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

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

“微臣冒死进谏,万不可封王啊,现在不可,将来仍然不可啊。”陈怀义跪在大殿上,痛心疾首道。

如果是昨天见杨宪之前的朱元璋,这陈怀义怕是早就给叉出去了。

可今日之朱元璋早已放眼世界,格局已然打开。

陈怀义说的也是老生常谈那一套,朱元璋耳朵早就听出茧子来了。

他瞥了陈怀义一眼,开口道:“你先听咱把话说完,到时候如果还有意见,再说不迟。”

“咱重新制定了皇室宗亲法,诸皇子的封王是既定国策,断然不会改变。可他们的封地,不是现有的大明疆土,咱这个天下,大半是靠着兄弟、义子、义侄们打下来的,从我起兵那天起,多少人跟着我,多少人流了血,走了多少个兄弟子侄,我一直记到了现在。没道理就这么让他们直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

“想要封王,可以。那就凭自己的能力,打下属于自己的地盘,为咱大明开疆拓土,这才是咱的龙子龙孙!”

接下来朱元璋将杨宪提的皇室宗亲法,当场宣读颁布,最后开口道:“因此咱决定,先册封皇四子朱棣为蒙王,驻漠北,统三镇精兵,守护边疆,保国安民。”

“儿臣领旨谢恩!”朱棣当即跪下谢恩。

旁边几个皇子看着朱棣,眼里露出艳羡的目光。

“皇上英名!”

新的皇室宗亲法和分封准则下来后,淮西那些将领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一个个眼里满是感激。

朱元璋方才那一番话,可是着实让他们在心里感动了一番,好似又回到了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日子。

而朱元璋讲的新的封王准则,也非常合理,让人找不出错漏。

而且看这样子皇上是要再起刀兵了,到时候还是要用他们这帮子老弟兄,届时将会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

跪在地上的陈怀义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反驳,他还想开口,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渐渐被四周“皇上英名”的声音所吞没。

散朝后。

“恩相,实在是太可惜了,就差了一步。原本能够借着陈怀义这个机会,好好打击一下浙东党的气焰。”胡惟庸开口叹气道。

李善长没有搭话,他脑子里一直想着朱元璋在朝会上提出的新的封王政策。

他想不明白。

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这次分封诸王,朱元璋绝对会把他那些成年的皇子们挨个封个遍才是。

而如今竟然只封了一个蒙王朱棣。

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这其中究竟发了什么变故。

另一对师徒这边。

刘伯温看着杨宪,开口道:“希武,皇上态度突然发生转变,是因为你吧。”

“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切最终还是取决于皇上自身。”杨宪开口回道。

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还是因为你。

刘伯温心里有数。

“我在想,李善长、胡惟庸他们此刻一定气死了。原本等着看皇上收拾都察院这些进谏的言官御史们。”刘伯温开口笑道。

“皇上如今心气儿大着呢,李善长他们这么做,就纯粹是小人之心了。”杨宪笑了笑,开口道。

“老师,学生今日就要重新回扬州了,就不另行去伱府上拜别了。”

刘伯温对于杨宪的选择有些诧异,要知道以杨宪如今的地位,只要主动开口,完全可以直接留在京城。

刘伯温看着自己这个学生,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出了皇城之后。

师徒俩就此告别。

杨宪踏上了从京城前往扬州的轨道列车。

列车上。

杨宪思绪万千。

大明洪武这个时间节点,目前的这个世界,除了欧洲和亚洲和北非,以及美洲的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文明诞生。

准确一些讲,是没有现代文明的诞生。

这意味着,有无数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占领,有无数的资源等着大明去掠夺,有无数的功绩点等着杨宪去攫取。

作为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此时的大明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不论是军事,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各个角度来说对其他国家都是吊打。

明朝是1368年建立的,而美洲是1492年才被发现的。那个时候的非洲也没好到哪去,跟中国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至于欧洲各国,虽然从15世纪末开始探索新大陆,但最初他们的那些船只,跟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队比起来,简直就是渔船和军舰的区别。

而且,此时大明人口也是最多的。

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八分之一,要知道这还是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战后大明。

正是因为如此,杨宪才更加接受不了,到最后会让欧洲的一些蕞尔小国,还有短短二百多年历史的美丽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中国的落后,实际是从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只是到了清朝,问题大到遮掩不下去了而已。

最后直接导致长达百年的屈辱史,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遭受了多少的苦痛与灾难。

所以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杨宪想要改变这一切,让全世界变成大明的国土,即使最后分崩离析,也要让华夏汉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让所有的人都以学中文为荣,会说中文为荣,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中华文明为主导的世界。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穿越者,说实话,面对时代的浪潮能够做到的事情终究有限。

可杨宪手握系统,做到这些,他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京城,皇宫。

杨宪进献的那份世界地图,如今成了最高的机密。

朱元璋自从得到这张地图后,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上面,下朝后,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看地图。

甚至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

“父皇,该用午膳了。”朱标开口道。

“不吃了。”朱元璋大袖一挥,又看了朱标一眼。“虽然老四如今已经被封为蒙王,可离他就藩还有几年时间。你让他没事就去扬州,好好请教杨宪如何治理漠北草原。还有这些日子奏章老大爷就多辛苦一些。没其他事的话,你就去用膳吧,咱想再研究一会儿。”

“是,父皇。”

朱标离开前,又是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就这样独自一人,看着桌子上的那张世界地图,沉浸在征服世界的美梦里。

杨宪这次北伐离开扬州,一走就是小半年时间。

扬州在鲁明义为首的一众扬州官吏,以及以刘坤、老金他们为代表的一众明记管理层管理下,所有事情都按照杨宪走之前制定的计划,运行地井井有条。 如今的扬州城,已经渐渐有了后世现代化管理的那个味道了。

修建了几年的神候府,如今也终于是建成。

按理来说,如今杨宪被封为国公,牌匾就该换了,可杨宪最终还是将其保留了下来。

这座神侯府位于整个扬州城最为中心的地带。

无论是施工团队,还是建材用料,都是用最好的。

杨宪当初给的设计图纸,完全让匠人们,按照后世的小别墅修建的。

经过扬州大开发后,明记的这些建筑团队的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修建风格早已经看不到丝毫过去的影子。

整个神侯府修建下来,在安装门窗之前,没有用一块木头。

和七八十年代建筑方法一样,先是挖好地基,然后用条石和混凝土打好基础,之后用竹筋混凝土板筑出房子建筑的框架。待到结构坚固后,墙面用上好的青砖砌起来,楼板则是用定制尺寸的预制板铺设砌好。

杨宪神候府的建筑,最高只建到三层。

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这个高度刚刚好。

府内建有专门给杨宪书房、卧室,以及会客厅、还有几个贵客卧室调节冷暖的空调室。

除此之外,神侯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神侯府的窗户上都镶嵌上了昂贵的玻璃。

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神侯府的这些建筑上玻璃反射出的万千金光,让其成为了整个扬州一道人尽皆知的景点。

可就是这么一座人人艳羡的府邸。

杨宪还是不甚满意。

在他看来少的东西还是有些多,比如电灯、比如抽水马桶。

搞电灯,要先搞发电机。

抽水马桶,则是要下大力气修建好地下管网。

前者目前来说不现实,后者则是要花太大的精力。

在古代,很多现代人能够享受到的服务,通过人为的因素同样能够做到。

比如马桶。

像杨宪这样的大臣,甚至整个上厕所的过程不用自己动手,而且也闻不到臭味。

每一次送上来的马桶都会是崭新的。

比如冬天晚上冷,就会有两个丫鬟专门上床暖床。

等等,不一而足。

刚从漠北草原回来,又经历了朝廷诸王分封风波,如今的杨宪身心俱疲。

只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懒得再折腾了。

可在休息的这段时间,杨宪也不得闲,时不时就会有来自京城的官员来访。

毕竟杨宪的身份,今时不同往日。

这些官员大多不属于浙东和淮西两党,来找杨宪的目的也很明确,想要抓住杨宪这个大腿,在朝堂上搞第三股势力。

杨宪给弄得不胜其烦,最后直接闭门谢客。

这些官员们吃了闭门羹,也不敢有丝毫怨言。

这时一份从京城寄来的书稿,引起了杨宪的注意。

书稿是王月悯寄过来的。

提起王月悯,就不得不提他哥王保保了。

原先齐王的封号自然不能再有了,毕竟那是元主封的。

朱元璋给王保保封了侯爵,齐侯。

留在了京城,目前在大都督府任职。

相比于其他北元皇族,王保保的结局已经有够好了,这与他投降之后,提供大量有关元军情报给杨宪也有关系。

而且接下来,征战辽东和云南的北元残留势力,或许也要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王月悯则是照旧,仍旧当着明记商行的二掌柜。如今北元灭国,王月悯反而变得自由很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杨宪打开书稿,刚看第一眼,直接把刚喝进口中的茶水给喷了出来。

这么巧吗?

杨宪接着往下看了几段,终于是把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他手中的小说书稿,不是别的,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好像确确实实是这个时代的人。

王月悯信中的意思是询问杨宪这本小说能不能发行,毕竟她对文学作品并没有什么鉴赏能力,表达的看法也仅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这个地步。

在王月悯看来,杨宪既然能够写出《红楼梦》这样的畅销书,那么定然是这方面的专家。

杨宪沉吟了一下,他认为比起小说,像《三国演义》这种题材,作为说书反而更加合适。

之前杨宪本就有让明记商行往这方面业务拓展的意思。

而且小说如今还可以放在报纸上连载,以提高大明日报的销售。

与这两个比起来,直接出版话本小说,反而是最次要的。

也是时候要开始布局舆论口的工作了,军事实力上来了,这项工作同样不能落下了。

杨宪当即下了决定,回了一封信给王月悯,让王月悯直接从小说作者手中买下版权,最好是能直接将作者本人给招揽过来。如今杨宪手底下正好还缺一些过硬的笔杆子。

同时杨宪又让下面的人到处找说书方面的人才。

“大人,蒙王殿下来了。”

就在这时,府里的管家前来通报道。

杨宪放下手中的书稿,迎了出去。

“见过蒙王殿下。”杨宪行礼道。

北伐时,杨宪是大帅,是朱棣的上司,这时身份却是发生了对调。

“杨国公,你这是做什么,你我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朱棣笑道。

“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不然会被那些御史言官说闲话的。”杨宪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就在有外人在的情况下再行礼,我听说杨国公和我大哥可从来不会这么客气生分,以后私底下要是再有这么多虚礼就是看不起我朱棣了。”朱棣开口道。

(本章完)

219.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第62章 大明之幸第52章 韭菜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183.第183章 不想学赵匡胤,更不做刘邦(4k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记纺织厂工作190.第190章 坐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4k)第94章 灾民还算人吗?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第343章 一日为师(4k)第366章 暗流涌动第49章 古代识字率184.第184章 北伐(4k)249.第247章 超越谥文正的诱惑第86章 小区建设213.第212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180.第180章 神机营第354章 女真灭族(4k)第305章 聪明的胡惟庸(4k)第10章 骄兵悍将第59章 只要是有关百姓的事,没有小事第40章 京城纸贵第76章 下面没有了第41章 大丫头啊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143章 沈家姐弟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101章 干得好啊第140章 穷病第66章 新的可能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第303章 不仅要撕下你这张老脸,还要放在地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30章 过冬前的准备第123章 会试结束246.第244章 我一生别无所好第314章 像你这样的人才,扬州大学有多少?第299章 以为我提不动刀了吗?(4k)第103章 不战而胜而屈人之兵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进了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从小吃名贵药材养第73章 说话!第10章 骄兵悍将第323章 等船来,等花开(4k)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第31章 杨卿,真是爱国的大忠臣啊262.第260章 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师,儿子也不必不如老第333章 岛是宝岛,但需要清清藤壶(4k)第40章 京城纸贵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213.第212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220.第219章 所谓倭乱第26章 十三粒粮食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369章 讨万国檄文第75章 有些相遇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第354章 女真灭族(4k)183.第183章 不想学赵匡胤,更不做刘邦(4k第359章 你看过死亡的颜色吗?(4k)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第300章 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报纸!189.第189章 此事再议(4k)222.第221章 从未听过如此无理的要求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第371章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一尊菩萨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175.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第319章 你什么档次,跟我吃一样的菜肴?!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293.身体不适,再请一天假203.第202章 中书省的阴谋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263.第261章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第148章 大明第一任首富与最后一任首富的初第68章 你懂什么叫墨菲定律吗第64章 本来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们相处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报纸!第309章 狗链(4k)第95章 老伯,咱们本家啊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盐的大明盛世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156.第156章 手中当有刀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第81章 达摩克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