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莫贪天功为己功

病床上的李善长,看着跪在地上的胡惟庸,开口道:“好了,起来吧,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而且这次你做的很好。”

胡惟庸抬起头,先是看了李善长一眼,确认对方没有在说反话后,这才起身。

内心还是有些忐忑。

胡惟庸现在也是中书省参知政事,也是朝廷上响当当的实权人物了,可在李善长面前,他还是习惯如此。

起码表面上如此。

李善长开口道:“陛下这次是铁了心要收回士大夫手中的权力了,你就算继续反对那也是无用,螳臂当车而已。”

“现在这样就很好,我倒了,起码还有你在。”

“恩相,你和陛下二十多年君臣情分,是大明建国第一功臣啊。你不会有事的,这个国家少不了你。”胡惟庸开口道。

“第一功臣?”李善长笑了笑。

“恩公!”

“你认为自己不如杨宪?”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笑了,开口问道。

后来朱元璋率礼官制定郊社宗庙之礼,皇帝巡视全国,李善长依旧镇守京师,且一切事情李善长都可以不经请示灵活处理,这就相当于监国的权利,可见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信任,李善长任中书省丞相以来,制定了六部官员的体制,且参与编写《大明集礼》、《太祖训录》等重要书籍,许多事务朱元璋都委托于李善长负责执行。

因此建国之后,李善长越发谨小慎微。

李善长这是在开始做交接前的准备了,这也是他给胡惟庸准备的最后一个问题。

朱元璋起事以来率军征讨,都是让李善长留守后方,大军所需的粮草等军需都是由李善长统筹管理,所以朱元璋在攻城拔寨时从来没有为军需不足发愁过。

李善长笑了笑,他掌握了太多的军事机密和人事机密,在战争年代,军务繁杂,敌我斗争你死我活,朱元璋少有精力来怀疑自己的“亲密战友”,只会越来越青睐他。但到了和平年代,知道的太多并非是什么好事。

“惟庸啊,你觉得我退下来后,左丞相的位置,谁有资格接替?”李善长忽然开口问道。

“是啊,我是第一功臣,可那又怎么样。”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我就喜欢你这股舍我其谁的劲头。到时候我退了,陛下肯定会问我谁适合接任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当陛下问我时,我会提张三李四,唯独不提你的大名。到最后,陛下将不得不问我胡惟庸怎么样时,我会一再反对提任你为左丞相。”

胡惟庸迟疑了片刻,还是如实开口回道:“.虽然不想承认,可学生确实不如他。”

以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了解,这样的人朱元璋是不可能将他放到相位上的。

“多谢相国!”胡惟庸感激涕零道。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其中一共拟定了六位公爵,李善长位居首位。

可惜就可惜在,他实在是太完美了。

经李善长这么一分析,胡惟庸终于放下心来。

如果只是这样那么李善长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后勤部部长罢了,可他不仅能做好后勤保障和军粮筹划工作,而且还当好军事参谋、人事参谋。

李善长这番举动,让胡惟庸领了自己恩情的同时,更是为自己的全身而退埋下了伏笔。

“惟庸啊,老师今天最后告诉伱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个朝廷,这个天下除了陛下,缺了谁都可以正常运转。不要以为自己功劳大就可以如何,莫贪天功为己功啊!”

“你听着,我越反对你,陛下对你就越是放心,你接任中书省左丞相的可能性就越大,你懂吗?”李善长开口道。

朱元璋强渡长江,攻克太平,直指南京,就是他与李善长一同谋略并取得成功的。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是辅佐朝政的得力助手,建国后拜为左丞相。

可以说,李善长就是朱元璋的在世萧何。

胡惟庸知道自己的心思瞒不过李善长,无论是隐瞒还是假装谦逊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如此,还不如像现在这般直接坦露。

治理国家能力压过他李善长和刘伯温。

按他的话讲,就是如履薄冰,只可惜即便如此,仍旧没能成功走到对岸。

“学生知道了。”

大明建国后,李善长也是干了一系列的事情,朱元璋即位后的种种事宜基本上都是由李善长来处理。

如果文武两方面,杨宪只是在其中一样上做到顶点,那么这个相国之位,胡惟庸是无论如何都争不过他。

“恩相,那我接下来这段时间该怎么做?”胡惟庸开口问道。

“恩相退下来后,陛下真的会选我,而不选杨宪吗?”虽然李善长这么说了,可胡惟庸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而且为人几乎没有缺点。

带兵打仗能力不输徐达。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胡惟庸赌对。

都说人老成精,一点都不假。

对于一个文官来说,没有显赫的军功在身,却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看出李善长当初对于朱元璋是有多么重要了。

“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动我了。”

先是将元朝的弊政剔除,制定了盐法、茶法、钱法、渔法等,帮助朱元璋恢复和重建社会经济秩序,为大明经济好转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惟庸抬起头,直视着李善长,身上再没有丝毫忐忑与惶恐,直接开口道:“我!胡惟庸,舍我其谁。”

各种奇思妙想,新奇发明更是前所未有。

“不如杨宪不丢脸,不仅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可正是因为如此,他杨宪是绝无可能坐上中书省左丞相这个位置的。”李善长伸手摸了摸胡须,开口笑道。

“从这一刻开始与我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疏远我就行。”李善长开口道。

还不等胡惟庸反应。

李善长便是喊来府内的管家,将胡惟庸给“轰”了出去。

而这一幕,恰好被隐藏在韩国公府外的锦衣卫看到。

李善长的政治嗅觉很敏锐,他预想中的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经过之前的胥吏改革事件后,朱元璋知道是时候,该动士大夫手中的权力,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怂宋,这是在大明,咱给的他们才能要,咱不给谁伸手,就砍谁的手。

老话讲,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这李善长便是如今整个文官体系的七寸,是他们的根。

朱元璋想了许久,准备赐宴单请李善长,以庆祝他身子康复,重回中书省。

李善长来到皇宫,这场御宴只有他和朱元璋君臣二人。

他看了一眼眼前的一桌子御宴,那是奢华丰盛至极。

可以说是用了最高的规格,什么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晾肉、香肠儿那是应有尽有啊。

小太监单挑银筷,试完毒。

这就进入正席了。

李善长忐忑之情表露无疑,他跟了朱元璋二十多年,就算达不到老朱放个屁就闻出吃啥的地步,可心中也清楚这一场御宴,那是宴无好宴。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代表士大夫文官,挑战皇权,已然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了。

因为在老朱心中,这天下只能是他老朱家的。

“听御医说,李先生身体已经痊愈了。”朱元璋开口问道。

“多谢陛下挂念,臣已经无碍。”李善长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谢恩道。

朱元璋抬了抬手,示意李善长继续吃,就当是家宴,不用如此多礼。

“李先生生病的这半个多月时间,中书省都乱套了。”朱元璋夹了一口菜放入嘴中,没有抬头,接着开口道。“我听御医讲李先生之前是急火攻心,一般七八天就能好了。”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李善长,笑着说道:“说实话,李先生你是不是偷懒了,故意赖在家里不上朝。”

“微臣万万不敢如此,臣的病确实昨日刚好,吴太医可以为臣作证。”李善长连忙请罪。

“玩笑话,李先生不用如此当真。”朱元璋笑了笑,接着开口道。“人啊只要上了岁数,病就好得慢,我记得自己当初被元庭那些鞑子砍了一刀,后背开了这么一道大口子,可没两天就生龙活虎了。现在我也不行了,寻常的风寒感冒都要调理很久,年轻时这些病一顿酒就好了。咱今年才五十岁就已经如此了,更何况是李先生你了。”

朱元璋顿了顿,忽然开口说道:“咱记得你今年已经六十有七了吧。”

李善长愣了一下,开口回道:“臣才六十四岁啊。”

“哦,那是咱记错了。”朱元璋不以为意,继续低头吃饭去了。

以朱元璋的本事连手底下这帮子老弟兄的生日都能记住,哪里会记错他李善长的年纪啊。而且在他离开的这半月时间,中书省根本就没有乱套,在胡惟庸的代理主持下,运转得很好。

李善长心中清楚,朱元璋这是在点他,该提前下台了。

有道是莫贪天功为己功,不管爬得多高,千万别拿自己当回事。

能干是能力,会退才是智慧。

李善长一杯醇酒下肚,忽然伸手拍了拍脑袋,笑道:“我这个脑子,真是老糊涂了,臣今年确实六十有七了。”

“年纪大了记性也跟着差了。”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这场御宴,君臣相谈甚欢。

一些话,君臣二人自在不言中。

宴会结束,临别时,朱元璋还送了李善长一副老花镜。

“这是扬州玻璃厂那边的最新产品,太子刚送过来的。”

“谢陛下隆恩。”李善长拜谢道。

出了皇宫,李善长看着手中这副老花镜,喃喃低语道:“老臣虽然老眼,但不昏花呀。”

这场御宴已经定下基调了。

李善长离开中书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他不可能在刚参加完御宴就马上请辞的,这样不仅会让朱元璋受到一定的非议,毕竟李善长这次是为了天下士大夫出头,他不想让老朱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而且最主要的是李善长还要利用最后的这一点时间为胡惟庸铺路。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书省内,李善长故意处处与胡惟庸为难。

这样在外人看来,就是李善长因为前次胡惟庸“背叛”他的事情,记恨上他了。

而且做人不再谨慎低调,行事风格变得偏激易怒。

短短时日内,得罪了不少人。

然后在这次事情渐渐平复下来后,一个平静的午后。

李善长独自一人进宫,向朱元璋递上了辞呈。

太和殿内。

“禀陛下,臣这里有一道辞呈,请陛下恩准。”李善长跪在地上,高举手中的辞呈,朗声道。

朱元璋上前接过,看着手中李善长递交的辞呈,心底升起了点点感慨。

他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亲自扶着他起来。

没错,是朱元璋自己逼着他退位的,可不代表俩人没有感情啊。

要知道,从朱元璋参加义军还没有得势之前,李善长就是他身边的助手。

回想当初定远一遇,李善长告诉朱元璋效仿刘邦,“法其所为,天下足定也”,做第二个平民皇帝,正是李善长这一番话,给了朱元璋坚定的信心!

哪怕是郭子兴夺了朱元璋的军权,要把李善长调走,他都不走!

在《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子兴惑谗言,悉夺太祖兵,又欲收李善长置麾下。善长牵上股而涕泣自诉,不肯行。也就是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哭,不肯离开!这是忠的表现,而且李善长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帝王相”!

要知道那个时候,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麾下的头马而已。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成为红巾军义军首领,李善长一直都是文官之首,在他定下的方针下。

朱元璋行仁义之师,才让朱元璋在所有义军当中脱颖而出。

而后在金陵站住脚后,李善长一心一意地主持政务。

朱元璋才能大刀阔斧地征伐四方,开国立业。

第366章 暗流涌动第126章 大明榜样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第7章 神秘小瓶第103章 不战而胜而屈人之兵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从小吃名贵药材养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第147章 真买楼第63章 失利!253.第251章 为个人牟利,为家牟利,为国牟第24章 秋收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第96章 拉着当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第308章 开启认父模式(4k)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67.第265章 论情报的重要性270.第268章 不够卖,根本不够卖第2章 文明科技系统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第319章 你什么档次,跟我吃一样的菜肴?!第348章 缺钱?找老杨啊!(4k)第387章 身后名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盐的大明盛世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60章 君子如玉第386章 潘多拉的魔盒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第63章 失利!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267.第265章 论情报的重要性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203.第202章 中书省的阴谋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难问(4k)229.第228章 大明军队进村啦!第25章 亩产1500斤!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第69章 神算第329章 自古天家无亲情 新的酷刑(4k)第369章 讨万国檄文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第45章 田园之乐第376章 金陵烟雨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第360章 并非“仁君”(4k)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391章 一封信第33章 各自满意280.第278章 洪武海战!(4k)第320章 你了不起,你清高!(4k)第334章 裁撤老兵(4k)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盐的大明盛世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218.第217章 光与暗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第50章 鬼才蓝玉第28章 风靡京城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62章 大明之幸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第385章 百官哭,总好过百姓苦第108章 科举改革第88章 欺君罔上?第69章 神算第354章 女真灭族(4k)175.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第73章 说话!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44章 腹黑第96章 拉着当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第394章 没有朱元璋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朱元璋(大结局)230.第229章 给我打!往死里打!第91章 臣举荐一人,可解灾情164.第164章 神迹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第135章 一堆破烂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184.第184章 北伐(4k)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第24章 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