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人老成精(4k)

第307章 人老成精(4k)

此次胥吏改革事件,李善长确实站在他朱元璋的对面。

可朱元璋心中清楚,李善长坐在中书省左丞相那个位置,有时候不得不这么做。

当日在太和殿上,李善长也的确言语无状,当面得罪他了。

可这些小事,与他对大明的贡献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以朱元璋与李善长的情谊,又怎么可能因为李善长当面顶撞他就要处理他。

朱元璋想要收回士大夫的权利,甚至是为进一步收回相权做准备不得不这么做。

今儿,李善长主动退了。

朱元璋也卸下了以往对他的防备,换上了曾经打天下时,君臣二人初相遇时的真诚。

“善长啊,过去柱国大臣要请辞归养,皇上定要再三挽留,你说咱俩有这个必要吗?”朱元璋将李善长拉到自己身旁坐下,开口笑道。

首先是利用反话成功让胡惟庸上位,胡惟庸不得记得他一辈子好啊。

李善长开口道:“杨宪带兵打仗能力不输徐达,治理国家能力胜过微臣,心计谋略则是青出于蓝,比当年的伯温兄还要强。各种奇思妙想,新奇发明更是前所未有。这样一个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国士,微臣实在想不出,相国之位除了他还能有谁能够胜任。”

“吏部尚书,汪广洋怎么样。”朱元璋想了想,开口问道。

“臣心里有一人选,足以担当相国大位。”李善长开口道。

朱元璋这句话发自肺腑,并没有用任何帝王心术。

俩人此时的关系,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李善长摇了摇头,几乎没有思索,便开口回道:“汪广洋偏狭浅薄,六部堂官已经是他的极限,能力是有一些,可放在中书省左丞相这个位置是大大不合适。”

“善长啊,你走了之后,谁可以接任伱的位置?”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

当时在定远。

“起来,起来。”朱元璋亲自上前将李善长扶了起来,开口道。“还有啊,你不用多想,咱给你这座吴王府,不是想要把你拘在杭州。啥时候想咱了,想京城了。你就回来,咱陪你喝茶聊天。”

他笑着连连摆手,说道:“没有,没有。”

“臣叩谢天恩!”李善长起身,跪地大声道。

“好,那么咱就准备卸职归养。这张士诚啊,当年在杭州有一座吴王府,不次于干清宫,咱那,现在就赏给你了。”朱元璋开口道。

学生与老师,军与臣。

李善长此时的神情状态也是异常轻松。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对于汪广洋的看法,他和李善长一致。

“谁?”

自己归养了,中书省的大拿是自己的门生,以后自己万事方便。

此时此刻。

当时朱元璋聘请李善长为自己的老师,为他恶补知识。

“陛下可千万不要用他啊。”

“是,陛下。”李善长开口回道。

李善长口中胡惟庸的种种缺点,在朱元璋看来都不算什么。

一个是学生真心求教,一个是先生真心赐教。

而且因为锦衣卫的原因,他对此更加深信不疑。

他们一个是真心赐,一个是真心谢。

听完李善长这一番话后,朱元璋心里直接定了胡惟庸。

朱元璋如今这一手好字,李善长是有大功劳在的。

毕竟放牛娃出身的他,之后又是当和尚,又是当乞丐。

“咱有几个人选,你帮忙掂量掂量。”

“那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他怎么样,他还是你的学生?”朱元璋开口问道。

但二人的这份真,仅限此时此刻。

加入义军之后,又是刀光血影,根本就没有时间学习。

虽然没能给李善长封王,可也给了他一座王府,算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补偿。

李善长这一番操作可以说是天秀。

“杨宪!”

朱元璋很快便又是恢复成他洪武大帝的姿态,因为接下来他要办的事情,事关大明江山社稷。

如果是像杨宪那般完美的家伙上台,这个相权,他日后还怎么收回?!

因为胥吏改革一事,李善长与胡惟庸交恶一事,满朝文武都知道,朱元璋自然也知道。

“陛下,胡惟庸更加不行。”李善长摆了摆手,坚定道。“正因为他是我的门生,我才更加了解他,这小子虽说才华气量都够,但此人心性暴躁,办事不计后果,功利性太强,刚愎自用,恩怨必报。他做个辅助大臣蛮好,要是把他放在相国大位上,早晚会翻车。”

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没有回话。

退一万步说,倘若胡惟庸日后真的出事了,我李善长当初可是反对他接任的。而且我们师徒之间也是早就已经划清了界线,满朝文武都能作证。

自然也就没了所谓的推举之罪,胡惟庸真出事,也牵连不到他。

而且到了最后,李善长也不忘恶心一下杨宪。

虽然他嘴上说的都是对杨宪的赞扬,这些也确实都是事实。他就是要把这件事拿到朱元璋面前,他了解朱元璋。等于是在朱元璋心中埋下了一颗刺。

他口中的杨宪越完美,朱元璋心中的这枚刺就埋得越深。

朱元璋在的时候,或许不会如何。

因为朱元璋自认为能够镇得住杨宪,这是洪武大帝对于自己的自信。

可要是哪一天朱元璋要走了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难说的很,朱元璋今年毕竟已经五十岁了。

李善长这一番话,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啊!

人老成精,说的就是这种人。

中书省。

李善长擦着书案,眼里尽是不舍。

他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工位,最后什么都没有带走。

只在自己的桌上,留下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他留给胡惟庸的话。

走出屋子时,外头中书省的官员们已经站满了院子,独独少了胡惟庸。

“属下拜送相国!”

看着中书省全体同僚自发地为自己送别,李善长眼里不由得含着热泪。

李善长在位的这十年时间,小受小贿肯定有,但是凭借他的小心谨慎,大的政治错误没有犯过,所以在众臣心里的威望极高。

他站在原地,抖了抖身上的衣服,朝着众大臣,回礼,一揖及地。

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此时此刻,胡惟庸只能是在屋子里,默默为自己的恩师送行。即便冷酷如他,此刻同样是红了眼圈。

胡惟庸手中拿着的是李善长留给他的告诫。

“中书省统御六部,节制各省州府,中书省丞相,无语自威,一言而天下重。以后你接任了中书省,更应该事事多向皇上请旨,宁肯让他觉得烦了,也不可随意自专。头上的一片天,只能是陛下。”

“切记,切记,切记!”

三声切记,声犹在耳。

胡惟庸将手中纸张放在身前灯火上点燃,手中的纸张很快便是燃成了灰烬,火苗烧到他的手了,都未曾察觉。

“恩相提携之恩,惟庸没齿难忘!”

数日后。

皇宫,奉天殿。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致君惟善,辅德在和,必佚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乃眷公才,作予良弼,中书参知政事胡惟庸”

大殿上,内侍官念到这一句话时,太子朱标忽然变了脸色,转头看向正在宣读圣旨的内侍官。

李善长辞官归隐,这么大的事情,朱标自然是知道的。

在得知李善长要辞官归隐的第一时间,朱标便是去找了朱元璋,表达了他对于下一任中书省丞相人选的看法。

在朱标的心中,这个人只能是杨宪。

杨宪之才可为大明国师!

一个中书省丞相在朱标看来,甚至都有些屈才了。

朱标当时跑去和朱元璋说这事的时候,朱元璋明明没有否定他。

他原本以为,朱元璋也是认同此事的。

因此此时此刻,在奉天大殿上,听到内侍官念出“胡惟庸”三个字时,他才会如此震惊。

另一边,宣读还在继续。

“中书参知政事胡惟庸清识雅量,工文茂学,秉忠义之规,靡惮艰险,挺松筠之操,宁移岁寒,宜承赐剑之荣,式允济川之望,可中书左丞,散官如前,钦哉。”

胡惟庸从众大臣中走了出来,在大殿正中央跪了下去,朗声道。

“臣领旨,谢恩!”

散朝后。

朱标沉默不语,直接出宫,登上了前往扬州的轨道列车。

扬州这边。

杨宪今天很是高兴,因为手底下研究团队终于是完成焦炭炉的改造、攻克转炉炼钢技术!

虽然这其中离不开他提供的各种设计图辅助,可能够成功落地,还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转炉炼钢的原理虽然很简单,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

简单与没有技术门槛都是相对,革新冶炼技术再怎么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投入正常应用,仍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与改进。

如今炼钢产业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便是,全国各地加紧时间开采铁矿。

要是杨宪没有记错的话,后世蒙古国有大量铁矿。

看来什么时候,得让朱标去联系一下朱棣,把蒙古封地上的矿产资源也得尽早利用起来。

要知道接下来,想要让大明发展提速的话,那么钢铁所需的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幸以如今大明的条件,矿石不够直接去抢就行了,人不够也同理。

就在这个时候,杨宪突然得到手下来报,说是太子殿下来了。

这个时间点来。

应该是朝廷那边对于新任中书省丞相有了结果。

前些日子,朱标就曾经修书给杨宪,说是一定会举荐杨宪成为中书省丞相。

当然杨宪心中清楚,这个位置八成是不会落到他头上了。

果然朱标一走进来,从他脸色就可以看出,是在强打着精神。

朱标有些歉意地开口说道:“杨卿莫要挂怀,父皇选胡惟庸,一定是有他的考量。杨卿在我心中,可堪大明国师,拜相是迟早的事。”

“多谢太子,我对于中书省丞相这个位置并没有任何期望,胡惟庸确实比我合适。”杨宪笑了笑,开口道。

杨宪心中无比清楚,朱元璋是想要借助胡惟庸之手彻底解决掉相权!

因此中书省丞相这个位置,在杨宪看来就是一口大棺材。

一口华美富贵的大棺材!

胡惟庸玩完,那是迟早的事情。

朱标认真看着杨宪,见杨宪神情不似作伪后,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心中对杨宪是越发佩服。

正好趁着朱标在。

杨宪拉着朱标,直接开始和他分享起了炼钢的成果,当然没忘记和他提让朱老四派人去封地勘探铁矿的事情。

朱标原本想着是过来安慰杨宪的,没想到竟然有了意外的收获。

对于杨宪交托的事情,朱标一一记在心上。

回京时,已经是夜晚。

朱标刚一回宫,便有内侍官前来禀报道:“奴婢参见太子殿下。”

“什么事啊?”坐在銮驾上的朱标,看着身前的内侍官,开口问道。

“殿下,陛下有旨,请殿下御书房见驾。”内侍官恭声道。

朱标一挥手。

跟在銮驾旁的内侍官大声道:“行!”

御书房。

已经是夜里了,依旧是灯火通明。

“陛下,太子到了。”内侍官开口禀报道。

朱元璋并未抬头,而是继续他自己的批复奏章的工作。

“散了朝了,也不打声招呼,就直接离京去扬州,跑到神侯府去了。咋的,是怪朕事先没跟你商量啊。”

“儿臣不敢!”朱标行礼道。

“哼!不敢才怪!”

“儿臣只是不明白,父皇要用胡惟庸是因为他资历尚浅,还是因为他是淮西人。”朱标抬起头,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开口回道:“既是因为他是淮西人,也是因为他的资历很浅。老大,你是龙凤元年生的吧。”

“回父皇,是。”

“龙凤元年,胡惟庸啊,是那些人里资历最浅的,都是年跟了朕。”

“你说的没错,论功、论德、论能,杨宪都当得起这个左丞相,不是因为他不好,正是因为他太好了,所以这个位置不适合他。日后你就会明白我这番话了。”朱元璋开口道。

 

第138章 残次品第387章 身后名第99章 仰望星空第73章 说话!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第302章 建立政务员体系(4k)233.第231章 挖山第122章 被算计的李善长(第三更)189.第189章 此事再议(4k)第352章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319章 你什么档次,跟我吃一样的菜肴?!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第325章 这样的人,不该死!(4k)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51章 你这新鲜韭菜味不对啊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第67章 血战第55章 四则运算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283.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儿189.第189章 此事再议(4k)第113章 好好干,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记纺织厂工作第141章 现代科学实验第50章 鬼才蓝玉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167.第167章 军器局第一任局长第390章 新大陆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第145章 通往扬州的天字号车厢第371章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一尊菩萨第370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第29章 稻香粥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第27章 明记甜品铺第102章 你是好人253.第251章 为个人牟利,为家牟利,为国牟220.第219章 所谓倭乱第35章 红楼问世第7章 神秘小瓶第98章 赈灾的两道生命线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第122章 被算计的李善长(第三更)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第37章 徐达买衣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277.第275章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第11章 蓝玉,你出息了啊152.第152章 认命,却不服命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351章 见雪是雪,是一种幸福(4k)第305章 聪明的胡惟庸(4k)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第359章 你看过死亡的颜色吗?(4k)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第49章 古代识字率205.第204章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4k)第376章 金陵烟雨第65章 你管这叫还成?第371章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一尊菩萨第47章 心里苦的人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121章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第37章 徐达买衣第23章 天字第一号勋贵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第104章 野望第299章 以为我提不动刀了吗?(4k)198.第198章 父与子(4k)第38章 醉话成真,无烟灶283.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第91章 臣举荐一人,可解灾情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儿子!(4k)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第52章 韭菜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74章 大功德第375章 史书上不好写270.第268章 不够卖,根本不够卖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胜女(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