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

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

皇宫,御书房。

李进此刻内心有些忐忑,他实在猜不出朱元璋突然单独召见他的原因。

难道就因为他是此次恩科的状元吗?

李进摇了摇头,排除脑海里的杂念。

想不通,就干脆不想了。

“臣李进,拜见陛下,太子殿下。”李进行礼道。

“来了啊。”朱元璋抬起头,挥了挥手中的纸,开口道。“免礼吧,不用这么拘束。”

一旁朱标也是面带微笑地看着李进。

看到这个情况,李进心里就越发忐忑了。

整个大明权力最大的两个人,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他心中清楚,这份待遇,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状元能够拥有的。

“太子,还是你来说吧。”朱元璋开口道。

朱标点了点头,看着李进,笑道:“李卿你在会试上,有关‘如何快速让国库充盈’这问题的回答,无论是李相还是刘中丞都是赞不绝口。当然你的回答,同样也让我和陛下眼前一亮,今天召伱过来,就是好好聊一聊,你在考卷上所讲的均田均粮策论。”

这也是为什么李进当初会试会被取为头名会元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提高国库收入,刻不容缓。

原来是因为这个。

听完朱标的话,李进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先是分别朝着朱元璋还有朱标,郑重行了一个礼,这才开口道:“大明新立,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致使国家穷困不堪。要想国库充盈,臣觉得首当其冲,要改的便是咱大明朝的税制。”

李进此刻的讲法,和他恩科会试答卷上写的一样。

开篇便是税制改革!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考卷能够从众多考生考卷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对于两宋,国土面积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从两宋向辽金称臣,变成了大明王朝的东亚各国的宗主国,人口总数也在1.5亿以上,远超两宋时期。

看上面的对比,明朝的财政收入应该远高于两宋时期才对,但实际上根据两朝当时的米价核算,两宋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明朝的数倍。

这也是朱标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税制比较复杂,现在有匠役税、田赋、徭役、矿税、关税等等。其中税收最主要的来源是田赋,即对待田赋,按亩征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两季征收。”李进开口说道。

这点朱元璋和朱标自然知道,他们要听的不是这个。

李进继续开口说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两种,其中官田税重数倍于民田。”

民初时,官田税重到什么程度?

哪怕风调雨顺,租种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税后,所剩不过半年的口粮而已。

老百姓卖儿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会出现逃亡抛荒的情况。 官田被抛荒,朝廷自然也就没有税收。

李进开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为降低官田赋税,刻不容缓。如果单纯只为充盈国库,而一味加大官田税赋,无异于是杀鸡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官府,官府将土地租给农民,官府除了正常赋税外,国家还会额外征收地租。那么,由于官田的地租和田赋两者合二为一,因此官田赋税较之于其他形式的田税,才会重这么多。

“那么民田呢?”朱标开口问道。

李进答道:“民田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民田仅十税一,负担轻很多。可如今已经出现大户兼并土地的迹象,而且这个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趋势方向发展。大户们自有各种方法逃避税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官府一样收不上税来。”

“陛下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凤阳府老家看看那边的现状,如今良田已经都被淮西勋贵给占了。我叔叔回老家,也只能耕种劣田,怕是连吃饱饭都难。”

这次科举,推行了政审制度。

朱元璋和朱标自然知道李进口中的叔叔是谁。

想到为自己出生入死的马三刀,最后沦为这等下场,朱元璋不胜唏嘘。

而在听到淮西勋贵的所作所为时,脸色阴沉的有些可怕,坐在座位上,扶着膝盖的那双大手,青筋毕露。

朱元璋是气得直咬牙,这些家伙发达了之后,就是这样报答乡亲的。

“如今还仅是淮西等少数地方如此,趁早改革,还有救。如果继续这样放任下去,其余各府各省也有样学样,朝廷的收入还会继续锐减。莫说充盈国库了,接下来每一年国库,都将是大明最富有的国库,因为国库只会越来越穷。”

“到最后,咱大明将空有田赋之名,却无田赋之实!”李进大声疾呼道。

这还真不是李进在这危言耸听,正是这税制的缺陷。

导致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税收失衡,财力雄厚的地主税越来越少,反而普通农民的税越来越多,百姓不堪重负,甚至一次激发民变,影响了明朝内部的统治,也造成了朝廷税收的大量流失。

当然李进的这一番见解全部脱胎于杨宪,在扬州的时候,杨宪曾和他聊过这话题,当然每次都只是只言片语。他李进能靠着杨宪讲的那零星半爪,便将其拼凑还原成这么一大片治世经国的策论,也算他有本事,一般人别说做到了,或许都无法注意到杨宪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话语的玄妙。

站在李进面前的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以及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太子。

两人都不是一般人,他们开始仔细思量李进的话,越想脸色便越难看。

因为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对那群淮西勋贵再了解不过,他们心中清楚地知道,李进所讲的这个场景极有可能出现,而且有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如何破局。

这就回到了问题的最初,如何使国库快速充盈。

朱标看着李进,开口问道:“那么李卿,你说说税制如果要改的话,要怎么改?”

(本章完)

217.第216章 鸟和鸟语246.第244章 我一生别无所好220.第219章 所谓倭乱第325章 这样的人,不该死!(4k)199.第199章 权与钱的初次合作(4k)第122章 被算计的李善长(第三更)251.第249章 轻工业区的设想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176.第176章 朱棣的远见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第316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下)第352章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第98章 赈灾的两道生命线第40章 京城纸贵第75章 有些相遇第31章 杨卿,真是爱国的大忠臣啊223.第222章 开海第36章 民风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第315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上)第43章 应对盗版的三俩计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第91章 臣举荐一人,可解灾情240.第238章 大明军神倒了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第123章 会试结束184.第184章 北伐(4k)第89章 吃糠拉稀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第345章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4k)第7章 神秘小瓶第303章 不仅要撕下你这张老脸,还要放在地第42章 父与女第318章 驸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180.第180章 神机营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180.第180章 神机营203.第202章 中书省的阴谋第316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下)第352章第311章 东瀛与高丽(4k)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第24章 秋收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191.第191章 圣人耶?(4k)第319章 你什么档次,跟我吃一样的菜肴?!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285.第282章 杨国公为国牺“身”(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293.身体不适,再请一天假第142章 大明的神剑第24章 秋收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181.第181章 微服私访(4k)第36章 民风第31章 杨卿,真是爱国的大忠臣啊第38章 醉话成真,无烟灶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303章 不仅要撕下你这张老脸,还要放在地299.第294章 外表温文儒雅,内里其实是个疯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第85章 扬州大开发第305章 聪明的胡惟庸(4k)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第312章 高丽新的王(4k)203.第202章 中书省的阴谋第299章 以为我提不动刀了吗?(4k)224.第223章 烧鹅246.第244章 我一生别无所好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第28章 风靡京城第25章 亩产1500斤!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26章 十三粒粮食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45章 田园之乐第43章 应对盗版的三俩计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