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路向南

第132章 一路向南

作为老师的刘伯温虽然收到了发车仪式观礼的请柬,可同样没来。

而是让他的儿子刘琏替他过来。

也许是有这么多大人物在场的缘故,刘琏在杨宪面前显得有些拘谨,杨宪不由想起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场景,当时因为久等杨宪不来,正是刘琏还主动出去找杨宪,正好碰到了因为落马嘎了,刚穿越夺舍的他。

那时候双方还是很熟稔的,当时刘琏是浙东文官领袖刘伯温的儿子,而杨宪本人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翰林而已,而且还是刘伯温的学生。

只是想不到短短两年时间,双方身份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也是因为杨宪的激励,刘琏才会跟着踏足官场。

徐妙云则是全程就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车厢里,两只眼睛看着外头,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京扬轨道列车,首次发车,一共四节车厢。

其中最前排的首节车厢坐的都是前来观礼的大佬以及随行的官员。

后面三节车厢则是装满了各式物资。

反正要发车去京城,资源都已经花下去了,因此杨宪不准备浪费这一次运输机会。

这一点王月悯倒是和他不谋而合。

在指挥手底下工人将最后一箱甜品装上车后,王月悯身子从货车车厢里退了出来,拍了拍手,转过头的瞬间,正好对上了杨宪的视线。

杨宪笑着和她比了个手势。

王月悯愣了一下,伸手摸了摸发梢,原来是黄色的杨花末缠在上头了。

她伸手拿下来的瞬间。

清风吹过。

杨花随风而去。

满头的青丝也跟着飞扬。

杨宪愣了一下,然后朝着她招了招手,开口笑道:“王姑娘,要发车了。”

通往京城的轨道上。

六匹雄壮的战马,撒开蹄子沿着枕木车轨,朝着京城方向一路狂奔。

玻璃制造真正在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实质性的突破是在康熙年间。

明末清初进口的平板玻璃在我国出现,康熙年间,圆明园建筑才开始使用玻璃窗,雍正年间,紫禁城内也开始使用,至干隆年间,玻璃窗才在宫中普遍应用。

这些昂贵的舶来品,因为良好的的采光和围护性,取代了传统的糊窗纸,改变了传统建筑的立面外观。

这个时间节点,显然还没有这项技术,杨宪也一直没有在这方面做出突破。

由于没有办法安装玻璃,杨宪只能是在客车车厢原本窗户的两侧都安装了防护网。

这样一来既透气,又能让乘客欣赏到列车外面的风景。

同时还能保证乘客的安全。 不过要是遇到下雨天,就有些麻烦了,到时候靠窗的那两排位置便只能弃用。

杨宪心里想着,玻璃制造这块也是时候该开始动起来了。

这些日子实在是太忙了,很多事情无法兼顾到位。

真正让他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力有时穷尽,在有系统帮助下都是如此,难以想象那些没有系统、金手指帮助的各类穿越大神们是如何玩转异界的。

“这轨道列车的速度真的很快啊。”

身旁朱标的话,将杨宪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这车不仅速度快,而且一点也不颠簸。”朱樉点了点头,跟着开口道。

朱樉之前和那些工匠们聊过,知道能够做到像现在这样一点都不颠簸最大的功劳要归功于列车那打磨地无比光滑的车轮。

徐妙云和王月悯二女,则是看着窗外不断飞逝的景色,眼里放着光。

看着两边的景象飞速倒退,这种感觉对她们来说实在是太奇妙了。

这是她们以前坐马车从未有过的体验。

“根据古籍记载,秦朝就曾有过这种轨道车?”观遍古籍的徐妙云忽然开口问道。

这问题,不等杨宪回答,二皇子朱樉就直接替他答了。

“杨神侯这个轨道列车的创意虽然确实来自秦朝,可无论是列车本身,还是轨道,他都做了不少的改进。因此无论是运输载重量、列车行驶速度、还是舒适性,都比秦朝要好太多。”

“我说的没错吧?”朱樉转头看着杨宪,那表情就像是一个平常顽劣的学生,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绩,等着老师表扬。

“二皇子说的很对。”杨宪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徐妙云。“为了承受更重的列车,尤其是在车轨部分,我下了很大的功夫。不过徐姑娘能够知道秦朝拥有轨道列车这件事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有关它的记载很少,因此往后这么多朝代,都没能继承这项运输技术,不愧是誉满京城的女诸生。”

“杨大人谬赞了,我也只是偶然间在一本古籍上看过有关轨道列车的只言片语而已。杨大人才是真的厉害,竟然能够凭借那些只言片语,就将其完整还原出来。”徐妙云开口道。

“好了,知道你们两个都厉害,就不要在这互相吹捧了。”朱樉笑着打断了徐妙云与杨宪的对话,开口问道。“对了,杨神侯,你说这个轨道列车从扬州到京城大概要一整天时间,那么这期间的吃喝拉撒怎么办啊。”

这问题算是问到点子上了,轨道列车毕竟不是马车,说停就停。

杨宪开口回道:“扬州到京城这一条轨道上,每百里路,设有一个站点。”

“每站都修有20米长站台,12间站房,其中就有负责乘客休息吃饭的大堂,和方便的公共茅厕。不仅如此,每个站点还配备了马厩、马匹、饲料、水井等,还配有负责车辆、轨道维修和装卸人员,以及守卫人员。”

事无巨细,杨宪可以说把一切能够考虑到的事情,都考虑到了。

朱樉他们听得是连连点头。

杨宪脸上露出笑意,接着开口道:“当然了,列车上也备有各式点心吃食,全都是明记甜品出品。还有如果乘客实在是忍不住要如厕的话,列车上也是备有专门用来如厕的房间的。”

说着,杨宪伸手指了指后头一个方向。

众人转头,顺着杨宪的视线看去,果然在远处看到了一扇门。

(本章完)

278.第276章 扬州烤鸭(4k)153.第153章 会淹死人的第315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上)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第100章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第354章 女真灭族(4k)303.第298章 三月灭国(4k)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第6章 我真是天才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85章 扬州大开发第1章 开局一只鸡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41章 大丫头啊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37章 徐达买衣164.第164章 神迹第323章 等船来,等花开(4k)第145章 通往扬州的天字号车厢241.第239章 满载而归!第19章 外地来的土包子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第123章 会试结束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192.第192章 斩草除根(4k)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152.第152章 认命,却不服命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116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第50章 鬼才蓝玉第343章 一日为师(4k)248.第246章 原来钱,还能这样玩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第66章 新的可能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133章 意外惊喜第45章 田园之乐第27章 明记甜品铺第103章 不战而胜而屈人之兵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盐的大明盛世299.第294章 外表温文儒雅,内里其实是个疯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第333章 岛是宝岛,但需要清清藤壶(4k)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第314章 像你这样的人才,扬州大学有多少?第305章 聪明的胡惟庸(4k)第50章 鬼才蓝玉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241.第239章 满载而归!第50章 鬼才蓝玉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第143章 沈家姐弟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师,儿子也不必不如老263.第261章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第365章 红袖添香,为爱发电(4k)第354章 女真灭族(4k)第303章 不仅要撕下你这张老脸,还要放在地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丢了,我们还能去哪第364章 航海王(4k)264.第262章 让刘伯温父子回家养猪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第130章 一条鞭法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报纸!270.第268章 不够卖,根本不够卖第372章 我要造反!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第104章 野望183.第183章 不想学赵匡胤,更不做刘邦(4k第76章 下面没有了第69章 神算180.第180章 神机营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第135章 一堆破烂第29章 稻香粥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19章 外地来的土包子第86章 小区建设158.第158章 我说是就是268.第266章 铅笔与战船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第68章 你懂什么叫墨菲定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