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

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

“禀陛下,不仅安徽田亩混乱,各省也都有这个情况。”

李善长接着禀告道:“主要源于前元战乱导致田亩易主或荒芜,这些年来朝廷一直重农抚民,广泛囤耕。又使得各省田亩数量激增,皇上,臣以为这种乱,并不都是坏事。”

“就好比家里银子攒多了,一时间没点清楚罢了。”

朱元璋给李善长这番话给听笑了,开口道:“那你,那你给咱赶紧点清楚啊你。”

“中书省缺少人手,各省府州县也极缺这类干才呀。”李善长开口道,遇到工作困难,就往人手不足上推,这点准没错就是了,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油条都会的事情,他李善长自然清楚。

更何况,事实情况也确实是缺少人手。

“甭听下面人叫苦,他们这都是在推诿,他们瞒得了伱,可瞒不了咱。”朱元璋看了李善长一眼,脸上笑意收敛。“田亩数据不确,对他们有利啊。他们可以趁机少缴纳赋税粮银。”

“陛下明鉴。”李善长立马附和道。

这么浅显的道理,他李善长自然也看出来了,而这就是他的为官之道。

朱元璋看了李善长一眼,开口道:“咱这就下旨,你立刻派干吏到各省去丈量田亩。就先从安徽凤阳府开始,你不是缺少人手吗,可以把那些新科进士统统派下去。各县都派几人,去丈量旱地、水田、山林。”

“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这样又长了本事,又见识了民情,这多好啊。这个省量完了,接着再去量下一个省。”

李善长点头,赞叹道:“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臣马上组织干吏带他们下去,并让各省府州县也派员参加。”

朱元璋在准备重新清丈田亩的同时,也跟着推进税法的试点改革。

第二天大朝会。

朱元璋直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颁布推行了一条鞭法和均田均粮的税制改革。

“新的税法就先从苏、松、嘉、湖诸道作试点,在新的税制改革这件事情上,要是有谁胆敢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就不要怪咱不留情面了!若试点有效果,就即刻在全国推广开来!”

说这话时,老朱语气中一片凛然杀气。

在这件事上,他甚至没有提前召见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一干大臣商量,而是选择了乾坤独断。

要知道即便是吏治改革这件事,朱元璋都是有与众大臣提前打商量的。

不出意外,朱元璋的举动在朝廷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因为这种税法无疑是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

尤其是那些祖籍是在江南的官员们,他们之中不少人可都是在家乡置办了不少的田亩。古人有钱买田,和现代人有钱就买房差不多。

可在洪武大帝面前,一切牛鬼神蛇都不敢冒头,没人敢反驳。

最后在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牵头下,与众大臣,一起商议一些细节后,草拟一份新税法呈交朱元璋点头后,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实施下去了。

………………

洪武五年,春。

朝廷方面如火如荼进行科举改革、税制改革的时候,杨宪悄无声息建成了大明,不,应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

说人话就是,一条扬州直通京城的轨道列车。

这一切都多亏了去年三晋之地灾情,一路逃荒,最后留在扬州的那些灾民们。 开春后,出乎杨宪意外,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回归故土。

大部分人竟然都选择留在扬州,扎根扬州,将扬州当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劳动人口激增,令得杨宪做起任何事情都格外顺利。

今天就是列车首次尝试发车的日子。

太子朱标、二皇子朱樉、明记明面上的大掌柜王月悯、魏国公府千金徐妙云等人都受邀来参加了发车典礼。

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通往京城的车道上。

六匹战马甩着马蹄,打着响鼻,一道道热气从它们鼻子里喷出。

显然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这些战马个顶个的膘肥体壮,扬州可没有这么好的战马,都是朝廷特许,直接让徐达从北方边地送过来的。原本魏国公徐达是要来亲自参加这个发车典礼的,可由于边地军务走不开,这才让女儿徐妙云替他过来。

至于为什么不是长子徐允恭来,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这是他们徐家内部的事情。

“杨卿,你真的做到了。”朱标看着眼前的列车,感慨道。

从杨宪治理扬州开始算起,真正认识杨宪也就两年多时间,朱标发现这世上好像就没有杨宪做不成的事情。

他不过是无意间和杨宪抱怨过几次,说京城扬州往返速度太慢,太折腾人了,没想到他就直接捣鼓出了这个轨道列车。

这样一来,京城扬州往返仅需一天时间。

他便可以更加频繁地来扬州找杨宪请教学习了,而不会因此耽误政事了,一想到这,朱标脸上笑容就越发灿烂了。

二皇子朱樉则是打从到了扬州那一刻开始,便开始自己一个人在那研究轨道列车,时不时还抓着一些工作人员问东问西,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基建他是真的热爱。

难怪原时空,他主持修建的城墙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也就杨宪身为这次发车仪式的主人公,抽不开身,而且又有太子朱标在一旁。

不然他早就逮着杨宪,开始当场拜师学习轨道列车如何制作了。

王月悯虽然这次是作为发车仪式的嘉宾来的扬州,可她此时此刻做的事情,却完全像是这里的东家。

没错,她此刻正在指挥那些工人们将扬州的货物搬上车厢。

除了要发往京城明记各商铺的,甜品点心、羊毛制品这些以外,这次还多了一袋袋封装好的水泥。

这些水泥是朝廷工部直接采买的。

这么好的建筑神器,朝廷又怎么会错过。

负责和扬州杨宪这边接头的正是刘伯温的儿子刘琏,如今刘琏正好在工部任职,任工部主事。

(本章完)

第6章 我真是天才第18章 还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便宜的事情?第116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第308章 开启认父模式(4k)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第123章 会试结束第70章 且听龙吟第133章 意外惊喜第362章 科学萌芽,杨帆远航(4k)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249.第247章 超越谥文正的诱惑第141章 现代科学实验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第59章 只要是有关百姓的事,没有小事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第65章 你管这叫还成?229.第228章 大明军队进村啦!193.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10章 骄兵悍将262.第260章 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第7章 神秘小瓶第356章 做医生能救大明(4k)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第345章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4k)264.第262章 让刘伯温父子回家养猪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248.第246章 原来钱,还能这样玩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第84章 奶香炊饼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过于大明!(第93章 仿范公法第20章 第一次见面第323章 等船来,等花开(4k)170.第170章 舔一舔第41章 大丫头啊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180.第180章 神机营第329章 自古天家无亲情 新的酷刑(4k)第74章 大功德第76章 下面没有了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第147章 真买楼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第73章 说话!262.第260章 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第129章 官民一则 均田均粮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199.第199章 权与钱的初次合作(4k)229.第228章 大明军队进村啦!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230.第229章 给我打!往死里打!第126章 大明榜样第133章 意外惊喜第69章 神算299.第294章 外表温文儒雅,内里其实是个疯268.第266章 铅笔与战船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第309章 狗链(4k)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第352章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168.第168章 大明军工厂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第357章 等会儿会有点疼,忍着点(4k)286.第283章 天才设计师(4k)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88章 欺君罔上?第50章 鬼才蓝玉238.第236章 狭路相逢!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86章 小区建设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4k)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第327章 天子剑,月下斩驸马(4k)301.第296章 选错了对手(4k)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第64章 本来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们相处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