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官民一则 均田均粮

第129章 官民一则 均田均粮

“那么李卿,你说说税制如果要改的话,要怎么改?”朱标看着李进开口问道。

朱元璋也是抬起头,将视线投向了李进。

既然能够看出大明税制问题所在,那么必定也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

“我要提出的方案,就是官民一则、均田均粮。”

李进顿了顿,接着开口道:“首先,‘均田’抹平了官田和民田的赋税差距,这样一来将大大减轻官田的负担,让那些承受不了官田沉重赋税而因此逃亡的百姓可以回来继续种田。这样一来,朝廷既能够恢复税收,同时还能减少流民,可谓是一石二鸟。”

“其次,就是均粮了。”

“我所说的均粮,即将百姓们所有的税赋耗羡全都摊算入田亩中,让田多的多交税,让田少的少交税,没田的不交税。”

李进口中的耗羡,是指官府解送百姓税粮过程中,所产生的的损耗以及运输的成本。

这对于百姓来说是一块很重的负担,最离谱的情况,曾出现过一石税粮高达七八斗耗羡!

之前耗羡是按户征收的,这对那些田多的有钱有势的大户自然有利,却给田少的普通老百姓带来了无比沉重的负担。

把耗羡摊入田亩中,能让豪强大户负担起他们逃避的税赋,也能给老百姓减轻负担,这么做同样可以大大遏制流民现象。

朱元璋和朱标越听,眼睛就越亮。

简直是太妙了。

在他们看来,李进刚才所讲的“官民一则、均田均粮”的税制改革,可谓对症下药。

简直是妙不可言!

“李进,你这则谏言于大明有大功,你说说要什么奖励。”朱元璋大喜,开口道。

朱标同样如此,看着李进,满眼都是杨宪的影子。

中书省。

“相国,伱方才所讲的有关税制改革的策论真的是那个李进写的?”胡惟庸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以他的眼光,自然能够看出这篇税制改革的策论价值万金。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他会被太子殿下,特意点为此次恩科的头名。”李善长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胡惟庸,开口道。“就在方才,他又被召进宫了。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此刻他人就在御书房之中。”

“相国,你说咱是不是可以提前将其拉拢进咱们的阵营。这李进一看就是人才,未来必定会受到陛下重用。而且我调查过,他就是马南山的侄子,算起来本来就是咱淮西一脉的。”胡惟庸开口道。

见李善长沉默不语。

胡惟庸继续开口道:“相国,如今对咱们来说情势严峻啊。杨宪如今的风头你又不是不知道,不仅被封大明神侯,太子殿下更是三天两头往扬州跑。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笼络这批首届恩科的士子,李进就是例子。”

“属下担心,要是我们不采取行动,任由杨宪做大的话。刘伯温、杨宪二人终将进入中书省,取代恩公与属下,掌握朝廷大权。到那个时候,咱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甚至是过到头了。”

很显然这两年,杨宪的异军突起,让胡惟庸慌了。

他原本以为等到李善长退休后,中书省那个位置,他十拿九稳,可如今看来,远不是这么回事。

李善长看了胡惟庸一眼,神情严肃道:“惟庸啊,有一点你要牢牢记着。皇上不会让任何一拨人,主掌朝廷大权的。你等着看吧,只要这个李进真有才干,能够起来,很快就将取代杨宪如今的位置。” 御书房。

“此事臣不敢居功。”李进躬身行礼道。

朱元璋和朱标二人,此刻还都以为李进只是谦虚而已,不过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自己误会了。

只见李进继续开口道:“关于大明如今税制的弊端,以及税制改革的方法,全都不是微臣自己想出来的。”

不是李进他想出来的?

那又会是谁?!

好在李进很快就给了答案。

“这些全都来自大明神候、扬州知府杨宪杨大人,我只是负责将他所说的话规整在一起而已,充其量也就只是起到一个裁缝的作用。因此陛下如果真要赏赐的话,那就给杨大人吧。”李进将身子躬得更加低了。

这道策论竟然来自杨宪!

对于这事,朱元璋、朱标父子既感到惊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仿佛这件事本该就是这样才对。

果然,这世上哪这么容易找到第二个像杨宪这样的大才。

朱标两眼放着光。

朱元璋看着李进,开口道:“起来了,杨神候有功,你同样有功。要不是因为你的这一篇策论,我们也不会知道大明税制的弊端,咱说话算话,说给你赏赐就给你赏赐。”

“说吧,要什么赏赐。”

“之前几个月在扬州小学的教书生涯,让微臣受益匪浅,如果没有那段时间的历练,微臣也绝对无法取得今日的功名。微臣想跟在杨大人身边继续学习。”说着李进就跟着跪了下去。

朱元璋看着李进。

在他看来李进绝对算得上是青年才俊,值得培养,将他放在杨宪身边,不求学个七八成,只要能有三四成本领,那对朝廷都将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咱答应你了,你们这一批进士本就要下各基层衙门锻炼,你就回扬州,跟在杨宪身边好好学本事吧。到时候好做到更好报效朝廷。”朱元璋开口笑道。

“谢陛下!”李进跪恩道。

李进离开后。

朱元璋脸上笑意忽然收敛了起来,他看着朱标,忽然开口道:“老大,你说杨宪明明知道咱大明的税制有问题,为什么没有和咱说呢。”

听了朱元璋的话。

朱标心里“咯噔”了一下。

对于自己的这个父皇,他再了解不过了。

朱标连忙开口解释道:“或许杨卿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时机去说这件事情,也有可能他打算做好万全的准备后,再和我们说这件事情。”

看到朱标略微有些紧张模样,朱元璋笑了,拍拍朱标的肩膀,开口笑道:“老大你放心,我对杨宪没有意见,方才只是就这么随口一问而已。”

(本章完)

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第8章 制盐大业288.第285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4k)205.第204章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4k)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报纸!168.第168章 大明军工厂184.第184章 北伐(4k)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第303章 不仅要撕下你这张老脸,还要放在地第108章 科举改革250.第248章 压抑的吕氏(第三更,求月票,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198.第198章 父与子(4k)191.第191章 圣人耶?(4k)第86章 小区建设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第52章 韭菜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42章 父与女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进了第103章 不战而胜而屈人之兵229.第228章 大明军队进村啦!第343章 一日为师(4k)第145章 通往扬州的天字号车厢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45章 田园之乐257.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第104章 野望291.第288章 这天下到底是我的,还是你儒家第90章 算计第38章 醉话成真,无烟灶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288.第285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4k)第39章 种菜第103章 不战而胜而屈人之兵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第329章 自古天家无亲情 新的酷刑(4k)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无法注意到低到土里的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第332章 义务兵与志愿兵(4k)273.第271章 局中局166.第166章 草原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第94章 灾民还算人吗?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184.第184章 北伐(4k)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过于大明!(285.第282章 杨国公为国牺“身”(4k)第81章 达摩克斯之剑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第29章 稻香粥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第26章 十三粒粮食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157.第157章 寿宴219.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291.第288章 这天下到底是我的,还是你儒家183.第183章 不想学赵匡胤,更不做刘邦(4k213.第212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礼物(4k)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3章 奇货可居第63章 失利!第59章 只要是有关百姓的事,没有小事264.第262章 让刘伯温父子回家养猪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90章 算计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第43章 应对盗版的三俩计206.第205章 无鞘的刀(4k)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192.第192章 斩草除根(4k)197.第197章 救赎之道就在世界地图之中(4k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第316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下)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152.第152章 认命,却不服命199.第199章 权与钱的初次合作(4k)第11章 蓝玉,你出息了啊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224.第223章 烧鹅第56章 古董羹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30章 过冬前的准备第88章 欺君罔上?第55章 四则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