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杀出个朗朗乾坤

“很简单,办学校!”

林然施施然的说道。

“何为学校?”

朱标问道。

“就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的机构负责,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以最终让这些受教育者达到朝廷的用人标准为目的。”

朱标思考了一下,明白了其中意思,出言反驳道;

“这个方法,如今大明就有啊,国子监不就是么?按照你说的学校的定义,国子监基本上就是你所说的学校。”

林然笑了,摇摇头道;

“非也!非也!此学校不是彼学校。”

这个问题林然思考了一个整晚,岂会是如此简单。只见他接着道;

“为何大明现在紧缺人才,科举制度明明更有优势,为何还是废除了。其中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长此以往,随着年迈官员的逐渐老龄化,没有新的人才涌现。那皇上就会不得不使用这所谓的人才,这样,即使有再严苛的律法都没有用。”

“因为他们只会读四书五经,却不会治世之道,大明又岂能长久?”

朱标此时表情逐渐庄重,因为林然说的确实是现在的情况。

如今的大明,看着人才济济,可是朝廷官员越来越老迈,自己的恩师宋濂,也是因为年龄之故,辞官归乡。

现在即使皇上对一些新选上来的年轻人的能力很是不屑,可却不得不使用他们。

这也是大明的律例越来越严厉的原因。

皇上是希望律法能更细致一点,更好的规范这些官员的德行。

毕竟大明朝廷还是要靠这些是官员维持。

都说这两年皇上动不动嗜杀,可是朱标却明白其中的原因。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

不如此严厉,那些心存侥幸之人必定私欲大涨,时间久了,辛苦创立的大明必将陷入水火之中。

当今皇上雄图大略,想要的是大明千秋万代,建立不世之功,可不想和那蒙元一样,区区百年,民不聊生。

想到此,朱标坐直了身子,静心聆听。

这个林然,想必是真的有答案了,自己还是小看了他啊。

想必这个答案会与众不同。

虽然不知道能否让父皇满意,但是新的看法,说不定就多了一个解决的途径。

林然端起茶杯,整理下思绪,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润了下嗓子,接着说道;

“大明初建,皇上曾下诏书曰:“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师讲明治道,有

能辅朕济民者,有礼司遣。”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皇上多次下达诏书,以求得天下能人志士、德才兼备之人,报效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皇上在招揽人才的时候,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从不问人才的身世以及家庭、门第如何,只注重一点,那便是此人有没有真才实学。

于是便书:“凡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只要德行可嘉,皆可招纳,甚至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下至仓、库、司、局诸杂流,亦令举文学才之士。其被荐而至者,又令转荐。以故山林岩穴,草莽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由此可以看出皇上在网罗人才方面是怎样的不拘小节,是如何的礼遇儒才。同时,也向世人打开了求贤之门。”

朱标点点头,这些事情他都知道,正是如此,

所以他对那些读书人也会特别看重,对待林然也是如此原因。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朱标算是亲眼见证了大明的成立,虽然说没有带兵打仗,可是父皇初创的艰难,他都知道。

只是如今的读书人太不争气,才会让父皇如此又爱又恨,最后逐渐看不起这些读书人。

可是这其中的原因,自己虽然深知,可是天下读书人却不知道。

自己只能尽力帮助父皇去弥补这些,所以对待读书人更好一些,这也是那些读书人都对自己赞不绝口的原因吧。

这其中,恐怕也有父皇故意如此的原因。

所以自己父子两人从没有说破这点,算是一个默契。

林然不知道朱标在想什么,只是接着说道;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自元末以来,起义军四起,连年征战不断,哪里有人还有心思读书。”

“大明如今也才建国十几年,百姓刚刚安稳,民心思安,才慢慢读书人多了起来。”

“可是科举的取消,无异于对那些读书人的当头棒喝。没有了科举,对那些寒门出身的子弟,就是断了他们晋升的念头,岂会还有心思读书?”

“至于那些望族出身之人,本就家境富裕,只为了谋个一官半职,如今通过荐举制,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心所愿,那还有苦读诗书的必要么?”

听闻此言,朱标愣住了,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想过。也没有听过别人如此向他说过。

可是朱标不明白,他身为当朝太子,谁敢如此对他说这些。

这些说起来,就几句话的事情,可是牵扯的却是除了皇族以外,天下人的利益。

朱标一直接触的都是官场之人,哪个会不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不能说。

所以,直到今天,朱标才听到这种说法,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这个也是事实。

想到此,朱标不由气愤的质问道;

“难道我大明就没有认真读书的人了?难道这大明的年轻人都是如此想法?”

“这样下去,我大明岂不是要和那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看着即将就要暴走的朱标,林然满脸错愕。

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怎么他如此气愤。

这是把自己当成大明皇上了啊。

也只有他听到,会如此的生气。

可是要是自己面前的是朱元璋,自己打死也不会这么说。

毕竟老朱的脾气谁不知道。

恐怕自己还没有说完呢,就已经被噶了。

“公子不必如此生气,我就是分析了一下大明目前的状况,说的是普遍性。”

“当然,哪个朝代都会有蝇营狗苟之辈,但是正直之人也不会是少数。放心,大明断然不会二世而亡。”

朱标听到林然如此说,才醒过神来,自己目前的身份不是太子,刚才自己有点冲动了。

不过林然这两句说的很对,自己不相信大明的读书人都是如此。

如果都是这样,那就学学自己的老爹,杀到这些人害怕,杀到他们胆寒,给大明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管家,再泡壶菊花茶来!怎么突然感觉阴风阵阵,好大的杀气!”

…………

第二十五章 大明还有王法么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四章 书卖爆了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第五十九章 好一个草堂明人第四十一章 书生用计,釜底抽薪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四十八章 汪广洋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试探第一十五章 风闻奏事,天子家宴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机第一十三章 窦娥冤第四十四章 这是要挖人祖坟啊第一章 神级作家系统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四十一章 书生用计,釜底抽薪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二十九章 初到应天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锅粥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机第五十四章 君以国士待我第四十七章 众人误我啊第一十五章 风闻奏事,天子家宴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三十八章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试探第二十九章 初到应天第一十一章 凤阳县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六十二章 汪广洋的小心思第二十九章 初到应天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七章 最后的挣扎第三十六章 辟阿奉文第五十三章 论取才之道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机第八章 读书人的耻辱第一十一章 凤阳县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第二十一章 吴金德去哪了?第四十章 横眉冷对夫指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第六十二章 汪广洋的小心思第八章 读书人的耻辱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四十八章 汪广洋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六十二章 汪广洋的小心思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三十八章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第三十章 夜游秦淮第二十三章 朱标到来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四十八章 汪广洋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三十八章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第五十三章 论取才之道第一十四章 压抑的情绪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诡异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机第五十二章 过目不忘的奖励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谁第五章 最后的侥幸第五十八章 大明实习生第八章 读书人的耻辱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愤怒第八章 读书人的耻辱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爱河?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一章 神级作家系统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试探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二十五章 大明还有王法么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一十九章 掌柜的神威第四十四章 这是要挖人祖坟啊第七章 最后的挣扎第三十六章 辟阿奉文第一章 神级作家系统第三十八章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锅端?第二十八章 各怀心思第九章 菜市口断头,林然得奖励第一十二章 小人报仇不隔夜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四十一章 书生用计,釜底抽薪第一十一章 凤阳县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第六十六章 朱标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