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上山下乡

第134章 上山下乡

底下究竟哪些家伙在暗中搞小动作,朱元璋目光如炬,那是一清二楚。

只是如今时候未到而已,到时候这些家伙就会知道他老朱的刀利不利了。

为了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清丈田亩,朱元璋终于展开了行动。

由于朱元璋无法完全信任各地官员,因此他直接派出了这次恩科上榜的三十六名进士参与此次行动中,这些人都是经过朝廷政审,身家清白。

而且还并未被官场的水搅浑。

朱元璋如今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京城城门外。

三十六名新科进士,排好队,等着老朱检阅。

“今儿,你们就要离开京城了。”朱元璋看着三十六名新晋的恩科进士,开口道。“咱特意赶早,来送送你们。”

“皇上得到你们今天出发的消息,连饭都没顾上吃,撂下碗就来了。”一旁的胡惟庸拍马屁道。

这么大的事情,中书省自然也参与其中,期间很多调度的环节,离不开它。

“按照规矩呢,伱们中了进士,原本应该进翰林院。”朱元璋看着众人,顿了顿接着开口道。“可是咱啊,偏不。咱要把你们赶到穷乡僻壤里头去,怎么样,是不是心里头感到很委屈啊。”

“禀皇上,臣等愿意。”众进士连连躬身行礼,表示愿意。

看到大家朝气蓬勃的样子,朱元璋很是高兴,开口道:“好,一年后咱还在这儿,迎你们回来。”

天子相迎,这是何等的殊荣。

这些士子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激动地连连下跪,叩首大声道:“臣等拜谢天恩。”

朱元璋示意大家免礼,然后看着众士子,开口道:“你们大家知道,咱们大明的根基在于哪儿吗。”

不等大家回答。

朱元璋自顾自开口说道:“就在这片广阔无际的土地上。所谓京城啊,朝廷啊,翰林院啊,说白了,都是从这土地上长出来的。”

“如果没有这片土地,什么都不会有,也不会有皇上,就算有了,那也得饿死喽。”

朱元璋难得说一句笑话,他原本是想要稍微缓解一下现场氛围,哪里知道现场氛围变得更加严肃了。

就像杀人屠户,对着娃娃说笑话,起到的效果只会把小娃娃给吓哭同样道理。

他只能接着开口道:“朝廷派你们下去调查人丁、赋税、田产,去丈量各省的官私土地,这件事十分之重要!”

“田亩不确,国家就无法合理地纳税,收多了会激起民怨,收少了,会私逃税粮。所以呀,田亩数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安稳,百姓之太平,是咱大明的千秋之大业啊。”

朱元璋说着,从身上拿出一本册子,一边打开给众人展示,一边开口道。

“中书省给你们出了一个样本,鱼鳞册。按照这种式样,你们就可以把那些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田亩,像鱼鳞那样,一片一片地录画下来。录画的方法,都在图后面。你们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一看就会。”

“关键是,你们要吃得起苦,舍得跋山涉水。还要有细心,有耐性!”

“你们如果能把一个县的鱼鳞册,全都录画下来,这可比你们中举入仕可要难的多了。”

众士子再拜,高声道:“禀皇上,臣等一定录画好鱼鳞册。”

“出发吧,咱们一年后见。”朱元璋朝着众士子,一挥大手,开口道。

大明第一届恩科新晋的三十六名进士,人人都带着任务下去,他们彼此之间亦是竞争的关系。 而这同样是朱元璋对他们的一次考验。

只有通过了这次最终的考核的人,才会成为老朱的心腹,因为他们之前所做的种种举动,已经让他们得罪了那些勋贵大户,让他们无路可选了。

而这批人就将成为老朱投入朝堂的第三股势力,用以牵制淮西与浙东党。

临行前。

朱元璋特意叫住了李进。

“李进啊,之前答应你让你去扬州跟在杨宪身边学习锻炼的事情,怕是要先行搁置了,你不会怪我吧。”朱元璋开口道。

李进连忙回礼道:“为国分忧,是臣应尽之职。”

“好,很好。”

看着李进敬着自己的样子,朱元璋还是很满意的,在他看来,杨宪哪哪都好,就是在这一点上稍有瑕疵。

李进这娃这点就做得很好。

朱元璋伸手拍了怕李进的肩膀,开口道:“李进,这次咱特意把你给派到咱凤阳老家,你到了之后,每到各县,把当地的民情、政事、官吏优劣、年景丰灾,全都给咱写个褶子呈上来,直接呈给咱。”

“臣遵旨。”

“好好干,咱看好你。”

自从有了京扬轨道列车之后。

太子朱标来扬州,来得便更勤了。

当然不仅仅只是朱标,还有源源不断的商品物资从扬州运往京城,京城那边那些闻风而来的勋贵官员们,则是纷纷亲自登车感受其新奇。

在看到巨大的列车一次性装载数万斤的货物,并且以堪比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疾驰时。

这帮子勋贵官员,都给惊得瞠目结舌。

轨道列车自然不是免费乘坐的。

这么多站点工作人员的薪酬,轨道列车日常维修保养,战马的损耗,等等没有一个地方是不用烧钱的。

在杨宪的建议下,继羊毛加工制衣司后,朝廷又一个新的部门列车局随之成立。

无论是沿途站点的工作人员,还是轨道维修保养的工人,就算是列车上负责清洗马桶的阿姨,也全都有了正式编制。

要知道这些人里头,很多去年都还是逃荒的灾民,如今摇身一变,也算是公门中人了,能吃上一口皇粮,再不济这一辈子也总算是饿不死了。

在朱标强烈要求下,杨宪顺理成章成为了列车局的首任局长。

如今第一批参与京扬轨道修建的这些老人,自然便成了局里的骨干。

日后这些人在通过考核后,都是要派往各地参与当地的轨道列车的修建工作的。

列车局的事情理顺了之后。

杨宪终于腾出手,有功夫开始搞玻璃了。

(本章完)

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14章 地底之下,还有地狱205.第204章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4k)第100章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20章 第一次见面250.第248章 压抑的吕氏(第三更,求月票,276.第274章 大明第一期专利侵权案283.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60章 君子如玉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报纸!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273.第271章 局中局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258.第256章 究竟谁在为百姓做事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93章 仿范公法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第4章 把这些稻苗给本府拔了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26章 十三粒粮食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第305章 聪明的胡惟庸(4k)第308章 开启认父模式(4k)第315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上)278.第276章 扬州烤鸭(4k)第66章 新的可能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第74章 大功德290.第287章 向儒家开炮(4k)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过于大明!(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第49章 古代识字率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350章 四个女人一台戏(4k)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第138章 残次品第145章 通往扬州的天字号车厢第68章 你懂什么叫墨菲定律吗第332章 义务兵与志愿兵(4k)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193.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147章 真买楼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22章 雪花酥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51章 你这新鲜韭菜味不对啊第366章 暗流涌动277.第275章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第73章 说话!第360章 并非“仁君”(4k)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199.第199章 权与钱的初次合作(4k)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31章 杨卿,真是爱国的大忠臣啊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礼物(4k)第25章 亩产1500斤!236.第234章 少女当家第18章 还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便宜的事情?第35章 红楼问世第309章 狗链(4k)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10章 骄兵悍将第10章 骄兵悍将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第18章 还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便宜的事情?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186.第186章 大捷!(4k)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第108章 科举改革303.第298章 三月灭国(4k)第60章 君子如玉283.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纺织厂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75章 有些相遇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275.第273章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