬州教学生涯学到的一点这世间的朴素道理。

好在朱元璋并没有让他们这么一直瞎想下去,不然说不准就有倒霉的家伙小脑袋瓜子超负荷,报废了不可。

“你们是咱大明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批贡士,不容易啊。”朱元璋看着殿下所有学子,先是对他们表达的赞扬与不易,然后接着开口道。“日后,定会名垂青史的。咱看到你们这么年轻,高兴啊,真是高兴啊。”

“可是在高兴之余呢,咱又有些担心。担心什么呀,担心你们日后能不能成为干臣、能臣。”

“能不能当一个好官。”

朱元璋说着站起身来,接着开口道:“相信经过这次会试科考,通过那些考题,伱们也看出来了,咱们大明朝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

“有些所谓的才子,坐而论道行,吟诗泼墨更行。但对民间的田亩税赋、朝廷的典章律令一片茫然。有的人或许饱读诗书、博览古今,但却是浑身呆气,连一件普通的公案也断不清楚。这样的人,我又怎么会放心把咱大明的百姓交到他们手中。”

“因此今天咱考的同样不是什么诗书子集,也不是古今兴亡之类的,有道是天意自古高难问,咱这考题啊,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下,就是你们眼前这些从地里头长出来的三筐稻谷。”

“你们要做的就是上前好好辨认这三筐稻谷,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辨认稻谷?!

众考生懵逼了。

负责陪同的胡惟庸等一众大臣,同样脸上满是不解之色。

稻谷有什么好辨认的,稻谷不就是稻谷吗?

难不成还能变成小麦不成。

只有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若有所思。

见众士子呆在原地,朱元璋开口道:“你们快去看看,难道都放弃考试了?”

听到这。

这些士子们这才连忙走到那三大筐稻谷面前,开始仔细辨认起来。

这些士子,家里富裕的自不用说了,即便是家里贫寒,也是系全家希望于一身的,从小到大,只知道读书,根本就不事农桑,哪里能辨认得出这三筐稻谷有何区别。

在大部分人眼中,眼前这三筐稻谷几乎是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当然也还是有人能够分辨得出来。

李进就是其中之一。

在扬州负责管理扬州国立小学的时候,他负责过学校粮食物资采买,为了避免买到劣质粮食,他还特意向别人请教过。

他走到一筐稻谷前,先是伸手抓起一把,仔细看了看,然后又凑到鼻子前嗅了嗅,这才将其重新放了回去。

李进按照这个方法,依次查验了每一筐稻谷。

至此,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一筐稻谷饱满。

一筐稻谷发霉。 一筐稻谷干瘪。

可虽然得到了答案,他却是皱起了眉头。

他虽然看出了这三筐稻谷的问题,但是总觉得这道考题远没有他看到的这么简单。

见士子看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便让他们下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书写答案。

趁着士子们答题的间隙,朱元璋朝着李善长他们招了招手,开口笑道:“善长、伯温啊,你们也来看一看这些稻谷。”

众大臣领命上前跟着辨认一番,均是摇了摇头。

“禀陛下,臣惭愧,臣看不懂。”

“臣也看不懂。”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人之中有些是真的看不懂,有些则是假装看不懂,有些则是不敢看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随着答题时间结束。

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去看众学子的考卷,而是指着大殿上那三筐稻谷,开口道:“有些人啊,虽然表面上不敢说咱,可心里一定在想,咱拿着三筐稻谷上大殿,来测试你们这些学子,究竟为何如此做?”

“有些人甚至在心中想啊,咱是来当官的,又不是去做农民,为什么还要会辨认稻谷啊。”

“错,大错特错。”

朱元璋重新走回龙庭,俯视着大殿下头所有人,接着开口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咱大明的国之根本,既然要当官,连这个都分辨不清,还当什么官?”

好嘛,这一骂,把下头所有人都给骂了。

大明开国以来,朱元璋最为重视的就是农业生产。

在他看来大明是要靠这一筐筐饱满的稻谷粮食,来稳定住天下民心的。

当年十三颗稻种,逼出了他一个朱元璋。

在大明朝,他只愿意看到一个老实巴交,老老实实种地的朱重八,不想再看到一个起兵造反的朱元璋。

“这三筐稻谷啊,看起来是一样的。其实啊,它们的产地、成色、分量、年头都不一样。”

朱元璋站在龙庭之上,继续开口道:“没种过地的,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只要是种过地的,把这手往稻谷里一插,一捏,一闻,就能区分出来了。”

大殿下。

站在李善长旁边的胡惟庸,悄声道:“李相,就连你都没能看懂吗?”

李善长看了胡惟庸一眼,目不斜视道:“这是什么场合,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

再者,这些日子,他是真的被朱元璋坑怕了。

这些日子时常有落榜的举子,为了发泄心中怨气,偷偷朝他们府邸砸石子的。

不说抓不抓得住。

即便是抓住了,又能怎么样,抓那些举子去送官吗,为了表示大度,他不还是只能乖乖把那些举子给放了。

堂堂一国宰辅,当到他这个地步,已经是有够憋屈的了。

(本章完)

219.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第93章 仿范公法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63.第261章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330章 这条线是强者用来约束自己的(4k)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257.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249.第247章 超越谥文正的诱惑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过于大明!(第84章 奶香炊饼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第314章 像你这样的人才,扬州大学有多少?第80章 可堪国师第308章 开启认父模式(4k)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14章 地底之下,还有地狱248.第246章 原来钱,还能这样玩第14章 地底之下,还有地狱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193.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阳第121章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277.第275章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第46章 上京,卖菜!第351章 见雪是雪,是一种幸福(4k)184.第184章 北伐(4k)238.第236章 狭路相逢!第308章 开启认父模式(4k)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263.第261章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第328章 你有免死铁券,好,那我就杀你两次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第326章 兄弟们啊,上位呀,还是对咱们亲(170.第170章 舔一舔175.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157.第157章 寿宴第8章 制盐大业第53章 第一场雪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第24章 秋收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师,儿子也不必不如老第33章 各自满意240.第238章 大明军神倒了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第82章 不敢贪 不能贪 不愿贪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第129章 官民一则 均田均粮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第20章 第一次见面第6章 我真是天才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第115章 这可是免死铁劵啊!264.第262章 让刘伯温父子回家养猪242.第240章 失态的朱元璋第311章 东瀛与高丽(4k)第95章 老伯,咱们本家啊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251.第249章 轻工业区的设想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18.第217章 光与暗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285.第282章 杨国公为国牺“身”(4k)229.第228章 大明军队进村啦!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第148章 大明第一任首富与最后一任首富的初156.第156章 手中当有刀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第46章 上京,卖菜!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第147章 真买楼第82章 不敢贪 不能贪 不愿贪第143章 沈家姐弟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364章 航海王(4k)第18章 还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便宜的事情?217.第216章 鸟和鸟语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46.第244章 我一生别无所好第328章 你有免死铁券,好,那我就杀你两次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报纸!第300章 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45章 田园之乐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进了第40章 京城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