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第196章 征讨云南(4k)

第196章 征讨云南(4k)

“蒙王殿下,是想询问如何治理漠北草原?”杨宪看了朱棣一眼,开口问道。

虽然距离朱棣就藩还有几年时间,可这些知识,提早了解终究是没错的。

朱棣点了点头,开口道:“正是。”

杨宪开口笑道:“具体的大方针策略,我与皇上汇报过。毕竟事关蒙古人的归附,是国策。”

“不过有些事情,殿下这边可以提早落实。”

“还请杨国公教我。”朱棣诚心请教道。

杨宪开口道:“殿下这边需要找一批精通畜牧经营的人才,提前在漠北草原那边设立牧场。以后将不再有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所有畜牧都将在咱们设立好的牧场内进行。因此牧草种植,同样是重中之重。”

“随着这一个个国营牧场建立,大批的牧民,便有了家。他们不用再过原本漂泊不定的生活,只需要安心工作,便能够换来充足的食物、食盐、布匹以及酒。”

“其次就是元人的教化,那边需要设立大量的学校。小学尤为重要,所有元人的孩子,强制进入小学学习汉语汉字汉文化。这样一来,新一代的草原人会打从心里认可自己是大明国民的身份。三代以后,蒙古人的汉化以及认同归属问题便能够彻底解决。”

“当然了,成年学校也必不可少,各大牧场内部就可以开设相关的讲堂。所以有关这方面的人才,殿下也可以提早谋划了。”

“最后便是城市规划,虽然漠北草原地形特殊,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如今漠北草原只有寥寥几座城,是完全不够的,选址建城这些问题,就涉及专业性领域,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

“殿下想办法提前为做好这三件事做好谋划就行。”

至于其他的强制蒙汉通婚,这些国策,等到辽东和云南北元残存势力彻底消灭后,朝廷方面就会立马推动。

这些事情,完全用不着朱棣担心。

对于漠北草原,朱棣的目光不应该放在眼前两三年,而是应该放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

wωw ¤Tтkд n ¤¢ ○

朱棣之后要拉着杨宪问了一下午,只觉得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在离开前,朱棣看到杨宪书桌上的书稿,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情,开口问道:“杨国公,这是……”

杨宪顺着朱棣的视线看去,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口道:“这是一本小说的书稿《三国演义》。”

“小说?三国?”朱棣接着开口问道。“是写有关三国那段历史事情的故事吗?”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殿下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拿回去看一下。”

反正这份书稿并非原稿,杨宪想要看让商行接着印刷就是了。

“那就多谢了。”朱棣拿起小说书稿,和杨宪告别。

这几年他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要当好一个藩王,可不是仅仅会打仗就足够了。

就在杨宪在扬州过着悠闲日子的时候。

京城,朝廷那边却因为出征讨伐辽东和云南的名额,打破了脑袋。

可以说是人人奋勇。

漠北草原一战,杨宪直接封了国公,四皇子朱棣则是封了亲王。

无论对于那些武将还是皇子们,这个诱惑都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在新的分封制度下,皇子们想要受封,那就必须要走这一步。

在他们看来,北元已经被灭国,剩下辽东和云南那都是属于秋后的蚂蚱。

再加上他们如今也知道了大明的新式武器洪武步枪。

在有些人眼里,有这样的兵器在,闭着眼睛平推都能把辽东、云南拿下。

他们认为杨宪不过是占了洪武步枪的便宜而已,却不想想,这洪武步枪是谁发明制造出来的。

回到京城后。

朱棣立马就开始着手,按照杨宪说的去做准备,忙了一天晚上回到王府里。

这才得了空,翻开了《三国演义》的小说书稿。

一页接着一页。

朱棣发现自己好似根本停不下来。

很快便是被东汉末年,刘关张三兄弟初次相遇后,为了光复汉室,桃园三结义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这种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这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情。

看得朱棣是热血沸腾。

小说里的故事完全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虽然这本书里头很多故事情节,与他之前读过的史书不相符。

可这毕竟只是小说。

里面跌宕起伏的情节,特别是那些宏大的战争场景,只有真正经历过沙场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

不知不觉间,竟然就看到了深夜。

朱棣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是越看越兴奋。

明记书肆之前出过一本《红楼梦》,朱棣也看过,当时只是翻看了几眼,便是随意将其丢到了一旁。

在他看来这种脂粉气如此重的书,没甚意思。

朱棣这辈子的志向是在沙场,很显然《三国演义》对上他胃口了。

董卓篡权,各地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形成十八路诸侯联军之时,看得只叫人热血沸腾。

朱棣恨不得扛着他心爱的洪武步枪,亲赴前线,一枪将董贼的脑袋瓜子给崩开。

一直到第二天,天空微亮,鱼肚泛白。

该到上早朝的时候。

朱棣这才猛然回过神来,像极了作者菌学生时代在宿舍躲被窝熬夜看了一宿小说的情况,那个时候斗破刚出,正是网文的黄金时代。

朱棣赶忙让下人们进来帮忙收拾朝服,然后就这样直接顶着个熊猫眼,上朝去了。

奉天殿外。

群臣早就依据品级排列好队列。

“蒙王殿下!”

“拜见蒙王殿下!”

见到朱棣,台阶两侧的官员纷纷给朱棣请安,朱棣强撑着精神,一一回礼,有些恍惚地走到殿门口。

殿门口最前排,站着的是几位皇子。

“老四,怎么了,昨晚没休息好吗?气色这么难看。”朱标伸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关心道。

“见过大哥。”

“见过二哥、三哥。”

朱棣抬起头看着众兄弟关心的目光,尴尬道:“没事,刚从漠北回来,还有些不适应,习惯半夜惊醒。过段时间就好了。”

总不好说他堂堂一个亲王,是因为通宵看一个话本小说,而导致没休息好吧。

“等会儿,我让张御医去你府上看看,给开一些安神的药。”朱标动作语气,尽是大哥对弟弟的关切。

即便他这个弟弟如今已经成了亲王,可就算朱棣日后成了雄踞一方的藩王,在朱标眼中仍旧是那个永远没长大的弟弟。

“开朝!”

太监唱喝声从殿内响起时,奉天殿大门开启。

在朱标的带领下,所有人鱼贯而入。

大殿上。 淮西武将们,一个个脸上均是露出期待的神色。

因为他们知道,朱元璋将在此次朝会上,宣布出征云南和辽东的人选了。

朱元璋看着殿下众人。

他这帮子老兄弟们心中在想些什么,朱元璋再清楚不过。

“任命沐英为征南将军,朱㭎为副将出征云南。”

对于这个旨意,那一众淮西将领显然是不满的,可却没人开口。

因为这旨意合情合理,挑不出丝毫毛病。

沐英确实有这个资格,他年少从军,元至正二十二年,年仅十八岁的沐英便已经担当军事要任,先是当朱元璋的帐前都尉,后来又被提拔为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

之后又是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

大明建国后,洪武三年。

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

要知道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天下初定府中积务繁积。沐英年纪虽轻,聪明敏悟,处事果断,解决问题明快,毫无遗漏。

徐达、邓愈这些老前辈,对他都是赞不绝口。

其余人眼红也没用,沐英根脚硬的很。

可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才会心生不满。

可旨意已下。

因此众人只能眼巴巴盯着,征讨辽东的名额了。

可一直等到散朝,朱元璋都没有宣布征讨辽东的事宜。

让一众淮西将领,空欢喜一场,脸上满是失望之色,有些甚至是不满。

散朝后。

朱元璋让人叫住了朱标和朱棣。

回到御书房后。

朱元璋脸色立马变得难看了起来,他开口道:“老大,方才在大殿上,你看到那些人脸上的表情没有。”

“真是奇了怪了,朕的这帮子老兄弟们,好像手里头不捏着兵权,不让朕有所忌惮,就过不了踏心日子了。”

“他们越是恋栈手中的兵权,我就越不能轻易如他们愿。”

朱标没有开口搭腔。

因为他知道朱元璋是在说气话。

尤其是在看过那张世界地图之后,朱标知道,日后朱元璋是不可能完全不用他的这帮子叔伯的。

这么多皇子之中,真正有战场经验的人还是太少。

他的那些弟弟们尚需要时间成长。

等到朱元璋气发得差不多了,转头看向朱棣,发现了他的黑眼圈,开口问道:“老四,你眼睛怎么了?”

朱棣只能是将那番谎言又说了一遍。

朱元璋问起了朱棣扬州行的见闻,朱棣将杨宪和他讲那番话一字不落复述了一遍,甚至连那本《三国演义》的小说书稿也没落下。

听了朱棣的话,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杨宪讲的都是正理,伱按他说的去做没错。不过老四,你要记住一点,你才是那个做决策的人。”

“儿臣明白。”

朱标和朱棣从御书房退出去后,朱标开口向朱棣讨要了《三国演义》。

方才朱元璋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朱标注意到了,而有关杨宪的一切,朱标都是格外的关注。

在他看来,能够出现在杨宪书案上的书稿,绝不仅仅只是一本普通的话本小说那么简单。

是夜。

东宫,侧妃寝宫。

吕氏正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为今日是她侍寝的日子。

“娘娘这么漂亮,我如果是太子殿下,肯定天天来。”贴身丫鬟紫夕一边用梳子给吕氏梳头,一边开口笑道。

“口无遮拦,我什么时候教你这么没规矩了,太子殿下也岂是你能置喙的。”吕氏责骂道,不过说这话时,她脸上是带着笑意的。

显然紫夕的话,让她很是受用。

“娘娘。”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官站在屋外禀报道。

“是太子殿下要来了吗?”吕氏开口问道。

贴身丫鬟紫夕打开了门。

“太子殿下,让我来和娘娘您通传一声,让你今晚不用等殿下了。殿下还有很多政务没有处理完,今晚应该是要在书房过夜了。”屋外的内侍官躬身道。

“.知道了。”吕氏在听到这消息的瞬间,脸上的笑容凝固,沉默了良久,这才开口回道。

朱元璋这头还在沉迷世界地图。

朱标则是开始研究起了《三国演义》。

而一场悄无声息的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杨宪发现大明宝钞贬值了,而且贬值得厉害,已经贬值到了原本的三分之一,乃至更低。

已经出现崩盘前兆了,这比原时空要提早太多了。

之前吏治改革的时候,大大增加了国库开销。

朱元璋当时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不断加印大明宝钞。

当时杨宪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头,便已经对朱标讲过此事,说加印一事不能再继续了。

经过朱标的劝说,再加上琉璃生意的起色,渐渐填补了官员俸禄增加这块空白。

原本加印工作已经停止了。

可之后为了准备北伐,研发和制作军火,需要投入大量财力。

当时朱元璋给朱标讲的是“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你和杨宪讲,让他放手去干。”

没想到朱元璋口中的办法,仍旧是让宝钞提举司加印大明宝钞。

现在征讨云南,又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撑。

朱元璋想到的,还是加印宝钞。

敢情老朱是真的把自己当成印钞机了。

如今量变,终于引起了质变。

民间甚至已经开始出现抵制收取大明宝钞的情况了。

杨宪没法子,只能给朱标写了奏折。

好在现在发现还不算太晚,还能挽救,要是再迟一些,怕是要直接废除大明宝钞了。

(本章完)

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第69章 神算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第323章 等船来,等花开(4k)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第79章 我对钱没什么兴趣284.第281章 所谓成长,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第130章 一条鞭法第302章 建立政务员体系(4k)253.第251章 为个人牟利,为家牟利,为国牟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34章 裁撤老兵(4k)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45章 田园之乐第114章 饮鸩止渴263.第261章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278.第276章 扬州烤鸭(4k)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223.第222章 开海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43章 应对盗版的三俩计第56章 古董羹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第33章 各自满意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第15章 背锅的老刘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第319章 你什么档次,跟我吃一样的菜肴?!第113章 好好干,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276.第274章 大明第一期专利侵权案第328章 你有免死铁券,好,那我就杀你两次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无法注意到低到土里的164.第164章 神迹223.第222章 开海第147章 真买楼164.第164章 神迹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90章 算计第41章 大丫头啊第99章 仰望星空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204.第203章 蒸汽机的原理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第42章 父与女277.第275章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190.第190章 坐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4k)288.第285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4k)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第73章 说话!290.第287章 向儒家开炮(4k)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4k)第104章 野望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第146章 首富进扬州第51章 你这新鲜韭菜味不对啊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293.身体不适,再请一天假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从小吃名贵药材养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276.第274章 大明第一期专利侵权案第100章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211.第210章 两个失意的人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211.第210章 两个失意的人第368章 做这个时代的太阳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第79章 我对钱没什么兴趣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第309章 狗链(4k)第63章 失利!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第360章 并非“仁君”(4k)250.第248章 压抑的吕氏(第三更,求月票,第64章 本来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们相处第42章 父与女第62章 大明之幸第126章 大明榜样第82章 不敢贪 不能贪 不愿贪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第47章 心里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