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东番兵事(上)

蓝天白云,海风徐徐,战船如楼,风帆林立,一支明军船队在东番北部海域排着整齐的阵列缓缓前行。

其中一艘大福船,辽东平民张盘正靠坐在船舷上,手拿一根蕃薯条,时不时嚼上一口,看上去清闲无比。

八年了,从金州卫失陷那天开始,这八年时间,他从来没有过这么安宁、祥和、幸福的感觉。

他出生于金州卫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家中原有五口人,除了他的父母,上面还有两个姐姐,那时候,他家里虽只有十余亩薄田,但一家人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日子凑合着还能过。

由于他是家中的老幺,父母和两位姐姐对他都宠爱异常,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他吃,如果能有点余钱买点布料绝对先给他做新衣服,那时候他感觉特别幸福,甚至还幻想着长大以后娶妻生子,和父母一样,带着儿女,和和美美的过下去。

但是,这一切,从八年前开始,就变了。

那一年,建奴入侵,那一年,明军大败,那一年,所有父老乡亲还没来的及逃跑便落入建奴手中成为贱民。

建奴凶残暴戾,从来就不把辽东平民当人,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连头发都要按他们的要求剃,不然就是死。

他们收税也收的特别重,说是好心好意分什么田地,其实那些田地原本就是他们自己家的,原来他家勉强还能靠十余亩田地度日,但是,建奴一来,那税赋重的他们就没吃过一顿饱饭。

如果光是吃不饱也就算了,他们还必须给建奴去种地,一年到头,累的要死,稍有懈怠都会挨顿鞭子。

大家都受不了这种生活,第二年就反了,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第二年粮食一收,父老乡亲们便跟着造反的人一起躲进山里,用锄头菜刀自保,守护着自己的家人。

结果,没坚持多久,所有人便被建奴抓回去了。

这次,他们见识到了建奴真正的凶残之处,所有男丁,十二岁以上,全部拖到一边砍了,其余人,全部贬为农奴。

那年他正好十一岁,幸免于难,但是,他的父亲却被拖了出去,当着一家人的面,砍了!

紧接着,他两个姐姐也被建奴抓走了,从此以后,了无音信。

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天天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四年。

前年的时候,因为粮食欠收,建奴下了个荒唐的命令,所有年老体衰的,全部去当地牛录那里受死,不要浪费粮食!

一开始,自然没有人会老老实实去受死。

但是,紧接着,建奴就开始清查了,没有按命令执行的,一家老幼,全部处死!

一家又一家,不知道杀了多少家,大家终于怕了,母亲就那么含泪看着他,不舍的离去了。

父亲、母亲、姐姐,张盘在心里一个个念着亲人的名字,常年没日没夜的劳作,心神俱疲,父亲和姐姐的样貌他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唯有母亲那不舍的眼神深深的刻在他脑海中。

“张盘,你怎么了,又想亲人了啊?”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是柱子,跟他一样,都是镶白旗牛录古尼音布的农奴。

张盘抹了把泪水,微笑道:“没什么,都过去了,我们终于逃出生天了。”

柱子感慨道:“是啊,我们终于逃出来了,这都在海上飘了半个月了,他们也不知道要把我们送到哪里去。”

张盘无所谓的道:“不是说了吗,福建东番卫,不管是哪里,总比辽东好。”

柱子跟着点头道:“是啊,只要能逃出那个鬼地方,去哪里都行。”

正在这时,甲板中间的船舱前突然响起一声大喊:“吃饭了,吃饭了,大家都拿着碗,排好队,不要挤啊。”

这都吃了半个多月了,大家早已不是刚从辽东逃出来那会儿,看见白米饭就会发疯的那种了,所有人都老老实实走到放碗筷的地方,从箩筐里拿起一副碗筷,老老实实的在甲板上排起了长队。

这艘大福船上总共有两百多辽东逃出来的平民,一个老人都没有,小孩也不多,大部分都是十多二十岁的年轻人,连三十岁以上的人都很少。

打饭的士卒也相当熟练,那饭勺和菜勺飞舞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很快,便轮到柱子和张盘了,前面柱子刚把碗伸出去,便忍不住问道:“大哥,还有多久到地方啊?”

那打饭的士卒飞快的给他装了一大碗饭,又将饭碗伸到旁边接了一大勺菜,随即飞快的把大碗递给柱子,这才微笑道:“快了,赶紧吃啊,可能等一会儿就到了。”

柱子闻言,端着碗跑到一边,飞快的吃起来。

张盘走上前把碗递出去,微笑道:“大哥,你不是开玩笑的吧,还能一会儿就到了吗?”

那盛饭的士卒飞快的打好饭菜,递到张盘手里,随即微笑着回道:“真不是开玩笑的,按这路程算,这会儿也该到了,这海上也没个参照,谁知道呢。”

张盘接过大碗,飞快的让到一边,以免挡了后面人的路,听完那打饭的士卒回答,他才微笑着点了点头,向柱子身边走去。

这些明军士卒都很随和,你问什么他们都会回答,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开玩笑,可能他们也不知道答案,所以干脆开个玩笑算了。

不过,这次还真不像是开玩笑的。

真的要到了吗?

张盘不由有点激动起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真是让人期待啊。

他端起白米饭,飞快的吃起来。

米,是上好的江南大米,老大一碗,少说也有一斤,要换做以前,他想都不敢想,这么多大米,都够他熬十多天稀饭喝了,现在却是一顿饭的量。

菜,是他最喜欢吃的土豆炖鸡肉,虽说饭上面盖的一层大多都是金黄的土豆泥,鸡肉就那么一块,张盘也吃的津津有味。

这几年,他哪吃过什么真正的菜啊,最多也就是捡点诸申丢掉的烂菜叶子,煮点菜汤喝,连盐都没有,哪像这土豆泥,不但盐味适中,还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听船上的士卒说,这是从洋人那里进购的香料,金贵着呢,一斤就要几钱银子!

听他们说,这些都是福建巡抚张大人特意给他们准备的,就怕他们吃不好。

这福建巡抚张大人真是大好人啊,像辽东巡抚,辽东平民基本上听都没听说过,还管你吃的好不好,你有没有吃的,他都不管!

这也正是张盘对新生活充满向往的原因,在这么一个好官治下生活,比起辽东,那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他飞快的把饭吃完,然后把鸡肉丢嘴里,美滋滋的嚼起来。

这鸡骨头还没完全嚼碎,中间桅杆上突然传来一声大喊:“到了,东番北卫,鸡笼港,到了。”

听到他这声大喊,甲板上的人都兴奋的站起来跑到船舷两侧,伸着头,往前方看去。

果然,前面隐隐出现一条黑线,那应该就是海岸了,东番卫,终于到了。

辽东就是边镇,对大明的卫所他们并不陌生,在他们想来,东番卫应该就跟金州卫和复州卫差不多,也就比一般的县大一点,能容下船队这上万平民就不错了。

这时候,前面又传来呼喊声:“乡亲们,排队了啊,排成十二列方阵,把总大人有话跟大家说。”

排队,也是这些天船上所有平民唯一的要做的事情,或者说是训练,每天早上船上的士卒都会把大家召集起来,操练一个时辰队形,不管男女老幼都要操练,也就是多少多少列方阵,排整齐就行了。

十二列方阵是操练的最多的,船上所有平民都很熟了,甚至自己大概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大家都记得了,很快,所有人就排成了长长的方阵,整整齐齐,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

大家刚排好,一个身着鱼鳞甲的明将便带着一队士卒来到阵前,他大致看了一下阵形,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朗声道:“乡亲们,大家应该都听到了,东番卫到了,前面就是东番后卫鸡笼港,不过呢,我估计,这里怕是安置不了你们这一批了,因为前面我已经送过几批过来了,上次这里就说人满了。”

他的话刚落音,所有平民都大惊失色,安置不了了,这是什么意思,那他们怎么办!

那把总见大家的表情,连忙解释道:“大家不必惊慌,东番卫并不止一个东番后卫,地方有的是。”

这时,队伍中有个小伙子突然把右手抬起了,高高举过头顶。

那把总见了,微笑着点头道:“嗯,你说。”

那小伙子鼓起勇气道:“大人,我想问一下,东番有几个卫所啊,能容的下我们不?”

那把总继续微笑道:“东番总共有九个卫所,良田上千万亩,大家不用担心没地种。”

九个卫所,上千万亩良田,那不是跟辽东差不多大!

所有人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么大地方,他们这一万多人还真不用担心容不下。

紧接着,那把总又朗声道:“我把大家召集起来,是想跟大家说一下,等下到了鸡笼港,大家都不要激动,也不要急着往船下面跑,我估摸着,很有可能,你们会被安排到其他卫所的驻地去,这船,你们怕还得多坐几天。大家记住啊,不要急,不要乱,如果要下船,我会跟大家说的,好了,解散。”

不久,船队便来到鸡笼港外的社寮岛附近,果然如那把总所料的一样,船队还没有进入港口,就有几艘快船迎面而来,不一会儿,旗舰那边便发出旗语。

桅杆上的传令兵回了个旗语,随即便对下面仰头张望的把总道:“传巡抚大人令,这一批平民安排到东番中左卫,船队向右,先去东番后卫中左所补充粮食和淡水。”

那把总点了点头,随即指挥福船跟着船队向右前方驶去。

这会儿整个东番都建立起了屯卫体系,东番九卫,每个卫下面都设有九个千户所,东番后卫中左所驻地就在离鸡笼港不远的淡水港。

当天下午,船队便抵达了东番后卫中左所,补充了粮食和淡水之后,船队继续出发,沿着东番东海岸航行了四天左右,船队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东番中左卫。

船队慢慢靠近港口,福船上的把总又把大家集合起来,开始训话了。

那把总满脸喜气洋洋的道:“终于把大家送到地方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在这里,我祝大家在东番卫过的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所有平民闻言,纷纷道谢:“多谢大人,多谢大人送我们过来,多谢大人这些天的照顾。”

那把总把手一抬,待众人安静下来,他又朗声道:“最后,我还是要交待一下,大家不要急,不要乱。要不这样,我们就在这里列队等候下船,大家说,怎么样?”

所有平民轰然应诺:“好。”

很快,这艘船靠上码头,梯子刚放下去,一个传令兵便飞速跑上来,对着那把总拱手道:“大人,指挥使洪旭大人有令,这一船人,去东番中左卫中前所向千户谢正阳大人报道。”

那把总摸了摸脑袋,尴尬的问道:“东番中左卫中前所怎么去,我不知道啊!”

那传令兵拱手道:“这个不用大人管,让他们跟着我走就行了。”

那把总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几个月都在船上,都不知道东番变成什么样了。好了,乡亲们,跟着他走吧,我最后指挥一次,所有人,单列队形,目标,东番中左卫中前所,出发。”

船上的乡亲们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都大笑起来,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两百多平民一一想他道别,下了船,跟着那传令兵往港口外走去。

没想到,他这最后一个命令还下错了,传令兵并没有带着这两百多人去东番中左卫中前所。而是去了东番中左卫驻地,也就是指挥使衙门所在的地方。

这里,是一个上万人规模的城池,就在港口不远处,城墙都已经建好了,上面好像还在修筑炮台和堡垒,城池里面则是整整齐齐的军营,每排军营前面都有一个庞大的校场,足可容纳上千人。

第一八九章 张斌掌权第五十一章 试制第三十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四十二章 擢调王徵第二十六章 东盛堂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第二〇八章 绝后第三十五章 责任第六章 贪腐之道第四十三章 海盗要来了第八十七章 辽东危局第六十八章 好戏上演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术第七十六章 下一盘棋第五十四章 乱世纭纷第三一六章 权臣只有末路吗(全书完)第五十一章 养伤第二十八章 把建奴给朕赶走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三十六章 当廷对质第三十三章 挺进关中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五十三章 贪官污吏一扫而光第二十七章 商铺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三〇四章 内阁主政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脚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五十七章 闯王末路第四十九章 选拔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焕第八十七章 辽东危局第八章 不破不立第四十一章 门牙给你敲掉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调动速度第二七九章 自酿的苦果第四十四章 惊天逆转第二十五章 流连忘返第八十七章 东番兵事(下)第四章 辞官第五章 惊天大案第三十三章 试种第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将强大无比第三十六章 唐世济进去了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十九章 朝纲乱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八十七章 东番兵事(下)第五十六章 年节第六章 东番特战营(下)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四十章 建城和铸炮第五十四章 大败荷兰第三卷 序章 天启的恩怨情仇第六十二章 测试枪炮第七章 装病拖延第二十五章 鸿门宴(下)第九章 不齐心第十一章 无法无天第十章 红颜祸水第一一五章 建奴溃逃第二五七章 主动权在大明手中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五章 惊天大案第三十一章 粮食问题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十三章 郑芝龙发飙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师来了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二三四章 比比谁更狂第八十四章 有缘无分第三十三章 试种第一八四章 文的不行来武的第十四章 你偷袭京城我偷袭辽东第六章 一个一个来第二十三章 药圣之后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八章 贪财好色第四十五章 岳托示警第五十九章 野战虎蹲炮第八十八章 请尚方宝剑第四十五章 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六十章 远征巴达维亚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词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软第一〇二章 崇祯傻眼了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五十章 科举之争第九章 你们想造反吗第五十八章 送别