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

第200章 偷天换日(4k)

苏州。 wωω ●тt kān ●¢O

沈府大宅。

“爹,咱们家哪里拿得出三千万两白银啊!”沈茂开口道。

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三千万两白银,要是换成以前,几乎是大明朝足足三年的赋税了!

别说现银没有,就算是变卖产业,基本上也要把沈家卖个差不多了。

而这正是沈茂三兄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产业都已经捏在他们三房手里。

变卖产业,等于是让他们割肉放血。

自己这几个儿子的小心思,沈万三又怎么可能看不清。

沈万三脸上少有露出怒色,沉声道:“库房里钱不够,就卖产业,酒楼、工坊、田产、房产,若是还不够那就把祖宅也给押出去!”

“如果这样都还不够,那就去借!”

“这三千万两白银,我沈家纵然是倾家荡产,也必须凑出来!一分也不能少!”

沈万三手中的拐杖用力杵了杵地面!

沈茂三兄弟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自己的父亲发火了,三人连忙闭嘴,低下脑袋。

沈万三用手中的拐杖指着眼前三个儿子,恨铁不成钢道:“你们到现在还没看明白局势吗?朝中无人,我们沈家纵然有万贯家财,又能如何?到头来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些年,那些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了,欲壑难填,到时候无论干出什么事情来,我都不会觉得奇怪。而现在就完全不同了,只要咱们借给朝廷这三千万两银子,那么从今天起,咱们沈家便跟朝廷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寻常的官吏还敢对我们沈家像现在这般肆无忌惮地行事?”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在古代,尤其是明朝,商人无论多么有钱,在当官的面前,终究抬不起头来。

这是社会制度决定的。

而且朱元璋说这笔钱朝廷,会借24年。

也就等于说是,这二十四年时间内,沈家拥有了一张“免死铁券”,这张“免死铁劵”自然就是朝廷给他们沈家开的欠条。

既然是国债。

那么自然是经过正规流程,通过户部开出的,如今欠条另外一联,就安静地躺在户部的库房之中。

吕昶当时在这张欠条上加盖户部大印时,脸色惨白,毫无血色可言。

看着欠条上的数字,吕昶双手都是在抖的。

想死的心都有了。

要知道户部是掌管天下财富的地方。

如今朱元璋用朝廷的名义借了这么一大笔银子,如果到时候还不了,后世的史官不得把这一笔账算在他头上啊。

到时候他吕昶真就给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周郝王的例子就在眼前。

甚至因此诞生了一个成语,债台高筑!

如果换一个个性强硬一点的,怕是就直接撂挑子,梗脖子,和老朱对着干了。

吕昶性格终究还是偏软的,可在盖了这个大印后,他又惴惴不安。

最后只能是去找他的老友刘伯温,想要得到解决方法。

刘伯温在听了吕昶的话后,已经猜到朱元璋这个策略定然是来自他的学生杨宪。

解铃还须系铃人,刘伯温直接让吕昶去扬州登门拜访杨宪。

这些日子沈家为了筹措那三千两银子,自然忙得天昏地暗。

而身处扬州的杨宪,也随着沈家忙碌,而变得忙碌起来。

虽然有王月悯、刘坤他们的帮忙,可很多事情,需要他这个真正的东家下决断。

毕竟所涉及到的金额数量实在是太大了。

杨宪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扬州竟然会来了一个他预想之外的客人,吕昶。

这个一把年纪了,还喜欢看春宫图的户部尚书。

原时空,吕昶还因为这件事被人告了御状。

人家好歹是一个六部堂官,亲自从京城过来拜访,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杨宪挤出时间,在府衙会见了这位户部尚书。

吕昶没有废话,一见面便是开门见山,问出了他最担忧的事情。

自从那日在那张天价欠条上,亲手加盖了户部公章后,吕昶这些天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有时候,甚至还会做噩梦惊醒。

杨宪笑了,原来是为了这事。

他看着吕昶,轻笑道:“吕尚书既然掌管户部,自然知道新税制推行后,咱们大明赋税是越来越多,难道还担心还不上这笔钱吗?”

要知道借款的期限可是足有24年。

一年只要存下100多万两白银,就足够。

吕昶担忧道:“杨国公,有所不知。赋税是越来越多,可支出同样如此。这些年征战就没有断过,北伐刚结束,这才休息多久,马上就征讨云南,接下去还有辽东。而且陛下既然是借这笔钱造战船,那么可预见,之后几年,咱们大明军人甚至还要出海。”

“吕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这帐自然不会算错。可算账不能只算眼前,就拿北伐来说,按你的说法确实靡费巨大。可伱要想想在漠北没有打下来之前,只要入寇一次,劫掠去的钱财、人口,再加上朝廷过后抚恤百姓的开支,那就抵得上几轮征伐的开销。”

“吕尚书还有没有计算过,打下漠北、云南、辽东,之后会给国家带来多少收益呢。人口、土地、各种资源,这些如果换算成钱财的话又能创造多少财富。”

杨宪开口道:“所以只要一个国家是往上走的,经济是持续发展的,那么国家债务问题就永远不用担心。”

“万一,我说万一战争最后失败了呢,到时候付出了这么多前期投入,可却换不来收益。到时候,这笔欠款又该如何还。”吕昶继续开口问道。

“借新还旧,借多还少。”杨宪不假思索道。

听了杨宪的话,吕昶呆住了,他瞪大了眼睛道:“那这样不就成了拆东墙补西墙了吗?那万一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借给朝廷了怎么办?”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杨宪轻轻摇了摇头。

吕昶还是习惯性,代入到普通个人身上,为什么普通人玩不了拆东墙补西墙这一套。

那是因为他们拆的东墙已然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实力。

可杨宪他们现在讨论的是朝廷,是国家。

作为朝廷来说,他的威信就是绝对的权威。

一个良性发展的经济体国债规模就是应该越来越大,不需要还钱。

一直到国家经济停滞之后,弊端才会出来。

而如今的大明,正是朝升之旭日。

莫说三千万两白银,就算是三亿,在杨宪看来都不是问题。

经过杨宪的一番解释后,吕昶虽然并没有完全听懂,可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看着杨宪,发现对方比自己更加适合当户部尚书。

如果大明建国,做大明账房先生的人是杨宪的话,现在的大明一定会更加富裕。

云南那边的战事很快明了,北元残余势力,根本不是装备了新式武器的大明军队的对手。

沐英作战风格,也是稳扎稳打。

按照进度,再有几个月时间,便能够将云南完全打下来。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群臣激奋。

武将们主张立马攻辽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大。

这样再压下去也不是办法。

太和殿,朱元璋直接召见了朱标。

“父皇要用永昌侯?”朱标皱了皱眉,开口问道。

这些年来,蓝玉接连犯了好几次错,朱标自是不喜的。

如不过是看在开平王和太子妃的面子上,朱标早就对他动手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开口道:“对,蓝玉。”

“我原本想等沐英从云南回来,可眼下距离攻下云南还要一些时日。就算打下云南,云南必定是新定之地,那样的地方,没有沐英这样的大将坐镇那也是不行的。”

朱标点了点头,开口道:“大哥确实有这个能力。”

“在剩下的人选里面挑,蓝玉最合适。”朱元璋开口道。

“为什么?父皇您难道忘了,几年前那次北伐正是他贪功冒进,带着先锋部队,孤军深入,最后被困土喇河。后来若不是魏国公和杨国公带队赶去救援,我们大明边军将士将损失惨重!”朱标激动道。

朱元璋看着朱标,扬了扬手中的奏章,开口道:“正是因为他身上背着大过错,与其用那些功臣,不如用他这样的。”

后汉书有云:夫使功者,不如使过。

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可道理却懂。

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有过失的人心里想的都是如何将功补过,那么做事便会更加尽心尽力。

而且事情办成后,在封赏上,也不至于让朱元璋太过为难。

以朱标的聪慧,自然听明白了朱元璋话里的意思,可他还想再劝。

朱元璋伸手直接打断了朱标的话,开口道:“就这样定了,老大,蓝玉毕竟是你的亲戚。他们蓝家之前因为税制改革也没了,没有过多的旁支,能够依靠的只有你了。”

永昌侯府。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命蓝玉为征辽将军,赴辽东,肃清北元残余势力。望蓝卿将功补过,再立战功。布告中外,咸使与闻。”

听着天使宣读完圣旨上的内容。

蓝玉脸上露出无比激动的神情,一边叩首,一边高声喊道。

“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谢主隆恩!”

终于时来运转了,送走天使后,蓝玉激动之情还是无法自抑。

这么多年了,终于给他等来了这个机会。

他早就已经憋坏了。

而且也过够了,动不动就被太子申斥的日子。

一切的缘由,都是从那个男人开始!

蓝玉看向北方,自从杨宪出现后,蓝玉发现自己就一直在走霉运。

这些年来,从雪花盐事件、盗版书事件、反季节蔬菜,一直到北伐、以及最近的税制改革,蓝玉几乎此次吃瘪。

损失些钱财还是算结果好了的,税制改革,直接让他蓝家旁支整锅被端。

他心中那个恨。

身为一个从小跟在开平王身边打仗的人,这几年,绝大部分时间竟然是被太子朱标申斥,禁足在府反省。

杨国公!

蓝玉紧咬着牙关,他相信这一次只要他顺利拿下辽东,那么他同样能够获得一个国公的爵位。

到时候,最起码能够与杨宪平起平坐了。

山水有相逢,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扬州。

身处百里外的杨宪,仿佛是冥冥之中感觉到了来自蓝玉的怨念,竟然突然打了个喷嚏。

“你没事吧,该不是受了风寒了吧。”王月悯抬起头,看着杨宪,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的神情。

杨宪摇了摇头,自从被功绩点滋养后,他这具身子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生过病了。

就连最小的感冒风寒都不曾有。

“没事,我们继续聊刚才的事情。”

此时,屋子里坐着的都是如今明记商行的骨干。

许多人都是如刘坤一样,是最早那一批杨州的居民。

这些人都将杨宪奉为自己的再生父母。

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后期加入进来的专业人才,这些人同样都是经受过时间与各种事情的考核,足以信任。

“所有酒楼、与地产必须拿下,其余产业能拿多少,是多少。”杨宪开口道。

“东家,听说沈家还有几艘海船,这些年一直都有在偷偷做海上贸易。”其中一个负责情报的骨干开口道。

杨宪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心中清楚。

虽然朝廷早已禁制了海上贸易,可私底下,江南一带的商人还是有在偷偷地做。

想要做到完全禁绝,并不容易。

“这件事不用管他,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些沈家各种工坊出来、无处可去的匠人,只要有能力,全部收编过来,可以给他们相同的待遇。之后表现好的,再按照我们明记的标准来。”杨宪开口道。

“是,东家!”屋子内,所有人异口同声道。

明记商行,如今虽然有钱,毕竟起步晚,各种资源都落后。

想要快速做到,其中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吃下现有的大商行。

这样一来,能够对商行起到很好的补充。

不然,比如像杨宪如果想要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酒楼,还得派人到各地或兴建,或收购。

远没有像现在这样捡现成的来得容易。

(本章完)

第53章 第一场雪211.第210章 两个失意的人第84章 奶香炊饼第348章 缺钱?找老杨啊!(4k)第45章 田园之乐第23章 天字第一号勋贵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301.第296章 选错了对手(4k)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第77章 瑞雪未必兆丰年198.第198章 父与子(4k)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丢了,我们还能去哪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291.第288章 这天下到底是我的,还是你儒家第320章 你了不起,你清高!(4k)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第100章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276.第274章 大明第一期专利侵权案291.第288章 这天下到底是我的,还是你儒家176.第176章 朱棣的远见第108章 科举改革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第103章 不战而胜而屈人之兵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阳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这回,怕是路走到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第69章 神算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礼物(4k)170.第170章 舔一舔第13章 奇货可居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第8章 制盐大业219.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第66章 新的可能180.第180章 神机营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183.第183章 不想学赵匡胤,更不做刘邦(4k第27章 明记甜品铺第55章 四则运算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22.第221章 从未听过如此无理的要求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阳第139章 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204.第203章 蒸汽机的原理第357章 等会儿会有点疼,忍着点(4k)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第332章 义务兵与志愿兵(4k)第40章 京城纸贵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330章 这条线是强者用来约束自己的(4k)250.第248章 压抑的吕氏(第三更,求月票,205.第204章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4k)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第318章 驸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213.第212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第50章 鬼才蓝玉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第360章 并非“仁君”(4k)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第113章 好好干,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262.第260章 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阳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第60章 君子如玉第74章 大功德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180.第180章 神机营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礼物(4k)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247.第245章 白银帝国(第三更,求订阅,求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325章 这样的人,不该死!(4k)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222.第221章 从未听过如此无理的要求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257.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